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qccqc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史教育包括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全部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和对客观事实作出的主观判断两个方面,需要正确认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目前,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课程设置更加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更加全面。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到,党史教育嵌入思政课的力度有待加大;党史教育的灌输性与启发性有待进一步统一;党史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针对这些问题,要从“八个相统一”入手,推进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改革,统筹党史教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内容,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党史教育成效
其他文献
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发展实践中锻造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生成与传承的过程中均具有内在的育人属性。但是,现代生存方式的转变、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传播媒介的变化给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主义高校担负着以红色文化育人的神圣使命。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丰富育人载体、构建育人格局、打造育人高地,以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机制,这是我们党多年教育经验的总结,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发展目标不断提升,经历了建国、兴国、富国到强国的历程,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主题一直没变,而且机制越来越健全、制度越来越完善。
建设新时代高素质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有利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和使命感。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少数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师资的配备、选聘、考核与评价存在一定的机制障碍,学科建设和培训机制不够健全、教学学术共同体建设效果不佳,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师资的配备、选聘、考核与评价体制机制,深化学科建设、培训机制建设和教学学术共同体建设,并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养。
新时代大学治理体系由一个核心(立德树人)、一个统领(党的领导)、三个协同支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协力抓手(行政、学术、民主)组成。大学治理能力建设有三条实现路径,即合理配置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联动提升教学治理力、科研治理力和社会服务力,多个向度耦合形成大学人才培养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