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朝白居易就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能弹会唱,尤其擅长描写音乐和音乐演奏,他在《琵琶行》中对琵琶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千百年来被世人奉为经典。
【关键词】琵琶行 ; 音乐描写 ; 知音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71-01
一千多年前一个非同寻常的夜晚,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就是这一次不经意的邂逅,诞生了一首传唱千年的不朽诗篇《琵琶行》。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满怀“幽愁暗恨”、有着高超技艺的琵琶女,她用手中的乐器演奏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而诗人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全诗最精彩之处就是那段出神入化的音乐描写,诗人用语言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细腻地描写了弹奏的动作、琵琶的音响、曲调的感情,人、声、形、景、情融为一体,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形、如看其景,而深感其情。
“以声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一特色。诗中用“急雨”之声来比喻大弦的沉响急促,用“私语” 之声来比喻小弦的轻柔细微,用“珠落玉盘”、“莺语”之声来比喻弦声的清脆婉转,用“幽咽泉流”之声来比喻曲调的缓慢低沉,用“冰泉冷涩” 之声来比喻曲调的阻塞难通。特别是乐声短暂寂静之后,借用“银瓶乍破”、“水浆迸出”、“骑兵冲杀” 之声来比喻乐曲中间休止后的骤响,把演奏推向高潮,最后用“裂帛” 之声来比喻收拨的声音,音乐戛然而止,精彩的演奏结束,展示了生动的音乐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在这段音乐描写中,诗人以声写声,把琵琶声形象地比作了急雨、私语、珠落玉盘声、莺语声、泉流声、刀枪声、裂帛声。琵琶声从舒缓到激越、从单纯到错杂、从连续到间歇、从高昂到低沉,旋律起伏跌宕,百转千回,让人荡气回肠。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形象地描绘出了琵琶声音的美妙、雄奇、壮丽,从叩击心灵的乐声中去感受到诗人以及琵琶女的喜怒哀乐。
“以形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二特色。诗中用“大珠小珠”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的圆润清脆,用繁花密叶歌唱的黄莺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的婉转流畅,用在冰层下艰难流淌的泉水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的低回滞涩,用“银瓶乍破”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在停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高亢,用“铁骑突出” 形象来描绘琵琶声的气势雄壮,用“裂帛”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戛然而止,在这段音乐描写中,落玉盘的珍珠、流转花间的黄莺、冷涩难流的冰泉、突然破裂的银瓶、勇猛的铁骑、锋利的金戈,六个经典形象,把听众在听觉感受不到的东西,暗移到视觉上去,让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琵琶音乐形象而又生动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赋予音乐以形象美,使读者对声音的感受更具体、真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以人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三特色。“转轴拨弦三两声”、“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几句有共同点,都是从弹奏者的角度来写。“转轴拨弦三两声”这是调弦试音,“低眉信手续续弹”这是弹奏时的神态、动作,“轻拢慢捻抹复挑”这是弹奏的动作、指法,“曲终收拨当心画”这是弹奏的收束动作。琵琶女的技法如此熟练、炉火纯青,那她弹奏的琵琶声也一定美妙绝伦,这是以人写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几句也有共同点,都是从听众的角度来写。“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如此动心移情,让人流连忘返。“东船西舫悄无言”琵琶声停了,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听众仍沉醉其中,如醉如痴,创设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共鸣,既有对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同情,又有对自己遭遇贬谪的伤感,伤人、亦伤己,两重感伤交融在一起,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几句也是以人写声,以听众反应来写音效,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
“以情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四特色。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琵琶女在演奏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乐曲中,而作者在听曲时也恰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引起了感情的共鸣。所以说《琵琶行》今天读来依然有“满座重闻皆掩泣”的震撼力量,这一方面归功于诗人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卓越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诗人把音乐描写与琵琶女昔盛今衰的悲惨身世同步吻合,用音乐语言诉说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感。诗人在描述她演奏时,先写她和弦调音时“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她弹拨自如时“说尽心中无限事”,整个乐曲从流畅欢快到低咽艰涩,再到凝绝停顿,又到高亢激烈,就是在用音乐倾诉她年轻时的欢乐、年老时的寂寞,她的悲愤哀伤,她的郁郁不平。压抑的心思在短暂的停顿后爆发出来,“裂帛”般的强音就是她不可遏制的悲愤之情的外露……音乐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这不仅仅是写音乐,也是写琵琶女对遭遇的控诉,更是写“谪居卧病”的诗人抑郁不得志的伤感心事。同是天涯沦落人,弹者深情款款,听者泪湿青衫,正所谓“分明怨恨曲中生”。
“以景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五特色。“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处诗人用精炼的笔墨,突出琵琶乐音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秋月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微凉的夜空中一轮明月,在江心倒映成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寂寥的夜色中还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仍然荡漾着动人的旋律。這是以景色衬托音乐之美的典范。
在《琵琶行》的音乐描写中,写了声,写了形,写了人,写了景,更写了情,以情为根,以声为花,声情交融。一曲琵琶行,为我们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参考文献
[1]张爱华. 浅谈《琵琶行(并序)》中音乐描写的艺术[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29):114.
作者简介:刘晶(1969.11-),女,陕西商南人,商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一级教师。
【关键词】琵琶行 ; 音乐描写 ; 知音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71-01
一千多年前一个非同寻常的夜晚,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就是这一次不经意的邂逅,诞生了一首传唱千年的不朽诗篇《琵琶行》。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满怀“幽愁暗恨”、有着高超技艺的琵琶女,她用手中的乐器演奏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而诗人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全诗最精彩之处就是那段出神入化的音乐描写,诗人用语言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细腻地描写了弹奏的动作、琵琶的音响、曲调的感情,人、声、形、景、情融为一体,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形、如看其景,而深感其情。
“以声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一特色。诗中用“急雨”之声来比喻大弦的沉响急促,用“私语” 之声来比喻小弦的轻柔细微,用“珠落玉盘”、“莺语”之声来比喻弦声的清脆婉转,用“幽咽泉流”之声来比喻曲调的缓慢低沉,用“冰泉冷涩” 之声来比喻曲调的阻塞难通。特别是乐声短暂寂静之后,借用“银瓶乍破”、“水浆迸出”、“骑兵冲杀” 之声来比喻乐曲中间休止后的骤响,把演奏推向高潮,最后用“裂帛” 之声来比喻收拨的声音,音乐戛然而止,精彩的演奏结束,展示了生动的音乐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在这段音乐描写中,诗人以声写声,把琵琶声形象地比作了急雨、私语、珠落玉盘声、莺语声、泉流声、刀枪声、裂帛声。琵琶声从舒缓到激越、从单纯到错杂、从连续到间歇、从高昂到低沉,旋律起伏跌宕,百转千回,让人荡气回肠。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形象地描绘出了琵琶声音的美妙、雄奇、壮丽,从叩击心灵的乐声中去感受到诗人以及琵琶女的喜怒哀乐。
“以形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二特色。诗中用“大珠小珠”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的圆润清脆,用繁花密叶歌唱的黄莺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的婉转流畅,用在冰层下艰难流淌的泉水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的低回滞涩,用“银瓶乍破”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在停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高亢,用“铁骑突出” 形象来描绘琵琶声的气势雄壮,用“裂帛”的形象来描绘琵琶声戛然而止,在这段音乐描写中,落玉盘的珍珠、流转花间的黄莺、冷涩难流的冰泉、突然破裂的银瓶、勇猛的铁骑、锋利的金戈,六个经典形象,把听众在听觉感受不到的东西,暗移到视觉上去,让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琵琶音乐形象而又生动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赋予音乐以形象美,使读者对声音的感受更具体、真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以人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三特色。“转轴拨弦三两声”、“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几句有共同点,都是从弹奏者的角度来写。“转轴拨弦三两声”这是调弦试音,“低眉信手续续弹”这是弹奏时的神态、动作,“轻拢慢捻抹复挑”这是弹奏的动作、指法,“曲终收拨当心画”这是弹奏的收束动作。琵琶女的技法如此熟练、炉火纯青,那她弹奏的琵琶声也一定美妙绝伦,这是以人写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几句也有共同点,都是从听众的角度来写。“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如此动心移情,让人流连忘返。“东船西舫悄无言”琵琶声停了,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听众仍沉醉其中,如醉如痴,创设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共鸣,既有对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同情,又有对自己遭遇贬谪的伤感,伤人、亦伤己,两重感伤交融在一起,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几句也是以人写声,以听众反应来写音效,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
“以情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四特色。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琵琶女在演奏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乐曲中,而作者在听曲时也恰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引起了感情的共鸣。所以说《琵琶行》今天读来依然有“满座重闻皆掩泣”的震撼力量,这一方面归功于诗人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卓越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诗人把音乐描写与琵琶女昔盛今衰的悲惨身世同步吻合,用音乐语言诉说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感。诗人在描述她演奏时,先写她和弦调音时“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她弹拨自如时“说尽心中无限事”,整个乐曲从流畅欢快到低咽艰涩,再到凝绝停顿,又到高亢激烈,就是在用音乐倾诉她年轻时的欢乐、年老时的寂寞,她的悲愤哀伤,她的郁郁不平。压抑的心思在短暂的停顿后爆发出来,“裂帛”般的强音就是她不可遏制的悲愤之情的外露……音乐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这不仅仅是写音乐,也是写琵琶女对遭遇的控诉,更是写“谪居卧病”的诗人抑郁不得志的伤感心事。同是天涯沦落人,弹者深情款款,听者泪湿青衫,正所谓“分明怨恨曲中生”。
“以景写声”是这首诗音乐描写的第五特色。“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处诗人用精炼的笔墨,突出琵琶乐音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秋月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微凉的夜空中一轮明月,在江心倒映成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寂寥的夜色中还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仍然荡漾着动人的旋律。這是以景色衬托音乐之美的典范。
在《琵琶行》的音乐描写中,写了声,写了形,写了人,写了景,更写了情,以情为根,以声为花,声情交融。一曲琵琶行,为我们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参考文献
[1]张爱华. 浅谈《琵琶行(并序)》中音乐描写的艺术[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29):114.
作者简介:刘晶(1969.11-),女,陕西商南人,商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