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物理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中,微课显示了它独有的优越性,当然也存在着不足。只有恰当的利用微课,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 时代的到来,教学硬件的更新换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近几年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微课为物理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使得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的优越性成为可能,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还促进了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本人就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谈点体会。
一、微课辅助物理教学的实践
1.应用微课展示物理现象,可以增强直观性,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对初中学生来讲,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气氛的影响,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可以刺激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的中学生对学习物理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对物理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运用微课将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学气氛,如:我在八年级物理课本开篇《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章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再现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和体会,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注意力,紧接著再播放物理学发展历程、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多幅图片,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以后的物理课教学开了个好头。再如,讲解《走进微观》一节中,微观世界抓不着,看不见,如何在学生的脑子中形成原子结构模型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我上网查找资料,精心设计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从电子的发现,到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以及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等,逐个制成教学微课播放,再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活动。由于图像逼真,加之必要的解释,学生很快的就形成了原子结构的概念。
2.应用微课再现物理实验,可以揭示物理规律,突破物理课堂教学的难点。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比较多的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有些老师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教学中,我采用了把有些比较复杂、能以控制的实验,课前备课时录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优化了课堂结构。由于微课可以重放、慢放,提高了实验的可视性。比如在《熔化与凝固》一节中,探究冰的熔化与凝固实验操作非常困难,我课前找教研组同事帮忙,在冰库里很好地完成了实验并录像,课堂上通过录像再现实验非常方便。再比如《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节。学生得到实验现象是不困难的,但对初中生学生来说,大多数缺乏把实验现象分析、概括成物理规律的能力,要形成规律性结论非常困难,为此,我选择了利用微课来深化实验,揭示规律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由于微课的可控性、分解性、再现性,加之图像清晰,模拟逼真,学生很快就归纳并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应用微课延伸课堂教学,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不同,可以利用微课教学课后巩固。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实验,我课后会把微课上传到家长群,供学生在家反复观看学习。
二、微课辅助物理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1.用微课代替物理实验对于一些受时间、空间影响而不能在课堂演示的实验来说,用微课来替代,可以让学生观察的更清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什么实验都用微课来替代,就难免有越俎代庖之嫌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它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的基本途径。课件即使模拟得再逼真,但它毕竟是假的,这样就会使学生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理解物理学本质。因此,微课只能是辅助而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
2.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滥用微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尽管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缺点,但它是一套行而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有些教师就片面的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致使片面的追求 “先进”,追求课的“档次”,不管能做的实验还是不能做的实验,千篇一律的都是微课来替代,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学生上课变成了“看电影”,教师成了“解说员”,本末倒置。
以上便是我对于微课在物理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本人认为对任何一门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当我们将微课引人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一部分作用由微课的一些功能所取代,优化了课堂结构。比如:原来由教师讲述的一部分内容现在变为微课演示,原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实验变为录像。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微课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换句话说,可以没有教学媒体,但万万不可没有教师,媒体永远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补充,而不是主导,所以,是否使用微课,应取决于教师组织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 时代的到来,教学硬件的更新换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近几年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微课为物理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使得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的优越性成为可能,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还促进了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本人就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谈点体会。
一、微课辅助物理教学的实践
1.应用微课展示物理现象,可以增强直观性,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对初中学生来讲,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气氛的影响,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可以刺激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的中学生对学习物理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对物理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运用微课将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学气氛,如:我在八年级物理课本开篇《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章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再现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和体会,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注意力,紧接著再播放物理学发展历程、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多幅图片,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以后的物理课教学开了个好头。再如,讲解《走进微观》一节中,微观世界抓不着,看不见,如何在学生的脑子中形成原子结构模型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我上网查找资料,精心设计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从电子的发现,到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以及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等,逐个制成教学微课播放,再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活动。由于图像逼真,加之必要的解释,学生很快的就形成了原子结构的概念。
2.应用微课再现物理实验,可以揭示物理规律,突破物理课堂教学的难点。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比较多的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有些老师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教学中,我采用了把有些比较复杂、能以控制的实验,课前备课时录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优化了课堂结构。由于微课可以重放、慢放,提高了实验的可视性。比如在《熔化与凝固》一节中,探究冰的熔化与凝固实验操作非常困难,我课前找教研组同事帮忙,在冰库里很好地完成了实验并录像,课堂上通过录像再现实验非常方便。再比如《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节。学生得到实验现象是不困难的,但对初中生学生来说,大多数缺乏把实验现象分析、概括成物理规律的能力,要形成规律性结论非常困难,为此,我选择了利用微课来深化实验,揭示规律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由于微课的可控性、分解性、再现性,加之图像清晰,模拟逼真,学生很快就归纳并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应用微课延伸课堂教学,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不同,可以利用微课教学课后巩固。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实验,我课后会把微课上传到家长群,供学生在家反复观看学习。
二、微课辅助物理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1.用微课代替物理实验对于一些受时间、空间影响而不能在课堂演示的实验来说,用微课来替代,可以让学生观察的更清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什么实验都用微课来替代,就难免有越俎代庖之嫌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它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的基本途径。课件即使模拟得再逼真,但它毕竟是假的,这样就会使学生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理解物理学本质。因此,微课只能是辅助而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
2.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滥用微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尽管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缺点,但它是一套行而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有些教师就片面的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致使片面的追求 “先进”,追求课的“档次”,不管能做的实验还是不能做的实验,千篇一律的都是微课来替代,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学生上课变成了“看电影”,教师成了“解说员”,本末倒置。
以上便是我对于微课在物理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本人认为对任何一门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当我们将微课引人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一部分作用由微课的一些功能所取代,优化了课堂结构。比如:原来由教师讲述的一部分内容现在变为微课演示,原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实验变为录像。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微课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换句话说,可以没有教学媒体,但万万不可没有教师,媒体永远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补充,而不是主导,所以,是否使用微课,应取决于教师组织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