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是一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益的学科。小学体育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与把握,这样才可以提出最合理的教学策略,也才可以助力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学习,也才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文章首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心理进行分析,然后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心理;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国民的身体素质却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甚至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身体素质问题,这点在小学生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而通过科学开展体育教学,就可以逐渐对该问题进行解决,这也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重视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践行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对学生心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分析
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爱动的阶段,他们的兴趣比较广泛,对于喜欢的体育运动也比较多,并喜欢参与集体游戏,但是兴趣不稳定,转移快,对于单调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是比较厌烦。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事物的外界刺激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或是活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比较长。在科学的训练之下,无意之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
2、以直接动机为行为导向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还处于直接动机起主导作用的阶段,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的参与度受到个体兴趣的影响,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体育活动,会积极主动参与,对于自己缺乏兴趣的体育活动,会出现被动参与甚至是不参与的情况。
3、具有畏惧心理
小学生还处于生活经验缺乏、事物理解不全面的阶段,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的体育项目,会对其产生畏惧心理,如身体矮小的学生,对于拔河比赛,他们比较畏惧,而对于身体肥胖的学生,长跑这类比较耗费体力的运动,他们也会比较畏惧,如果此畏惧心理不能消除,学生即使参与到对应的体育项目中,也难以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全力,这就会让他们出现无法取得理想体育成绩问题,久而久之,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低。
4、对体育课认识不全面
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时间较短,经验也不足,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所以不能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价值,将体育课理解为跑步、打球等单一层面,在这样的片面认知下,学生体育学习时会以消极怠慢的心理待之。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不同小学生在面对体育课程时的兴趣有较大差异,有些学生天生就对体育十分有好感,在课堂中会积极参与,但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都不是很高,这要求老师做好后天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老师要对教学大纲、学生特点等进行研究,选择契合两者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根据学生对直观、趣味内容感兴趣的特点,老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各种运动相关的比赛视频,在激烈竞赛视频的引导下,学生会受到积极感染,顺利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让他们产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想法。
2、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会主动进入体育学习之中,而且学习的兴趣会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因此,小学体育老师可以将游戏、音乐等趣味元素引入体育活动中,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學习状态下,对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
比如在教学“篮球原地运球”内容时,在学生对原地运球的知识进行初步掌握之后,老师既可以将游戏与音乐结合起来,设计一个分组竞赛活动,竞赛规则是组内学生轮流进行原地运球,哪一组以最短时间内完成原地运球就获胜。在小组竞赛过程中,老师可以播放振奋人心的音乐,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比赛,并在比赛中掌握技巧。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拥有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挖掘每一位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优点和特长,并对其进行充分鼓励,这样就可以逐渐消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畏惧心理。比如有的学生善于坚持,有的学生善于跑步,有的学生身体十分灵活等,老师要根据学生真实的特长,在对其鼓励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制定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计划以及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的体育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育的成就感,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学生的体育自信新会不断增强,同时体育运动的水平也会持续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小学生正处于十分乐于表现自我的阶段,如果老师能够为他们设计一些满足他们表现欲望的趣味活动,那么既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在活动中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比如老师可以设计各类小型竞技比赛,如短跑比赛、跳远比赛等,并要在学生比赛之后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学的科学开展,可以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开展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体育心理,要根据体育心理设计科学的培养计划,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金仁学. 从小学心理特征角度研究如何优化设计小学体育教学[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4).
[2]邱贵凤. 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小学体育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9).
[3]刘贝贝. 阳光体育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J]. 考试与评价. 2019(04).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心理;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国民的身体素质却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甚至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身体素质问题,这点在小学生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而通过科学开展体育教学,就可以逐渐对该问题进行解决,这也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重视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践行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对学生心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分析
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爱动的阶段,他们的兴趣比较广泛,对于喜欢的体育运动也比较多,并喜欢参与集体游戏,但是兴趣不稳定,转移快,对于单调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是比较厌烦。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事物的外界刺激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或是活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比较长。在科学的训练之下,无意之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
2、以直接动机为行为导向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还处于直接动机起主导作用的阶段,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的参与度受到个体兴趣的影响,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体育活动,会积极主动参与,对于自己缺乏兴趣的体育活动,会出现被动参与甚至是不参与的情况。
3、具有畏惧心理
小学生还处于生活经验缺乏、事物理解不全面的阶段,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的体育项目,会对其产生畏惧心理,如身体矮小的学生,对于拔河比赛,他们比较畏惧,而对于身体肥胖的学生,长跑这类比较耗费体力的运动,他们也会比较畏惧,如果此畏惧心理不能消除,学生即使参与到对应的体育项目中,也难以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全力,这就会让他们出现无法取得理想体育成绩问题,久而久之,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低。
4、对体育课认识不全面
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时间较短,经验也不足,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所以不能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价值,将体育课理解为跑步、打球等单一层面,在这样的片面认知下,学生体育学习时会以消极怠慢的心理待之。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不同小学生在面对体育课程时的兴趣有较大差异,有些学生天生就对体育十分有好感,在课堂中会积极参与,但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都不是很高,这要求老师做好后天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老师要对教学大纲、学生特点等进行研究,选择契合两者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根据学生对直观、趣味内容感兴趣的特点,老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各种运动相关的比赛视频,在激烈竞赛视频的引导下,学生会受到积极感染,顺利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让他们产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想法。
2、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会主动进入体育学习之中,而且学习的兴趣会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因此,小学体育老师可以将游戏、音乐等趣味元素引入体育活动中,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學习状态下,对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
比如在教学“篮球原地运球”内容时,在学生对原地运球的知识进行初步掌握之后,老师既可以将游戏与音乐结合起来,设计一个分组竞赛活动,竞赛规则是组内学生轮流进行原地运球,哪一组以最短时间内完成原地运球就获胜。在小组竞赛过程中,老师可以播放振奋人心的音乐,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比赛,并在比赛中掌握技巧。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拥有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挖掘每一位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优点和特长,并对其进行充分鼓励,这样就可以逐渐消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畏惧心理。比如有的学生善于坚持,有的学生善于跑步,有的学生身体十分灵活等,老师要根据学生真实的特长,在对其鼓励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制定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计划以及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的体育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育的成就感,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学生的体育自信新会不断增强,同时体育运动的水平也会持续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小学生正处于十分乐于表现自我的阶段,如果老师能够为他们设计一些满足他们表现欲望的趣味活动,那么既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在活动中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比如老师可以设计各类小型竞技比赛,如短跑比赛、跳远比赛等,并要在学生比赛之后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学的科学开展,可以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开展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体育心理,要根据体育心理设计科学的培养计划,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金仁学. 从小学心理特征角度研究如何优化设计小学体育教学[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4).
[2]邱贵凤. 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小学体育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9).
[3]刘贝贝. 阳光体育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J]. 考试与评价.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