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中专数学是职业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由于中专生生源比较复杂,学习成绩整体不统一,严重地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人通过对中专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找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中专数学教学效率的意义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教学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融入社会的实践能力。在一些中专学校,教师没有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对教学只是草草了事,或者沿用传统的教法。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课就是一种任务,教学时注重和倾向于课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最后造成了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
数学课程对中专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及认知兴趣的培养,也是学生走向未来不可缺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数学知识的丰富,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有的素质。
二、我国当前提高中专数学教学效率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生而言
学生有好学的,也有不好学的,对知识的认识程度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传统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的状况。
2.对于教师而言
一个好的教师,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有些教师只重视教学任务,而不重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的教师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依赖书本;有的教师带情绪上课,造成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厌倦心理。
三、 中专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因材施教
中专的数学教学,老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估计太高,导致授课内容和知识偏难,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就会频频出现不理解、不懂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对数学产生厌弃的心理;而估计过低,则会导致授课内容和知识太易,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知识太简单”的心理,而这种骄傲发展下去,就会让学生们丧失对数学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所带的班级,有一名小男生,他经常会提问一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几个实习老师就简单的认为,这个小男生实在捣乱,继而“讨厌”他;但是我们的带队老师却不这么认为,认为他提的问题很好:“难道他提的问题放在他这个水平层次上的学生们中,不是他们所困惑的么?”是啊,同样的问题,放在我们,乃至是高中生中,确实很简单。但是,对中专生,依他们的能力而言,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他们所困惑的问题。
通过这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我切实的体会到了“因人而异”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学生们的能力素质水平,因材施教。不妨这样看:由于中专招生时是中考最后一批录取的,甚至于很多未参加中考的学生亦会进入中专。从这一点就决定了中专的学生入学起点低、基础差的特点。某种意义上来说,因为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能力,所以数学这门学科,学生的基础能力可能会更差。老师在授课时,不应该凭自己的感觉,片面的认为“这个知识点他们应该会,那个知识点不应该有问题;这个问题太愚蠢,提那个问题是在捣蛋”等等。而是放下老师的身份,让自己作为一名学生,一名听课的学生,以他们的眼光,他们的角度,听这节课,发现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去思考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回答他们,让他们真正的理解、掌握授课内容;其次,在知识的安排上,要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万万不能“一刀切”;要以“让差学生学懂所讲,中等学生会灵活运用所学,优秀学生会在学习基础上有所反思”为目标,努力地去贯彻本节课所学,并且在课后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充分在课上、课下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考虑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并因材施教,依我之见,是中专数学教学的关键。
四、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通过趣味横生的问题情境。从身边的场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并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以转枯燥的题目为形象生动的案例,带学生进入某个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效果也会提高。
教学中,应该适当让题目给学生以神秘感,对一个东西疑感即是主动探索问题的开始。让学生有“这也是数学吗?”这样的疑问。这样就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特别当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喜悦就会壮大学习者的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是师生间互动式的行为,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职业中专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计算的准确率极低。且稍微有一点儿困难就退缩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状况也是极不如人意的,不愿意自己练习,常此以往学习就很难进步。我们要想办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兴趣上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教学内容。如彩票与概率,战争与数学,科学家的小故事等,学生发现身边许多东西都与数学有关,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们还将数学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五、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教育教学的客观评价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公平对待学生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学生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和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也要客观,不能损害教师的名誉,要大力支持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传授知识。
中专数学教学效率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智力的开发、专业知识的了解、知识认知度的增加和融入社会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是比较完善的,教师所传授的也是社会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希望中专数学教学效率能不断提高,更有效地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一、提高中专数学教学效率的意义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教学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融入社会的实践能力。在一些中专学校,教师没有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对教学只是草草了事,或者沿用传统的教法。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课就是一种任务,教学时注重和倾向于课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最后造成了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
数学课程对中专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及认知兴趣的培养,也是学生走向未来不可缺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数学知识的丰富,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有的素质。
二、我国当前提高中专数学教学效率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生而言
学生有好学的,也有不好学的,对知识的认识程度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传统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的状况。
2.对于教师而言
一个好的教师,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有些教师只重视教学任务,而不重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的教师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依赖书本;有的教师带情绪上课,造成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厌倦心理。
三、 中专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因材施教
中专的数学教学,老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估计太高,导致授课内容和知识偏难,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就会频频出现不理解、不懂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对数学产生厌弃的心理;而估计过低,则会导致授课内容和知识太易,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知识太简单”的心理,而这种骄傲发展下去,就会让学生们丧失对数学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所带的班级,有一名小男生,他经常会提问一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几个实习老师就简单的认为,这个小男生实在捣乱,继而“讨厌”他;但是我们的带队老师却不这么认为,认为他提的问题很好:“难道他提的问题放在他这个水平层次上的学生们中,不是他们所困惑的么?”是啊,同样的问题,放在我们,乃至是高中生中,确实很简单。但是,对中专生,依他们的能力而言,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他们所困惑的问题。
通过这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我切实的体会到了“因人而异”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学生们的能力素质水平,因材施教。不妨这样看:由于中专招生时是中考最后一批录取的,甚至于很多未参加中考的学生亦会进入中专。从这一点就决定了中专的学生入学起点低、基础差的特点。某种意义上来说,因为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能力,所以数学这门学科,学生的基础能力可能会更差。老师在授课时,不应该凭自己的感觉,片面的认为“这个知识点他们应该会,那个知识点不应该有问题;这个问题太愚蠢,提那个问题是在捣蛋”等等。而是放下老师的身份,让自己作为一名学生,一名听课的学生,以他们的眼光,他们的角度,听这节课,发现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去思考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回答他们,让他们真正的理解、掌握授课内容;其次,在知识的安排上,要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万万不能“一刀切”;要以“让差学生学懂所讲,中等学生会灵活运用所学,优秀学生会在学习基础上有所反思”为目标,努力地去贯彻本节课所学,并且在课后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充分在课上、课下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考虑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并因材施教,依我之见,是中专数学教学的关键。
四、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通过趣味横生的问题情境。从身边的场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并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以转枯燥的题目为形象生动的案例,带学生进入某个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效果也会提高。
教学中,应该适当让题目给学生以神秘感,对一个东西疑感即是主动探索问题的开始。让学生有“这也是数学吗?”这样的疑问。这样就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特别当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喜悦就会壮大学习者的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是师生间互动式的行为,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职业中专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计算的准确率极低。且稍微有一点儿困难就退缩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状况也是极不如人意的,不愿意自己练习,常此以往学习就很难进步。我们要想办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兴趣上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教学内容。如彩票与概率,战争与数学,科学家的小故事等,学生发现身边许多东西都与数学有关,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们还将数学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五、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教育教学的客观评价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公平对待学生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学生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和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也要客观,不能损害教师的名誉,要大力支持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传授知识。
中专数学教学效率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智力的开发、专业知识的了解、知识认知度的增加和融入社会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是比较完善的,教师所传授的也是社会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希望中专数学教学效率能不断提高,更有效地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