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1-0605-03中图分
  类号:R 722.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55
  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部分或完全性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之为缺氧缺血脑病[1~2]。H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继发脑瘫、智力障碍等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HIE发病率为(1~80)/1000;其中10%~20%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25%~30%可能留有远期神经发育后遗症,严重地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也使产科和儿科医师面临很大的压力[3]。HIE发病机理极为复杂,至今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因而难以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因治疗方案仍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因此,致力于新生儿HIE的治疗进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HIE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传统的观念揭示,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第一要早诊治,最好起始于生后24 h内,最迟不超过48 h。第二要有全局观念,全面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器官功能正常。其基本疗法可概括为“三维持”及“三对症”。三维持:①维持良好通气,以避免并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②维持循环系统正常功能,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使心率及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③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值,以保证神经细胞代谢需要,保持足够热量,维持电解质平衡,及时测定血糖、血钠、血钾及血钙。三对症:①控制惊厥。②高渗制剂降低颅内压。③消除脑干症状,增加脑血流及脑灌注压,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增加脑的血氧供应。当重度HIE者出现深度昏迷﹑呼吸变浅变慢﹑节律不齐或呼吸暂停、瞳孔改变,应及早开始应用纳洛酮静脉注射,纳洛酮治疗[4]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目前用于HIE治疗的药物虽然不少,但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的仍然不多,在治疗中要更多强调早期应用,对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用于治疗HIE的药物主要是通过保护脑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促进神经营养因子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途径而发挥保护脑细胞作用。
  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与修复
  目前用以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药物有三种。①脑苷肌肽:注射液的活性成分是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是神经细胞膜的组成部分[5~6]。在神经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用脑苷肌肽2ml/d静脉滴注,1次/d,14 d为一个疗程。多项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与受损部位有很高亲和力,使它极易嵌入其中神经组织,临床应用后可通过血脑屏障嵌入细胞膜,促进受损的神经纤维或组织的再生及修复,减轻缺氧缺血后脑损伤,可减少HIE的致残率。②胞二磷胆碱:可促进卵磷脂合成,改善脑细胞膜,提高腺粒体呼吸功能和内质网的功能,提高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的功能,增强锥体系抑制体外系的作用,改善脑血管能力,增加脑血流量。一般用100~125 mg/d静脉滴注,10~14 d为一疗程。有观察结果表明,总有效率达90%[7],说明此药对HIE有良好疗效。③1,6二磷酸果糖(FDP):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药物影响本病发病机制有关,可跨越细胞膜,包括血脑屏障,促进脑细胞的代谢调节功能,杨康治等经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发现治疗组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也发现脑细胞损害主要发生在早期,认为此类药物对脑功能恢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有学者主张明确诊断后应即应用[8]。最好出生后24 h内即可应用。
  秦选光[9]观察了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IE,结果显示脑苷肌肽与胞二磷胆碱或FDP一样均能在7~10 d使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正常,在生后2周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评分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故早期应用对HIE患儿有良好的疗效。
  激活凋亡通路与神经营养因子
  氧自由基抑制剂和清除剂可预防脑血流量降低,防止窒息时氧消耗,减少神经系统损害。常用的药物有:①环氧化酶抑制剂消炎痛。②黄嘌呤氧化物抑制剂羟吡唑嘧啶。③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C及维生素E以及银杏叶﹑黄芪等中药。消炎痛属于环氧化酶和磷脂酶A2抑制剂,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降低前列腺素的肾素释放效应,保证外调血管阻力,维持血压稳定,还可抑制脑微血管中前列腺素的环氧化酶合成途径,减少了脑血流及组织损伤对自由基的产生。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以羟吡唑嘧啶为代表,具有改善脑损害的作用。氧自由基中以羟自由基(OH)对机体危害性最大,其产生不仅需要氧阴离子,还需要有金属铁的存在,故采用铁螫合剂去铁胺可清除羟自由基毒性。
  HIE的早期神经细胞死亡以坏死为主,HIE后数小时至数天,由于自由基生成增多,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钙超载等因素,凋亡通路被活化,激活核酸内切酶和凋亡。此时采用抗凋亡药物更具有意义。
  缺氧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不足,使神经元细胞受损,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使受损的神经元细胞得以修复,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动物试验显示,NGF能减少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可能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康复作用[10]。但神经营养因子能否透过血脑屏障而达到病变部位,目前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目前被认为最有前途防治新生儿脑损伤的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也有EPO及其受体(EPOR)的表达,在缺氧缺血刺激下表达增加,并证实EPO具有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作用。动物研究发现,外源性EPO可抑制细胞死亡途径的激活,促进神经细胞和血管的再生,促进胎儿脑的成熟,对多种脑损伤动物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能显著提高脑损伤动物的空间记忆,改善认识缺陷,提示外源性EPO不仅能促进脑损伤的早期恢复,且有长期的神经保护作用,显示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11]。临床研究发现对早产儿系统应用EPO能够通过血脑屏障,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对足月儿HIE患儿实施EPO药物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高压氧和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
  高压氧(HBO)治疗新生儿HIE的机制是增加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组织含氧量,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同时激发脑细胞的活性和代谢,从而促进损伤的脑细胞修复。研究发现,高压氧(HBO)对新生动物HIE损伤疗效显著,可降低死亡率,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国内近年来已普遍使用HBO,但什么时候治疗更好还没有固定标准,经过治疗的对照研究,认为HBO早期治疗比晚期治疗效果好。一般在患儿病程稳定24 h即开始HBO治疗,既可以防止过早入仓,引起窒息﹑呼吸暂停等意外情况,也可尽快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缺血状态[12]。Liu等对20篇高压氧治疗HIE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降低HIE死亡率和改善神经系统预后。但作者认为多数资料质量欠佳,高压氧治疗HIE的效果尚有待于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13]。
  而国外一些临床研究文献报道不支持HBO的应用,《柳叶刀》(Lancet)上发表有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HBO对于脑瘫的治疗并无任何疗效,《儿科学》上也发表论文警示HBO的可能并发症。国外学者综合了16个相关研究结果认为,HBO在通过40次治疗后所测得的粗大运动功能、自我控制能力、听觉注意和视觉记忆的改善可能与干扰因素有关,无科学证据表明HBO对脑瘫有效[14]。
  本文认为HBO治疗HIE可减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但用临床治疗时间窗等问题,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亚低温在新生儿HIE的研究重点已经从实验研究转移到临床研究。孙健伟等[15]观察了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HIE患儿血IL6和血浆ET1的影响,结果显示头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HIE患儿血清IL6和血浆ET1水平,抑制HIE后血清IL6造成的间接神经毒性作用及血浆ET1造成脑血流减少,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在窒息儿生后6 h内降低脑温或体温2~4℃,持续12 h~72 h对缺氧后脑神经有保护作用,体温维持34.5℃以上是安全的,可显著降低HIE新生儿严重伤残率,尤其是中度HIE患儿伤残率[16]。极重度患儿疗效不肯定[17]。其作用机理是降低脑组织氧消耗,降低脑细胞的能量消耗;减少神经轴突末端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内源性氧化氮的产生;减少乳酸的产生和堆积;减轻并延缓脑损伤的病程过程。
  神经干细胞移植及其展望
  屈素清等[18]研究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经脑室移植至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鼠脑后能存活、迁移,并依迁移域的不同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从脑室沿胼胝体、外囊向外迁移到损伤区修复损伤,而外源性NSCS宿主体内是在内源性NSCS的引导下完成迁移的,Satoshi等相关实验观察到损伤对侧脑室移植后移植细胞能迁移至全脑,并到达损伤区。2005年5月栾佐等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1例75天重度新生儿HIE后遗症患儿成功进行了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经脑室移植,取得了近期较满意的疗效[19]。但尚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NSCS迁移、增殖、分化的体外调控;载体细胞示踪检测;形态学上是否能达到结构重建;细胞水平神经环路重心及近、远期预后的评估等[20]及供体的可及性、治疗的安全性、移植的功效性等均需一一攻破[21]。因此,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有望成为新生儿脑损伤的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给新生儿HIE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HIE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至今尚无完整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国内仍强调综合支持疗法。坚持早治疗和立足全局的原则。坚持“三维持”及“三对症”的基本疗法,同时了解HIE的新进展,在临床工作中,针对HIE发病的不同阶段,分清主次,采取有力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才能提高产儿成活率,减少HIE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儿童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楚春岭,常跃玲,孙金营,等.早期干预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预后的影响[J].实用全科学,2007,5(1):25-26.
  [2]高海军.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7,5(7):629.
  [3]段 涛,陈 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218.
  [4]尹丽娟.纳洛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β3/内啡肽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07,23(6):565.
  [5] 庄 恋.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观察[J].海南医学,2007,18(10):80.
  [6]李敏丽.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4):2680-2681.
  [7]李 婧,战晓凤,赵桂英.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治疗的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17):127.
  [8]杨康治,吴少华,陈正珊,等.1,6二磷酸果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HIE和并心肌损害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1):7-8,50.
  [9]秦选光,朱宏斌,张凤仙,等.脑苷肌肽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1):25-27.
  [10]陈敬国,蒋 犁,方慧云.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皮质h6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2):175-177.
  [11]Sola A,Wen TC,Han rick SE,et al .Potentia for Protection and repair follwing injury to the developing brain:A role for erythropoietin[J].Pediatr Res,2005,57(5):110-117.
  [12]李红梅,杨 林,郑 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时期高压氧治疗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3), - .
  [13]母得志,夏 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与治疗的现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289-291.
  [14]史 源,李华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国内外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1-952.
  [15]孙健伟,赵水英,张家洁,等.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6和血浆ET1的影响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188-190.
  [16]邵肖梅.选择性头脑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中心临床研究阶段性疗效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99-106.
  [17]Eicher DJ,Wagner CL,Katikaneni LP,et al.moderate hypothermia in Neonatal encephathy:efficacy outcomes[J].Pediatr Neurol,2005,32:11-17.
  [18]屈素清,栾 佐,尹国才,等.新生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经脑室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576-579.
  [19]栾 佐,尹国才,胡晓红,等.人神经干细胞移植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580-583.
  [20]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新动向[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561-563.
  [21]封志纯.神经干细胞替代治疗研究高临床应用还有多远[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481-486.
  (收稿日期:2009-05-25 修回日期:2009-08-28)
  (编辑:崔群飞)
其他文献
鼻内镜鼻窦手术开展之前,上颌窦炎症或肿瘤病变主要依靠经典上颌窦根治手术,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发展,经鼻道上颌窦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我科于2005~2008年在鼻内窥镜下施行下鼻道开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子痫;HELLP综合征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3-0370-02 中图分类号:R 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71    HELLP综合征是1982年Weistein根据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溶血(hemolysis)、肝酶升高(elevated liver enzymes)、血小板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排痰次数、排痰时间。结果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排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确制取桩核模的临床方法。  方法 将493颗残根残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5颗用硅橡胶加自凝树脂棒取桩核模,对照组208颗用传统嵌体蜡取桩核模,两组进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取桩核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用硅橡胶加自凝树脂棒取桩核模优于传统嵌体蜡取桩核模,用少量硅橡胶材料,就能达到硅橡胶精度,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将胬肉切除后再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26例248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2例122眼在术中将胬肉切除,并将部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近角膜缘的巩膜创面上;对照组114例126眼在术中将胬肉头部从角膜面切除后将胬肉物转移并埋藏于下方球结膜下。两组术后随访2年。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亦显
目的观察思连康、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方法将102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治疗组51例,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护理相同,均给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组患儿在此基
【关键词】 护理干预;全脑血管造影;经股动脉穿刺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33-02 中图分类号:R 473.6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7    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是在局麻下施术,大部分患者意识清醒而容易产生紧张、恐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自2002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子宫内膜电切术是利用富腔镜在电视下切除或破坏子宫内膜,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是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我院自2000年8月~2007年10月应用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