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里,我亲历了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的巨大变化。多媒体这一新的科学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正以他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展现了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也为我们语文教育的创新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个别样的新天地。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语文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文道统一”,即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兼顾到德育乃至美育。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仅是依靠教师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教和传授。自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更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让语文教学有了别样的新天地。
1.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文章的意境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例如:在教学《浪花》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播放了一首伴有轻轻的海浪声的优美钢琴曲,同时用课件出示“沙滩”“海浪”“鱼虾”、“贝壳”、“海鸥”等卡通动画,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画面,边想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下来。优美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静态的文字动态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教学中我常常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语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将祖国山川河流的美丽风景制作成课件,再设计这样导入语:“我们的祖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白浪滔天的万里大川,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土,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南方,因山清水秀而闻名于世的地方,这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我们学习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将会把大家带到驰名天下的桂林,我们就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那秀丽多姿的风景吧。”几幅优美的画面加上几句意境开阔的导语,形象鲜明的把桂林山水推到学生面前,真恨不得马上飞到桂林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受到了冲击,在欣赏美的同时,必定激起情感共鸣,形成阅读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深入浅出
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在教学《井底之蛙》这则寓言如何让孩子体会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个难点。在学生体会小青蛙的快乐,品读描写快乐的语句时适时追问:“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中的“这里”指哪里?于是演示一口井的剖面图,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青蛙引以为荣夸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进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变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揠苗助长》则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为了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这个故事的动画,激发了孩子的灵感,学生充分感受农夫的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获得心灵的顿悟。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 “把孩子教聪明了”,教他们形成自己生动的思想,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静止的文本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下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教学知识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课堂达到高效也就是自然的。
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穿越时空,让语文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地点也相当固定,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整合资源,让语文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日月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再美妙的语言去描绘风光秀丽,美如仙境的景色,恐怕小学生也难以想象出那些“群山环绕”“湖水倒映”“人间仙境”“蒙蒙细雨,一片朦胧”……是怎样的美景,当我通过信息技术将日月潭神话传说、名胜古迹、优美的风景制作成课件播放,学生就可以穿越时空,从聆听远古的神话传说到游览日月潭秀丽的风光,如身临其境,享受到了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乐趣。
教学中如何将课文中离我们现代生活久远的事件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我们许多老师冥思苦想,也难以办到的难题。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就可以穿越时空,这样的难题迎刃而解。例如在讲授《刘胡兰》一课时,学生从课件中了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观看了电影《刘胡兰》英勇就义的片段后,激起了学生对英雄刘胡兰的敬佩,激发了对敌人的仇恨,体会到刘胡兰的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知识的链结不再是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链结、组合,打破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教育信息。多媒体的应用,穿越了时空,整合了有效地教育资源,学生就可以很便捷的进入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信息、多元化的内容,他们获得的语文知识势必也是丰富多彩的。
4.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人们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任何严厉或呆板的教学方法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运用多媒体营造学生阅读创造的氛围,设置知能迁移训练动画情景,有利于激活学生求异、发展思维,有益于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习《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一课时,我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手段,当生动的画面展示后,孩子们爱心涌动 ,借用马良的神笔,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弱小,帮助不幸,帮助人类战胜困难,改善人类的恶劣居住环境……学生们思维活跃起来,打开想像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发现问题,深入探究,从而激活了学生求异、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语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作文素材,拓展作文思路
我在教学中,常常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感兴趣的童话,感兴趣的寓言,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去阅读,赏析,品味。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物质基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 学生阅读量大增,知识丰富了许多。写起来也不会觉得费劲。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指导写作《大自然的哭泣》一文中,我搜集到很多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录像:活泼可爱的金丝猴,在树上荡来荡去;体形庞大的大象,在水中嬉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慢慢地咀嚼;笨拙的北极熊,在冰雪世界中奔跑。学生仿佛置身美妙的大自然的怀抱,不由心旷神怡。然而,又一段段录象,让学生惊骇不已,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被毁,冰雪融化,动物被大量捕猎,濒于灭绝,沙尘满天,垃圾成山,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学生被深深震惊了,写下了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学生的思维、知识系统、能力结构、思维习惯及其思维的开阔度及敏锐性都有大的飞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使学生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全面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也大大简化了老师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他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为我们语文教育的创新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别样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何克抗主编,《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计算机世界报》
[3] 李克东等编著,《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4] 陈琳、杨鸿德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语文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文道统一”,即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兼顾到德育乃至美育。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仅是依靠教师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教和传授。自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更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让语文教学有了别样的新天地。
1.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文章的意境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例如:在教学《浪花》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播放了一首伴有轻轻的海浪声的优美钢琴曲,同时用课件出示“沙滩”“海浪”“鱼虾”、“贝壳”、“海鸥”等卡通动画,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画面,边想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下来。优美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静态的文字动态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教学中我常常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语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将祖国山川河流的美丽风景制作成课件,再设计这样导入语:“我们的祖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白浪滔天的万里大川,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土,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南方,因山清水秀而闻名于世的地方,这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我们学习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将会把大家带到驰名天下的桂林,我们就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那秀丽多姿的风景吧。”几幅优美的画面加上几句意境开阔的导语,形象鲜明的把桂林山水推到学生面前,真恨不得马上飞到桂林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受到了冲击,在欣赏美的同时,必定激起情感共鸣,形成阅读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深入浅出
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在教学《井底之蛙》这则寓言如何让孩子体会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个难点。在学生体会小青蛙的快乐,品读描写快乐的语句时适时追问:“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中的“这里”指哪里?于是演示一口井的剖面图,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青蛙引以为荣夸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进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变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揠苗助长》则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为了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这个故事的动画,激发了孩子的灵感,学生充分感受农夫的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获得心灵的顿悟。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 “把孩子教聪明了”,教他们形成自己生动的思想,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静止的文本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下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教学知识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课堂达到高效也就是自然的。
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穿越时空,让语文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地点也相当固定,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整合资源,让语文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日月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再美妙的语言去描绘风光秀丽,美如仙境的景色,恐怕小学生也难以想象出那些“群山环绕”“湖水倒映”“人间仙境”“蒙蒙细雨,一片朦胧”……是怎样的美景,当我通过信息技术将日月潭神话传说、名胜古迹、优美的风景制作成课件播放,学生就可以穿越时空,从聆听远古的神话传说到游览日月潭秀丽的风光,如身临其境,享受到了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乐趣。
教学中如何将课文中离我们现代生活久远的事件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我们许多老师冥思苦想,也难以办到的难题。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就可以穿越时空,这样的难题迎刃而解。例如在讲授《刘胡兰》一课时,学生从课件中了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观看了电影《刘胡兰》英勇就义的片段后,激起了学生对英雄刘胡兰的敬佩,激发了对敌人的仇恨,体会到刘胡兰的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知识的链结不再是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链结、组合,打破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教育信息。多媒体的应用,穿越了时空,整合了有效地教育资源,学生就可以很便捷的进入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信息、多元化的内容,他们获得的语文知识势必也是丰富多彩的。
4.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人们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任何严厉或呆板的教学方法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运用多媒体营造学生阅读创造的氛围,设置知能迁移训练动画情景,有利于激活学生求异、发展思维,有益于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习《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一课时,我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手段,当生动的画面展示后,孩子们爱心涌动 ,借用马良的神笔,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弱小,帮助不幸,帮助人类战胜困难,改善人类的恶劣居住环境……学生们思维活跃起来,打开想像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发现问题,深入探究,从而激活了学生求异、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语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作文素材,拓展作文思路
我在教学中,常常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感兴趣的童话,感兴趣的寓言,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去阅读,赏析,品味。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物质基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 学生阅读量大增,知识丰富了许多。写起来也不会觉得费劲。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指导写作《大自然的哭泣》一文中,我搜集到很多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录像:活泼可爱的金丝猴,在树上荡来荡去;体形庞大的大象,在水中嬉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慢慢地咀嚼;笨拙的北极熊,在冰雪世界中奔跑。学生仿佛置身美妙的大自然的怀抱,不由心旷神怡。然而,又一段段录象,让学生惊骇不已,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被毁,冰雪融化,动物被大量捕猎,濒于灭绝,沙尘满天,垃圾成山,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学生被深深震惊了,写下了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学生的思维、知识系统、能力结构、思维习惯及其思维的开阔度及敏锐性都有大的飞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使学生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全面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也大大简化了老师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他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为我们语文教育的创新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别样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何克抗主编,《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计算机世界报》
[3] 李克东等编著,《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4] 陈琳、杨鸿德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