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种质资源及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重庆市巫溪县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名特优新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分析了巫溪县名特优新种质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从名特优新种质资源的基础工程出发,提出了巫溪县种质资源及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的措施:把握名特优新品种资源基础信息;加强品种筛选,为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奠定物质基础;完善种质资源繁育体系;推进标准应用;检验检测,严格把关质量等。
  关键词 种质资源;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对策;重庆市巫溪县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6.018
  巫溪县位于渝东边陲,面积4 030 km2,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 ℃,日照1 589 h,降水量1 030~1 950 mm,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名特优新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经多年人工种、养驯化,现普查认定的有31个,粮食作物有马铃薯(巫溪洋芋);经济作物有中药材、烟叶;畜禽有鸡、羊、牛;水产有巫溪洋鱼。马铃薯、大宁土鸡、山羊、烟叶、中药材已成为巫溪县特色主导产业。
  1  现状
  1.1  资源种类多,潜力大
  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有野生植物1 800多种、野生动物350种,通过认定的品种31个。大宁县志记载,重庆市认定名特优和名牌农产品26个,其中种植19个、畜牧3个、水产1个、加工3个。
  1.2  种质资源信息
  目前,种质资源基础信息收集处于起步阶段,地方品种的产量表现、栽培技术、繁殖技术已经成熟。例如:“巫溪洋芋”种植品种、马铃薯脱毒薯繁育及栽培技术、“巫溪洋鱼”种苗繁育技术等已经得到推广。2021年,巫溪板角山羊、大宁河鸡被收录到《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
  1.3  种质资源筛选
  采取系统选育、株系法、引种、改良等方法,成功选育出“巫溪洋芋”系列品种,“巫溪洋鱼”裂腹鱼、大鲵等,畜禽品种“大宁河鸡”“板角山羊”“巫巴兔”,地产中药材“独活”“大宁党参”“大白贝母”等。
  1.4  繁育体系
  种质繁育已成为品牌发展的重要引擎。巫溪县是全国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建有40 000 m2的标准化温网室、2 700 m2的玻璃温室、3 500 m2的组织培养室、300 m2的专业展览馆、1 600 m2的种薯低温保鲜库,具备产马铃薯原原种、原种、良种能力。巫溪洋鱼繁育中心1个、配套繁育点2个,建有流水养殖场面积25万平方米、大水面牧场面积0.1万公顷,建成县级配送中心1個。巫溪县年苗种繁育能力达到1 000万尾以上。巫溪独活种植面积在333.33 hm2以上的乡镇有双阳、兰英。全县从事独活种植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16家、大户100余户。巫溪县藤展养殖有限公司建有大宁河鸡繁育中心、保种场,同时在板角山羊繁育、保种等方面也有突出亮点。
  1.5  质量稳定可靠
  巫溪森林覆盖率62%以上,生物种类多,境内水质1级、2级,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工矿、无工业污染、无废弃物,生物多样,动物立体共生,植树种草,形成一个明显的生态隔离带,高山、峡谷形成的沟壑,是天然的物理屏障。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完善生产规范,产品特色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信息不完善
  对现有的种质资源生长习性、特征特性、繁殖特性、细胞学特征、内在品质等研究不够。如马铃薯在巫溪种植近200多年,开初引进的种质,民国时期的种质,解放初期的种质都不清楚;还有巫溪洋鱼裂腹鱼、大鲵等特征特性所获得的信息还很不足。
  2.2  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农业产品生产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范围广、随意性大、缺乏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国家标准,绿色食品标准等来作为判定依据,体现不了“特、优”。既然是名特优新,就应是“一品有二标”,用标准来体现名、特、优。缺乏反映地域特色产品的标准体系。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举步维艰,检测设备闲置,根本发挥不了监管和风险监测作用,严重阻碍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2.3  繁育体系不建全
  缺乏县级公益繁育体系,无种质资源圃(繁育间舍),畜禽核心种群建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县乡两级普遍存在“缺技术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缺制度保障”的问题,很多任务在基层难以落实到位。动物繁育无专门草料基地,生产经营者繁育技术水平低,对标准规范不熟悉等。
  2.4  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依然存在
  泛化现象普遍存在,缺乏识别真伪的有效工具。产品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顶替、产品卫生不达标、包装不规范、运输途中二次污染等现象广泛存在。
  3  对策
  3.1  完善名特优新品种资源基础信息
  种质资源普查/征集数据是重要的科学基础数据,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做好普查/征集数据采集和整理,提高数据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控制,从源头和过程保证普查/征集信息的质量,及时数据汇交,严格数据安全,准确填报普查/征集数据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包括数据标准、种质资源调查表、种质资源描述、生长环境描述、种质资源图片、样本信息、种质鉴定、资源入库(圃)收集清单、基因图谱及遗传学特征等。
  现有的31个动植物种质资源,需要做好基础信息工作,属特种种质需要进入市库(圃),县级需要建立作物种质资源圃,畜禽水产名特选育扩繁场和保种场,收集重要的种质资源信息,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数据库和档案,为名特提质保真提供信息。例如:巫溪洋芋、巫溪独活、老鹰茶种质资源圃和信息档案,大宁河鸡、板角山羊、巫溪洋鱼(裂腹鱼)、大鲵儿等选育扩繁场和保种场及相关信息档案等。   3.2  加强品种筛选,为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奠定物质基础
  3.2.1  常规育种、系统选育
  选择优良株系,采收优质合格种子,进行良种繁育,如党参、独活等。
  3.2.2  组织培养
  选择高产、抗病、优质、抗逆单株,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株系(品系)、快速繁育。如马铃薯脱毒种薯,草莓脱毒苗、党参脱毒种苗。
  3.2.3  無性繁殖
  选择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高繁低用。如马铃薯采取高海拔地区建立种薯基地,低海拔地区种植。这是经济适用、快速简便、农民容易采纳的一种良种繁育方法。
  3.2.4  畜禽公母家系建立,扩繁保种,核心种群
  选择畜禽体质健康、无病、生产率高、肉质优的优良公母,建立公母家系(血系),建立良种繁殖基地。建立保种场,形成核心种群,如大宁河鸡、板角山羊等。
  3.2.5  模拟自然环境,人工繁育
  模拟裂腹鱼、大鲵生长的自然环境,建立裂腹鱼、大鲵繁殖场。如冷水流水分级分类筛选繁殖裂腹鱼,人工洞穴繁殖大鲵。
  3.3  完善种质资源繁育体系
  3.3.1  建立县级国家公益性种质资源保户平台
  成立专门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和工作经费,检验、鉴定设备,主要从事种质资源普查基础信息、原种繁殖、选种、建立系谱、繁育保种、鉴定评价、质量与安全检测、种质资源遗传特征等保护工作。同时,建立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动物原种繁殖场。
  3.3.2  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平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或保种场
  马铃薯可依托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建立马铃薯原种扩繁、良种生产基地。大宁河鸡依托巫溪县腾展养殖有限公司建立原种扩繁场和保种场,形成核心种群。巫溪县碧泉土著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大鲵原种场、保种场。
  3.3.3  种质资源改良
  巫溪县动植物资源丰富,很多资源通过系统选育、株选培育成优良种质,与外地引进品种杂交改良育成新品种。
  3.4  推进标准应用
  完善标准体系,生产经营各环节做到有标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宣传培训,使农民懂标准,用标准,建设示范基地,扩大示范效应。围绕特色效益农业,推广动植物新品种、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农作物全程小型机械化生产技术,引进前沿、关键、共性技术等作为主攻方向。
  支持经营主体开展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抗逆性、抗病性、栽培技术、繁殖技术、畜禽饲养技术等研究。引导业主应用标准,开展名特产品标准研究,制定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支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标准。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制定质量技术规范,支持业主推广示范标准。
  3.5  检验检测,严格质量把关
  3.5.1  建设市县检验检测体系,配置专职技术队伍
  按照国家要求,县级建设300 m2实验室,检验人员5人以上,购置仪器设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检验检测人员,获得CMA/CASL双认证,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建立相关制度、配置经费,依法保证检测机构正常运行。
  3.5.2  建立检验检测标准体系
  名特产品要有市场竟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检验标准和生产标准,标准是产品市场竟争的阀门。体现名特新优,必须有产地环境标准、种质资源质量鉴定标准和质量技术规范(如包包菜、巫溪洋鱼、独活、太白贝母、大宁党参、大宁河鸡等),生产技术(工艺)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加工标准等。名特产品产自特定地域、特定气候、特定品种、特定生产方式,必须有体现名特的技术和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标准(参数),如生态环保的地道中药材。
  3.5.3  品种特征特性鉴定,产品品质鉴定
  建设种质资源圃观察特征特性,野外观察与实验室检测结合,研究品种特性、品质特征指标、安全指标、种植(繁殖)技术等。
  3.5.4  风险监测
  名特产品产自特殊环境、特定品种、特定生产方式,客观上要求对土壤、水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通过科学监测的方法,评估品种、地域范围、危害因子、重点环节、重要时段、监测结果。粮油作物要弄清是否存在生物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畜禽药物残留、病原微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瘦肉精等非法添加。来自大山深处的动植物产品要弄明白是否存在生物性污染,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否存在天然有毒化学物质,如生物碱、苷类、毒蛋白、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多环芳烃。采用检测技术手段,定量或半定量、定性半定性分析方法对危害进行识别,对存在的危害加以描述,评估风险发生率或风险程度。
  3.5.5  动物疫病监测
  依法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网络,配置设备和人员,落实监测经费,保证疾病(疫病)监测正常运行。建立定点监测与面上观测结合制度,实行智慧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对疾(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观察、剖检变化、病理变化、实验室病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定期报告监测结果。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其他文献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于“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改革。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普遍应用,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鉴于此,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
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经济,特别是召开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坚定了实现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决心。而发展农业技术需要资金支持,新时期,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不断增加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因此,简述了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探讨了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策略。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耕地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重要基础。对广西百色市田阳区耕地质量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从耕地保护、质量建设、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业院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广大青年学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为例,分析了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及相关做法,总结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四领”学生成长成才计划,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 农业院校;乡村振兴;共青团  中图分类号:D2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偏远山区集体经济的发展仍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讲治镇程家沟村为例,介绍了程家沟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及存在问题,从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政企合作、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推广的农业发展经济模式之一,可以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水产品,该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水稻品质和增加水产品产量,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就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生态效应、技术内涵和优势进行总结,并论述具体的技术要点,以案例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为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确保粮油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油产品安全,实施“就地储粮、科技储粮”的粮油发展战略。于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开展绿色水稻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区,并开展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和稻田养鱼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每667 m2放养1 733尾效益最佳,值得推广应用。
摘 要 植保工作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抗灾减灾的重要举措之一,河南省叶县地貌西南高东北低,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但农作物复杂,自然灾害与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发生范围较广、为害程度较大。因此,做好植保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要抓好植物的虫害测报工作,完成防治任务,而且要提高测报技术水平,稳定植保测报队伍,搞好农技推广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才能保证农业的正常生產。  关键词 植保工作;测报队伍;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进程随着农业生产技术与水平的增长不断推进,国家及各级政府也更加重视对农民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培养与提升。这就需要大力培养能够参与到我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农艺师,配合实现新农村社会建设。从农艺师的培养计划入手,重点分析论述农艺师的性质与主要工作内容,旨在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艺师;培养;农村建设;物质文明  中图分类号:F323;D422.6
摘 要 随着党和国家对生态问题逐渐重视,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仍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即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业污染加剧及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因此,加强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主要从生态文明教育、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及环保制度的完善角度解决乡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