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对于及时探查地质情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进行勘察工作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环境问题,我们应该立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开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要使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与环境保护有机融合,保证其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水工环地质 发展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9-0309-01
1、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水工环地质发展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形成的,确保各项生态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既满足于当代人的实际需要,又不妨碍后人对生态资源获取的实际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水工环地质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具体要求指引之下,具有全新的发展要求,实现水工环地质保护的各项要求,利用基层性的勘察站对地区资源展开合理建设,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际要求,对其展开地质项目的实际策划。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中,对社会资源进行调度,提升生态资源的建设力度。在未来我国地质资源的发展中,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发挥出基层勘察站的实际价值,在水工环地质的实际发展中充分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
2、水工环地质的发展现状
2.1对地质勘查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水工环地质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对勘察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技术人员在勘察时,缺乏可靠的工作态度,经常出现工作不认真的情况。比如,在进行灾害勘察时,对有隐患的位置没有逐个检查或者检查的仔细程度不够。使得最后的报告,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影响到后续报告的编制,对接下来的灾害预防方案也有很大的影响。
2.2评估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方面仍然有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在监督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工作人员不能严格检查编制材料,未能严格统一施工的监督标准,防治项目工程监管力度欠缺等等问题,阻碍了地质灾害的评估和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2.3地质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水工环地质各项工作的展开,对于地质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要求较高,各项工作的展开不仅需要专门的部门进行,同时也需要地质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当前,地质工作人员的匮乏是影响水工环地质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地质工作人员受到传统工作方法的影响较为深远,难以有效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因此造成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不甚乐观。
3、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水工环地质发展举措
3.1提高区域性研究的重视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很大,地质环境、地理环境都十分复杂,不同的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地区,需要进行有效的区域性研究,才能推动水工环地质勘探的发展。因此,要对区域性的研究工作充分重视,给予研究人员足够的资金和设备,并且有效规划,从而提升区域性研究的水平。
3.2完善勘察管理体系
就目前的矿山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来说,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完善好勘察管理体系,确保其正常实施,从而落实好勘察工作。为了防止勘察结果造假现象的产生,建立健全完整的勘察管理体制很有必要,这样也能避免勘察工作中不规范勘察问题的产生。除此之外,规范好市场管理体制也很重要,从而达到确保勘察工作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目的。对于实际工作而言,管理人员可以聘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帮助。通过专业的评估单位以及评估机构的帮助,实现了工程项目的专业化和科学化,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灾害防治措施。
3.3加强水工环地质工作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地质各项工作的展开,水工环地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水工环地质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变革,改变守旧的发展模式,使水工环地质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和市场发展的各项要求。对行业进行全面的整改,水工环地质改革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影响之下,地区性的生态资源改革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地质发挥在那在此项内容被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水工环地质发展需要结合内部具体的组织形式以及工作人员的实际分配情况进行,保障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的根据工作内容展开分工,并注意提升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性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在工作人员的配备方面应当逐渐趋于合理化。
3.4深入分析地质环境及水文环境
地质环境是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体研究工程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根据相关的参数信息,对比于一定的规定和标准,达到保证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目的。在评估灾害危险性的工作过程中,一旦工程项目中有不稳定边坡、采空塌陷坑的出現的话,那么该工程项目的危险等级评估则需要升级。除此之外,工程项目所处的水文环境特征也是衡量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根据。在具体分划地质灾害危险等级的相关工作中,该区域的地下溶岩情况则是其基本的准则。举个例子,在进行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勘察情况以及相关的水文资料,科学合理地评估项目工程所处的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并且要参照地下水的赋存状况以及岩性中的含水介质特点进行综合处理。
3.5建立实现相关的生态补偿制度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规模较大的时候,由于勘察技术以及勘察人员操作规范上的问题,往往会对勘察地造成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就需要对这些不良影响做出弥补工作,尽可能减少危害。因此,勘察部门应当建立实现相关的生态补偿制度,通过人为补偿的方式降低危害。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明确勘察人员的相关责任,对于勘察部门的监管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生态和谐社会。
3.6明确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
为了能在水工环地质领域中做出新突破,需要首先保证的基础条件就是要明确下来长远性的水工环地质技术发展方向,并且要保证这个方向的长远性和稳定性。明确这一个研究方向的过程中是应应当使用到长远的眼光的,立足于现阶段实际情况,为将来持久的发展做好准备。尤其不可以急于一时,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明确下来稳定性比较强的研究发那个像对于未来水工环地质领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结束语
水工环地质在近些年中获得显著发展,逐渐成为各个地区中实际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地质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从而实现地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性需要,在对传统各项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发展中一些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水工环地质在地质发展领域中具有重要性地位,是实现地质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具体理念下,建设完善的水工环地质发展体系。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工环地质发展探讨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张启禄,姜琪,董宝辉.水工环地质灾害主要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24):206-207.
[2]曹乐.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问题及合理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219+221.
[3]秦敬飞,师占东.水工环问题及主要防治对策探讨[J].低碳世界,2017(36):157-158.
[4]闵长青.试析水工环问题及主要防治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7(19):219+221.
[5]王海鹏.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18):210-211.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水工环地质 发展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9-0309-01
1、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水工环地质发展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形成的,确保各项生态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既满足于当代人的实际需要,又不妨碍后人对生态资源获取的实际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水工环地质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具体要求指引之下,具有全新的发展要求,实现水工环地质保护的各项要求,利用基层性的勘察站对地区资源展开合理建设,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际要求,对其展开地质项目的实际策划。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中,对社会资源进行调度,提升生态资源的建设力度。在未来我国地质资源的发展中,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发挥出基层勘察站的实际价值,在水工环地质的实际发展中充分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
2、水工环地质的发展现状
2.1对地质勘查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水工环地质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对勘察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技术人员在勘察时,缺乏可靠的工作态度,经常出现工作不认真的情况。比如,在进行灾害勘察时,对有隐患的位置没有逐个检查或者检查的仔细程度不够。使得最后的报告,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影响到后续报告的编制,对接下来的灾害预防方案也有很大的影响。
2.2评估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方面仍然有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在监督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工作人员不能严格检查编制材料,未能严格统一施工的监督标准,防治项目工程监管力度欠缺等等问题,阻碍了地质灾害的评估和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2.3地质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水工环地质各项工作的展开,对于地质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要求较高,各项工作的展开不仅需要专门的部门进行,同时也需要地质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当前,地质工作人员的匮乏是影响水工环地质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地质工作人员受到传统工作方法的影响较为深远,难以有效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因此造成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不甚乐观。
3、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水工环地质发展举措
3.1提高区域性研究的重视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很大,地质环境、地理环境都十分复杂,不同的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地区,需要进行有效的区域性研究,才能推动水工环地质勘探的发展。因此,要对区域性的研究工作充分重视,给予研究人员足够的资金和设备,并且有效规划,从而提升区域性研究的水平。
3.2完善勘察管理体系
就目前的矿山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来说,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完善好勘察管理体系,确保其正常实施,从而落实好勘察工作。为了防止勘察结果造假现象的产生,建立健全完整的勘察管理体制很有必要,这样也能避免勘察工作中不规范勘察问题的产生。除此之外,规范好市场管理体制也很重要,从而达到确保勘察工作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目的。对于实际工作而言,管理人员可以聘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帮助。通过专业的评估单位以及评估机构的帮助,实现了工程项目的专业化和科学化,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灾害防治措施。
3.3加强水工环地质工作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地质各项工作的展开,水工环地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水工环地质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变革,改变守旧的发展模式,使水工环地质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和市场发展的各项要求。对行业进行全面的整改,水工环地质改革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影响之下,地区性的生态资源改革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地质发挥在那在此项内容被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水工环地质发展需要结合内部具体的组织形式以及工作人员的实际分配情况进行,保障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的根据工作内容展开分工,并注意提升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性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在工作人员的配备方面应当逐渐趋于合理化。
3.4深入分析地质环境及水文环境
地质环境是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体研究工程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根据相关的参数信息,对比于一定的规定和标准,达到保证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目的。在评估灾害危险性的工作过程中,一旦工程项目中有不稳定边坡、采空塌陷坑的出現的话,那么该工程项目的危险等级评估则需要升级。除此之外,工程项目所处的水文环境特征也是衡量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根据。在具体分划地质灾害危险等级的相关工作中,该区域的地下溶岩情况则是其基本的准则。举个例子,在进行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勘察情况以及相关的水文资料,科学合理地评估项目工程所处的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并且要参照地下水的赋存状况以及岩性中的含水介质特点进行综合处理。
3.5建立实现相关的生态补偿制度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规模较大的时候,由于勘察技术以及勘察人员操作规范上的问题,往往会对勘察地造成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就需要对这些不良影响做出弥补工作,尽可能减少危害。因此,勘察部门应当建立实现相关的生态补偿制度,通过人为补偿的方式降低危害。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明确勘察人员的相关责任,对于勘察部门的监管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生态和谐社会。
3.6明确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
为了能在水工环地质领域中做出新突破,需要首先保证的基础条件就是要明确下来长远性的水工环地质技术发展方向,并且要保证这个方向的长远性和稳定性。明确这一个研究方向的过程中是应应当使用到长远的眼光的,立足于现阶段实际情况,为将来持久的发展做好准备。尤其不可以急于一时,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明确下来稳定性比较强的研究发那个像对于未来水工环地质领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结束语
水工环地质在近些年中获得显著发展,逐渐成为各个地区中实际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地质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从而实现地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性需要,在对传统各项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发展中一些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水工环地质在地质发展领域中具有重要性地位,是实现地质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具体理念下,建设完善的水工环地质发展体系。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工环地质发展探讨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张启禄,姜琪,董宝辉.水工环地质灾害主要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24):206-207.
[2]曹乐.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问题及合理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219+221.
[3]秦敬飞,师占东.水工环问题及主要防治对策探讨[J].低碳世界,2017(36):157-158.
[4]闵长青.试析水工环问题及主要防治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7(19):219+221.
[5]王海鹏.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18):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