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人类历史,其实亦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质”的飞跃,更突显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使其具有内容的繁杂性,背景的复杂性及影响上的综合性等等。
纵观历年高考,大量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设计选择题成一大特色,材料型选择题渐趋高考命题的主流。本文主要通过精选的材料型例题找寻合适的切入点,对科技史内容从多个角度展开,“大题小做”,化难为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科技成果的分类
例1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以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革命”主要是指( )
A. “日心说”提出,将近代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C. 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 量子论的提出,引起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上的巨大进步
解析 普朗克的主要观点是高度评价了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伟大成就,且强调对改变人们世界观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根据题意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爱因斯坦主要成就是相对论,其重大意义是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观,引起了物理学的重大革命。
点拨 科技的发展历程具有继承与发展特征。在教学实践或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领域的不同对重大而突出的科技成果“分门别类”,形成纵向线索。从而进行比较概括,得出规律性认识。
二、科技发展的背景
例3 “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莱布尼茨……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根据作者的观点,曾造成德国科技总体落后局面的原因分析正确是( )
A. 德国科学家们理论的局限
B.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D. 德国缺乏安定的外部环境
解析 根据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德国科技的发展在19世纪下半叶以前总体上是落后的。造成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紧扣题中“社会原因”并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为C选项。
点拨 科技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状况,时代的演变密不可分(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故,在科技史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时代演变与科技发展关系对科技史内容进行整合。其具体方法为:以科技成果为切入点,以时间为经,科技发展为纬,联系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和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三、科技发展的动力
例2 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下列现象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有( )
①熱辐射理论疑点的破除→量子论的诞生
②早期工厂动力缺陷的解决→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诞生
③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④美苏“冷战”对峙需要→互联网的诞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即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关的逻辑关系。恩格斯的主要观点是从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角度阐释了社会技术需要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题中③二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动力层面的因果关系。故排除③,选B项。
点拨 从一定意义上说,时代所需,解决当时面临的难题,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教学实践或复习过程中,可以从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角度着手进行整合。其主要思路为“三问”:科技成果主要贡献是什么→科技成果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主要问题是如何破解的;借助问题,形成线索,梳理内容,整合知识。
四、科技发展的影响
例4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中讲到:“(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不大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文中“一次新的斗争”是指( )
A. 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
B.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解析 依据材料分析得出,作者主要指出了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强调了政治上的意义。1830年,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工业革命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全面转型。工业革命促使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促使了他们要求政治上获得更大的权利,进行议会改革。因此,可根据时间排除A、B选项,再根据作者的真实含义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
点拨 科学技术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发展的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全方位变革。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飞跃更是凸显了这一点。所以,在科技史的教学或复习过程中,可以从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互动的角度去整合科技史内容。具体策略为以代表性的科技成果为突破口,联系相关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形成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的综合知识结构,从而全面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1.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力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根据材料分析,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 )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④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谈到: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他”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他”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休谟所说的“他”是( )
A. 伽利略 B. 哥白尼
C. 牛顿 D .法拉第
3. 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与科技革命緊密相连,下图中③处科技革命爆发的前提和背景包括( )
[社会生产力][(年)][1600 1700 1800 1900 2000][①][②][③]
①理论科学困境的突破
②系统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③核战争冷战角逐的驱动
④综合国力的竞争与需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1800年\&1880年\&1900年\&1950年\&人口\&800\&1050\&1600\&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
A. 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 工业化速度加快
C. 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 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5. 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Scient Spring)一书,书中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仅仅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就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A.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 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 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
D. 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纵观历年高考,大量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设计选择题成一大特色,材料型选择题渐趋高考命题的主流。本文主要通过精选的材料型例题找寻合适的切入点,对科技史内容从多个角度展开,“大题小做”,化难为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科技成果的分类
例1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以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革命”主要是指( )
A. “日心说”提出,将近代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C. 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 量子论的提出,引起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上的巨大进步
解析 普朗克的主要观点是高度评价了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伟大成就,且强调对改变人们世界观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根据题意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爱因斯坦主要成就是相对论,其重大意义是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观,引起了物理学的重大革命。
点拨 科技的发展历程具有继承与发展特征。在教学实践或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领域的不同对重大而突出的科技成果“分门别类”,形成纵向线索。从而进行比较概括,得出规律性认识。
二、科技发展的背景
例3 “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莱布尼茨……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根据作者的观点,曾造成德国科技总体落后局面的原因分析正确是( )
A. 德国科学家们理论的局限
B.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D. 德国缺乏安定的外部环境
解析 根据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德国科技的发展在19世纪下半叶以前总体上是落后的。造成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紧扣题中“社会原因”并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为C选项。
点拨 科技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状况,时代的演变密不可分(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故,在科技史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时代演变与科技发展关系对科技史内容进行整合。其具体方法为:以科技成果为切入点,以时间为经,科技发展为纬,联系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和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三、科技发展的动力
例2 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下列现象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有( )
①熱辐射理论疑点的破除→量子论的诞生
②早期工厂动力缺陷的解决→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诞生
③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④美苏“冷战”对峙需要→互联网的诞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即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关的逻辑关系。恩格斯的主要观点是从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角度阐释了社会技术需要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题中③二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动力层面的因果关系。故排除③,选B项。
点拨 从一定意义上说,时代所需,解决当时面临的难题,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教学实践或复习过程中,可以从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角度着手进行整合。其主要思路为“三问”:科技成果主要贡献是什么→科技成果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主要问题是如何破解的;借助问题,形成线索,梳理内容,整合知识。
四、科技发展的影响
例4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中讲到:“(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不大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文中“一次新的斗争”是指( )
A. 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
B.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解析 依据材料分析得出,作者主要指出了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强调了政治上的意义。1830年,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工业革命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全面转型。工业革命促使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促使了他们要求政治上获得更大的权利,进行议会改革。因此,可根据时间排除A、B选项,再根据作者的真实含义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
点拨 科学技术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发展的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全方位变革。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飞跃更是凸显了这一点。所以,在科技史的教学或复习过程中,可以从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互动的角度去整合科技史内容。具体策略为以代表性的科技成果为突破口,联系相关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形成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的综合知识结构,从而全面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1.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力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根据材料分析,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 )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④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谈到: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他”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他”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休谟所说的“他”是( )
A. 伽利略 B. 哥白尼
C. 牛顿 D .法拉第
3. 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与科技革命緊密相连,下图中③处科技革命爆发的前提和背景包括( )
[社会生产力][(年)][1600 1700 1800 1900 2000][①][②][③]
①理论科学困境的突破
②系统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③核战争冷战角逐的驱动
④综合国力的竞争与需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1800年\&1880年\&1900年\&1950年\&人口\&800\&1050\&1600\&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
A. 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 工业化速度加快
C. 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 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5. 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Scient Spring)一书,书中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仅仅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就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A.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 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 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
D. 环境问题始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