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31例临床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我院脑病科收治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加味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
  【关键词】 中风阴虚风动型 镇肝熄风汤 中风
  中风(Stroke)即脑卒中,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1]。近年来,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其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发病骤急,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2例,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脑病科2014年3月~2016年4月医治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2例,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适于内科保守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属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2.3±5.4)岁;病程0.6~9.2a,平均病程(4.43±1.84)a。对照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2.4±26.7)岁;病程1.2~6.3a,平均病程(3.81±2.03)a。两组病程、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口服治疗。此方药物组成:白芍15g,生牡蛎15g(先煎),钩藤15g,生龟板15g(先煎),天冬12g,玄参12g,枸杞子12g,生龙骨10g(先煎),代赭石30g(先煎),怀牛膝30g,当归12g,天麻12g,生麦芽6g,川楝子6g,甘草6g;若舌苔黄腻,痰热较重,恶心,脉洪大,加胆南星、贝母、竹沥;若心中烦热,肝火偏胜,加黄芩、栀子;若头痛较重,加夏谷草、羚羊角。上述药方1剂/d,早晚各一次,水煎服,14d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肢体活动、言语等功能恢复正常,无中风后遗症为显效;肢体活动、言语等功能恢复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有轻度后遗症为有效;肢体活动、言语等功能恢复较差,中风后遗症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31*100%。(2)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配对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配对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显著(P<0.01),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见表2。
  3 讨论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因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导致腰酸、头晕耳鸣,突然发生言语不利、口眼歪斜、手指颤动、或甚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为本虚标实之证,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群体,多因气血不足、劳欲过度、饮食不节等原因所致[3]。主要因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发病,轻者中经络,重者中脏腑,而中经络者一般用通络化痰、熄风平肝疗法为要[4-5]。
  镇肝熄风汤主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为法,此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并与当归共奏活血化瘀之力;方中白芍、玄参、天冬、枸杞子滋阴柔肝熄风;麦芽疏通肝气,川楝子以清泄肝阳,使肝脏阴阳调和;钩藤、天麻平肝熄风;生龟板、生牡蛎、代赭石、生龙骨镇肝潜阳熄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则成镇肝熄风之剂,共奏滋阴潜阳、镇肝熄风、熄风通络之效,因此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2例作为治疗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发现: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患儿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录山.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3):93-94.
  [2] 韩翠翠,牟方波.桑麻地黄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阴虚风动型4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5):49-50.
  [3] 戴文珍,王丹丹,张仙飞.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04):902-904.
  [4] 蔡翠珠,王磊,刘德喜.养阴通络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16,11(3):430-433.
  [5] 刘理琴.加减镇肝熄风汤合头皮针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1):40-4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温针灸与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疗法的操作过程,探寻更有效的治疗脑中风及其后遗症的途径。方法:把60例脑中风患者均分实验组(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疗法)和对照组(温针灸),行药物治疗,根据两组脑血流、运动功能以及上下肢痉挛等情况变化计算综合疗效。结果:实验组康复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方案治疗脑中风的效果更为显著,
目的:评价脊柱截骨术在脊柱后凸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需行脊柱截骨术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所有所有患者脊柱截骨手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护理方式,在急性腰扭伤患者早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2015年入院治疗的44名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选择其中22名作为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另外22名患者作为对照,只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一个月之后,干预组患者自述腰部疼痛程度减轻,腰部可活动度增加,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自述疼痛程度整体上高于对照组
医院文化建设,既是医院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增强医院内部凝聚力、外部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强文化软文化,凝聚人心、激发活力,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和遵医行为情况。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目的 探讨研究放射线和CT对肺段隔离症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在某院2016-06—2017-06接诊的肺段隔离症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线和
【摘 要】 研究方法:选取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 E2 活动期轻中度)的患者,患者均已按要求口服美沙拉嗪颗粒>2月,肠镜检查提示病变位于左半结肠,共收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给予自拟方(白芍15g 甘草10g 黄芩10g 黄连10g 秦皮10g 肉桂3g 仙鹤草20g 蒲黄10g 浓煎100ml 37.0℃,肛管注入,保留灌肠 1/晚),对照组20例给予柳氮磺吡啶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福利院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社会福利院整体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的不利影响,当前社会福利院在思想政治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不稳定性心绞痛 活血止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系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基础上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发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笔者自2014年09月至2016年05月,用当归四逆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
目的:探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实施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肛肠科广泛粘连性肠梗阻60例患者(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间收治)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