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峰秀石,绿水清江,组成了祖国南陲的山水奇迹。在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间,有一幅新生的美丽“壮锦”,那就是桂林远教人倾情打造的远教示范基地集群。这个示范基地集群紧贴产业发展实际,紧扣效用为先,在青山碧水间催开繁花万朵,为桂林经济建设拼图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远教色”。
以特色为先导,基地“亮”起来
在创建远教示范基地的过程中,桂林市坚持尊重市场、脚踏实地,力争建好、管好、用好,使远教示范基地成为撒在桂林山水间的“财富火种”。
顺应市场规律,拉高创建标准。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优先选取规模化、无公害、高效型产业基地,以提升示范基地的整体品质。灵川提子是灵川县的著名特产,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但横向竞争也限制了提子的种植效益,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灵田镇四联村的党员李忠于近年来开始在远程教育的帮助下寻求突围之路。他“走出去、请进来”,请专家到基地授课,向周边种植户推广提子“三避”和节水等无公害种植技术,提高了提子的品质和效益。远程办在充分考察了李忠于的发展情况后,帮助他在灵勃公路沿线发展提子种植示范带,并将示范带确立为远教示范基地。这个基地成为传播新种植技术的一个火种,辐射带动了周边提子种植业的发展。
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搞大干快上。桂林市本着“创建一个、带动一方”的原则,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桂林市远程教育示范基地标准》,并指导各级远教部门分层创建。在市远程办的指导下,各地在创建过程中严格遵照市里制定的创建标准,坚持创建之前充分调研、创建之中实地督导、创建之后跟踪服务。全州县石塘镇料塘村旗头皇菊远教示范基地的创始人邓朝发回顾基地挂牌时的情景说:“那时候县远程办隔三差五就来我这里,各方面情况都要问到,做了比较细致的评估后才开始和我商量挂牌子的事。”桂林市各级远教机构在创建工作中不骄不躁,一直坚持了这种踏实、务实的态度。
拓展建设思维,力求特色化。桂林市吸取以往创建示范基地过程中出现的“示范基地不示范”的教训,分门类、抓特色,根据各基地的实际情况,突出示范基地主体功能,打造基地个性。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杨溪村通过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结对共建,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建成了一个党建信息化服务平台。远程办便依托这一先天优势,将杨溪村打造为科技推广型示范基地,以朝川水果专业合作社为中心定期组织农户学习先进技术,并实行技术管理、生产资料、生产管护、包装销售、废弃物回收 “五统一”模式,成功打造了“杨溪月柿”绿色食品品牌。
以示范为推手,基地“秀”出来
基本完成初期创建工作后,桂林市远程办的工作目标向落实基地示范功能转移,高位推动、基层带动双管齐下。
逐步强化基地功能和影响,落实示范作用。及时发现、培育、宣传基地典型案例,用农民群众身边发生的鲜活事例来帮助远教示范基地打响名气。兴安县崔家乡的“农田保姆”唐新全获得过“全国种粮大户”“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荣誉称号,是全县闻名的种田高手。为了发挥这个典型的示范作用,兴安县远程办将唐新全的2000亩示范田确立为远教示范基地,并不断加强和唐新全的接触,稳固双方的感情和合作关系。在远程办煞费苦心的努力下,唐新全逐渐成了远程教育的“发烧友”,配合远程办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课,并多次在培训中亲自讲解演示。
落实基地培训课堂,发挥引领功能。为了使各示范基地和基地带头人成为新产业、新技术的播火者,桂林市远程办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促使示范基地提升带富积极性。在激励时,各级远程办也非常重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在邓朝发的创业过程中,远程教育就多次运用了经济杠杆。最初,邓朝发想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皇菊种植面积,但苦于资金不足。远程办了解到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特种种养扶贫补贴政策,便与镇政府联合为邓朝发申请了补贴,帮邓朝发解决了部分土地流转金。后来,邓朝发要自办加工厂,远程办又为他找门路,争取到了贷款。如今,邓朝发彻底喜欢上了远程教育,也喜欢上了给乡亲们当老师,还雇请村里的贫困妇女到加工厂做工。邓朝发说:“远程教育不断帮助我,我必须得当好这个带头人。”
不断丰富示范基地活动形式和内容。桂林市各级远教机构从长远规划,不断寻求发挥示范基地效能的新抓手。2016年,桂林市在各示范基地中开展了“我为产业发展做贡献”活动,发动示范基地和基地带头人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聚拢党员群众开办“田间课堂”“农家课堂”,分享自己的先进致富经验。短短一年时间里,“农家课堂”“田间课堂” 累计培训了2000多名种植大户和返乡农民工,培育了许广勋、黄龙科、陈琴等一大批年收入超50万元的新种植大户。
以制度为基石,基地“活”起来
桂林市远程办立足长远,力争建立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持续发挥效能的长效机制,为远程教育树立长期样板。
持续投入,扶持基地做大做强。通过资源整合、多方协作解决示范基地创建的资金和资源问题,同时建立基地联系帮扶制度,对基地建设实行全程跟踪帮扶。在荔浦县修仁镇大榕柘村5000亩砂糖橘基地,荔浦县远程办整合各成员单位扶贫项目资金,投入50多万元建立了集产业带动、科技推广、培训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远教培训中心和远教文化广场,一应设备设施齐全。2015年,该基地举办了一场砂糖橘订货会,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和电商近1200人会聚大榕柘村。远程教育也积极参与,提供了部分支持,帮助这次订货会取得圆满成功。
灵活应对市场波动给基地带来的冲击。桂林市远程办紧密关注各基地发展情况,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基地抵御市场风险。临桂区五通镇西山村村民周先苟的养鸡基地一次性养殖生鸡3000羽,但由于技术环节出了问题,出栏率极低。远程办得知这一情况,组织专家团队到基地进行实地调查。专家团指正了周先苟技术环节的错误,远程办又联系了养殖公司为周先苟提供了优惠鸡苗,使这个养殖基地再获新生。
规范管理,使基地成为远教之翼。桂林市对远教示范基地实行规范化统一管理,逐级成立多部门组成的示范基地创建领导协调小组,对示范基地进行综合统筹管理,对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示范基地和基地带头人给予表彰奖励。阳朔县白沙镇蕉芭林村的赖玉梅就是规范化统一管理下涌现出的远教“排头兵”。她建立了200亩金橘园远教示范基地,在县水利部门扶持下引进了以色列全自动滴灌系统,实现了浇灌管护自动化。赖玉梅投桃报李,向乡亲无私传授自己的致富经,共帮助6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她也因此当选为广西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截至目前,桂林市已建立远教示范基地186个,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19项,有8000多户农民新上了种养殖项目。百花齐放,带来百家争鸣;春风无形,催生雨后春笋。桂林市的远教示范基地簇拥在远程教育这面红旗下,正在编织一幅更加美丽的壮锦!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組织部干部)
以特色为先导,基地“亮”起来
在创建远教示范基地的过程中,桂林市坚持尊重市场、脚踏实地,力争建好、管好、用好,使远教示范基地成为撒在桂林山水间的“财富火种”。
顺应市场规律,拉高创建标准。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优先选取规模化、无公害、高效型产业基地,以提升示范基地的整体品质。灵川提子是灵川县的著名特产,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但横向竞争也限制了提子的种植效益,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灵田镇四联村的党员李忠于近年来开始在远程教育的帮助下寻求突围之路。他“走出去、请进来”,请专家到基地授课,向周边种植户推广提子“三避”和节水等无公害种植技术,提高了提子的品质和效益。远程办在充分考察了李忠于的发展情况后,帮助他在灵勃公路沿线发展提子种植示范带,并将示范带确立为远教示范基地。这个基地成为传播新种植技术的一个火种,辐射带动了周边提子种植业的发展。
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搞大干快上。桂林市本着“创建一个、带动一方”的原则,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桂林市远程教育示范基地标准》,并指导各级远教部门分层创建。在市远程办的指导下,各地在创建过程中严格遵照市里制定的创建标准,坚持创建之前充分调研、创建之中实地督导、创建之后跟踪服务。全州县石塘镇料塘村旗头皇菊远教示范基地的创始人邓朝发回顾基地挂牌时的情景说:“那时候县远程办隔三差五就来我这里,各方面情况都要问到,做了比较细致的评估后才开始和我商量挂牌子的事。”桂林市各级远教机构在创建工作中不骄不躁,一直坚持了这种踏实、务实的态度。
拓展建设思维,力求特色化。桂林市吸取以往创建示范基地过程中出现的“示范基地不示范”的教训,分门类、抓特色,根据各基地的实际情况,突出示范基地主体功能,打造基地个性。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杨溪村通过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结对共建,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建成了一个党建信息化服务平台。远程办便依托这一先天优势,将杨溪村打造为科技推广型示范基地,以朝川水果专业合作社为中心定期组织农户学习先进技术,并实行技术管理、生产资料、生产管护、包装销售、废弃物回收 “五统一”模式,成功打造了“杨溪月柿”绿色食品品牌。
以示范为推手,基地“秀”出来
基本完成初期创建工作后,桂林市远程办的工作目标向落实基地示范功能转移,高位推动、基层带动双管齐下。
逐步强化基地功能和影响,落实示范作用。及时发现、培育、宣传基地典型案例,用农民群众身边发生的鲜活事例来帮助远教示范基地打响名气。兴安县崔家乡的“农田保姆”唐新全获得过“全国种粮大户”“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荣誉称号,是全县闻名的种田高手。为了发挥这个典型的示范作用,兴安县远程办将唐新全的2000亩示范田确立为远教示范基地,并不断加强和唐新全的接触,稳固双方的感情和合作关系。在远程办煞费苦心的努力下,唐新全逐渐成了远程教育的“发烧友”,配合远程办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课,并多次在培训中亲自讲解演示。
落实基地培训课堂,发挥引领功能。为了使各示范基地和基地带头人成为新产业、新技术的播火者,桂林市远程办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促使示范基地提升带富积极性。在激励时,各级远程办也非常重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在邓朝发的创业过程中,远程教育就多次运用了经济杠杆。最初,邓朝发想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皇菊种植面积,但苦于资金不足。远程办了解到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特种种养扶贫补贴政策,便与镇政府联合为邓朝发申请了补贴,帮邓朝发解决了部分土地流转金。后来,邓朝发要自办加工厂,远程办又为他找门路,争取到了贷款。如今,邓朝发彻底喜欢上了远程教育,也喜欢上了给乡亲们当老师,还雇请村里的贫困妇女到加工厂做工。邓朝发说:“远程教育不断帮助我,我必须得当好这个带头人。”
不断丰富示范基地活动形式和内容。桂林市各级远教机构从长远规划,不断寻求发挥示范基地效能的新抓手。2016年,桂林市在各示范基地中开展了“我为产业发展做贡献”活动,发动示范基地和基地带头人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聚拢党员群众开办“田间课堂”“农家课堂”,分享自己的先进致富经验。短短一年时间里,“农家课堂”“田间课堂” 累计培训了2000多名种植大户和返乡农民工,培育了许广勋、黄龙科、陈琴等一大批年收入超50万元的新种植大户。
以制度为基石,基地“活”起来
桂林市远程办立足长远,力争建立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持续发挥效能的长效机制,为远程教育树立长期样板。
持续投入,扶持基地做大做强。通过资源整合、多方协作解决示范基地创建的资金和资源问题,同时建立基地联系帮扶制度,对基地建设实行全程跟踪帮扶。在荔浦县修仁镇大榕柘村5000亩砂糖橘基地,荔浦县远程办整合各成员单位扶贫项目资金,投入50多万元建立了集产业带动、科技推广、培训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远教培训中心和远教文化广场,一应设备设施齐全。2015年,该基地举办了一场砂糖橘订货会,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和电商近1200人会聚大榕柘村。远程教育也积极参与,提供了部分支持,帮助这次订货会取得圆满成功。
灵活应对市场波动给基地带来的冲击。桂林市远程办紧密关注各基地发展情况,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基地抵御市场风险。临桂区五通镇西山村村民周先苟的养鸡基地一次性养殖生鸡3000羽,但由于技术环节出了问题,出栏率极低。远程办得知这一情况,组织专家团队到基地进行实地调查。专家团指正了周先苟技术环节的错误,远程办又联系了养殖公司为周先苟提供了优惠鸡苗,使这个养殖基地再获新生。
规范管理,使基地成为远教之翼。桂林市对远教示范基地实行规范化统一管理,逐级成立多部门组成的示范基地创建领导协调小组,对示范基地进行综合统筹管理,对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示范基地和基地带头人给予表彰奖励。阳朔县白沙镇蕉芭林村的赖玉梅就是规范化统一管理下涌现出的远教“排头兵”。她建立了200亩金橘园远教示范基地,在县水利部门扶持下引进了以色列全自动滴灌系统,实现了浇灌管护自动化。赖玉梅投桃报李,向乡亲无私传授自己的致富经,共帮助6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她也因此当选为广西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截至目前,桂林市已建立远教示范基地186个,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19项,有8000多户农民新上了种养殖项目。百花齐放,带来百家争鸣;春风无形,催生雨后春笋。桂林市的远教示范基地簇拥在远程教育这面红旗下,正在编织一幅更加美丽的壮锦!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