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是在变动不安的时代,人们或许越会渴望稳定价值的存在。
前不久看到一则公益广告,是去年央视春晚在黄金时段插播的唯一一则公益广告,曾引发了众多华人的共鸣。这则广告名为《筷子》,以一系列共同带有“筷子”这一食具的故事为内容,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祖孙、父母儿女、邻里之间的相处方式,因为充满温情又具有文化内涵,这个广告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评价。那一年,央视还推出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使“家庭”的传承成为了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时至今日,对家庭的关注推崇仍然时不时进入我们的视野。
而这股潮流并非个别现象,熟悉美剧、好莱坞大片的人都知道,对“family”的强调是众多影视剧的核心价值观,哪怕是《24小时》里上天入地冷静强悍的男主角“小强”杰克,也会因为家人而做出妥协牺牲。
转型时期的中国拥有着复杂斑斓的文化景观,匮乏时期的痕迹尚未褪去,现代文明的果实尚未全面铺展,却又兼容着西方的、东方的、传统的、新兴的文化观念,使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一个飞速发展、即时变化的世界,我们的家庭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父与子之间在语言、趣味、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已不是简单的“代沟”二字可以概括,那几乎是两个时代的共处。爸爸在儿子说“逼格”、“屌丝”、“黑长直”这些词时不知所云,会认为儿子收藏的山本耀司设计的外套不过是一件黑色大长袍还贵得离谱,至于城市小资热爱的咖啡则是——“苦,喝了还上火”;而反过来,在工业文明里长大的孩子可能对父亲记忆中的田野、牛群、青瓦房全无概念。今天,两代人之间面对的已不仅仅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而是“农耕社会和消费社会”的碰撞,这之间的裂痕势必影响家庭作为一个价值传承体的重要性,因为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文明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已经对继承家庭传统失去兴趣。
但是,越是在变动不安的时代,人们或许越会渴望稳定价值的存在。我们在“筷子”广告里看到的是,时代在冲击着家庭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对家庭的珍重。现代文明带来了生活的舒适和便利,也带来了商业理性对我们生活的全面掌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式的传统家庭和商业社会的理性是相悖的。在奉行“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准则的商业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量化计算的。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饭店里的服务员为你殷勤倒水、商店里的导购为你耐心择衣、楼下的物业把你的垃圾处理掉,都是因为你能够付出足够的金钱,而他们也通过提供自己的服务而获取相应的酬劳,这在商业世界里是无可厚非的自由交换。但是,如果生活全部商品化,所有的微笑和善意都用金钱来计算,未免过于冰冷了。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家”可能留存着最多无法用金钱量化的东西。母亲睡前对孩子的安抚应该值多少钱呢?父亲为教会儿子骑自行车所付出的时间需要多少钱呢?妻子为丈夫做一道好吃的菜又该值多少钱呢……这些活动如果用商业活动的方式来计算的话,其成本与回报是可计量化、可控化的,但在家庭之中,这一切都因为带上了感情、责任,而成为无价的。
20世纪德语诗坛杰出的表现主义诗歌的先驱特拉克尔有一句名言:“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现代都市文明使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商品经济急速发展的大潮中,成为独立却又孤独的个体,这个时候,家庭就像是对我们的来处、我们的历史的守护和记录,给予我们爱与温暖,使我们不致于成为大地上的异乡者。
就像李娟在《我的阿勒泰》里写道:“我不是一个没有来历的人,我走到今天,似乎是我的祖先在使用我的双脚走到今天;我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我的基因以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这条血脉延伸的全部过程;我不是没有故乡的人,那一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亲的讲述中反复触动我的本能和命运,永远地留住了我。”
家,原是一种乡愁。
(作者为哲学博士)
前不久看到一则公益广告,是去年央视春晚在黄金时段插播的唯一一则公益广告,曾引发了众多华人的共鸣。这则广告名为《筷子》,以一系列共同带有“筷子”这一食具的故事为内容,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祖孙、父母儿女、邻里之间的相处方式,因为充满温情又具有文化内涵,这个广告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评价。那一年,央视还推出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使“家庭”的传承成为了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时至今日,对家庭的关注推崇仍然时不时进入我们的视野。
而这股潮流并非个别现象,熟悉美剧、好莱坞大片的人都知道,对“family”的强调是众多影视剧的核心价值观,哪怕是《24小时》里上天入地冷静强悍的男主角“小强”杰克,也会因为家人而做出妥协牺牲。
转型时期的中国拥有着复杂斑斓的文化景观,匮乏时期的痕迹尚未褪去,现代文明的果实尚未全面铺展,却又兼容着西方的、东方的、传统的、新兴的文化观念,使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一个飞速发展、即时变化的世界,我们的家庭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父与子之间在语言、趣味、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已不是简单的“代沟”二字可以概括,那几乎是两个时代的共处。爸爸在儿子说“逼格”、“屌丝”、“黑长直”这些词时不知所云,会认为儿子收藏的山本耀司设计的外套不过是一件黑色大长袍还贵得离谱,至于城市小资热爱的咖啡则是——“苦,喝了还上火”;而反过来,在工业文明里长大的孩子可能对父亲记忆中的田野、牛群、青瓦房全无概念。今天,两代人之间面对的已不仅仅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而是“农耕社会和消费社会”的碰撞,这之间的裂痕势必影响家庭作为一个价值传承体的重要性,因为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文明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已经对继承家庭传统失去兴趣。
但是,越是在变动不安的时代,人们或许越会渴望稳定价值的存在。我们在“筷子”广告里看到的是,时代在冲击着家庭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对家庭的珍重。现代文明带来了生活的舒适和便利,也带来了商业理性对我们生活的全面掌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式的传统家庭和商业社会的理性是相悖的。在奉行“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准则的商业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量化计算的。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饭店里的服务员为你殷勤倒水、商店里的导购为你耐心择衣、楼下的物业把你的垃圾处理掉,都是因为你能够付出足够的金钱,而他们也通过提供自己的服务而获取相应的酬劳,这在商业世界里是无可厚非的自由交换。但是,如果生活全部商品化,所有的微笑和善意都用金钱来计算,未免过于冰冷了。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家”可能留存着最多无法用金钱量化的东西。母亲睡前对孩子的安抚应该值多少钱呢?父亲为教会儿子骑自行车所付出的时间需要多少钱呢?妻子为丈夫做一道好吃的菜又该值多少钱呢……这些活动如果用商业活动的方式来计算的话,其成本与回报是可计量化、可控化的,但在家庭之中,这一切都因为带上了感情、责任,而成为无价的。
20世纪德语诗坛杰出的表现主义诗歌的先驱特拉克尔有一句名言:“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现代都市文明使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商品经济急速发展的大潮中,成为独立却又孤独的个体,这个时候,家庭就像是对我们的来处、我们的历史的守护和记录,给予我们爱与温暖,使我们不致于成为大地上的异乡者。
就像李娟在《我的阿勒泰》里写道:“我不是一个没有来历的人,我走到今天,似乎是我的祖先在使用我的双脚走到今天;我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我的基因以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这条血脉延伸的全部过程;我不是没有故乡的人,那一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亲的讲述中反复触动我的本能和命运,永远地留住了我。”
家,原是一种乡愁。
(作者为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