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樟子松是我国西北地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经过多年的种植栽培,樟子松人工防护林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导致樟子松在西北地区育苗困难,难以形成规模化繁殖,严重影响了樟子松防护林建设。神木区域内自1956年从东北引种樟子松并栽培成功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出大量的优质壮苗,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现将樟子松育苗经验总结如下。
关键词:陕北神木区域内;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
1 神木区域内育苗地概括
神木区域内位于陕西省北部,西面与宁夏甘肃相连,北面与蒙古相靠,总面积为42 962km2。全市光照充足,年辐射量高达541×107J/m2,年日照量为2 600~2 900h,年平均日照率高达59%~66%。神木区域内冬季较为寒冷,夏季较为炎热,冬季平均温度为-8~4℃,夏季平均温度在20℃以上,其中日最高温度在30℃以上为22~68d。全市寒潮降温多,但是无霜期较短,全年无霜期仅为134~169d。年均降水量为410.3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高达1 256.1mm,年均风速高达4.5m/s。
育苗地在神木区域内榆阳区小纪汗林场,育苗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汇处。该地土壤成分具有明显过度特征,土壤是风沙土,其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较低,土壤持水量为18%,保肥保水能力差。由于受干旱、多风等条件的影响,该地植被主要为地面匍匐型的沙竹、低矮紧密型的白沙蒿、丛状或片状型的沙柳以及雨后速生型的绵蓬。
2 樟子松生物学特征
樟子松为松科常绿乔木。其树高在15~25m,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胸径可达80cm;树皮较厚,树干下部为黑褐色或灰褐色,且深裂成不规则的鳞块状,上部树皮和枝皮为黄色或黄褐色,内侧为金黄色,且裂成薄片状;树枝平展或斜展,幼树树冠呈尖塔状,老树树冠则为平顶或圆顶,且树冠较稀。樟子松为喜光、深根性树种,可生长于干旱较干旱的砂地和石砾的地区。樟子松耐寒性较好,可以在-40~-50℃低温下生长,对水分要求低。主根一般可以延伸1~2m,最深可达4m,侧根主要分布在地下10~50cm的沙层中。樟子松喜光,树冠稀疏,针型叶稀少,当林中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较快,当孤立或者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依然可以生长的很茂盛,当幼树在树冠下其会出现生长不良。樟子松适用性强,耐干旱瘠薄性好,对土壤中水分含量要求不高,根系发达,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水分,在风沙土、沙壤土以及粗砂土中均可生长。
3 选地准备
3.1 苗圃地选择和整地
结合我市春季较为干旱和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为暴雨特征,加上樟子松幼苗生长缓慢且忌雨涝,所以樟子松苗圃地应该选择排水性良好、土质疏松的沙壤地。樟子松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好,所以苗圃地不应该选择盐碱地,应该选在微酸或者中性的土壤。苗圃地最好不要选择前作是茄子、烟草、马铃薯等感病作物的农用地。为了方便樟子松营养袋摆放,应该再对苗圃进行整理,清除苗圃中的根茬、秸秆等,并将苗圃地整平。为了方便对樟子松幼苗进行管理,一般对樟子松采用低床宽步道的育苗方式,即苗床宽120cm,步道宽20~30cm,苗床的长度不超过30m,苗床深控制在18~20cm,步道垄高控制在20~25cm。
3.2 营养土的配制和装填
因为我市周边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造林成活率较低,所以一般采用营养袋苗造林。为了避免发生病虫害,应该从苗圃附近采集一些干净无污染的沙壤土,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在起土前应该对苗圃的使用进行规划,防止出现返工,营养土的量应该按照900m3/hm2进行采集。为了保证樟子松正常生长,应该在营养土中混入2kg/m3的硫酸亚铁、4kg/m3的过磷酸肥以及适量的草木灰和骨肥,要对其进行充分搅拌,防止出现因为肥料不均出现烧苗现象。目前常采用10cm×18cm或9cm×18cm2个规格的营养袋对樟子松进行育苗。待营养袋中填满营养土后,将营养袋摆平,使其与畦高保持同一高度,摆营养袋180~240万袋/hm2。等营养袋摆好后,对其进行整壕、整畦,要保证畦埂比营养袋高出10~20cm。
4 播种
4.1 种子处理
先将樟子松种子进行水选,除去杂质和瘪籽,将筛选出的种子晾干,待種子晾干后对种子进行二次挑选,除去损伤的种子,保留完整的樟子松种子。将精选出来的樟子松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h消毒,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种子,将种子清洗干净。将种子置温暖的地方,并用湿草帘对其进行覆催芽,待55%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覆盖种子的草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温度不得超过30℃,湿度不得低于80%。在樟子松种子催芽过程中,要经常进行翻种,一般要求3~5h翻动种子1次,防止因为种子温度过高而出现发霉烂芽等现象。为了预防樟子松育苗过程中发生病虫害,不仅要对营养土进行消毒,也需要对苗盘、苗床等进行消毒。苗盘可以用2%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苗床和地面用多菌灵800倍液进行消毒。
4.2 播种
播种期的选择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樟子松育苗的成败,所以应该准确把握樟子松的播种时间。根据神木区域内气候条件可知,樟子松播种的最佳时间为5月上旬,即地表温度在7~10℃时,抢时播种。如果太早播种,会因为地表温度过低出现发芽迟缓,出苗不齐等现象,不利于后期田间管理,而且也容易出现立枯病种腐蚀等病害。如果播种过晚,地表温度较高,种子发芽后的幼苗会因无法忍受50℃的高温出现日灼现象,进而缩短苗木生长期,影响苗木木质化。樟子松营养袋育苗一般采用点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在播种前1~2d用营养土将苗床中的间隙填实,并用木板将苗床刮平,然后对其进行缓慢浇灌,保证水分浸透袋土,确保樟子松种子发芽所需水分。待土表面水分落干后,用小木棍在营养袋上面打孔点种,每穴种植4~6粒,将种子集中入穴,并及时覆盖细沙,覆盖的高度以种子直径的1~3倍为宜。 5 田间管理
5.1 出苗期管理
出苗期管理是指自樟子松种子播种后到种子发芽出土前的苗圃管理,这段时间主要为播种后的樟子松种子发芽和出土创造适宜的条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苗床保湿和防止鸟、鼠对其造成的危害。苗床土壤中含有充足的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所以要严格按樟子松育苗管理规程进行浇灌,即在播种前灌足底水,播种后根据苗床中水分含量及时补充水分。为了防止因浇灌出现土壤板结,可以采用喷灌的方法对苗床补充水分。防鸟鼠的危害,因为樟子松种子油脂含量较高,具有芳香气味,而且樟子松幼苗在出土后8~9d才开始脱落种壳,在这段时间其易受到鸟鼠类的啄食,因此,应加强对播种地管理,通过搭建遮阳网等方法防止鸟鼠害。
5.2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樟子松的保苗率和苗木的质量。樟子松苗期管理一般为3a,即播种的当年、第二年以及第三年。一般樟子松幼苗在第三年的秋天和第四年的春季进行起苗造林了。苗期管理主要包括灌溉、病虫害防治、间苗、除草、施肥以及越冬防寒等。(1)灌溉。根据当地天气情况以及土壤中水分含量确定灌溉量:在樟子松刚出苗时,为了防止其受到日灼的伤害要对其进行少量多次灌溉,灌溉时间一般要在早上10:00前完成;在苗木速生期时,應该按照多量少次的原则进行浇灌,一般7~15d灌溉1次;在秋季时,樟子松幼苗开始进行木质化,这是应该控制浇水量,促进幼苗木质化,一般30d浇灌1次。(2)病虫害防治。由于樟子松1a生幼苗多发生菌害。所以应特别注意经常观察,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幼苗60%以上出苗后第一次预防,以后每隔6~10d,即喷洒600倍的多菌灵、敌克松等溶液。如果幼苗发病期可用2%~3%的硫酸亚铁溶液4.5kg/m2泼浇,但浇后应立即用清水把苗上的药液洗去,以免发生药害。同时对地上害虫也应引起注意,可直接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3)间苗。合理的樟子松幼苗密度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肥力创造出最大经济价值。间苗一般选择在第二年的夏秋季,间苗时应该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间苗时应该使用修枝剪沿幼苗基部剪断,切忌直接用手拔苗,一般在1袋中留下1株长势健壮的幼苗即可。(4)除草。在种子播种后,未出苗前可通过喷洒适量的化学药品除草,在每年的6~7月杂草进入生长旺季,这时应该每灌水1次拔草1次。(5)施肥。对樟子松幼苗施肥可以与除草相结合起来,一般在幼苗出土后30~50d开始第一追肥,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追肥量为60kg/hm2。第二次在当年的7月再次追肥,追肥量为112.5kg/hm2,以后每年应在苗木速生期适当的施加肥料,以促进其生长。(6)越冬防寒。一般应在11月上旬进行冬灌,必须要将苗床灌足水,在地冻前,用铁锹取床间干净的土,并将土块打碎,并在苗床上铺上沙网,(铺网的好处是第二年撤防寒土时可防止损伤樟子松顶芽),按一个方向将土埋上,覆土厚度以13~17cm为宜。次年4月10日左右撤去防寒土,具体时间看当时的天气情况而定,撤土后,应及时浇灌返青水。
参考文献
[1]邢铭香,陈钦华.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3(1):247.
[2]李铭,窦中江.干旱地区营养袋法培育樟子松苗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00(5):20-21.
[3]李贺春,白孝生.营养袋樟子松喷灌育苗与造林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1(2):277-278.
(作者身份证号码:神木市公草湾林场)
关键词:陕北神木区域内;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
1 神木区域内育苗地概括
神木区域内位于陕西省北部,西面与宁夏甘肃相连,北面与蒙古相靠,总面积为42 962km2。全市光照充足,年辐射量高达541×107J/m2,年日照量为2 600~2 900h,年平均日照率高达59%~66%。神木区域内冬季较为寒冷,夏季较为炎热,冬季平均温度为-8~4℃,夏季平均温度在20℃以上,其中日最高温度在30℃以上为22~68d。全市寒潮降温多,但是无霜期较短,全年无霜期仅为134~169d。年均降水量为410.3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高达1 256.1mm,年均风速高达4.5m/s。
育苗地在神木区域内榆阳区小纪汗林场,育苗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汇处。该地土壤成分具有明显过度特征,土壤是风沙土,其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较低,土壤持水量为18%,保肥保水能力差。由于受干旱、多风等条件的影响,该地植被主要为地面匍匐型的沙竹、低矮紧密型的白沙蒿、丛状或片状型的沙柳以及雨后速生型的绵蓬。
2 樟子松生物学特征
樟子松为松科常绿乔木。其树高在15~25m,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胸径可达80cm;树皮较厚,树干下部为黑褐色或灰褐色,且深裂成不规则的鳞块状,上部树皮和枝皮为黄色或黄褐色,内侧为金黄色,且裂成薄片状;树枝平展或斜展,幼树树冠呈尖塔状,老树树冠则为平顶或圆顶,且树冠较稀。樟子松为喜光、深根性树种,可生长于干旱较干旱的砂地和石砾的地区。樟子松耐寒性较好,可以在-40~-50℃低温下生长,对水分要求低。主根一般可以延伸1~2m,最深可达4m,侧根主要分布在地下10~50cm的沙层中。樟子松喜光,树冠稀疏,针型叶稀少,当林中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较快,当孤立或者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依然可以生长的很茂盛,当幼树在树冠下其会出现生长不良。樟子松适用性强,耐干旱瘠薄性好,对土壤中水分含量要求不高,根系发达,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水分,在风沙土、沙壤土以及粗砂土中均可生长。
3 选地准备
3.1 苗圃地选择和整地
结合我市春季较为干旱和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为暴雨特征,加上樟子松幼苗生长缓慢且忌雨涝,所以樟子松苗圃地应该选择排水性良好、土质疏松的沙壤地。樟子松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好,所以苗圃地不应该选择盐碱地,应该选在微酸或者中性的土壤。苗圃地最好不要选择前作是茄子、烟草、马铃薯等感病作物的农用地。为了方便樟子松营养袋摆放,应该再对苗圃进行整理,清除苗圃中的根茬、秸秆等,并将苗圃地整平。为了方便对樟子松幼苗进行管理,一般对樟子松采用低床宽步道的育苗方式,即苗床宽120cm,步道宽20~30cm,苗床的长度不超过30m,苗床深控制在18~20cm,步道垄高控制在20~25cm。
3.2 营养土的配制和装填
因为我市周边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造林成活率较低,所以一般采用营养袋苗造林。为了避免发生病虫害,应该从苗圃附近采集一些干净无污染的沙壤土,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在起土前应该对苗圃的使用进行规划,防止出现返工,营养土的量应该按照900m3/hm2进行采集。为了保证樟子松正常生长,应该在营养土中混入2kg/m3的硫酸亚铁、4kg/m3的过磷酸肥以及适量的草木灰和骨肥,要对其进行充分搅拌,防止出现因为肥料不均出现烧苗现象。目前常采用10cm×18cm或9cm×18cm2个规格的营养袋对樟子松进行育苗。待营养袋中填满营养土后,将营养袋摆平,使其与畦高保持同一高度,摆营养袋180~240万袋/hm2。等营养袋摆好后,对其进行整壕、整畦,要保证畦埂比营养袋高出10~20cm。
4 播种
4.1 种子处理
先将樟子松种子进行水选,除去杂质和瘪籽,将筛选出的种子晾干,待種子晾干后对种子进行二次挑选,除去损伤的种子,保留完整的樟子松种子。将精选出来的樟子松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h消毒,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种子,将种子清洗干净。将种子置温暖的地方,并用湿草帘对其进行覆催芽,待55%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覆盖种子的草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温度不得超过30℃,湿度不得低于80%。在樟子松种子催芽过程中,要经常进行翻种,一般要求3~5h翻动种子1次,防止因为种子温度过高而出现发霉烂芽等现象。为了预防樟子松育苗过程中发生病虫害,不仅要对营养土进行消毒,也需要对苗盘、苗床等进行消毒。苗盘可以用2%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苗床和地面用多菌灵800倍液进行消毒。
4.2 播种
播种期的选择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樟子松育苗的成败,所以应该准确把握樟子松的播种时间。根据神木区域内气候条件可知,樟子松播种的最佳时间为5月上旬,即地表温度在7~10℃时,抢时播种。如果太早播种,会因为地表温度过低出现发芽迟缓,出苗不齐等现象,不利于后期田间管理,而且也容易出现立枯病种腐蚀等病害。如果播种过晚,地表温度较高,种子发芽后的幼苗会因无法忍受50℃的高温出现日灼现象,进而缩短苗木生长期,影响苗木木质化。樟子松营养袋育苗一般采用点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在播种前1~2d用营养土将苗床中的间隙填实,并用木板将苗床刮平,然后对其进行缓慢浇灌,保证水分浸透袋土,确保樟子松种子发芽所需水分。待土表面水分落干后,用小木棍在营养袋上面打孔点种,每穴种植4~6粒,将种子集中入穴,并及时覆盖细沙,覆盖的高度以种子直径的1~3倍为宜。 5 田间管理
5.1 出苗期管理
出苗期管理是指自樟子松种子播种后到种子发芽出土前的苗圃管理,这段时间主要为播种后的樟子松种子发芽和出土创造适宜的条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苗床保湿和防止鸟、鼠对其造成的危害。苗床土壤中含有充足的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所以要严格按樟子松育苗管理规程进行浇灌,即在播种前灌足底水,播种后根据苗床中水分含量及时补充水分。为了防止因浇灌出现土壤板结,可以采用喷灌的方法对苗床补充水分。防鸟鼠的危害,因为樟子松种子油脂含量较高,具有芳香气味,而且樟子松幼苗在出土后8~9d才开始脱落种壳,在这段时间其易受到鸟鼠类的啄食,因此,应加强对播种地管理,通过搭建遮阳网等方法防止鸟鼠害。
5.2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樟子松的保苗率和苗木的质量。樟子松苗期管理一般为3a,即播种的当年、第二年以及第三年。一般樟子松幼苗在第三年的秋天和第四年的春季进行起苗造林了。苗期管理主要包括灌溉、病虫害防治、间苗、除草、施肥以及越冬防寒等。(1)灌溉。根据当地天气情况以及土壤中水分含量确定灌溉量:在樟子松刚出苗时,为了防止其受到日灼的伤害要对其进行少量多次灌溉,灌溉时间一般要在早上10:00前完成;在苗木速生期时,應该按照多量少次的原则进行浇灌,一般7~15d灌溉1次;在秋季时,樟子松幼苗开始进行木质化,这是应该控制浇水量,促进幼苗木质化,一般30d浇灌1次。(2)病虫害防治。由于樟子松1a生幼苗多发生菌害。所以应特别注意经常观察,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幼苗60%以上出苗后第一次预防,以后每隔6~10d,即喷洒600倍的多菌灵、敌克松等溶液。如果幼苗发病期可用2%~3%的硫酸亚铁溶液4.5kg/m2泼浇,但浇后应立即用清水把苗上的药液洗去,以免发生药害。同时对地上害虫也应引起注意,可直接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3)间苗。合理的樟子松幼苗密度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肥力创造出最大经济价值。间苗一般选择在第二年的夏秋季,间苗时应该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间苗时应该使用修枝剪沿幼苗基部剪断,切忌直接用手拔苗,一般在1袋中留下1株长势健壮的幼苗即可。(4)除草。在种子播种后,未出苗前可通过喷洒适量的化学药品除草,在每年的6~7月杂草进入生长旺季,这时应该每灌水1次拔草1次。(5)施肥。对樟子松幼苗施肥可以与除草相结合起来,一般在幼苗出土后30~50d开始第一追肥,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追肥量为60kg/hm2。第二次在当年的7月再次追肥,追肥量为112.5kg/hm2,以后每年应在苗木速生期适当的施加肥料,以促进其生长。(6)越冬防寒。一般应在11月上旬进行冬灌,必须要将苗床灌足水,在地冻前,用铁锹取床间干净的土,并将土块打碎,并在苗床上铺上沙网,(铺网的好处是第二年撤防寒土时可防止损伤樟子松顶芽),按一个方向将土埋上,覆土厚度以13~17cm为宜。次年4月10日左右撤去防寒土,具体时间看当时的天气情况而定,撤土后,应及时浇灌返青水。
参考文献
[1]邢铭香,陈钦华.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3(1):247.
[2]李铭,窦中江.干旱地区营养袋法培育樟子松苗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00(5):20-21.
[3]李贺春,白孝生.营养袋樟子松喷灌育苗与造林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1(2):277-278.
(作者身份证号码:神木市公草湾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