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的单一化和多元化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声乐在我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多年的发展中,民族声乐自身的风格特点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本文就民族声乐的单一化和多元化展开研究,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民族声乐;单一化;多元化
  民族声乐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西方的声乐之后,民族声乐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在不断发展革新的过程当中,民族声乐的风格和特色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变得淡化,也影响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本文就民族声乐的单一化和多元化做出简要分析。
  一、民族声乐及唱法分类
  我国的民族声乐是以不同民族的文化作为内涵,是表达民族情歌的一宗形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音乐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说,声乐是一种用歌唱来表达的形式,声乐的技法是指歌唱过程中使用的技法,我国的民族声乐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在民歌、戏曲、说唱等表演形式中应用的民族传统唱法;其二是借鉴了国外的美声唱法形成的民族美声唱法;其三是国内音乐学院广泛使用的学院派民族唱法;其四为民族通俗唱法。在民族声乐中,唱法并不能等同于声乐,而从唱法的分类中可以看出,学院派民族唱法的学生缺乏了民族特色,美声唱法又没有完全和我国的民族特色相结合。从唱法上来分析,民族声乐便存在这单一化的特点。
  二、民族声乐单一化的影响
  (一)民族歌曲创作的单一化
  赏鉴现代大量民族声乐作品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民族声乐作品在主题和旋律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具有明显民族风格的作品越来越少,新创作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迎合时代的要求,这就造成了民族声乐歌曲在创作上风格很相似,创作比较单一化。
  (二)忽视了传统的声乐艺术
  受到市场商业化的冲击,很多民族声乐的演绎者和学习者对于传统的民歌曲艺等形式失去了兴趣。现代的民族声乐在吸收和借鉴西洋音乐的同时,不能够盲目的同化,而是要吸收其长处,在西方声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结合我们民族声乐的特点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不让传统的民族声乐被世人遗忘而是更好的延续下去。而现在的民族声乐教学通常以西洋的唱歌为唯一标准,违背了我国民族声乐的特质。
  三、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一)学习传统声乐艺术
  传统的声乐艺术是我国民族声乐的核心,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特有的民族韵味,例如民歌演唱中的真假声切换,各地戏曲中的舞台表演艺术,这都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要使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发扬光大,必须找到艺术的根源,而传统的声乐艺术就是民族声乐的根源。因此应让民族声乐艺术扎根于传统声乐艺术,多多学习传统艺术,不忘本根,才能够在不断的发展中凸显民族特点,走向世界的舞台。
  (二)彰显民族声乐艺术
  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彰显民族的艺术性应具备以下几点:首先,声乐作品的创作者要有深厚的音乐底蕴,还要在创作中深入挖掘各个民族的音乐素材,通过多种多样的民间音乐形式为自己的作品增强民族艺术特点,注入新鲜元素。另外民族音乐是靠演唱老者的发挥来使观众接受认可,因此在加强作品的艺术性时,也要不断提高演唱者的综合素质,如音乐修养、艺术品位及对作品的理解感悟等,还应多欣赏中外知名的音乐作品,多接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提升演唱者的美学鉴赏力。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去获取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进一步的掌握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演唱时表达丰富的情感,使观众感受到民族艺术的魅力。
  (三)培养多元化的声乐人才
  多元化的形式也是建立在个体化的基础上,因此要使民族声乐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必须要注重个体化的训练。每个人的声音条件、文化背景、审美能力不同,对音乐的领悟力也不同,因此要充分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采用相符合的方式来训练,培养出风格不同、个性十足的音乐人才。才培养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声乐老师要教会学习者正确科学的发生方法,并且引导学习者正确理解各种音乐作品,理解每种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另外要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的习惯,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最后要引导学习者利用自身条件的优点自我发展和完善,因材施教,使他们形成各自的特色,培养出多元化的民族声乐人才。
  (四)面向国际时尚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为推动民族声乐走向世界舞台,必须拓展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向时尚化、国际化发展。首先,民族声乐可以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沟通交流手段,加强了各国间的音乐交流。音乐家们应担负起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人物,在可以走向他国展示自己音乐作品的同时,也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另外,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声乐既要传承民族声乐,又要不断的发展,让民族声乐顺应时代潮流,以时尚化的元素在民族音乐文化中寻求新的灵感,探索出崭新的发展道路。其次,民族声乐还可以从歌词创作、歌曲及演唱者的服饰等方面,融入民族的文化元素,为民族声乐添加新的活力。如女子十二乐坊便是将民族声乐与时尚潮流相结合,将民族特色的演奏和时尚的新曲及特色的服装融为一体,让观众耳目一新。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人们的音乐审美和需求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于民族声乐来说,过于单一化的发展必定会严重阻碍民族声乐艺术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要不断探索,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以传统的地方音乐、戏曲及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为基础,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声乐相结合,向时尚化、国际化的方向寻求多元化的道路,不断增强民族声乐的魅力,使我国的民族艺术在世界的音乐艺术中展现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人的喜爱,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邓芳丽.关于民族声乐的单一化与多元化研究[J].教育艺术,2014(1):18-19.
  [2]鲁林.关于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2008,27(3):
  90-92.
  [3]姚小兰.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薛佳瑜(1984-),女,汉族,山西吕梁市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本次研究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研究我矿还原焙烧中煤做还原剂所能达到最佳条件,使煤消耗量最低,最终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方法】实验理论数据与生产实践中不
【摘要】新民乐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文化景观,但却给民族音乐带来了冲击。本文论述了透过“新民乐”看云南民族音乐。  【关键词】新民乐;云南民族音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流行音乐为大众所喜欢的时代背景下,“新民乐”适时而生。新民乐作为一个饱受争议的音乐现象流行在中国乐坛之中,它代表着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音乐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新民乐”则是利用民族音乐永恒的
【摘要】二十世纪初中国歌剧孕育于学堂乐歌与学校演剧而萌芽于二十年代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并在此之后整个20世纪上半叶(1949年以前)伴随着历史的演变开始了第一次的探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和复杂的历史客观因素,中国音乐人对歌剧这一艺术体裁并没有机会系统的学习和深刻的认识,他们对如何发展中国歌剧在初始阶段并没有达成共识,从而导致歌剧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并不像西方世界接受歌剧艺术的过程一般先照搬模仿再本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它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出现,并同价值规律如孪生兄弟一样在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哪里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竞争就在哪
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处在联系上下、落实工作的位置,要提高工作效益,需在理解力、策划力、执行力、反馈力上着力。  一、提高理解力  1.理解教育规律  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一定科学性及规律性。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对基本的教育规律有所理解,要在追寻科学道理的道路上践行规律、宣传规律、发现规律,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真正实现践行教育规律的要求。  2.理解学校定位  本部门的工作都是在学校的场域内展开,对学
在联合国水资源会议上,科学家们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地球的储水量虽有14.5×10~9亿立方米,但其中海水占97.2%,陆地水仅占2.8%,除去不易利用
学生的品德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学生必然要通过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自觉力量,付诸行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要特别重视创设有价值的情境,走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流于形式、简单翻版生活等误区,通过梳理教材、分析学生的现实生活,找准切入点,用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对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问题呈现  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
1989年交通部向国家计委报送了“秦皇岛港煤四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要求“八五”开工,建设三个三万五千吨级专业化煤炭装船泊位,年吞吐量为3000万吨,总投资约7亿元。秦港目前已
多路径效应是GPS测量中的一种常见误差源。本文通过对严重损害GPS测量精度的GPS多路径效应误差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对策以减少其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我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也喜欢听我讲故事。故事因其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与哲理性,已经成了孩子们精神成长的营养品。多年来,我把故事“隐性育人”的元素运用到教学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驱动一:《我的哑巴妈妈》《无处藏身》是两则感人的故事,我每年都讲,孩子们听得也是兴致盎然。《我的哑巴妈妈》是二十年前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一篇作文,《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