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在的少儿出版界当得起“最”的人很少见,而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充满着“最”的光环,或许这些“最”都是在不经意中形成,都很简单,但是想做到这些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却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这个人就是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的获得者——明天出版社社长刘海栖。
如果你仔细数数他的“最”,或许一页纸都说不完。仅说大家都知道的,从事少儿出版32年的他是少儿出版界中资历最长的社长;从1984年至今一直担任明天出版社总编辑的他拥有书业内鲜有的24年社长(总编)经历;热情开朗为人仗义的他走到哪里都是最受儿童文学作家欢迎的社长;全社百余号人,每个人都可以跟他开个玩笑的他是大家公认的最没架子的社长……当记者把这一切罗列到海栖社长面前时,开朗的他竟然有些腼腆,他连连摇头,“30多年,收获最多的就是朋友,靠大家帮助”。
半路出家 偶然中的必然
从1984年10万人民币起家到今天2.5亿的销售码洋,刘海栖一手打造了明天出版社24年来的成长和辉煌。他说他的经历很传奇,很多事情充满着偶然,而在多年的了解中,记者深深了解到他的成功是一步又一步的积累和拼搏。22岁退伍转业到出版社的他,靠一手好字和一篇颇具文采的文章留在了山东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少儿组,并由编辑一本杂志《山东红小兵》起步走入了少儿出版这个对他来说全新的领域;29岁的他又作为最年轻的副总编拉出大旗靠10万元成立山东少儿出版社(改名前的明天出版社),并在30岁生日的当月成为了最年轻的总编辑,靠着这股干劲,山少社在成立的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性情中人 赌气写书
刘海栖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他身上带着山东人特有的热情豪爽,他从不避讳自己的缺点,或许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有着7部儿童文学作品的作家,但是对于自己的这段写作经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目的”——第一评职称;第二“争口气”。由于学历的限制早已经是总编辑的他一直没有评上正编审,而在那个年代,出版圈与儿童文学圈之间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沟壑,对于这些问题刘海栖有着他自己的办法:写书。每天忙完社里的公务,回家休息一会然后开始写作,一直写到深夜两三点钟,20万字一个月。就这样,他一口气写出了童话《灰颜色白影子》、《逃跑者与他的狗》,小说《男孩游戏》等七部200多万字的作品,并广受好评。他凭着这些作品和其他业绩,提前两年破格被评为编审;山东省作协也专门为他开了作品研讨会,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成功让众多儿童文学作家对其刮目相看,从此刘海栖不仅仅是少儿社的社长,更是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上的成功更坚定了他将少儿出版工作进行到底的信心,也为他开拓出版社的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口碑和氛围。
“我要对得起朋友”
某日,刘海栖在北京办事,接到著名儿童文学作者曹文轩的一个很急切的电话,邀请他见面。见面的主题就是曹文轩刚刚构思好了一个图画书的轮廓,便急不可耐的找来多年好友刘海栖一起商讨这个两人一直关注的选题。当这个构思被另一出版社得知并愿用高价购买时,被曹文轩婉拒了,“这是早就答应海栖的了”。这样的小故事,在刘海栖身上不胜枚举,几乎所有的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都在明天社出版过作品,大家都愿意把好的稿子交给海栖。但是,对此刘海栖有着自己坚定而简单的原则“我要对得起朋友”。作为出版社社长,他非常清楚自己出版社的运作发行等各方面的能力,明天社曾经出版过一套金犀牛丛书,余华、毕淑敏、王安忆、池莉等都是丛书的作者,按合同这些作家的一些书稿是应该交给明天社出版的,但很多书稿最后都交给了其他出版社。对此刘海栖用一个比喻来表明他的心迹,以某本书为例,当时明天社的实力或许能销售5万,但是如果给其他出版社,这个书就能做到10万,这样的情况他宁可不要这个稿子。一个作家的写作高峰有限,写一部好的作品不容易,不能为了赚钱对不起朋友。直到今天,明天社在接到书稿时,刘海栖仍然坚持这样的原则,不能让作者吃亏,不能对不起作者的付出。
转型难 迎难而上再难也要上
现在的专业少儿社无一例外的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教材教辅的大量下滑,而一般图书选择难、找发行营销难等等此类问题,使各家出版社不得不加速转型,迎接市场的挑战。对此刘海栖也深有体会,“作为地方少儿社,我们要转型实在太难,人才少、资源少、经营能力缺乏这三大难一直困扰着我们”。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少儿社的编辑编教材是好手,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各种问题无法转型编辑一般图书,而作为地方社又很难招聘来优秀的专业人才,没有合适的编辑人才,有了好选题也无法实施运作。而当众多少儿社惊醒寻变的时候,少儿出版市场这块蛋糕已经很难找到“缺口”,渠道份额早已经被瓜分掉,想重新加入竞争,必须迎难而上,无论多难也要上,不竞争就是死路一条。明天社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了以引进版带原创的发展路线,在引进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编辑,打造品牌,带动原创。这条路现在看来是非常成功的,但刘海栖仍然觉得“发展速度慢了”,如果有更好的人才等资源,明天社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快。今天的明天社在一般图书的发展上,已经走出了很坚实的步伐,但是刘海栖仍然清楚地意识到明天社未来发展的众多困难和瓶颈,他仍在急切地寻找着合适的人才和优秀的选题,寻找了新的突破口。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及他获得政府奖的感受和平时的座右铭时,他大笑说,“得奖当然很兴奋,穿上西服去领奖,虽然拿着奖杯的胳膊都酸了,但还是很激动。可是现在满脑子想的还是出版社2008年怎么完成结构调整,未来如何发展。座右铭,从来没有,我是一个对人生没有计划没有规划的人,能再多为明天出版社和少儿出版界做点贡献,多出几本好书,我就心满意足了。”
很想用一个词来形容海栖社长,但是似乎所有的形容词都不足以概括,30年如一日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用最大的真诚对待身边所有的人,我想就是刘海栖人格魅力中最闪亮的地方。
采访手记:刘海栖,这个在中国出版界爱憎鲜明的社长,在业界评价众多。但是在少儿圈中,他不仅是一个社长,他还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委员会委员、山东作协儿童委员会主任,同时爱好运动的他更是山东乒协的副主席。他喜欢呼朋唤友,不仅是儿童作家、其他兄弟社的同仁,连媒体的记者都是他的朋友,这样的社长在现在的出版圈恐怕不多。或许只有这样真诚的性格和执着的精神,可以让他30年如一日坚守少儿出版,可以当之无愧地举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的奖杯。
这个人就是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的获得者——明天出版社社长刘海栖。
如果你仔细数数他的“最”,或许一页纸都说不完。仅说大家都知道的,从事少儿出版32年的他是少儿出版界中资历最长的社长;从1984年至今一直担任明天出版社总编辑的他拥有书业内鲜有的24年社长(总编)经历;热情开朗为人仗义的他走到哪里都是最受儿童文学作家欢迎的社长;全社百余号人,每个人都可以跟他开个玩笑的他是大家公认的最没架子的社长……当记者把这一切罗列到海栖社长面前时,开朗的他竟然有些腼腆,他连连摇头,“30多年,收获最多的就是朋友,靠大家帮助”。
半路出家 偶然中的必然
从1984年10万人民币起家到今天2.5亿的销售码洋,刘海栖一手打造了明天出版社24年来的成长和辉煌。他说他的经历很传奇,很多事情充满着偶然,而在多年的了解中,记者深深了解到他的成功是一步又一步的积累和拼搏。22岁退伍转业到出版社的他,靠一手好字和一篇颇具文采的文章留在了山东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少儿组,并由编辑一本杂志《山东红小兵》起步走入了少儿出版这个对他来说全新的领域;29岁的他又作为最年轻的副总编拉出大旗靠10万元成立山东少儿出版社(改名前的明天出版社),并在30岁生日的当月成为了最年轻的总编辑,靠着这股干劲,山少社在成立的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性情中人 赌气写书
刘海栖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他身上带着山东人特有的热情豪爽,他从不避讳自己的缺点,或许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有着7部儿童文学作品的作家,但是对于自己的这段写作经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目的”——第一评职称;第二“争口气”。由于学历的限制早已经是总编辑的他一直没有评上正编审,而在那个年代,出版圈与儿童文学圈之间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沟壑,对于这些问题刘海栖有着他自己的办法:写书。每天忙完社里的公务,回家休息一会然后开始写作,一直写到深夜两三点钟,20万字一个月。就这样,他一口气写出了童话《灰颜色白影子》、《逃跑者与他的狗》,小说《男孩游戏》等七部200多万字的作品,并广受好评。他凭着这些作品和其他业绩,提前两年破格被评为编审;山东省作协也专门为他开了作品研讨会,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成功让众多儿童文学作家对其刮目相看,从此刘海栖不仅仅是少儿社的社长,更是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上的成功更坚定了他将少儿出版工作进行到底的信心,也为他开拓出版社的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口碑和氛围。
“我要对得起朋友”
某日,刘海栖在北京办事,接到著名儿童文学作者曹文轩的一个很急切的电话,邀请他见面。见面的主题就是曹文轩刚刚构思好了一个图画书的轮廓,便急不可耐的找来多年好友刘海栖一起商讨这个两人一直关注的选题。当这个构思被另一出版社得知并愿用高价购买时,被曹文轩婉拒了,“这是早就答应海栖的了”。这样的小故事,在刘海栖身上不胜枚举,几乎所有的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都在明天社出版过作品,大家都愿意把好的稿子交给海栖。但是,对此刘海栖有着自己坚定而简单的原则“我要对得起朋友”。作为出版社社长,他非常清楚自己出版社的运作发行等各方面的能力,明天社曾经出版过一套金犀牛丛书,余华、毕淑敏、王安忆、池莉等都是丛书的作者,按合同这些作家的一些书稿是应该交给明天社出版的,但很多书稿最后都交给了其他出版社。对此刘海栖用一个比喻来表明他的心迹,以某本书为例,当时明天社的实力或许能销售5万,但是如果给其他出版社,这个书就能做到10万,这样的情况他宁可不要这个稿子。一个作家的写作高峰有限,写一部好的作品不容易,不能为了赚钱对不起朋友。直到今天,明天社在接到书稿时,刘海栖仍然坚持这样的原则,不能让作者吃亏,不能对不起作者的付出。
转型难 迎难而上再难也要上
现在的专业少儿社无一例外的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教材教辅的大量下滑,而一般图书选择难、找发行营销难等等此类问题,使各家出版社不得不加速转型,迎接市场的挑战。对此刘海栖也深有体会,“作为地方少儿社,我们要转型实在太难,人才少、资源少、经营能力缺乏这三大难一直困扰着我们”。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少儿社的编辑编教材是好手,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各种问题无法转型编辑一般图书,而作为地方社又很难招聘来优秀的专业人才,没有合适的编辑人才,有了好选题也无法实施运作。而当众多少儿社惊醒寻变的时候,少儿出版市场这块蛋糕已经很难找到“缺口”,渠道份额早已经被瓜分掉,想重新加入竞争,必须迎难而上,无论多难也要上,不竞争就是死路一条。明天社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了以引进版带原创的发展路线,在引进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编辑,打造品牌,带动原创。这条路现在看来是非常成功的,但刘海栖仍然觉得“发展速度慢了”,如果有更好的人才等资源,明天社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快。今天的明天社在一般图书的发展上,已经走出了很坚实的步伐,但是刘海栖仍然清楚地意识到明天社未来发展的众多困难和瓶颈,他仍在急切地寻找着合适的人才和优秀的选题,寻找了新的突破口。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及他获得政府奖的感受和平时的座右铭时,他大笑说,“得奖当然很兴奋,穿上西服去领奖,虽然拿着奖杯的胳膊都酸了,但还是很激动。可是现在满脑子想的还是出版社2008年怎么完成结构调整,未来如何发展。座右铭,从来没有,我是一个对人生没有计划没有规划的人,能再多为明天出版社和少儿出版界做点贡献,多出几本好书,我就心满意足了。”
很想用一个词来形容海栖社长,但是似乎所有的形容词都不足以概括,30年如一日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用最大的真诚对待身边所有的人,我想就是刘海栖人格魅力中最闪亮的地方。
采访手记:刘海栖,这个在中国出版界爱憎鲜明的社长,在业界评价众多。但是在少儿圈中,他不仅是一个社长,他还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委员会委员、山东作协儿童委员会主任,同时爱好运动的他更是山东乒协的副主席。他喜欢呼朋唤友,不仅是儿童作家、其他兄弟社的同仁,连媒体的记者都是他的朋友,这样的社长在现在的出版圈恐怕不多。或许只有这样真诚的性格和执着的精神,可以让他30年如一日坚守少儿出版,可以当之无愧地举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的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