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期诣空域”指涉一个地方或区域被其他地区向往和期待抵达的程度,在不同时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期诣空域。近现代,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上海崛起等因素,苏州作为“期诣空域”的意义逐渐被销蚀,取而代之的是衰败落魄的闭塞城市意象;近年来,伴随着苏州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的“期诣空域”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影视剧中得到新的呈现,众多以苏州作为故事发生地或拍摄地的都市题材电视剧实现了对苏州“期诣空域”的再建构,充满活力又不失古典气韵的苏州意象构成了人们新的江南想象。
【关键词】期诣空域;地方意象;都市剧;媒介建构
“期诣空域”概念由学者朱寿桐提出,他认为“凝聚和吸引文人墨客由衷向往、期待抵达的情绪的空域目标,我们可以将这种目标意义表述为‘期诣空域’”。①“期诣空域”指涉着一个地方或区域被其他地区向往和期待抵达的程度,常常呈现为一种地方意象或地方想象,在不同的媒介中得到呈现。
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期诣空域。江南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它与中国、中原等相对应,又是一个有着泛文化意义上的概念。提及江南,人们脑海中常常出现城市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苏杭。这一点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概念有所不同,比如,边塞、中原的地方意象中就少有城市的影子。 苏州由于其古城历经2500多年而位置不变,加上水陆古城的总体格局保存完好,因而构成了想象江南的重要物质载体。历史学家顾颉刚曾写道,“我小时候,看见了苏州城市街道,几乎全是唐、宋朝代的样子。苏州是一座周围三十六里的长方形的水城,水道同街道并列着,家家户户的前门都临街,后门都傍水——小河则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调子,叫苏州城浮动起来。”②然而,一种地方意象并不总是固定不变,一个地方也并不只有一种地方意象。从古代到今天,从诗词到影视,不同时代的不同媒介呈现了苏州和江南不同的地方意象和“期诣空域”。
一、人人尽说江南好:唐诗宋词中的姑苏“期诣空域”
唐诗宋词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文学的辉煌成就,也是“期诣空域”和地方意象表达和呈现的重要传播媒介。唐代以及北宋时期,以长安、洛阳、汴京等北方都城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江南以其迥异于北方的地貌风景和气候条件,成为一种被想象的“他者”。换句话说,唐代对江南的“期诣空域”建构是在以北方京城为中心的视域中展开的,江南是相对于京城而言的一种地方性的美好的存在。许多唐诗表达了这样的江南意象,其中尤其以白居易为代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除了白居易,韦庄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著名诗句都表达了一个过客或游人对于江南的“向往”或思念的“愁绪”。宋词中则是以贺铸的“凌波不过横塘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代表。“忆江南”甚至成为重要的词牌名。唐宋之后时代,这种对于江南的“期诣空域”一直是一种乌托邦似的美好存在,通过无数的诗词歌赋传播媒介,典雅别致的江南景致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扎根并代代相传。无论是文化意义、审美意义,还是有时寄托的政治寓意,望江南、忆江南、梦江南,早就成为文人骚客竞相演绎的话题,由此形成大为可观的江南文化。“传统文学中的江南對于许多文人诗人来说代表着理想的人生境地,就是一种情感所系、梦想所钟、人生期待抵达的‘期诣空域’。”③直到明清时期,这一“期诣空域”也一直存在,《红楼梦》中也描述苏州城为“天下第一等繁华之地”。
二、落魄小城:近现代江南“期诣空域”的意义销蚀
近现代时期,随着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求存图强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以及上海的崛起,让苏州褪去了往日的繁华,江南曾经的色彩逐渐暗淡,更多的时候是以一种没落、衰败、落后的形象被呈现在近现代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当中。正如朱寿桐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江南作为传统文学‘期诣空域’的原因,不外乎它的自然山水之美,包括日出时分‘红胜火’的江花和春天绿如蓝的江水;富于佛禅意味的人文气息,包括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烟雨空蒙以及它所承载和展现的富庶豪华景象。这一切对于讲求人生改造、致力倡导民主精神甚至描摹革命意识的现代文学家来说,都显得有些陈旧甚至陈腐、消颓甚至颓废。于是,在现代意识和现代意义的追逐与表现的意义上,江南的特定空域再也不能激起现代文学家的‘向往’热忱,也同时消退了他们的‘期诣’愿望。”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印像,没有言辞了。④
这段鲁迅在短篇小说《故乡》中的描写,表达了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鲁迅眼中的家乡是衰败的,甚至“说不出他的佳处来”,这样的故乡不仅不值得“期诣”,而且也不值得留恋——他通过《祝福》中的“我”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连一天也不再愿意多留。同样,在许杰等作家笔下,江南充满着械斗的野蛮,在鲁彦等人的笔下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狡诈欺瞒,在柔石的笔下演绎着荒诞而野蛮的典妻闹剧,在施蛰存和茅盾的笔下充满着现代文明碾压和破坏的痕迹,到处充满着陷阱与障碍。“江南早已经失去了‘期诣空域’的意义,它在现代作家的现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变得落后而野蛮、封闭而荒僻、阴冷而幽暗、破败而凄惨!”
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相呼应的是,影视作品中的江南或苏州也是灰暗而破败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费穆电影《小城之春》中频频出现的“废墟”意象。《小城之春》开头,女主角周玉纹就久久伫立于城墙的废墟之上,不愿回到死气沉沉的破宅中——男女主角居住的戴宅也是因战乱而破败不堪的废墟,整个故事都在“废墟”中铺陈开来。而作为外来者的“章志恒”学的是西医,来自现代大都会上海朝气蓬勃、西装革履,他与小城家庭的关系,“正是摩登上海与传统苏州关系的隐喻”,⑤小城代表了病痛和封闭,而上海代表了先进和光明。 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以及早期影视作品中,江南尤其是苏州一带总是落魄衰败的,相较于隔壁迅速崛起的上海,苏州再也不是人们魂牵梦绕、笔意和镜头的辗转之处,苏州作为“期诣空域”的意义也逐渐销蚀,充满了活力五光十色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才是人们心生向往的地方。
三、多彩苏州:都市电视剧对“期诣空域”的再建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电视媒体的蓬勃发展,都市题材电视剧代替文学和电影成为建构苏州城市意象和“期诣空域”的主流形式。在近年来播出的都市电视剧中,许多电视剧选择以苏州为故事背景或拍摄取景地,如《何以笙箫默》《推手》《放弃我、抓紧我》《逆流而上的你》《你和我的倾城时光》《都挺好》《怪你过分美丽》等等,从而在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生产了大量的苏州影像,也建构了新的“期诣空域”。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的对象,被认为是“一个广阔而多重的意义复合体——一套互相关联的文字与视觉意义”,“电视以外的意义非常强大,足以淹没电视的意义。”⑥也就是说,除了剧情故事所叙述的意义之外,观众可以解读出其他更多的意义。虽然都市题材电视剧讲述的多是一些男女情爱、家庭纠葛或者商业竞争之类的剧情故事,但是观众却可以从镜头拍摄的外景地场景,解读出作为拍摄地的城市的其他意义。
以2019年热播的现象级电视剧《都挺好》为例,这部剧引发热议的是原生家庭中重男轻女以及“妈宝男”等社会现象,但是却让苏州这座印象中的水乡小城刷新了自己的形象。首先,该剧通过对地域元素由虚到实的呈现,明确的告诉观众该剧的故事发生于苏州。区别于纪实作品,情节虚构的电视剧往往倾向于采用虚拟的地名, 同时伴随虚拟地名产生了虚拟的省份、街道、车牌号等一系列虚拟的地域元素。而在《都挺好》的第一集中,苏家长子因母亲故去从美国旧金山匆匆回国,飞机落地之后的第一个展示城市风光的空镜头上就明确的标注了“苏州”的字样,此后的一系列故事均在这座城市徐徐铺陈开来。其次,《都挺好》通过精心挑选苏州的外景地,让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在辨识度很高的城市地标附近展开,且有意识地拍摄了大量城市风光空镜头作为转场的过渡镜头。这些镜头影像脱离了剧情的束缚,会成为观众在解读时可以寻求的其他意义。观众越过该剧的剧情和人物设定,把镜头中的苏州,作为一座城市意象的再现。他们发现剧中的苏州呈现了从城市到乡村的一种丰富多彩的存在,这种新发现与古代的江南意象重新对接,从而重构了对于苏州的一种全新的“期诣空域”——一种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城市与乡村自然和谐的美好存在。
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新媒介影像时代,这种新的“期诣空域”不像以往那样,观众只会停留在内心感受或者街谈巷议,而是会通过手中的新媒体进行再传播和再建构。就在该剧热播期间,观众和网友扒出了剧中的外景拍摄地,进而引发行动,来到这些地方自拍留影和再传播。剧中许多拍摄地点因此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如同德里、翰尔园、明月湾古村、广电靴子楼、月亮湾、金鸡湖畔等等。这些城市外景镜头呈现了苏州城的多面空间,既有古城老宅、水巷小桥的古典苏州,也有园区金鸡湖繁华的现代都市气派,还有太湖西山岛的自然田园风光。从唐宋开始就已经有不少游人将苏州作为游历祖国锦繡河山的必经之处,现在苏州也依然是海内外游人的热门落脚点,尽管作为一个著名旅游城市,有不少人来过苏州旅游,但是作为游客,他们往往只能游览作为景点的虎丘、寒山寺、拙政园、山塘路和平江路等地方,却并不一定熟悉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都挺好》相当于以家庭成员的行为活动为引导,反复在苏州城市的各个空间中穿梭、行动,比如作为公司高管的苏明玉日常需要出入的皆是代表着现代化都市的高楼大厦,但她生于、长于同德里,同时还与在平江路上开饭店的石天冬相恋,观众跟随着苏明玉的行动轨迹能够穿梭于苏州的各个空间,观众在被剧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也不得不把人物活动的空间牢牢刻在心里。一个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生活空间,勾勒出苏州的独特之处,一个崭新的“期诣空域”建构完成。
除此之外,将苏州作为拍摄地的都市剧中的主要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也不再是被动地处处受制的存在,不论是《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还是《怪你过分美丽》中的金牌明星经纪人莫向晚,在她们的身上都不难发现进取拼搏的精神,虽然故事依然发生在苏州,但女性不再作为附属品被困于江南老宅之中,她们在各异的空间里自在的生活着。
四、结语
从杏花微雨、锦绣如画的烟雨江南,到衰败落魄、风光不再的闭塞小城,再到依托传统文化对古典和现代实现了兼容并蓄的都市苏州,苏州作为“期诣空域”的符号意象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媒介中不断被建构和再建构。近年来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的苏州“期诣空域”和城市意象,既区别于古诗词中的“向往的他者”,也不同于近现代文学和影视中的“废墟小城”或者“怀旧的对象”,而是传统与时尚交融、古典与现代相映的“强富美高”的大都市,充满活力又不失古典气韵的苏州意象构成了人们新的江南想象。
注释:
①③朱寿桐:《江南作为期诣空域的意义销蚀》,《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2期。
②顾颉刚:《顾颉刚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第9页。
④鲁迅:《故乡》,吉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89页。
⑤曾一果、王莉:《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⑥〔英〕约翰·史都瑞:《文化消费与日常生活》,张君玫译,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215页。
(作者彭若男系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副主任;张璐阳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特约编辑:刘 原;责任编辑:韩 勇】
【关键词】期诣空域;地方意象;都市剧;媒介建构
“期诣空域”概念由学者朱寿桐提出,他认为“凝聚和吸引文人墨客由衷向往、期待抵达的情绪的空域目标,我们可以将这种目标意义表述为‘期诣空域’”。①“期诣空域”指涉着一个地方或区域被其他地区向往和期待抵达的程度,常常呈现为一种地方意象或地方想象,在不同的媒介中得到呈现。
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期诣空域。江南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它与中国、中原等相对应,又是一个有着泛文化意义上的概念。提及江南,人们脑海中常常出现城市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苏杭。这一点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概念有所不同,比如,边塞、中原的地方意象中就少有城市的影子。 苏州由于其古城历经2500多年而位置不变,加上水陆古城的总体格局保存完好,因而构成了想象江南的重要物质载体。历史学家顾颉刚曾写道,“我小时候,看见了苏州城市街道,几乎全是唐、宋朝代的样子。苏州是一座周围三十六里的长方形的水城,水道同街道并列着,家家户户的前门都临街,后门都傍水——小河则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调子,叫苏州城浮动起来。”②然而,一种地方意象并不总是固定不变,一个地方也并不只有一种地方意象。从古代到今天,从诗词到影视,不同时代的不同媒介呈现了苏州和江南不同的地方意象和“期诣空域”。
一、人人尽说江南好:唐诗宋词中的姑苏“期诣空域”
唐诗宋词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文学的辉煌成就,也是“期诣空域”和地方意象表达和呈现的重要传播媒介。唐代以及北宋时期,以长安、洛阳、汴京等北方都城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江南以其迥异于北方的地貌风景和气候条件,成为一种被想象的“他者”。换句话说,唐代对江南的“期诣空域”建构是在以北方京城为中心的视域中展开的,江南是相对于京城而言的一种地方性的美好的存在。许多唐诗表达了这样的江南意象,其中尤其以白居易为代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除了白居易,韦庄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著名诗句都表达了一个过客或游人对于江南的“向往”或思念的“愁绪”。宋词中则是以贺铸的“凌波不过横塘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代表。“忆江南”甚至成为重要的词牌名。唐宋之后时代,这种对于江南的“期诣空域”一直是一种乌托邦似的美好存在,通过无数的诗词歌赋传播媒介,典雅别致的江南景致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扎根并代代相传。无论是文化意义、审美意义,还是有时寄托的政治寓意,望江南、忆江南、梦江南,早就成为文人骚客竞相演绎的话题,由此形成大为可观的江南文化。“传统文学中的江南對于许多文人诗人来说代表着理想的人生境地,就是一种情感所系、梦想所钟、人生期待抵达的‘期诣空域’。”③直到明清时期,这一“期诣空域”也一直存在,《红楼梦》中也描述苏州城为“天下第一等繁华之地”。
二、落魄小城:近现代江南“期诣空域”的意义销蚀
近现代时期,随着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求存图强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以及上海的崛起,让苏州褪去了往日的繁华,江南曾经的色彩逐渐暗淡,更多的时候是以一种没落、衰败、落后的形象被呈现在近现代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当中。正如朱寿桐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江南作为传统文学‘期诣空域’的原因,不外乎它的自然山水之美,包括日出时分‘红胜火’的江花和春天绿如蓝的江水;富于佛禅意味的人文气息,包括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烟雨空蒙以及它所承载和展现的富庶豪华景象。这一切对于讲求人生改造、致力倡导民主精神甚至描摹革命意识的现代文学家来说,都显得有些陈旧甚至陈腐、消颓甚至颓废。于是,在现代意识和现代意义的追逐与表现的意义上,江南的特定空域再也不能激起现代文学家的‘向往’热忱,也同时消退了他们的‘期诣’愿望。”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印像,没有言辞了。④
这段鲁迅在短篇小说《故乡》中的描写,表达了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鲁迅眼中的家乡是衰败的,甚至“说不出他的佳处来”,这样的故乡不仅不值得“期诣”,而且也不值得留恋——他通过《祝福》中的“我”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连一天也不再愿意多留。同样,在许杰等作家笔下,江南充满着械斗的野蛮,在鲁彦等人的笔下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狡诈欺瞒,在柔石的笔下演绎着荒诞而野蛮的典妻闹剧,在施蛰存和茅盾的笔下充满着现代文明碾压和破坏的痕迹,到处充满着陷阱与障碍。“江南早已经失去了‘期诣空域’的意义,它在现代作家的现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变得落后而野蛮、封闭而荒僻、阴冷而幽暗、破败而凄惨!”
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相呼应的是,影视作品中的江南或苏州也是灰暗而破败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费穆电影《小城之春》中频频出现的“废墟”意象。《小城之春》开头,女主角周玉纹就久久伫立于城墙的废墟之上,不愿回到死气沉沉的破宅中——男女主角居住的戴宅也是因战乱而破败不堪的废墟,整个故事都在“废墟”中铺陈开来。而作为外来者的“章志恒”学的是西医,来自现代大都会上海朝气蓬勃、西装革履,他与小城家庭的关系,“正是摩登上海与传统苏州关系的隐喻”,⑤小城代表了病痛和封闭,而上海代表了先进和光明。 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以及早期影视作品中,江南尤其是苏州一带总是落魄衰败的,相较于隔壁迅速崛起的上海,苏州再也不是人们魂牵梦绕、笔意和镜头的辗转之处,苏州作为“期诣空域”的意义也逐渐销蚀,充满了活力五光十色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才是人们心生向往的地方。
三、多彩苏州:都市电视剧对“期诣空域”的再建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电视媒体的蓬勃发展,都市题材电视剧代替文学和电影成为建构苏州城市意象和“期诣空域”的主流形式。在近年来播出的都市电视剧中,许多电视剧选择以苏州为故事背景或拍摄取景地,如《何以笙箫默》《推手》《放弃我、抓紧我》《逆流而上的你》《你和我的倾城时光》《都挺好》《怪你过分美丽》等等,从而在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生产了大量的苏州影像,也建构了新的“期诣空域”。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的对象,被认为是“一个广阔而多重的意义复合体——一套互相关联的文字与视觉意义”,“电视以外的意义非常强大,足以淹没电视的意义。”⑥也就是说,除了剧情故事所叙述的意义之外,观众可以解读出其他更多的意义。虽然都市题材电视剧讲述的多是一些男女情爱、家庭纠葛或者商业竞争之类的剧情故事,但是观众却可以从镜头拍摄的外景地场景,解读出作为拍摄地的城市的其他意义。
以2019年热播的现象级电视剧《都挺好》为例,这部剧引发热议的是原生家庭中重男轻女以及“妈宝男”等社会现象,但是却让苏州这座印象中的水乡小城刷新了自己的形象。首先,该剧通过对地域元素由虚到实的呈现,明确的告诉观众该剧的故事发生于苏州。区别于纪实作品,情节虚构的电视剧往往倾向于采用虚拟的地名, 同时伴随虚拟地名产生了虚拟的省份、街道、车牌号等一系列虚拟的地域元素。而在《都挺好》的第一集中,苏家长子因母亲故去从美国旧金山匆匆回国,飞机落地之后的第一个展示城市风光的空镜头上就明确的标注了“苏州”的字样,此后的一系列故事均在这座城市徐徐铺陈开来。其次,《都挺好》通过精心挑选苏州的外景地,让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在辨识度很高的城市地标附近展开,且有意识地拍摄了大量城市风光空镜头作为转场的过渡镜头。这些镜头影像脱离了剧情的束缚,会成为观众在解读时可以寻求的其他意义。观众越过该剧的剧情和人物设定,把镜头中的苏州,作为一座城市意象的再现。他们发现剧中的苏州呈现了从城市到乡村的一种丰富多彩的存在,这种新发现与古代的江南意象重新对接,从而重构了对于苏州的一种全新的“期诣空域”——一种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城市与乡村自然和谐的美好存在。
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新媒介影像时代,这种新的“期诣空域”不像以往那样,观众只会停留在内心感受或者街谈巷议,而是会通过手中的新媒体进行再传播和再建构。就在该剧热播期间,观众和网友扒出了剧中的外景拍摄地,进而引发行动,来到这些地方自拍留影和再传播。剧中许多拍摄地点因此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如同德里、翰尔园、明月湾古村、广电靴子楼、月亮湾、金鸡湖畔等等。这些城市外景镜头呈现了苏州城的多面空间,既有古城老宅、水巷小桥的古典苏州,也有园区金鸡湖繁华的现代都市气派,还有太湖西山岛的自然田园风光。从唐宋开始就已经有不少游人将苏州作为游历祖国锦繡河山的必经之处,现在苏州也依然是海内外游人的热门落脚点,尽管作为一个著名旅游城市,有不少人来过苏州旅游,但是作为游客,他们往往只能游览作为景点的虎丘、寒山寺、拙政园、山塘路和平江路等地方,却并不一定熟悉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都挺好》相当于以家庭成员的行为活动为引导,反复在苏州城市的各个空间中穿梭、行动,比如作为公司高管的苏明玉日常需要出入的皆是代表着现代化都市的高楼大厦,但她生于、长于同德里,同时还与在平江路上开饭店的石天冬相恋,观众跟随着苏明玉的行动轨迹能够穿梭于苏州的各个空间,观众在被剧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也不得不把人物活动的空间牢牢刻在心里。一个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生活空间,勾勒出苏州的独特之处,一个崭新的“期诣空域”建构完成。
除此之外,将苏州作为拍摄地的都市剧中的主要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也不再是被动地处处受制的存在,不论是《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还是《怪你过分美丽》中的金牌明星经纪人莫向晚,在她们的身上都不难发现进取拼搏的精神,虽然故事依然发生在苏州,但女性不再作为附属品被困于江南老宅之中,她们在各异的空间里自在的生活着。
四、结语
从杏花微雨、锦绣如画的烟雨江南,到衰败落魄、风光不再的闭塞小城,再到依托传统文化对古典和现代实现了兼容并蓄的都市苏州,苏州作为“期诣空域”的符号意象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媒介中不断被建构和再建构。近年来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的苏州“期诣空域”和城市意象,既区别于古诗词中的“向往的他者”,也不同于近现代文学和影视中的“废墟小城”或者“怀旧的对象”,而是传统与时尚交融、古典与现代相映的“强富美高”的大都市,充满活力又不失古典气韵的苏州意象构成了人们新的江南想象。
注释:
①③朱寿桐:《江南作为期诣空域的意义销蚀》,《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2期。
②顾颉刚:《顾颉刚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第9页。
④鲁迅:《故乡》,吉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89页。
⑤曾一果、王莉:《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⑥〔英〕约翰·史都瑞:《文化消费与日常生活》,张君玫译,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215页。
(作者彭若男系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副主任;张璐阳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特约编辑:刘 原;责任编辑:韩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