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3年发布新制度中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促进其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范措施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规范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具有一定复杂性,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使其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绩效考核等合理措施进行纠正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不平、财政支出效率低下的情况,保证财政支出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事业单位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来源渠道不断拓宽,但是大部分资金来源仍然是财政拨款,规范其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使其所编制的财务收支指标更具科学性,尽可能地减少财政资源浪费的现象,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一些公益项目稳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工作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占重要位置,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主要是由财政收入编制和支出编制两方面内容组成。在对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进行预算编制时要注意项目预算是否合乎法律法规,所编制的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反,具体内容是否条例清晰完整符合相关合理要求。
(二)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工作也可以被视为是事业单位把预算由蓝图变为实际的一个过程。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工作必须遵循预定的步骤,在主管部门仔细审查后还需由本级人大批准后才能够执行。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仅单位所利用的资源必须在预定的预算标准范围内,而且还必须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相关规章制度。
(三)预算监督工作。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监督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标准,并深入检查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尽可能地实现对所拨付资金在管理、使用、分配等方面的全方位监控。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规范。虽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提出了一定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仍然有待规范。首先,一些单位没有引入“零基础预算”或者“绩效考核预算”等先进的预算方式,仍然采用以上几年预算数据为基础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单位未来发展情况以及所掌握的技术水平等各种因素,所编制出的数据有可能与单位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其次,预算编制过于粗犷,很多项目预算在编制时未按要求细化到各个环节,而是采用切块打捆形式编报。
(二)预算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相当于企业来说较为稳定且单位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所以一些单位难免会收到传统预算管理理念影响,过于重视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反而忽视了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相关规章制度,致使预算管理人员在票据审核,科目设置、会计凭证报表编制以及账目登记等方面存在过于随意的情况。一些单位在会计报表管理时没有对报表明细提出一定要求,报表内容过于粗犷不能为财政定员定额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一部分单位没有对具体项目数据与所编制的预算进行对照,有的即使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不够等原因致使所得出的结果缺乏真实性。
(三)预算执行约束力较差。首先,一些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工作过程中,控制支出工作形式大于实质,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额度执行,经常采用预先支出的方式使用资金。这样一来,一些人员便利用职务之便在获取资金后想尽办法在预算内列支,直接导致资金实际用途与列支费用存在一定差异性,进而造成“三公经费”超标后利用项目支出明细填补预算基本支出超支行为的发生;其次,个别单位还存在着挪用项目支出的行为。这些单位为了获取某些利益,在未经上级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对所拨付资金用途进行篡改、挪用和挤占,专款非专用,使得资金难以落实到项目中去,影响单位正常运转。
(四)预算管理监督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监督部门,但是监督部门只是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处理和解决,并没有防范于未然,没有将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向上级主管反馈,缺少一个动态的、稳定的、全面的系统进行全面监管;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监管时通常采取事后监督的方式,即使发现资金使用问题也为时已晚,不能全面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四、对于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完善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单位发展情况及时引入“零基础预算”、“绩效考核预算”等先进的预算方式进行预算编制,不要总是依赖以往的预算管理数据进行编制;其次,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基础上要合理分配工作,明确权、责、利,并将预算编制人员工作情况与其绩效挂钩,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心,继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最后,在预算编制相关信息材料收集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不仅要根据各个部门所反馈的信息数据进行预算编制,更要下到实地中去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度,以便更好地对所需资金进行估算,进而促进预算编制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自身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将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工作精神以及内容贯彻到单位各个部门中去,转变一些部门或个人传统预算管理理念,使其做好和配合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三)提高预算执行约束力。首先,单位在开展预算执行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额度执行,对于需要预先支出的资金要加大审核力度,必须由上级主管单位调查审核同意后才能进行预支,确保这部分资金能够被合理使用,控制和防范“三公经费”超标后利用项目支出明细填补预算基本支出的超支行为的发生;其次,事业单位对于所追加的预算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供报告,写明原因,相关部门也要进行多方面调查经过研究探讨可行性后再对单位进行回复。
(四)加大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内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并给予预算监督人员一定权力,使其具有独立性,方便其顺利开展工作。对于一些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并及时向上级反馈情况,将风险降到最低;其次,预算管理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加派工作人员,合理分配各个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任务,不应仅仅局限在事后调查上,要采取事前可行性调查、事中实地调查以及事后数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督工作,间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稳健发展。(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
参考文献:
[1]赵春霞.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6).
[2]马蔡深.基于公共预算视角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J].学术月刊,2014(1).
[3]王晓霞.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4]张源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浅析[J].中国外资.2011(02)
[5]崔霖.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现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6)
[6]乔培东.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08)
[7]汤亚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拟应改进的几个问题[J].会计师.2009(11)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具有一定复杂性,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使其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绩效考核等合理措施进行纠正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不平、财政支出效率低下的情况,保证财政支出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事业单位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来源渠道不断拓宽,但是大部分资金来源仍然是财政拨款,规范其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使其所编制的财务收支指标更具科学性,尽可能地减少财政资源浪费的现象,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一些公益项目稳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工作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占重要位置,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主要是由财政收入编制和支出编制两方面内容组成。在对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进行预算编制时要注意项目预算是否合乎法律法规,所编制的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反,具体内容是否条例清晰完整符合相关合理要求。
(二)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工作也可以被视为是事业单位把预算由蓝图变为实际的一个过程。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工作必须遵循预定的步骤,在主管部门仔细审查后还需由本级人大批准后才能够执行。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仅单位所利用的资源必须在预定的预算标准范围内,而且还必须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相关规章制度。
(三)预算监督工作。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监督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标准,并深入检查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尽可能地实现对所拨付资金在管理、使用、分配等方面的全方位监控。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规范。虽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提出了一定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仍然有待规范。首先,一些单位没有引入“零基础预算”或者“绩效考核预算”等先进的预算方式,仍然采用以上几年预算数据为基础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单位未来发展情况以及所掌握的技术水平等各种因素,所编制出的数据有可能与单位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其次,预算编制过于粗犷,很多项目预算在编制时未按要求细化到各个环节,而是采用切块打捆形式编报。
(二)预算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相当于企业来说较为稳定且单位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所以一些单位难免会收到传统预算管理理念影响,过于重视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反而忽视了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相关规章制度,致使预算管理人员在票据审核,科目设置、会计凭证报表编制以及账目登记等方面存在过于随意的情况。一些单位在会计报表管理时没有对报表明细提出一定要求,报表内容过于粗犷不能为财政定员定额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一部分单位没有对具体项目数据与所编制的预算进行对照,有的即使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不够等原因致使所得出的结果缺乏真实性。
(三)预算执行约束力较差。首先,一些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工作过程中,控制支出工作形式大于实质,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额度执行,经常采用预先支出的方式使用资金。这样一来,一些人员便利用职务之便在获取资金后想尽办法在预算内列支,直接导致资金实际用途与列支费用存在一定差异性,进而造成“三公经费”超标后利用项目支出明细填补预算基本支出超支行为的发生;其次,个别单位还存在着挪用项目支出的行为。这些单位为了获取某些利益,在未经上级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对所拨付资金用途进行篡改、挪用和挤占,专款非专用,使得资金难以落实到项目中去,影响单位正常运转。
(四)预算管理监督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监督部门,但是监督部门只是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处理和解决,并没有防范于未然,没有将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向上级主管反馈,缺少一个动态的、稳定的、全面的系统进行全面监管;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监管时通常采取事后监督的方式,即使发现资金使用问题也为时已晚,不能全面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四、对于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完善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单位发展情况及时引入“零基础预算”、“绩效考核预算”等先进的预算方式进行预算编制,不要总是依赖以往的预算管理数据进行编制;其次,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基础上要合理分配工作,明确权、责、利,并将预算编制人员工作情况与其绩效挂钩,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心,继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最后,在预算编制相关信息材料收集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不仅要根据各个部门所反馈的信息数据进行预算编制,更要下到实地中去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度,以便更好地对所需资金进行估算,进而促进预算编制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自身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将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工作精神以及内容贯彻到单位各个部门中去,转变一些部门或个人传统预算管理理念,使其做好和配合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三)提高预算执行约束力。首先,单位在开展预算执行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额度执行,对于需要预先支出的资金要加大审核力度,必须由上级主管单位调查审核同意后才能进行预支,确保这部分资金能够被合理使用,控制和防范“三公经费”超标后利用项目支出明细填补预算基本支出的超支行为的发生;其次,事业单位对于所追加的预算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供报告,写明原因,相关部门也要进行多方面调查经过研究探讨可行性后再对单位进行回复。
(四)加大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内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并给予预算监督人员一定权力,使其具有独立性,方便其顺利开展工作。对于一些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并及时向上级反馈情况,将风险降到最低;其次,预算管理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加派工作人员,合理分配各个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任务,不应仅仅局限在事后调查上,要采取事前可行性调查、事中实地调查以及事后数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督工作,间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稳健发展。(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
参考文献:
[1]赵春霞.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6).
[2]马蔡深.基于公共预算视角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J].学术月刊,2014(1).
[3]王晓霞.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4]张源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浅析[J].中国外资.2011(02)
[5]崔霖.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现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6)
[6]乔培东.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08)
[7]汤亚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拟应改进的几个问题[J].会计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