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詞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揭示学习者产出性词汇的发展规律及特点,为提高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产出性词汇的能力提供一些理论参考。要提高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词汇产出能力,就要关注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各种因素,在词汇教学中增加练习型输出环节有助于产出性词汇的习得,使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更具目的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词汇习得;产出性词汇;非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1 引言
词汇学习在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语习得的研究者一度重视句法和语音的研究,而忽视词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二语习得研究者普遍认识到词汇习得的重要性,词汇习得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
在讨论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时,Nation(1990)首次提出接受性(receptive vocabulary)和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vocabulary)的概念。前者指在听、读等接受性语言活动中能够理解的词汇;后者指在说、写等表达性语言行为中能够使用的词汇。产出性词汇能力直接决定着二语学习者交际水平的高低, 但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在学习者词汇发展规律时较少涉及产出性词汇,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各个维度的发展尚未得到比较全面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词汇习得中普遍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产出性词汇量严重不足。产出性词汇量严重不足妨碍了口语、写作能力提高和制约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能够在书面与口头表达中自如运用的,往往还是初级阶段所学的那些词汇。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表达水平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学习者在大学1-2年级共4个学期产出性词汇量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动态特点,并试图提出促进词汇产出能力的教学或学习方法。
2 产出性词汇发展规律
二语习得研究者发现,初学英语者产出性词汇以稳定的速度逐渐增长,而高水平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发展呈非线性的,而是呈现出波动增长的特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伴有高原现象或僵化现象。
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能力整体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1-2学期的发展阶段。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各个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各自的速度不同。例如,词汇复杂性发展速度快于词汇多样性发展速度。在第1和第2 学期中,学生的词汇多样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显著;与词汇的多样性变化相比,学生词汇的复杂性变化较明显:学生使用高频词呈现出直线下降趋势,学术词汇使用比例逐渐变大。因为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高中时的学习劲头还存在,试图尽快证明自己的能力,学习动机较强,随着学生的接受词汇的扩大,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也随之提高。
(2)第3学期的顶峰阶段。在第3学期,非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直线上升,学生重复用词的现象有所减少,学生的词汇多样性呈现出激增趋势,学生用此范围变宽,提高幅度显著。学生词汇复杂度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提高,使用高频词的比例仍呈下降的趋势,降幅明显;对学术用词的使用有显著提高,且达到了顶点。这是由于经过第1和第2学期接受性词汇量获得较快的增长,到了第3学期,学生的词汇产出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呈现显著增长。
(3)第4学期的高原阶段。随着年级的增加,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日趋缓慢,尽管学生的词汇使用范围在逐渐缓慢拓展,但产出性词汇的诸多方面都有所下降,甚至出现词汇高原迹象:学生在第4学期使用学术词汇的频率有小幅下降,高频词的使用率又反弹至与第2学期的水平上。因为学生在第4学期精力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下降,学习状态较第1学年有所下滑,所以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缓慢,并出现了僵化现象。
我们可以观察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并不是单一的、线性的过程,而是复杂的、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在第1至第3 学期,学生的产出性词汇整体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显著提高,尤其在第3学期,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各个方面基本上达到了顶点,但在随后的第4学期,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速度逐渐下降,词汇发展基本停滞,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并出现高原现象。
3 促进产出性词汇发展的途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开始关注二语词汇习得策略研究,但促进产出性词汇习得的手段的探讨还很少,大部分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接受性词汇的,其结论并不能直接运用于产出性词汇的习得,如关键词法策略、上下文策略和猜测策略,在广泛阅读中间接学习词汇策略。由于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学习者对产出性词汇认识不够,产出性词汇教与学的策略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提高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大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将主导二语学习者后期的习得进程。一至二年级是产出性词汇发展的关键时期,随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并出现词汇高原现象。词汇高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语言环境的客观性,首先,我们要为学生创建合理的、良好的局部语言习得环境,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输出的数量和质量。由于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依赖课堂教学,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很差,我们应将改进重点放在课堂领域,努力构建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要更新理念,重视学习者词汇产出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语言输出活动,强化目的语使用能力,使学生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再次,还要给学生布置课外的任务、进行有效监控,教师要对语言学习者的表现给与积极反馈,因为大学一至二年级是产出性词汇发展的有利时机, 英语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鼓励学生用新词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努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习得的效率。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产出性词汇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词汇高原现象,应当引起教、学双方的重视,并抓住大学低年级产出性词汇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学习者产出能力的发展。本研究还表明,即使是非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其接受性词汇没有完全转化成产出性词汇,词汇的产出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如何促进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产出性词汇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增加练习型输出环节有助于产出性词汇的习得,对于大学英语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希望能为广大大学英语学习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童淑华.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产出性词汇发展的实验研究[J]. 外语学刊, 2009 (5).
吴旭东、陈晓庆. 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 现代外语, 2000 (4).
杨世登. 英语学习者产出词汇的发展模式[J]. 外国语言文学,2007(4).
Laufer, B. The Development of L2 Lexis in the Expression of Advanced Language learner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1 (75).
Nation, I. S. P.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M]. New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90.
Palmberg, R. Patterns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7, (9).
关键词:词汇习得;产出性词汇;非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1 引言
词汇学习在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语习得的研究者一度重视句法和语音的研究,而忽视词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二语习得研究者普遍认识到词汇习得的重要性,词汇习得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
在讨论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时,Nation(1990)首次提出接受性(receptive vocabulary)和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vocabulary)的概念。前者指在听、读等接受性语言活动中能够理解的词汇;后者指在说、写等表达性语言行为中能够使用的词汇。产出性词汇能力直接决定着二语学习者交际水平的高低, 但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在学习者词汇发展规律时较少涉及产出性词汇,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各个维度的发展尚未得到比较全面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词汇习得中普遍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产出性词汇量严重不足。产出性词汇量严重不足妨碍了口语、写作能力提高和制约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能够在书面与口头表达中自如运用的,往往还是初级阶段所学的那些词汇。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表达水平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学习者在大学1-2年级共4个学期产出性词汇量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动态特点,并试图提出促进词汇产出能力的教学或学习方法。
2 产出性词汇发展规律
二语习得研究者发现,初学英语者产出性词汇以稳定的速度逐渐增长,而高水平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发展呈非线性的,而是呈现出波动增长的特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伴有高原现象或僵化现象。
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能力整体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1-2学期的发展阶段。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各个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各自的速度不同。例如,词汇复杂性发展速度快于词汇多样性发展速度。在第1和第2 学期中,学生的词汇多样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显著;与词汇的多样性变化相比,学生词汇的复杂性变化较明显:学生使用高频词呈现出直线下降趋势,学术词汇使用比例逐渐变大。因为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高中时的学习劲头还存在,试图尽快证明自己的能力,学习动机较强,随着学生的接受词汇的扩大,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也随之提高。
(2)第3学期的顶峰阶段。在第3学期,非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直线上升,学生重复用词的现象有所减少,学生的词汇多样性呈现出激增趋势,学生用此范围变宽,提高幅度显著。学生词汇复杂度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提高,使用高频词的比例仍呈下降的趋势,降幅明显;对学术用词的使用有显著提高,且达到了顶点。这是由于经过第1和第2学期接受性词汇量获得较快的增长,到了第3学期,学生的词汇产出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呈现显著增长。
(3)第4学期的高原阶段。随着年级的增加,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日趋缓慢,尽管学生的词汇使用范围在逐渐缓慢拓展,但产出性词汇的诸多方面都有所下降,甚至出现词汇高原迹象:学生在第4学期使用学术词汇的频率有小幅下降,高频词的使用率又反弹至与第2学期的水平上。因为学生在第4学期精力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下降,学习状态较第1学年有所下滑,所以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缓慢,并出现了僵化现象。
我们可以观察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并不是单一的、线性的过程,而是复杂的、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在第1至第3 学期,学生的产出性词汇整体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显著提高,尤其在第3学期,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各个方面基本上达到了顶点,但在随后的第4学期,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速度逐渐下降,词汇发展基本停滞,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并出现高原现象。
3 促进产出性词汇发展的途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开始关注二语词汇习得策略研究,但促进产出性词汇习得的手段的探讨还很少,大部分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接受性词汇的,其结论并不能直接运用于产出性词汇的习得,如关键词法策略、上下文策略和猜测策略,在广泛阅读中间接学习词汇策略。由于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学习者对产出性词汇认识不够,产出性词汇教与学的策略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提高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大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将主导二语学习者后期的习得进程。一至二年级是产出性词汇发展的关键时期,随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并出现词汇高原现象。词汇高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语言环境的客观性,首先,我们要为学生创建合理的、良好的局部语言习得环境,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输出的数量和质量。由于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依赖课堂教学,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很差,我们应将改进重点放在课堂领域,努力构建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要更新理念,重视学习者词汇产出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语言输出活动,强化目的语使用能力,使学生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再次,还要给学生布置课外的任务、进行有效监控,教师要对语言学习者的表现给与积极反馈,因为大学一至二年级是产出性词汇发展的有利时机, 英语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鼓励学生用新词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努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习得的效率。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产出性词汇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词汇高原现象,应当引起教、学双方的重视,并抓住大学低年级产出性词汇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学习者产出能力的发展。本研究还表明,即使是非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其接受性词汇没有完全转化成产出性词汇,词汇的产出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如何促进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产出性词汇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增加练习型输出环节有助于产出性词汇的习得,对于大学英语学生的产出性词汇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希望能为广大大学英语学习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童淑华.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产出性词汇发展的实验研究[J]. 外语学刊, 2009 (5).
吴旭东、陈晓庆. 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 现代外语, 2000 (4).
杨世登. 英语学习者产出词汇的发展模式[J]. 外国语言文学,2007(4).
Laufer, B. The Development of L2 Lexis in the Expression of Advanced Language learner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1 (75).
Nation, I. S. P.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M]. New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90.
Palmberg, R. Patterns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