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平时阅读了不少的课外书,也学习了很多的名家名作,这其间肯定有许许多多的想法和体会,如果把这些想法和体会写下来,就是读后感了。
【关键词】 阅读;课外书;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1.读懂原文是关键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升华。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若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文讲的是什么都没有掌握,怎么会有感呢?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而实在。
2.正确选择感受点
有一名学生读了一本介绍毛泽东生平事迹的著作,毛主席冬天游长江的壮举,让他佩服;毛主席一件衣服上下打了七十二个补丁,勤俭节约的品格,令他感动;毛主席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气度,使他折服……读完这本书后,他想把这些感触都写到作文中去。这就犯了写读后感的大忌。确定感受点要注意两点,一是一篇读后感往往只写一个感受点,不可面面俱到,贪多求量。二是写出新意来,切忌随人其后,要用自己的所读、所感、所想,投入地去写。以大家熟知的“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故事为例,若从虎吃掉驴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面对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要惧怕,只要勇于正视,敢于斗争,就完全有可能战而胜之;而从驴被虎吃掉这一角度去思考,可以想到外强中干的人最终会身败名裂,没有好下场。可见,写读后感时要正确选择感受点。
3.围绕感点,引述内容
读后感是“读”后所得,写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原文,围绕感点,适当地引述原文,让人家看得出的确是读有所获。如果脱离原文,别人就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这感受从何而来。如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可以引用文中小女孩卖火柴给妈妈买药或小女孩在幸福的幻想中冻死在大年夜的句子,引出自己的感点。由此可见,“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但要注意,引述原文时不能太多,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读后感”就变成“读后抄”了。
4.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儿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抓小女孩对妈妈很有孝心这个感点,也可以抓小女孩生活悲惨这个感点,还可以抓……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写好读后感的步骤
5.1、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2、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他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5.3、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要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5.4、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鋪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关键词】 阅读;课外书;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1.读懂原文是关键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升华。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若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文讲的是什么都没有掌握,怎么会有感呢?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而实在。
2.正确选择感受点
有一名学生读了一本介绍毛泽东生平事迹的著作,毛主席冬天游长江的壮举,让他佩服;毛主席一件衣服上下打了七十二个补丁,勤俭节约的品格,令他感动;毛主席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气度,使他折服……读完这本书后,他想把这些感触都写到作文中去。这就犯了写读后感的大忌。确定感受点要注意两点,一是一篇读后感往往只写一个感受点,不可面面俱到,贪多求量。二是写出新意来,切忌随人其后,要用自己的所读、所感、所想,投入地去写。以大家熟知的“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故事为例,若从虎吃掉驴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面对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要惧怕,只要勇于正视,敢于斗争,就完全有可能战而胜之;而从驴被虎吃掉这一角度去思考,可以想到外强中干的人最终会身败名裂,没有好下场。可见,写读后感时要正确选择感受点。
3.围绕感点,引述内容
读后感是“读”后所得,写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原文,围绕感点,适当地引述原文,让人家看得出的确是读有所获。如果脱离原文,别人就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这感受从何而来。如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可以引用文中小女孩卖火柴给妈妈买药或小女孩在幸福的幻想中冻死在大年夜的句子,引出自己的感点。由此可见,“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但要注意,引述原文时不能太多,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读后感”就变成“读后抄”了。
4.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儿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抓小女孩对妈妈很有孝心这个感点,也可以抓小女孩生活悲惨这个感点,还可以抓……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写好读后感的步骤
5.1、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2、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他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5.3、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要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5.4、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鋪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