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地滨水区域以其起伏多变的自然地形、层次丰富的视觉空间和独特鲜明的人文背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生存空间(图1)。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地滨水环境的原生性较强、自然特征明显,同时也具有生态基础敏感脆弱,易受损伤且不易复原的特点。因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依山傍水地区的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过去山地滨水地区的规划建设往往缺乏整体观念,规划手法单调,片面地追求图纸上的空间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区域中的空间塑造,这样规划容易失去对城市发展应有的指导作用,而最终也将破坏山地滨水地区城市形象的塑造。
北岭片区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北部,南连七星岩风景区,北靠北岭山,东接城东新区,西连火车站北岭山麓片区,南侧七星岩水域與北侧北岭山山体构成的对景是北岭片区最主要的景观资源。本文以肇庆市端州区北岭片区的城市规划实践为例,针对以空间形态规划为主的传统方式,探讨山地滨水地区城市空间塑造的方法。(图2)
一、山地滨水区空间的多重属性
山地滨水区地处城市山水景观之间,一般来说是城市中自然景色最为优美、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段,也是城市中难得的自然开放空间,它拥有开敞的自然尺度和宜人的水体景观。山地滨水区一侧为山体,一侧为水体,中间是有序的城市空间,由于城市空间与山体景观、滨水景观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不能孤立的处理,应将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纳入城市整体开放空间体系,从整体、宏观的设计角度,加强山地滨水地段景观规划与原有城市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作为承接这两个空间的城市滨水区就必然成为体现这种宏观设计思路的重点地段。
肇庆市端州区北岭片区城市设计就是符合这一区域特点的设计实例。北岭片区位于七星岩风景区与北岭山之间,其东、西侧紧邻肇庆市区。因此,如何完善城市景观体系,将自然景观与城市空间有机衔接就成为该项规划的重点。
由于山地滨水区拥有山体、水域与城市的多重属性,强化和拓展滨水,傍山景观带的这一属性,必然要求山体、水域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即以自然景观带为载体承受山体水域与城市空间之间的渗透,使三者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山地滨水区的城市空间塑造
山地滨水区内的联系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将彼此的特点渗透至对方的“相互渗透”,即自然山体水域向城市空间的空间尺度、景观要素的渗透和城市空间向自然山体水域的功能结构、城市活动的渗透。通过“相互渗透”使城市融入自然山体水域景观,为城市带来自然的生机;同时使山地滨水景观规划适应城市功能结构并融入城市活动,塑造宜人的山水城市空间形态。
1、城市滨水区域空间塑造
自然水域对于城市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开敞的空间尺度。因此,在城市滨水区域空间塑造上,公共的活动休憩空间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塑造的主要内容。
北岭片区城市设计在城市滨水区域空间塑造上通过规划标志性小品和市民活动场所,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引导市民前往,提高滨水区域活力。
2、城市临山区域空间塑造
自然山体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城市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作为城市自然的较高点,是俯视城市最好的位置,山上生长的植物无疑是自然界赋予城市最好的礼物,所以对于城市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植被茂盛,环境良好,可以为居民提供较好的活动空间。
北岭片区城市设计在临山区域空间塑造上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规划理念,塑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空间形态。
3、整体区域空间塑造
城市相对于自然山体水域而言,有着完整的功能结构和丰富的城市活动。因此,空间结构与城市活动就成为山水城市空间塑造的重要内容。
(1)空间结构——北岭片区城市设计在整体区域空间塑造上采用绿脉交融,有机聚合的规划理念。
绿脉交融——规划引入绿梳理念,架构“三横四纵”的生态结构;结合北岭山、七星岩风景区、北岭排洪沟渠绿化廊道以及铁路生态防护绿化带组成的横向绿化廊道,与纵向的楔形绿地渗入规划区内部,构成纵横交织的绿脉连接北岭山与七星岩水域,形成山水交融的“山湖城江”整体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有机聚合——创造多功能聚合的公共开敞空间,以塑造多功能空间体验的核心为目的,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特色购物、休闲养生、康体运动、科研教育、生态居住等融入规划区,以生态开敞空间串联各个功能区,保持规划区的持续活力与动力。(图3)
(2)城市活动—城市是为人服务的,其主体是千姿百态的人,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各种各样复杂的活动。通过将城市的活动融入山地滨水景区,可以为整个区域带来更多的城市活力。在众多的城市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商业活动、人文活动和集会活动作为城市活动向自然水域渗透的主要内容。
在商业活动空间的营造上:景观带通过组团状站前商贸区及旅游配套区设置商业休闲场所,完善滨水区活动的内容。这些商业设施的设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市民对商业活动的需要。
在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上:公共活动空间重点考虑山林与滨水渗透关系,形成滨水连山的开敞空间体系。各组团围绕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自然山体、水系设置各开放空间,方便每个居民交流和休闲活动的开展。各组团的开敞空间由城市道路和绿化廊道串联,构成点线面结合的开敞空间体系。同时,通过对广场、公园、滨河岸线、道路等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指引,综合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和视觉景观效果,对人的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创造一个绿色生态、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环境。
三、城市山地滨水区域的建设理念
山地滨水建设用地作为山地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具有自然开放、公共活动集中、自然因素、人工因素、人文因素有机复合的特征。因此,山地滨水用地的设计也应在城市功能结构、社会生活、景观环境与生态系统高度复合的基础上,以景观为表达形式,在山水之间集中诠释山地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的景观理念,并成为地区的核心景观。
北岭片区的城市空间建设理念是:本着“以山为托、以水为脉、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山湖城江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雅城市空间环境。
四、城市山地滨水区域良好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用地不断扩张的今天,城市山地滨水区作为自然山水与城市之间的地段,是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共生的独特空间。正是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使得它通过在空间尺度、景观要素、功能结构和城市活动几个方面的渗透,将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衔接起来,烘托出自然山水的景观价值。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用一种宏观的眼光来进行城市山水地段的设计,将城市山水区的开发真正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开发之中,使之成为城市景观构成的重要方面。北岭片区城市设计项目的实践,使我们在自然山水到城市空间过渡的设计问题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为最终解决城市山水区域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山地滨水区域以其起伏多变的自然地形、层次丰富的视觉空间和独特鲜明的人文背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生存空间(图1)。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地滨水环境的原生性较强、自然特征明显,同时也具有生态基础敏感脆弱,易受损伤且不易复原的特点。因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依山傍水地区的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过去山地滨水地区的规划建设往往缺乏整体观念,规划手法单调,片面地追求图纸上的空间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区域中的空间塑造,这样规划容易失去对城市发展应有的指导作用,而最终也将破坏山地滨水地区城市形象的塑造。
北岭片区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北部,南连七星岩风景区,北靠北岭山,东接城东新区,西连火车站北岭山麓片区,南侧七星岩水域與北侧北岭山山体构成的对景是北岭片区最主要的景观资源。本文以肇庆市端州区北岭片区的城市规划实践为例,针对以空间形态规划为主的传统方式,探讨山地滨水地区城市空间塑造的方法。(图2)
一、山地滨水区空间的多重属性
山地滨水区地处城市山水景观之间,一般来说是城市中自然景色最为优美、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段,也是城市中难得的自然开放空间,它拥有开敞的自然尺度和宜人的水体景观。山地滨水区一侧为山体,一侧为水体,中间是有序的城市空间,由于城市空间与山体景观、滨水景观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不能孤立的处理,应将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纳入城市整体开放空间体系,从整体、宏观的设计角度,加强山地滨水地段景观规划与原有城市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作为承接这两个空间的城市滨水区就必然成为体现这种宏观设计思路的重点地段。
肇庆市端州区北岭片区城市设计就是符合这一区域特点的设计实例。北岭片区位于七星岩风景区与北岭山之间,其东、西侧紧邻肇庆市区。因此,如何完善城市景观体系,将自然景观与城市空间有机衔接就成为该项规划的重点。
由于山地滨水区拥有山体、水域与城市的多重属性,强化和拓展滨水,傍山景观带的这一属性,必然要求山体、水域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即以自然景观带为载体承受山体水域与城市空间之间的渗透,使三者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山地滨水区的城市空间塑造
山地滨水区内的联系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将彼此的特点渗透至对方的“相互渗透”,即自然山体水域向城市空间的空间尺度、景观要素的渗透和城市空间向自然山体水域的功能结构、城市活动的渗透。通过“相互渗透”使城市融入自然山体水域景观,为城市带来自然的生机;同时使山地滨水景观规划适应城市功能结构并融入城市活动,塑造宜人的山水城市空间形态。
1、城市滨水区域空间塑造
自然水域对于城市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开敞的空间尺度。因此,在城市滨水区域空间塑造上,公共的活动休憩空间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塑造的主要内容。
北岭片区城市设计在城市滨水区域空间塑造上通过规划标志性小品和市民活动场所,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引导市民前往,提高滨水区域活力。
2、城市临山区域空间塑造
自然山体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城市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作为城市自然的较高点,是俯视城市最好的位置,山上生长的植物无疑是自然界赋予城市最好的礼物,所以对于城市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植被茂盛,环境良好,可以为居民提供较好的活动空间。
北岭片区城市设计在临山区域空间塑造上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规划理念,塑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空间形态。
3、整体区域空间塑造
城市相对于自然山体水域而言,有着完整的功能结构和丰富的城市活动。因此,空间结构与城市活动就成为山水城市空间塑造的重要内容。
(1)空间结构——北岭片区城市设计在整体区域空间塑造上采用绿脉交融,有机聚合的规划理念。
绿脉交融——规划引入绿梳理念,架构“三横四纵”的生态结构;结合北岭山、七星岩风景区、北岭排洪沟渠绿化廊道以及铁路生态防护绿化带组成的横向绿化廊道,与纵向的楔形绿地渗入规划区内部,构成纵横交织的绿脉连接北岭山与七星岩水域,形成山水交融的“山湖城江”整体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有机聚合——创造多功能聚合的公共开敞空间,以塑造多功能空间体验的核心为目的,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特色购物、休闲养生、康体运动、科研教育、生态居住等融入规划区,以生态开敞空间串联各个功能区,保持规划区的持续活力与动力。(图3)
(2)城市活动—城市是为人服务的,其主体是千姿百态的人,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各种各样复杂的活动。通过将城市的活动融入山地滨水景区,可以为整个区域带来更多的城市活力。在众多的城市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商业活动、人文活动和集会活动作为城市活动向自然水域渗透的主要内容。
在商业活动空间的营造上:景观带通过组团状站前商贸区及旅游配套区设置商业休闲场所,完善滨水区活动的内容。这些商业设施的设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市民对商业活动的需要。
在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上:公共活动空间重点考虑山林与滨水渗透关系,形成滨水连山的开敞空间体系。各组团围绕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自然山体、水系设置各开放空间,方便每个居民交流和休闲活动的开展。各组团的开敞空间由城市道路和绿化廊道串联,构成点线面结合的开敞空间体系。同时,通过对广场、公园、滨河岸线、道路等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指引,综合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和视觉景观效果,对人的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创造一个绿色生态、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环境。
三、城市山地滨水区域的建设理念
山地滨水建设用地作为山地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具有自然开放、公共活动集中、自然因素、人工因素、人文因素有机复合的特征。因此,山地滨水用地的设计也应在城市功能结构、社会生活、景观环境与生态系统高度复合的基础上,以景观为表达形式,在山水之间集中诠释山地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的景观理念,并成为地区的核心景观。
北岭片区的城市空间建设理念是:本着“以山为托、以水为脉、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山湖城江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雅城市空间环境。
四、城市山地滨水区域良好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用地不断扩张的今天,城市山地滨水区作为自然山水与城市之间的地段,是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共生的独特空间。正是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使得它通过在空间尺度、景观要素、功能结构和城市活动几个方面的渗透,将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衔接起来,烘托出自然山水的景观价值。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用一种宏观的眼光来进行城市山水地段的设计,将城市山水区的开发真正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开发之中,使之成为城市景观构成的重要方面。北岭片区城市设计项目的实践,使我们在自然山水到城市空间过渡的设计问题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为最终解决城市山水区域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