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必要保证,对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建立治理结构完整的新型学校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校着力让学校制度在规范中完善,在继承中创新,逐步把办学思想内化为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校园成为师生善教乐学的心灵绿洲,让师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幸福成长。我们的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制度建设理念:以人为本
传统的管理理念,更多校长首先考虑的是怎样约束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统一思想,加速学校的发展。但现代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看作是管理的目的,突出“人”自身的价值和发展需要,更为注重用激励而不是单纯用约束的方法。因此,在学校制度建设中,我们不仅考虑了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考虑了师生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建设以“制度健全、管理科学、目标明确”为基本特征的学校制度。
1.主动追求———制度建设的前提
如果管理制度不考虑教师的发展需要,而是强加给他们,那么教师就会消极地对待这些制度。因此,在制定制度时,我校从不把制度当作校长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是让全体教师参与制度制定、修改以及完善,这样制度建设就成了教师发展的需要和主动追求,也就自然能够外化为他们的日常行为。
2.自我内化———制度建设的目标
众所周知,制度不应该成为“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条条框框,要想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就一定要将制度内化。制度只有内化为管理与被管理双方的共同价值时,才能成为有效的制度,否则,必然产生制度的实质性缺失,导致管理失效。因此,我们在制定学校制度时,都能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方便和满足教师的发展。如,我校制定了《海师附小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海师附小教师论文发表奖励制度》《海师附小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制度》等,从而激励教师产生归属感,形成凝聚力,自觉地将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3.刚柔相济———制度建设的法则
刚柔相济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智慧法则。我们在践行办学思想的过程中,力求将学校制度建设的“硬”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软”管理结合起来;力求将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与人性化、弹性化的人文管理结合起来,让刚性的制度“理”出精彩,“理”出智慧,“理”出幸福。
二、创新制度建设模式:立足发展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只有把符合本校根本发展需要的制度和师生发展需要的制度有机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最终形成一种制度文化。
1.以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各项管理措施刚开始启动时,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自觉,需要依靠一些规则和准则,目的是约束和规范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有效展开,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制定了《常规管理检查制度》,从学校、蹲点干部、班主任三个层面对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日查日纠,“管细”每一个环节;我们制定了《作业审批制度》,要求每个班级由班主任按规定要求统领学生作业的量,报蹲点干部审批同意后再实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2.以制度建设促进均衡发展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内部的一些不均衡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要想让学校的办学水平向纵深发展,制度建设就成了突破“瓶颈”的保障。我们通过《循环教学制度》,加快教师交流,促进专业发展,以保证年级组教学力量的均衡;我们通过《分班制度》,让平行班学生“同班异质、异班同质”,促进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我们通过《小学科队伍建设制度》,不断加强小学科师资力量,促进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让素质教育实施得到保障。
3.以制度建设引领专业成长
(1)搭建自我反思的教研平台制度。自我反思是教师不断自善其身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制度引导教师对每一节课认真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怎样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把课上好上活;课中反思是否把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发展上,学生是否能够深度思考问题,教学环节是否扎实有效;课后反思是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是否真正有感而发,是否能从预设与生成的角度反思教学的流程等。要求每个教师都把反思的结果写在每节课的教案后,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例证。另外,在每次教研活动后,我们还要求教研组长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要对活动的组织、实施、效果进行思考与反省,这样使我校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中得以提高。
(2)推进同伴互助的共同成长制度。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与合作,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就是敞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持续改进。《海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规定,教师同伴互助要有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工作技能,如,经验共享的技能,包括公开自我,倾听回应的技能;问题解决的技能,包括问题梳理和建构性连接的技能。制度还规定,教师必须以教研活动为契机,从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技巧的交流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形成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领域。
(3)强化专业引领的教研指导制度。教师团队建设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目前专业引领方面主要问题常常表现为:只谈理论与原则,缺乏以案例为载体;只罗列现象,抓不住关键事件;只有教育叙事,缺乏穿透经验的理念诠释方式。《海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规定,专业引领必须选择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要引导教师学会听中学,做中学,要引导教师听懂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说出来。《海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还规定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月向教师推介读书篇目,引领教师读书;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与学校教师结对,通过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象指导等进行专业咨询和指导。
4.以制度建设探求优质教育
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以优良的教育质量被家长称道,被社会认可。近年来,我们以优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对学校的制度建设重新进行了动态的系统设计和实施,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 (1)强化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可以使参与教研的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因而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已成为我校开展教学管理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深化办学思想最有力的内在机制。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半日研修制度》,规定每个教研组每周必须辟出半天时间用于集体备课、上课议课、研发资源等;制定了《海师附小骨干教师工作室制度》,规定了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依靠网络,牵头建立博客群组,引导教师讨论教学话题,形成研讨氛围;制定了《海师附小草根讲坛制度》,规定了每周开设讲座的人员、时间及主题;制定了《海师附小优课超市制度》,规定了参与优课展示的标准、流程和具体操作规范等。这些制度的建设加强了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促进了学习型教师群体的建设,使教师在互帮互学、相互激励中建立了共同愿景,形成了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2)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不断优化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海师附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定: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每月要亲自主持一次教学工作例会,了解教学工作,分析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通报教研情况。《海师附小教学质量跟踪制度》规定:教师对基础差的后进生要耐心辅导,争取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3)细化考核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教学六认真要求》,对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进行了修正,力求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另外,我们还进一步健全了教育教学督查制度,做到日常督查注重一个“实”字,专项督查突出一个“严”字,跟踪督查落实一个“化”字。通过考核、评价,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争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三、拓宽制度建设内涵:提升文化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大概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外到内依次为物质层、制度层和文化层。这三个层次中,外层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物质基础,中层是发挥育人功能的制度保证,内层是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由此可见,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文化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提升,两者相互交融,互相促进。为了使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渗透,我们在客观分析学校现状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以“爱与责任,幸福共生”为核心价值取向,用高瞻远瞩的文化视野,制定了学校一系列制度。
1.建设“环境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教育环境是学生最直接、最具体、最实际的一种体验,是一种隐性课程,它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校园环境建设指导意见》,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力求通过理念标识激励人、院墙文化熏陶人、功能区域感悟人。
2.建设“特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习惯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其行为总是受习惯的影响,好习惯能使孩子获得人生成功的快乐,坏习惯能让孩子的一切努力变成徒劳,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曾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是打开孩子成功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特色活动制度》,狠抓特色文化建设,努力引导学生在特色活动体验中,学会自主管理,养成良好习惯。如,我们通过自编“三字经”,让学生读出好习惯;通过收集小故事,让学生悟出好习惯;通过树立好榜样,让学生带出好习惯。这样,就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制度制定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工会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我们通过民主管理学校委员会,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会,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通过学校办公会,充分听取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让大家献计献策,集中学校管理者和家长、教师的智慧,使规章制度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另外,我校教代会能履行审议职能,教师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学校领导层的监督,这样可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群众基础。规章制度有群众基础是其能提升为校园文化的前提。
根据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办学思想的引领下,我校能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重建学校制度,努力引导教师实现由“经师”向“人师”的转变,努力让教学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启迪学生生命的历程,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
一、转变制度建设理念:以人为本
传统的管理理念,更多校长首先考虑的是怎样约束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统一思想,加速学校的发展。但现代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看作是管理的目的,突出“人”自身的价值和发展需要,更为注重用激励而不是单纯用约束的方法。因此,在学校制度建设中,我们不仅考虑了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考虑了师生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建设以“制度健全、管理科学、目标明确”为基本特征的学校制度。
1.主动追求———制度建设的前提
如果管理制度不考虑教师的发展需要,而是强加给他们,那么教师就会消极地对待这些制度。因此,在制定制度时,我校从不把制度当作校长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是让全体教师参与制度制定、修改以及完善,这样制度建设就成了教师发展的需要和主动追求,也就自然能够外化为他们的日常行为。
2.自我内化———制度建设的目标
众所周知,制度不应该成为“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条条框框,要想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就一定要将制度内化。制度只有内化为管理与被管理双方的共同价值时,才能成为有效的制度,否则,必然产生制度的实质性缺失,导致管理失效。因此,我们在制定学校制度时,都能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方便和满足教师的发展。如,我校制定了《海师附小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海师附小教师论文发表奖励制度》《海师附小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制度》等,从而激励教师产生归属感,形成凝聚力,自觉地将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3.刚柔相济———制度建设的法则
刚柔相济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智慧法则。我们在践行办学思想的过程中,力求将学校制度建设的“硬”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软”管理结合起来;力求将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与人性化、弹性化的人文管理结合起来,让刚性的制度“理”出精彩,“理”出智慧,“理”出幸福。
二、创新制度建设模式:立足发展
在学校制度建设中,只有把符合本校根本发展需要的制度和师生发展需要的制度有机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最终形成一种制度文化。
1.以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各项管理措施刚开始启动时,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自觉,需要依靠一些规则和准则,目的是约束和规范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有效展开,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制定了《常规管理检查制度》,从学校、蹲点干部、班主任三个层面对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日查日纠,“管细”每一个环节;我们制定了《作业审批制度》,要求每个班级由班主任按规定要求统领学生作业的量,报蹲点干部审批同意后再实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2.以制度建设促进均衡发展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内部的一些不均衡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要想让学校的办学水平向纵深发展,制度建设就成了突破“瓶颈”的保障。我们通过《循环教学制度》,加快教师交流,促进专业发展,以保证年级组教学力量的均衡;我们通过《分班制度》,让平行班学生“同班异质、异班同质”,促进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我们通过《小学科队伍建设制度》,不断加强小学科师资力量,促进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让素质教育实施得到保障。
3.以制度建设引领专业成长
(1)搭建自我反思的教研平台制度。自我反思是教师不断自善其身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制度引导教师对每一节课认真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怎样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把课上好上活;课中反思是否把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发展上,学生是否能够深度思考问题,教学环节是否扎实有效;课后反思是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是否真正有感而发,是否能从预设与生成的角度反思教学的流程等。要求每个教师都把反思的结果写在每节课的教案后,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例证。另外,在每次教研活动后,我们还要求教研组长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要对活动的组织、实施、效果进行思考与反省,这样使我校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中得以提高。
(2)推进同伴互助的共同成长制度。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与合作,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就是敞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持续改进。《海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规定,教师同伴互助要有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工作技能,如,经验共享的技能,包括公开自我,倾听回应的技能;问题解决的技能,包括问题梳理和建构性连接的技能。制度还规定,教师必须以教研活动为契机,从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技巧的交流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形成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领域。
(3)强化专业引领的教研指导制度。教师团队建设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目前专业引领方面主要问题常常表现为:只谈理论与原则,缺乏以案例为载体;只罗列现象,抓不住关键事件;只有教育叙事,缺乏穿透经验的理念诠释方式。《海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规定,专业引领必须选择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要引导教师学会听中学,做中学,要引导教师听懂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说出来。《海师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还规定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月向教师推介读书篇目,引领教师读书;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与学校教师结对,通过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象指导等进行专业咨询和指导。
4.以制度建设探求优质教育
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以优良的教育质量被家长称道,被社会认可。近年来,我们以优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对学校的制度建设重新进行了动态的系统设计和实施,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 (1)强化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可以使参与教研的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因而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已成为我校开展教学管理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深化办学思想最有力的内在机制。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半日研修制度》,规定每个教研组每周必须辟出半天时间用于集体备课、上课议课、研发资源等;制定了《海师附小骨干教师工作室制度》,规定了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依靠网络,牵头建立博客群组,引导教师讨论教学话题,形成研讨氛围;制定了《海师附小草根讲坛制度》,规定了每周开设讲座的人员、时间及主题;制定了《海师附小优课超市制度》,规定了参与优课展示的标准、流程和具体操作规范等。这些制度的建设加强了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促进了学习型教师群体的建设,使教师在互帮互学、相互激励中建立了共同愿景,形成了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2)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不断优化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海师附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定: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每月要亲自主持一次教学工作例会,了解教学工作,分析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通报教研情况。《海师附小教学质量跟踪制度》规定:教师对基础差的后进生要耐心辅导,争取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3)细化考核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教学六认真要求》,对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进行了修正,力求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另外,我们还进一步健全了教育教学督查制度,做到日常督查注重一个“实”字,专项督查突出一个“严”字,跟踪督查落实一个“化”字。通过考核、评价,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争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三、拓宽制度建设内涵:提升文化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大概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外到内依次为物质层、制度层和文化层。这三个层次中,外层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物质基础,中层是发挥育人功能的制度保证,内层是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由此可见,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文化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提升,两者相互交融,互相促进。为了使制度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渗透,我们在客观分析学校现状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以“爱与责任,幸福共生”为核心价值取向,用高瞻远瞩的文化视野,制定了学校一系列制度。
1.建设“环境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教育环境是学生最直接、最具体、最实际的一种体验,是一种隐性课程,它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校园环境建设指导意见》,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力求通过理念标识激励人、院墙文化熏陶人、功能区域感悟人。
2.建设“特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习惯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其行为总是受习惯的影响,好习惯能使孩子获得人生成功的快乐,坏习惯能让孩子的一切努力变成徒劳,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曾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是打开孩子成功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制定了《海师附小特色活动制度》,狠抓特色文化建设,努力引导学生在特色活动体验中,学会自主管理,养成良好习惯。如,我们通过自编“三字经”,让学生读出好习惯;通过收集小故事,让学生悟出好习惯;通过树立好榜样,让学生带出好习惯。这样,就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制度制定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工会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我们通过民主管理学校委员会,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会,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通过学校办公会,充分听取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让大家献计献策,集中学校管理者和家长、教师的智慧,使规章制度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另外,我校教代会能履行审议职能,教师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学校领导层的监督,这样可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群众基础。规章制度有群众基础是其能提升为校园文化的前提。
根据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办学思想的引领下,我校能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重建学校制度,努力引导教师实现由“经师”向“人师”的转变,努力让教学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启迪学生生命的历程,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