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uoxia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方法 选取2015-2017年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患者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2009年分期标准为ⅡA、ⅡB和ⅢB期.外照射治疗45 Gy/1.8 Gy×25次.近距离治疗为MRI引导下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处方为28 Gy/7 Gy×4次.20位患者均制定两种计划,分为应用卵圆体组和未用卵圆体组.提取的患者近距离放疗治疗核磁模拟定位影像及原始治疗计划为应用卵圆体组,共80分次.未用卵圆体组在定位影像中,去掉卵圆体驻留模拟建立仅用宫腔管联合插植针的计划实验模型,由原计划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使未用卵圆体组的高危CTV(HR-CTV) D90%与应用卵圆体组相近.比较两组计划的HR-CTV D90%和D98%,中危CTV(IR-CTV) D90%和D98%,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2cm3剂量差异.结果 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HR-CTV 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VD98%(6.99±0.60vs.6.78±0.76)、IR-CTVD90%(4.71±0.58 vs.4.26±0.57)和D98%(3.77±0.58 vs.3.26±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6、9.860、8.636,P<0.05);乙状结肠的D2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5.29±0.67 vs.4.92±0.74)、直肠(3.72±0.69 vs.3.35±0.92)和小肠(3.05± 1.37 vs.2.98± 1.34)的D2cm3,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8、7.543、8.059,P<0.05).结论 在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合理的优化卵圆体和插植针的剂量权重比,可以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其他文献
目的 规范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方法 汇总2015-2019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的结果,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
Surgical anatomy training in a dedicated research laboratory and attendance to focused“hands-on”dissection courses are of high educational importance in order
目的筛选大鼠的小肠组织中辐射敏感脂质代谢物并探索其代谢通路,为放射性肠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60Co γ射线对大鼠进行全身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1、2、3、5、8 Gy,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靶向脂质组学方法,探究大鼠受照后小肠组织中脂质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大鼠受照后3 d,筛选出小肠组织中15个辐射敏感脂质代谢物,其中4个代谢物浓度显著上调,11个代谢物浓度显著下
目的探讨胸部CT定位像扫描参数(X射线管投照角度和管电压)的选择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实践中成像参数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不同扫描参数对成人胸部拟人模体进行定位像采集,X射线管投照角度(0°、90°和180°)、管电压(70、80、100、120和140 kV)和管电流(25 mA)共15种组合。根据所得定位像进行胸部螺旋扫描,扫描条件为Assist kV、Smart mA(设备
目的 估算在特定照射条件下不同年龄段儿童接受心血管介入诊疗时主要器官的受照剂量和有效剂量,探讨影响估算受照剂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基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143号
目的 研究乳铁蛋白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15只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15 Gy照射组(单纯照射组)和乳铁蛋白联合15 Gy照射组(联合组),每组5只.
目的 探索优化胞质分裂阻滞实验方案用于辐射诱导核质桥分析的可行性,为以核质桥为指标进行生物剂量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2 Gy60Co γ射线(剂量率为1 Gy/min)照射人离体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在CT泪囊造影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拟人头颈部模体,将对比剂(碘海醇)与盐水1∶3混合液置于模体鼻翼一侧模拟泪囊。分别采用80、100、120和140 kV对模体进行扫描,每种管电压选择相应的mAs使设备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10、15、20、25、30、35和40 mGy。结合对每组图像的客观评价,以临床扫描参数120 kV/180 mAs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