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讲练结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启迪思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将教师的教(讲)与学生的学(练)有机结合,实现由认知到理论、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密切合作的过程。“讲练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把学生从“课堂上能听懂,课后不会做”的困惑中解脱出来。是教师指导学生高效率认知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发展的过程。
关键字:备好课 提问 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为了切实实现以上目标,在实施“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过程”。
一、备课过程
要想备好数学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备好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我在数学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
2、备好学生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协调配合来完成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不了解学生,不研究学生就不能有的放矢。
3、备好教法
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提问过程
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是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体现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的重要技能。
1、提问要有目的。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2、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
3、提问要有序。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
4、问题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5、提问要新颖。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
6、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
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
三、认知过程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他们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由低级向着高级方向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这一规律,在学生最容易产生误解,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予以纠正、强调,让学生理解这样做的正确性,从而最大限度避免学生对于此知识点的认知障碍。
四、练习过程
知识在于应用,练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科学性原则;2.层次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6.适量性原则。
五、拓展过程
练习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就会显得单一,甚至于与以前所学知识脱节。多次重复和简单的模仿并不能应用好一个数学模型,只有真正掌握了模型的特征和本质,才能熟练、灵活地应用。因此,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易到难,循循渐进,逐步拓展延伸,才能真正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成知识的迁移,保持学生高水平的思维(跳一跳,够得到),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将各个知识点形成一棵知识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有:“设△ABC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2+(AC)2=(BC)2。”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棱锥侧面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互相垂直,则 。”
答案: S2△ABC+S2△ACD+S2△ADB=S2△BCD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正确地运用好这一理论必然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能够提高其思维能力。
六、反思过程
通过练习,学生们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践回到了理论上来,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必须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根源,并针对知识的薄弱点或疑漏点进行及时的纠正。例如在教《有理数乘法》时,前面已学过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接着提出三个负数相乘确定积的符号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积的符号为正,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纠正“同号为正”这一错误。引导学生通过推论,使他们找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促进他们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
上述六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的过程。
总之,“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始终是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为宗旨。教师重在导,学生重在练,导与练紧密结合。它有利于发挥老师的潜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勇于探索,为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开创更美好的前景。
(河北衡水市第六中学)
关键字:备好课 提问 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为了切实实现以上目标,在实施“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过程”。
一、备课过程
要想备好数学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备好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我在数学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
2、备好学生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协调配合来完成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不了解学生,不研究学生就不能有的放矢。
3、备好教法
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提问过程
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是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体现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的重要技能。
1、提问要有目的。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2、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
3、提问要有序。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
4、问题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5、提问要新颖。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
6、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
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
三、认知过程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他们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由低级向着高级方向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这一规律,在学生最容易产生误解,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予以纠正、强调,让学生理解这样做的正确性,从而最大限度避免学生对于此知识点的认知障碍。
四、练习过程
知识在于应用,练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科学性原则;2.层次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6.适量性原则。
五、拓展过程
练习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就会显得单一,甚至于与以前所学知识脱节。多次重复和简单的模仿并不能应用好一个数学模型,只有真正掌握了模型的特征和本质,才能熟练、灵活地应用。因此,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易到难,循循渐进,逐步拓展延伸,才能真正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成知识的迁移,保持学生高水平的思维(跳一跳,够得到),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将各个知识点形成一棵知识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有:“设△ABC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2+(AC)2=(BC)2。”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棱锥侧面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互相垂直,则 。”
答案: S2△ABC+S2△ACD+S2△ADB=S2△BCD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正确地运用好这一理论必然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能够提高其思维能力。
六、反思过程
通过练习,学生们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践回到了理论上来,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必须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根源,并针对知识的薄弱点或疑漏点进行及时的纠正。例如在教《有理数乘法》时,前面已学过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接着提出三个负数相乘确定积的符号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积的符号为正,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纠正“同号为正”这一错误。引导学生通过推论,使他们找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促进他们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
上述六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的过程。
总之,“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始终是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为宗旨。教师重在导,学生重在练,导与练紧密结合。它有利于发挥老师的潜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勇于探索,为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开创更美好的前景。
(河北衡水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