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分制高校学生考试的管理要求和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践,分析考试安排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討设计考试安排系统的基本思路。该系统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考试;教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53-01
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的课程考试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考试安排工作是考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考试安排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考试安排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开发考试安排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高校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每学期参加课程考核的学生人数和考核科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考试安排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使用手工安排考试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显然与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不相匹配。随着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入进行,考试安排工作愈发复杂、繁重,尤其是安排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所需的周期较长,为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带来一些不便,甚至会因此影响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安排,因此急需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解决考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考试安排工作的复杂性问题,提高考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既是教学工作管理的需要,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二、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
随着学分制的深入推行,高校所开设的课程种类在逐步增加,开设的课堂随之增多。学分制下的不同课程上课周次是不尽相同的,即在规定的教学周内,各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和结课时间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从学期中期到学期末都会有课程陆续结课。由于各门课程的结课时间是不同的,而且一般情况下每门课程结课一周后,便会安排该门课程进行考试,那么考试时间也就有所不同。于是形成了一种近乎于“周周有考试”的局面,考试安排的工作量就非常大了。
学分制下学生选课是自由的,他们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即自主选择上课课堂。这就形成了部分课堂里的学生是来自不同班级甚至是来自于不同专业的,这些学生就某一门课程共同组成了一个教学课堂,但是他们的其他课程并不一定也在同一课堂,换言之,他们的其他课程的上课时间是不一定相同的。那么在课程结束安排考试的时候,这些学生的公共时间很难找到。手工安排考试,由于对参加课程考试的学生的选课信息没有完全掌握,势必会造成学生考试的冲突。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也随之增加建设投入,教室的数量不断增加,对教室的各种基础信息的掌握(教室类型、教室容量等)情况直接影响着考试安排的效果。
课程的结课时间、学生的选课信息、教室的基础信息等因素都影响着考试安排的效果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在进行考试安排系统设计时,计算机算法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限制性因素的制约,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算法。在设计算法时,可以将限制性因素按优先顺序给予考虑。例如:由于教室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将教室的权重定为最高;学生的选课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可以将学生选课情况的权重定为次高;那么权重第三位的就是需要参加考核的课程。依据权重的高低关系,首先是根据教室资源的功能特点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可分为普通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机房、语音室等。对于可以进行考试安排的教室,进行考试人数的预算,确定各个教室的有效容量。其次,对学生的选课结果进行分析,尽量避免出现考试冲突。第三,同一课程的不同课堂要尽量安排在相对集中的教室,便于任课教师巡视考场,同时利于统一管理。第四,根据课程的考核方式的不同,区分不同的时间单元,尽量在同一时间单元安排同一种考核方式的课程,避免在监考过程中出现错误。例如,尽量在不重要的时间单元(如晚上)安排开卷考试的课程。
此外开发考试安排系统时还要与现有的各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功能的集成和数据的共享,对各限制性因素的信息充分把握,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考试安排。例如与选课系统集成,能够及时共享学生的详细选课信息,从而能够根据相应信息进行各课程考试时间的安排。
三、开发考试安排系统的积极意义
考试安排系统的开发是在学分制这种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下,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解决考务管理问题,有利于提高考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减轻考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使用考试安排系统进行考试安排,规范了考试安排的分配工作流程,提高分配工作效率,缩短分配工作时间,使考试安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考试安排系统的开发与使用,可以使考试安排工作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接轨,使各种信息充分共享,有利于提高高校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考试安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是推进高校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考试;教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53-01
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的课程考试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考试安排工作是考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考试安排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考试安排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开发考试安排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高校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每学期参加课程考核的学生人数和考核科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考试安排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使用手工安排考试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显然与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不相匹配。随着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入进行,考试安排工作愈发复杂、繁重,尤其是安排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所需的周期较长,为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带来一些不便,甚至会因此影响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安排,因此急需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解决考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考试安排工作的复杂性问题,提高考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既是教学工作管理的需要,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二、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
随着学分制的深入推行,高校所开设的课程种类在逐步增加,开设的课堂随之增多。学分制下的不同课程上课周次是不尽相同的,即在规定的教学周内,各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和结课时间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从学期中期到学期末都会有课程陆续结课。由于各门课程的结课时间是不同的,而且一般情况下每门课程结课一周后,便会安排该门课程进行考试,那么考试时间也就有所不同。于是形成了一种近乎于“周周有考试”的局面,考试安排的工作量就非常大了。
学分制下学生选课是自由的,他们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即自主选择上课课堂。这就形成了部分课堂里的学生是来自不同班级甚至是来自于不同专业的,这些学生就某一门课程共同组成了一个教学课堂,但是他们的其他课程并不一定也在同一课堂,换言之,他们的其他课程的上课时间是不一定相同的。那么在课程结束安排考试的时候,这些学生的公共时间很难找到。手工安排考试,由于对参加课程考试的学生的选课信息没有完全掌握,势必会造成学生考试的冲突。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也随之增加建设投入,教室的数量不断增加,对教室的各种基础信息的掌握(教室类型、教室容量等)情况直接影响着考试安排的效果。
课程的结课时间、学生的选课信息、教室的基础信息等因素都影响着考试安排的效果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在进行考试安排系统设计时,计算机算法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限制性因素的制约,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算法。在设计算法时,可以将限制性因素按优先顺序给予考虑。例如:由于教室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将教室的权重定为最高;学生的选课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可以将学生选课情况的权重定为次高;那么权重第三位的就是需要参加考核的课程。依据权重的高低关系,首先是根据教室资源的功能特点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可分为普通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机房、语音室等。对于可以进行考试安排的教室,进行考试人数的预算,确定各个教室的有效容量。其次,对学生的选课结果进行分析,尽量避免出现考试冲突。第三,同一课程的不同课堂要尽量安排在相对集中的教室,便于任课教师巡视考场,同时利于统一管理。第四,根据课程的考核方式的不同,区分不同的时间单元,尽量在同一时间单元安排同一种考核方式的课程,避免在监考过程中出现错误。例如,尽量在不重要的时间单元(如晚上)安排开卷考试的课程。
此外开发考试安排系统时还要与现有的各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功能的集成和数据的共享,对各限制性因素的信息充分把握,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考试安排。例如与选课系统集成,能够及时共享学生的详细选课信息,从而能够根据相应信息进行各课程考试时间的安排。
三、开发考试安排系统的积极意义
考试安排系统的开发是在学分制这种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下,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解决考务管理问题,有利于提高考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减轻考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使用考试安排系统进行考试安排,规范了考试安排的分配工作流程,提高分配工作效率,缩短分配工作时间,使考试安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考试安排系统的开发与使用,可以使考试安排工作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接轨,使各种信息充分共享,有利于提高高校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考试安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是推进高校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