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性工作。主要涉及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等方面的内容。目前为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并率先推行了“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制度。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医药卫生;改革;问题;探索;思考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看,医改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加强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也为扩大内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改革的实践表明,医改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改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1.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服务能力不强。现有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之间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导致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涌向了县级定点医院或省市级医院,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而且过度消耗了新农合基金。
2.医疗专业人才缺乏和管理制度落后。目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培养和管理缺乏宏观调控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人才缺乏。人力结构呈现典型的低年龄、低学历、低职称的“三低现象”。二是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管理体制不理顺,功能发挥不到位。目前,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其实质上未尽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基本停留在门诊的角色。乡村医生的学历低、职称低,待遇低,骨干少,年龄大,人员结构不合理。
3.财政负担压力大。根据省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定,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仅要扩面,而且经费补助标准等都不断提高;实行医药分开,药品零差价销售,对医院等医疗机构加大政府补助等政策,在目前财政紧张的状况下,县级支出压力势必将进一步加大。
二、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
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前行,才能巩固和发展前一阶段的改革成果,取得更大进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要求。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在改革思路上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坚持”。
1.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这是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医改中,必须着眼于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核心理念。
2.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这次医改的最大特点,就是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基本医疗卫生的职责由政府履行,也可以由政府向市场购买部分服务;非基本医疗主要交给社会去办,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调节。
3.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医改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医改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措施探索
1.以推进全民基本医保为目标,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基本医保关乎国运、民利及个人、惠及子孙,它一头连着“需方”,一头连着“供方”,与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药品保障供应体系密切相关,是医改的关键环节。要想深化医改,必须把建立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构筑社会安全网作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内容。在改革中,健全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商业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探索,构成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框架。推进全民基本医保,必须适应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要在近年来多次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减轻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促进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健全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进医保经办服务,推广即时结算,方便群众报销。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扩大覆盖人群,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提高防病能力,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2.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以药补医”是影响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次改革,首先在各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从基层做起,逐步破除“以药补医”带来的弊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既涉及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也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转,还涉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牵一发而动全局。如果仅靠单项推动,往往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甚至引发新的矛盾,制度即使建立起来了也难以持久。因此,要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切入点,推动基层机构综合改革,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同时,要推进基层机构综合改革,深化绩效工资、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改革,建立新的药品采购机制、补偿机制、用人机制、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基层机构服务水平和效率。为此,要加大对基层机构综合改革的财政投入,发挥医保支付资金的重要补偿作用,逐步调整服务收费项目,确保基层机构正常运转。
3.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探索公立医院发展的新模式。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有许多问题反映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成果也要通过公立医院改革来巩固。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医改的成效、政府的投入、群众的实惠、社会的评价都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公立医院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医改的重要风向标。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寻求公立医院改革的拓展、深化和突破。
4.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按要求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实施并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积极预防重大疾病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总之,医改是惠及全民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加强医德修养和医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关心和关爱患者,尽力为群众防好疾、看好病、服好务,并使医务人员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而逐步提高。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源投入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营造尊重医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医药卫生;改革;问题;探索;思考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看,医改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加强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也为扩大内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改革的实践表明,医改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改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1.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服务能力不强。现有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之间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导致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涌向了县级定点医院或省市级医院,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而且过度消耗了新农合基金。
2.医疗专业人才缺乏和管理制度落后。目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培养和管理缺乏宏观调控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人才缺乏。人力结构呈现典型的低年龄、低学历、低职称的“三低现象”。二是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管理体制不理顺,功能发挥不到位。目前,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其实质上未尽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基本停留在门诊的角色。乡村医生的学历低、职称低,待遇低,骨干少,年龄大,人员结构不合理。
3.财政负担压力大。根据省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定,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仅要扩面,而且经费补助标准等都不断提高;实行医药分开,药品零差价销售,对医院等医疗机构加大政府补助等政策,在目前财政紧张的状况下,县级支出压力势必将进一步加大。
二、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
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前行,才能巩固和发展前一阶段的改革成果,取得更大进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要求。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在改革思路上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坚持”。
1.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这是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医改中,必须着眼于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核心理念。
2.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这次医改的最大特点,就是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基本医疗卫生的职责由政府履行,也可以由政府向市场购买部分服务;非基本医疗主要交给社会去办,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调节。
3.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医改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医改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措施探索
1.以推进全民基本医保为目标,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基本医保关乎国运、民利及个人、惠及子孙,它一头连着“需方”,一头连着“供方”,与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药品保障供应体系密切相关,是医改的关键环节。要想深化医改,必须把建立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构筑社会安全网作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内容。在改革中,健全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商业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探索,构成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框架。推进全民基本医保,必须适应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要在近年来多次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减轻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促进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健全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进医保经办服务,推广即时结算,方便群众报销。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扩大覆盖人群,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提高防病能力,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2.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以药补医”是影响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次改革,首先在各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从基层做起,逐步破除“以药补医”带来的弊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既涉及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也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转,还涉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牵一发而动全局。如果仅靠单项推动,往往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甚至引发新的矛盾,制度即使建立起来了也难以持久。因此,要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切入点,推动基层机构综合改革,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同时,要推进基层机构综合改革,深化绩效工资、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改革,建立新的药品采购机制、补偿机制、用人机制、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基层机构服务水平和效率。为此,要加大对基层机构综合改革的财政投入,发挥医保支付资金的重要补偿作用,逐步调整服务收费项目,确保基层机构正常运转。
3.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探索公立医院发展的新模式。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有许多问题反映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成果也要通过公立医院改革来巩固。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医改的成效、政府的投入、群众的实惠、社会的评价都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公立医院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医改的重要风向标。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寻求公立医院改革的拓展、深化和突破。
4.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按要求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实施并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积极预防重大疾病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总之,医改是惠及全民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加强医德修养和医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关心和关爱患者,尽力为群众防好疾、看好病、服好务,并使医务人员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而逐步提高。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源投入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营造尊重医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