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隐藏着很多化学知识。大部分高中生会很好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主动研究。但是却无法完全投入到化学课堂学习中来。这种现象就暗示了化学教师需要把生活中的化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用生活中化学实例来代替传统枯燥的实验现象,以此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本文将主要探讨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实施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时往往站在学科角度。而这种方式既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降低了课堂授课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化学教师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发问,授课,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在成为学生之前,学生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了突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巧妙地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自己紧密相关,并不是课本上僵硬的化学公式所能代替的。
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一)教学生活化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当前,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很差,对于生活中很多简单和常见的问题束手无策。同时,传统教育注重向学生讲授知识,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考压力下,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上,学生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死记硬背知识上,学生仿佛是学习知识的机器人,几乎脱离了日常生活。教学生活化就是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关注生活重于关注教材,要求教师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联系实际,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融合,将校内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生活化要关照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习是一种主观活动,学生只有将自己的大脑、心灵、躯体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是被教师塑造的对象,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要想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现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教学中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形象、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顺应学生的认知思维,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三)教学生活化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培养生活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校内学习,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习必要的社会生活能力。要想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身心解放,整体参与,即教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从看书本转向看社会、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从电脑游戏中转向亲手操作和体验;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从死记硬背转向积极思考;解放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知识学习转移到感受生活。
二、制约高中化学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因素
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历来是颇有争议性的一个问题,争议的核心是价值问题,也就是依据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来选择课程内容的问题。课程建设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研究:一是课程标准层面;二是教材层面;三是课堂教学层面。我们上面提到的“课程目标的来源中,不管是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还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從根本上讲,都应该是来源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学校课程应确立新的知识观、学生观,要超越传统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使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并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因此,只要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学校课程的内容也应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是保持教育发展的稳定性、人才培养的稳定性的必要保证[2]。与此相适应,学校课程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的统一和稳定,更具有必要性。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于整齐划一的学校课程设置,在提高效能、注意公平的前提下,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统一。根据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方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课程,这类课程从学校课程计划中体现出来。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隐性课程涵盖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包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机制层面、观念层面等。可以说在校园内,隐性课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显性课程内化于学生,有利于丰富和彰显显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化学虽然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但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通,化学离不开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离不开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将生活元素融入到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将化学知识学习与学生课上、课下联系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教学环节,尽可能为学生演示与生活最贴近、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最普遍最易于引起学生关注的实验内容,从而使学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喜欢上化学课,通过兴趣驱动探究欲望。实践证明,将单调乏味的化学知识转化成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二)热点渗透联系教学
信息媒体是目前与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沟通方式,空气质量、食品质量是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航空、军事、高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无处不见化学科学的踪影。如果教师能够紧紧抓住热点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解释清楚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让学生明白只有学习好化学,才能解决更多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成为更有价值的人,他们就会越来越热爱化学这一学科。同时,教师要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最新化学动态,让学生了解化学界最新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专题教学联系生活
专题教学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知识点设计的一些题目,以供学生自觉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专题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比较浅显,只要经过教师点拨和引导就能学会的化学知识内容,教师要联系生活将其设计成几个主题,以学术报告、主题演讲、撰写论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开展。专题教学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发现探索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的协调能力。总之,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结论
作为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生活化的反思与研究,重新构建对教学和教育的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以下是相关的一些实践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郭儒.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现代交际,2016,01:2.
[2]陈国峰.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J].亚太教育,2015,35:132.
[3]梁庆,罗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57.
[4]梁娟.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3:101-102.
[5]刘凌云.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15,20:81.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实施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时往往站在学科角度。而这种方式既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降低了课堂授课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化学教师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发问,授课,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在成为学生之前,学生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了突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巧妙地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自己紧密相关,并不是课本上僵硬的化学公式所能代替的。
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一)教学生活化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当前,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很差,对于生活中很多简单和常见的问题束手无策。同时,传统教育注重向学生讲授知识,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考压力下,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上,学生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死记硬背知识上,学生仿佛是学习知识的机器人,几乎脱离了日常生活。教学生活化就是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关注生活重于关注教材,要求教师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联系实际,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融合,将校内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生活化要关照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习是一种主观活动,学生只有将自己的大脑、心灵、躯体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是被教师塑造的对象,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要想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现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教学中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形象、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顺应学生的认知思维,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三)教学生活化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培养生活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校内学习,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习必要的社会生活能力。要想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身心解放,整体参与,即教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从看书本转向看社会、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从电脑游戏中转向亲手操作和体验;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从死记硬背转向积极思考;解放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知识学习转移到感受生活。
二、制约高中化学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因素
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历来是颇有争议性的一个问题,争议的核心是价值问题,也就是依据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来选择课程内容的问题。课程建设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研究:一是课程标准层面;二是教材层面;三是课堂教学层面。我们上面提到的“课程目标的来源中,不管是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还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從根本上讲,都应该是来源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学校课程应确立新的知识观、学生观,要超越传统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使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并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因此,只要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学校课程的内容也应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是保持教育发展的稳定性、人才培养的稳定性的必要保证[2]。与此相适应,学校课程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的统一和稳定,更具有必要性。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于整齐划一的学校课程设置,在提高效能、注意公平的前提下,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统一。根据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方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课程,这类课程从学校课程计划中体现出来。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隐性课程涵盖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包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机制层面、观念层面等。可以说在校园内,隐性课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显性课程内化于学生,有利于丰富和彰显显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化学虽然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但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通,化学离不开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离不开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将生活元素融入到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将化学知识学习与学生课上、课下联系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教学环节,尽可能为学生演示与生活最贴近、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最普遍最易于引起学生关注的实验内容,从而使学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喜欢上化学课,通过兴趣驱动探究欲望。实践证明,将单调乏味的化学知识转化成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二)热点渗透联系教学
信息媒体是目前与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沟通方式,空气质量、食品质量是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航空、军事、高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无处不见化学科学的踪影。如果教师能够紧紧抓住热点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解释清楚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让学生明白只有学习好化学,才能解决更多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成为更有价值的人,他们就会越来越热爱化学这一学科。同时,教师要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最新化学动态,让学生了解化学界最新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专题教学联系生活
专题教学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知识点设计的一些题目,以供学生自觉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专题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比较浅显,只要经过教师点拨和引导就能学会的化学知识内容,教师要联系生活将其设计成几个主题,以学术报告、主题演讲、撰写论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开展。专题教学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发现探索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的协调能力。总之,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结论
作为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生活化的反思与研究,重新构建对教学和教育的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以下是相关的一些实践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郭儒.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现代交际,2016,01:2.
[2]陈国峰.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J].亚太教育,2015,35:132.
[3]梁庆,罗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57.
[4]梁娟.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3:101-102.
[5]刘凌云.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15,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