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存在着就业饱和、工资低、用人单位要求较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艺术类毕业生的质量、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加强其面对挫折、面对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美术类学生;就业特性;就业竞争力
“艺术类”考试往往被家长看做进入高校的一种捷径,而高校对于艺术类专业考的扩招,更增加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我们会看到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出现的问题: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市场要求不匹配、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等。对于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如今的就业状况,来分析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定位。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1 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带来就业困难
近些年来,社会催生出一种“艺考热”现象,使得大量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出现。而社会上对于艺术类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饱和趋势,从客观上看,加剧了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2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在“艺考热”背后,有很多是学生或者家长想寻找一种曲线救国的升学方法,通过艺术类考试,减少文化分数,而考上一所高校。一些艺术类考生,通过几个月的突击学习,用“应试教育”来掌握一些皮毛,然后通过省考、艺术类校考,广撒网,报考十几所高校,最终取得被录取的资格。其次,大量非艺术类高校开设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扩招,而学校师资和硬件跟不上,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在两种“功利心”的作用下,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屡见不鲜。
3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失衡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对艺术类专业人才有一定需求或少量需求,但因条件差而难以留住艺术类相关专业人才。而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对艺术类专业人才需求多,也是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首选的地方,也因为这样,造成艺术类人才饱和,就业难的现象。
4 用人单位要求高,毕业生难以达到
用人单位一般希望招收专业能力强、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会强调对于专业相关软件的灵活运用。要精通一个软件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反复的实践,而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软件课程时间少,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学到了基础部分,课程结束后对于软件学习主要靠自学,使得在毕业前无法完全达到企业招标的要求。另外,学生缺少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符合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阻碍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提升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競争力对策
1 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就业观及方向
现在学校都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一般都会在大四时才会选择开设,根据现在就业形式来看,理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让学生了解专业就业形式,以及就业类型。学生会通过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学习等来应对毕业时面临的就业压力。同时,提早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也会引导学生合理的就业观,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工作精神,鼓励先就业提升自己工作经验,再择业的就业观。
2 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等重要部署。就业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创业就是其中之一。创业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对他人提供岗位,解决其他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举办大学生创业比赛、大学生创业讲座等,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经验,为未来打下夯实的基础。还可以鼓励艺术类学生在校内开设工作室,如:影视类、平面设计类、室内设计类、景观设计类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实践经验,为毕业独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减轻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负性心理,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的就业形式严峻,作为毕业生,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面对求职时的挫折时,应理性的告诫自己,这些挫折都是正常的,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面对求职挫折可以和家人、朋友诉述,寻求安慰的同时鼓励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大学毕业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能面对挫折、困难的抗压能力。因此,积极、努力、阳光、正能量的去面对社会是一个优秀毕业生需要做到的。
4 艺术类相关岗位非艺术类专业不能胜任
关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平面、广告、音乐、舞蹈等的艺术类相关专业、岗位,非艺术类学生不能胜任,竞争困难,这些岗位必须经过艺术类专业系统学习后,才能从事相关工作。艺术类专业都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专业,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岗位需求越来越多,对艺术类专业毕业生需求也会增加。
三、总结
通过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同样也适用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都离不开实践的科学方法论。
参考文献:
[1] 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0(30).
[2] 庞志华.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及策略[J].前沿,2012
[3] 唐甜甜.探析高校设计艺术类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2012
作者简介:
阎一博(1993.5—),男,汉族,籍贯:辽宁省大连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景观。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关键词:高校美术类学生;就业特性;就业竞争力
“艺术类”考试往往被家长看做进入高校的一种捷径,而高校对于艺术类专业考的扩招,更增加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我们会看到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出现的问题: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市场要求不匹配、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等。对于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如今的就业状况,来分析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定位。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1 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带来就业困难
近些年来,社会催生出一种“艺考热”现象,使得大量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出现。而社会上对于艺术类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饱和趋势,从客观上看,加剧了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2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在“艺考热”背后,有很多是学生或者家长想寻找一种曲线救国的升学方法,通过艺术类考试,减少文化分数,而考上一所高校。一些艺术类考生,通过几个月的突击学习,用“应试教育”来掌握一些皮毛,然后通过省考、艺术类校考,广撒网,报考十几所高校,最终取得被录取的资格。其次,大量非艺术类高校开设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扩招,而学校师资和硬件跟不上,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在两种“功利心”的作用下,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屡见不鲜。
3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失衡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对艺术类专业人才有一定需求或少量需求,但因条件差而难以留住艺术类相关专业人才。而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对艺术类专业人才需求多,也是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首选的地方,也因为这样,造成艺术类人才饱和,就业难的现象。
4 用人单位要求高,毕业生难以达到
用人单位一般希望招收专业能力强、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会强调对于专业相关软件的灵活运用。要精通一个软件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反复的实践,而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软件课程时间少,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学到了基础部分,课程结束后对于软件学习主要靠自学,使得在毕业前无法完全达到企业招标的要求。另外,学生缺少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符合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阻碍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提升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競争力对策
1 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就业观及方向
现在学校都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一般都会在大四时才会选择开设,根据现在就业形式来看,理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让学生了解专业就业形式,以及就业类型。学生会通过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学习等来应对毕业时面临的就业压力。同时,提早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也会引导学生合理的就业观,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工作精神,鼓励先就业提升自己工作经验,再择业的就业观。
2 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等重要部署。就业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创业就是其中之一。创业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对他人提供岗位,解决其他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举办大学生创业比赛、大学生创业讲座等,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经验,为未来打下夯实的基础。还可以鼓励艺术类学生在校内开设工作室,如:影视类、平面设计类、室内设计类、景观设计类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实践经验,为毕业独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减轻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负性心理,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的就业形式严峻,作为毕业生,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面对求职时的挫折时,应理性的告诫自己,这些挫折都是正常的,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面对求职挫折可以和家人、朋友诉述,寻求安慰的同时鼓励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大学毕业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能面对挫折、困难的抗压能力。因此,积极、努力、阳光、正能量的去面对社会是一个优秀毕业生需要做到的。
4 艺术类相关岗位非艺术类专业不能胜任
关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平面、广告、音乐、舞蹈等的艺术类相关专业、岗位,非艺术类学生不能胜任,竞争困难,这些岗位必须经过艺术类专业系统学习后,才能从事相关工作。艺术类专业都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专业,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岗位需求越来越多,对艺术类专业毕业生需求也会增加。
三、总结
通过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同样也适用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都离不开实践的科学方法论。
参考文献:
[1] 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0(30).
[2] 庞志华.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及策略[J].前沿,2012
[3] 唐甜甜.探析高校设计艺术类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2012
作者简介:
阎一博(1993.5—),男,汉族,籍贯:辽宁省大连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景观。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