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护理体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uangp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72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颅脑外伤患者共72例,将其进行编号,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急救效果。结果:经研究得出观察组中死亡1例(2.8%)低于对照组死亡5例(13.88%);观察组存活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8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急救措施,能大幅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致死及致残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急诊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36-01
  近年来,我国发生颅脑损伤的几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只有积极采取相关急诊护理才能有效保证预后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颅脑外伤患者共72例,主要探讨72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护理干预体会,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颅脑外伤患者共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共36例,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38.35±2.12)岁;观察组共36例,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11-72岁,平均年龄(39.34±2.0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护理情况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抢救,具体抢救措施如下:相关医护人员依据医师的要求帮助患者完成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卧床休息、行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脱水及清创治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前进行相关心理干预措施,与患者积极沟通,注意温和用语,让患者产生信任及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配合治疗;②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了解创伤的具体情况、时间、方式等;③依据医嘱用药,针对存在颅内高压情况的患者,采用脱水药、激素进行治疗。针对颅内血肿伴有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等症状的患者,依据患者的情况,对症治疗;④每隔20分钟,对患者积极进行血压、脉搏、呼吸、瞳孔等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恶化情况并治疗;⑤加强健康知识宣教,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至于患者有良好的准备配合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两组护理的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救护效果,具体分为四级,痊愈:患者的颅脑损伤明显痊愈,及其生命体征及意识已经恢复正常;轻度损伤: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得到好转;重度损伤: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十分薄弱,各种临床症状恢复的不明显;死亡:患者已无意识和生命体征。存活率=死亡率+重度损伤率+轻度损伤率+痊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品管圈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将两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得出观察组中死亡1例(2.8%)、重度损伤6例(16.67%)、轻度损伤10例(27.78%)、痊愈19例(52.78%);对照组中死亡5例(13.89%)、重度损伤10例(27.78%)、轻度损伤15例(41.67%)、痊愈6例(16.67%);观察组存活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8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救护结果 [n(%)]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经济快速发展,加上国内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引发多起交通事故,间接导致高能量创伤率显著增长,以及颅脑外伤的发生几率逐年上涨[1]。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因素,经常伴有颅脑出血或者出现血肿块的临床现象[2]。严重威胁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后治疗,其中急诊护理干预是首要环节,因此,可应用急诊护理干预配合治疗,促使患者早日摆脱危险。
  3.1 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
  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往往会由于相关医护人员的经验及专业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临床救助效果[3]。同时,护士人员没有一套严格的护理措施,只是片面的遵从医嘱,导致错失最佳救治时机[4]。因此,采用急诊护理干预配合治疗,能大幅度缩短急救时间,确保准确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对颅脑外伤患者能够及时进行急救,严格按照救治流程进行抢救,使救治过程更为严谨、快捷,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提高了救护成活率。
  3.2 常规的急诊护理与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的比较
  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分析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颅脑外伤患者共72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得出观察组中死亡、重度损伤、轻度损伤、痊愈的人数依次为1例、6例、10例、19例;对照组中死亡、重度损伤、轻度损伤、痊愈的人数依次为5例、10例、15例、6例,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抢救颅脑外伤患者中进行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积极采用相关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提升院前护理工作,能大幅度提高救助成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急救措施,能大幅度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致死及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张玉华.急性颅脑损伤422例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4):219,221.
  [2]项琼.关于颅脑外伤的急诊护理及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434-2434.
  [3]王立欣.117例颅脑外伤及合并症的急诊护理探讨[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5):311.
  [4]金燕.颅脑外伤的急诊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483-484.
其他文献
在目前基层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需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有效提升的关键。基层农业机械化的实现需要农业机械化技术为支撑,更需
【摘 要】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等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药物护理
【摘 要】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小儿癫痫病人护理成果和治疗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治疗的50例小儿癫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前者实施系统化、全面化的健康教育,对后者开展常规性宣教工作,并对两组小儿癫痫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服用药物的依从性、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癫痫诱发原因防控等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服用习惯、饮食状况、心理状况、诱因防控
【摘 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进而提高临床治疗
【摘 要】 针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开展,实施细节管理对其各项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细节管理能够避免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产生。从临床实践中可以了解到,对供应室护理工作进行细节管理能够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并且还会对供应室护理人员产生影响。  【关键词】 细节管理 供应室 护理质量  供应室在医院工作中主要的职责是对全院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敷料等进行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发
【摘 要】 目的:探讨MRI联合序列检查在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之间就诊的胰腺癌患者25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15例。选用MRI扫描机进行平扫,形成多角度图像,增强扫描形成多角度图像。对两组患者进行病灶形态学特点以及肿块处以及肿块近端胰管改变情况比较。结果: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肿块的发生部位、边界是否清晰、肿块处“胰管穿通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