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风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大诗人杜甫称赞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里的"惊风雨""泣鬼神"说到底就是一种创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其雄奇飘逸的风格。而这些风格无不与他的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有关联。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从精致的标题中出新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窗口"和"眼睛",它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文章是否具有新颖,特别之感。学生作文不能写出新意,与作文题目陈旧有关。俗话说"好戏没有头三遍好唱"老一套的题目不会给人以新的感觉,引不起作者的兴趣。因此,培养创新意识,首先从制作题目出发,让学生放开思路,寻找最佳标题。
  1.要"推陈出新"
  如"记寒假中一件事""让我×××的一个人"之类的题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使用,学生见生厌,更何况题目本身也没有启示之功,没有点拨之能,学生作文谈何创新。为此,命题时应旧中探新,使文题新鲜。如寒假结束,可抓住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生活引起少年儿童的回忆,在写环保方面的文章,大多数同学使用"如何保护环境"作为题目,有位同学精心设计了这样巧妙的标题:《小刺猬来我家》《给孔乙己"洗澡"》,一看题目即吸引了众多读者。一个巧妙的标题,既吸引了读者,又深刻地反映了新的文明意识。
  2.要小巧玲珑
  题目小一点,容易让学生写出新意,培养其创新意识。如写植物绿化,可把题目定为《小树苗"笑"了》《我与小树一起成长》,题意不仅具体,容易把握内容,而且给人以新鲜亲切之感。题目命得太浅太直,会感到干涩、乏味,毫无新意。如《表决心》就只能干巴巴地写几条,而改成《我想说声谢谢你》《开学第一天的我》、《当我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就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多角度思考,让其拓宽视野、打开思路,选取情节生动、意义深刻的写作材料。
  二、从脱俗的选材中出新
  学生接触到文题后,在审清题意时教师就要帮助引导学生想想:怎样选取材料才能避俗求新,以奇出新,以妙出新。怎样巧选材料呢?
  1.选最近的材料。从时间上讲,事隔多年的事,印象就模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容易弄混,给人以陈旧之感。而最近发生的事,如在眼前,记忆清晰,记得准,讲得透。例如,可抓住一年之中的每一个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五月五、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国庆节、元旦。鼓励学生在精心地过节时,用眼睛细致的捕捉每一个美的镜头,用耳朵专注地倾听每一句感人的话语,用心灵动情地感受每一件事的意义,然后,用手中的笔清晰地记下精彩的瞬间作为写作的材料,这样,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而且会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嫦娥一号升空离我们生活最近,不少同学把激动的心情注入了自己的日记,以《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我为嫦娥欢呼》《月亮上的国歌》为题,倾诉了同学们的爱国热忱,鼓舞起他们不断奋起的风帆。
  2.要选最新鲜的材料。最近的材料并不等于新鲜的材料。新鲜的材料,指的是给人以耳目一新感觉的材料,也就是有意义有新意的材料。让学生在动笔之前,一定得超越"平淡"而争"新奇",做到"人无我有",以新奇的构思和表达,写出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可让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在关心国家时事的同时,为写作提供新鲜的材料,丰富文章内容。如以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为主题,抒一篇《我在家里促和谐》表达对家庭矛盾的困扰;为社会上的性别歧视写一篇《心灵的呼唤》;以《OK,2008》为题来期盼我们的绿色奥运;以《相约北京》为题,来颂扬祖国的强大。
  三、从巧妙的构思中出新
  1.反面出手,正面构思。如《我的家乡真美丽》,应该考虑如何反映家乡的"美",即环境美。物产丰富、精神、物质生活高质量......但可以把以前低矮的草房,一顿三餐只看脚下的贫穷、落后作为现在"美"的陪衬,这样也可以写出新东西。
  2.展开合理的想象。发展学生想象的潜能,是创新思维的生动体现,如在写环保方面的文章时,有几位同学展开想象的空间,以《一个美好的梦》为题,梦见自己发明了看似平常,实则神通广大的喇叭,它可以测试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也可以吸收他们,只要一按动开关,便行使它的权力;还有的发明了空气净化器,只要把它安装在路口,整条街的空气会清新异常,仿佛置身于大森林里一样。最后,揭示主题,只要努力学习,理想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这位小作者写出了独特的感受,做到了"人无我优",充分发挥了思维的创新潜能。
  "署道难,难于上青天"作文教学远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艰难。只要你握住创新的这把钥匙,相信一定会取的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各省纷纷进行新的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艺术类的课程也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特别是中小学,一直沿袭着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调,很多学校这一门课程都是形同虚设。因此,面对这一现状,应当积极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社会培育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一、前言  在新课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孕育出了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在这片浩翰的文化海洋里,点点珍贝,俯拾皆是,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曲,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而且已经成为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的来源,所以,如何鉴赏诗歌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一首好的诗歌,它可以包含着诗人的理想,感叹、情怀,也可以郁结着时代的苦难、尘世的沧桑、无言的呐喊。因此,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透过
期刊
【摘要】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但它绝不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而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所以,如何正确利用好这个资源,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斟酌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中的教学现状,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进行了初步地探索,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适应学生,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材处理;数学教学;内容调整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只有在化学教学中时刻联系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了化学,就学会了更好的生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学习化学的重要必,在感悟中提升创造能力。  一、从生活中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调动情绪,尽快进入角色,直
期刊
【摘要】:教具是英语教师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工具。本文作者认为,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传统教具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具、厂制教具与自制教具的优点,利用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真实对话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教具;自制;现代化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1  【正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工具在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生成过程】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习,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导入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的欲望,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导入的方式不能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就会有惫懒情绪,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活动,教学就会出现瘫痪状态,教师教起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6  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无不深深吸引着儿童的目光,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科学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儿童"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从而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诸多内容为培养小学生这方面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树立开放的教学理
期刊
【摘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了解学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良好的自学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了解学生;自学能力;潜能;优化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
期刊
【摘要】名著阅读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以《导读》为例进行高中名著阅读教学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学名著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教育部颁布了相关文件,对高中名著阅读作出的明确规定[1]。如何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名著阅读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以《导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不学诗,无以言。"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文化的典型代表,诗歌在它的发展历程中承载了太多的社会价值意义,也正因如此,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人才选拔考试--高考亦将其收纳其中,并且分值占用亦较大(8分)。然而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却屡屡显出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的狼狈之态,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吸取前辈优秀成果加以整合,并融入自己的教学见解,将诗歌鉴赏题答题策略略作梳理,才疏学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