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上课—复习”,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课前预习是有效教学的不可缺失的环节,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学生们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所以有必要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在方法上加以指导。
一、预习时间
好多学生都认为学习科目过多,没时间预习,我想可以抓住这么几段时间来抓预习环节:利用早读课这段时间学生可以预习当天将要讲的课文;语文晚读课,学生可从中抽出一节课时间结合手头现有的材料,预习一下下一周将要讲的章节的大致内容。学生们还可以把握课前的几分钟,重点关注之前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明确内容。
二、预习任务
第一,要总览专题。现行的几套语文课本多是以专题作为基本单位的,同一专题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每个专题前一般都会有一些关于本专题的阅读提示,这些提示就是帮助学生预习课文的“钥匙”。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整个专题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明确本专题的要点,做到整体上的把握。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第二,要分析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内容最简练的概括。对题目的信息有了一定的把握,在阅读中便可以做到有目的、有重点地去选择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有的题目耐人深思,有的题目则直接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说明记叙的对象。
第三,要辨明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的事件及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进入文本。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大略阅读一遍。通过,了解教材的大致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
第五,研读文本。在第二次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读,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注重理解,可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要标记出来,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结合书下注释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好多的时间。
第六,做好预习笔记。在二次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要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预习的重点,也是上课时听课的重点。学生可以把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记下来,做好预习笔记,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像这样带着疑问上课,有重点地听和记,效果自然会好得多。
三、预习的好处
合理恰当地预习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考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作为一名高中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编辑/刘文捷
一、预习时间
好多学生都认为学习科目过多,没时间预习,我想可以抓住这么几段时间来抓预习环节:利用早读课这段时间学生可以预习当天将要讲的课文;语文晚读课,学生可从中抽出一节课时间结合手头现有的材料,预习一下下一周将要讲的章节的大致内容。学生们还可以把握课前的几分钟,重点关注之前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明确内容。
二、预习任务
第一,要总览专题。现行的几套语文课本多是以专题作为基本单位的,同一专题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每个专题前一般都会有一些关于本专题的阅读提示,这些提示就是帮助学生预习课文的“钥匙”。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整个专题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明确本专题的要点,做到整体上的把握。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第二,要分析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内容最简练的概括。对题目的信息有了一定的把握,在阅读中便可以做到有目的、有重点地去选择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有的题目耐人深思,有的题目则直接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说明记叙的对象。
第三,要辨明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的事件及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进入文本。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大略阅读一遍。通过,了解教材的大致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
第五,研读文本。在第二次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读,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注重理解,可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要标记出来,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结合书下注释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好多的时间。
第六,做好预习笔记。在二次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要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预习的重点,也是上课时听课的重点。学生可以把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记下来,做好预习笔记,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像这样带着疑问上课,有重点地听和记,效果自然会好得多。
三、预习的好处
合理恰当地预习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考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作为一名高中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