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靖市马龙县环保局 云南 曲靖 655100
【摘 要】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已成为优化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概述;其次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再次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最后对全文进行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加强业务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提高生态环境的监测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保
当前,随着生态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生态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作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必须切实掌握监测内容和技术要点,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进而才能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1.概述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且生态环境也成为这一话题中的焦点。可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成效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主要是采取生态学的方法,从多方面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利用监测结果对人类活动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进而更好地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成效。就现阶段的监测对象来看,由于与城市环境质量和工业污染源的监测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因此,主要监测的是宏观性和区域较大的生态破坏问题,其监测的结论主要是体现当前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人类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综合影响。而生态环境的监测主要是对环境监测的拓展,且在实际监测中对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中,生态环境有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均是需要掌握的重点。
2.监测内容分析
一是准确性原理,也就是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信息获得要求准确,以为生态环境的管理提供依据。为此,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时,首先应确保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于生态环境整体的监测做到点位有限和断面无限,通过一定的采样频率表示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态环境信息,以一定的数据信息表示无限的生态环境信息。其次应确保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较强的完整性,也就是在整个生态环境监测中,要采用兼顾环境的相素、要素、压力等综合性较强的监测模式,从而更好地将环境和内涵信息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呈现出来,进而将生态环境监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彰显出来。最后应确保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较强的规范性,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测,从而更将环境与内涵信息可靠的反映出来,进而更好地将生态环境监测的精密性以及可溯源性彰显出来。
二是监测的对象。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体现,导致其监测内涵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监测内容不再是监测的主要对象,其监测范围和对象正在不断的发展:从其监测的范围来看,主要是指区域性和流域性以及全国性,并根据实际目的和需要将其分成多种监测范围。从生态环境的监测要素来看,主要是对环境要素(以环境介质和监测对象等)进行确定。再从生态环境相素监测来看,主要是对同一环境要素或介质中实施多相监测。例如在水环境监测中,主要是对水相、沉积物相和生物相进行监测,而环境空气监测过程中主要是对气液相和固相进行监测。而在生态环境压力监测方面,主要是对当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进行监测。
三是生态环境的监测指标,其主要包括综合性、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毒理学等指标,从本质上看,就是对环境要素以及环境相素中各种环境信息生产的过程进行监测。
3.探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3.1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流程分析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其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是对现场资料进行调查收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生态环境在季节、气象以及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应紧密结合监测区域的特点,在现场进行周密的调查和安排,切实加强资料的收集,并对存在的污染源和排放的情况以及自然环境等特点进行调查。例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土地利用等情况。其次是对生态环境监测项目进行科学的确定,主要是结合国家现行的生态环境指标标准,再根据所监测地区的污染源和排放物特点来对生态环境监测项目进行合理的确定。最后是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上报,由于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监测误差,因此,必须对监测的数据进行采样分析和测试,并通过数理统计技术加强数据的处理,确保所得的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并在数据处理之后加强复核再上报。
3.2科学的确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案
由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在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监测指标进行测量与判断,从而找出生态系统中的该指标关键的数据。利用统计数据对这一指标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确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案时,结合已知条件对技术路线进行确定,并确保监测方案的合理性。在确定过程中,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生态问题;二是选择生态监测台站站址;三是监测对象、设备与方法;四是生态系统要素;五是生态监测目标;六是监测场地以及频度和周期性描述。很多特殊指标应根据目前生态站监测常用的方法,并在整个生态监测过程中以宏观的视角,并与微观监测视角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监测功能和结构复杂的生态环境,并在生态环境中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方式。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还没有得到普及,因此,应尽可能地加强新技术的尝试性应用。例如3S技术,其在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应与生态监测技术进行紧密的结合,以最低的成本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4.未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未来必须对环境监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而这又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此,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技术的研究,切实推广相关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这对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应加强生态环境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定点培训专业的技术人员,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为了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效。作为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当前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监测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健全现有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技术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建民.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绿色科技,2013(04):192-193.
[2]朱颜苹,亓学红.环境监测技术分析与研究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215.
[3]曾珍英.生态环境监测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14):359.
【摘 要】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已成为优化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概述;其次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再次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最后对全文进行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加强业务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提高生态环境的监测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保
当前,随着生态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生态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作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必须切实掌握监测内容和技术要点,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进而才能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1.概述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且生态环境也成为这一话题中的焦点。可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成效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主要是采取生态学的方法,从多方面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利用监测结果对人类活动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进而更好地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成效。就现阶段的监测对象来看,由于与城市环境质量和工业污染源的监测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因此,主要监测的是宏观性和区域较大的生态破坏问题,其监测的结论主要是体现当前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人类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综合影响。而生态环境的监测主要是对环境监测的拓展,且在实际监测中对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中,生态环境有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均是需要掌握的重点。
2.监测内容分析
一是准确性原理,也就是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信息获得要求准确,以为生态环境的管理提供依据。为此,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时,首先应确保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于生态环境整体的监测做到点位有限和断面无限,通过一定的采样频率表示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态环境信息,以一定的数据信息表示无限的生态环境信息。其次应确保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较强的完整性,也就是在整个生态环境监测中,要采用兼顾环境的相素、要素、压力等综合性较强的监测模式,从而更好地将环境和内涵信息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呈现出来,进而将生态环境监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彰显出来。最后应确保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较强的规范性,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测,从而更将环境与内涵信息可靠的反映出来,进而更好地将生态环境监测的精密性以及可溯源性彰显出来。
二是监测的对象。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体现,导致其监测内涵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监测内容不再是监测的主要对象,其监测范围和对象正在不断的发展:从其监测的范围来看,主要是指区域性和流域性以及全国性,并根据实际目的和需要将其分成多种监测范围。从生态环境的监测要素来看,主要是对环境要素(以环境介质和监测对象等)进行确定。再从生态环境相素监测来看,主要是对同一环境要素或介质中实施多相监测。例如在水环境监测中,主要是对水相、沉积物相和生物相进行监测,而环境空气监测过程中主要是对气液相和固相进行监测。而在生态环境压力监测方面,主要是对当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进行监测。
三是生态环境的监测指标,其主要包括综合性、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毒理学等指标,从本质上看,就是对环境要素以及环境相素中各种环境信息生产的过程进行监测。
3.探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3.1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流程分析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其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是对现场资料进行调查收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生态环境在季节、气象以及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应紧密结合监测区域的特点,在现场进行周密的调查和安排,切实加强资料的收集,并对存在的污染源和排放的情况以及自然环境等特点进行调查。例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土地利用等情况。其次是对生态环境监测项目进行科学的确定,主要是结合国家现行的生态环境指标标准,再根据所监测地区的污染源和排放物特点来对生态环境监测项目进行合理的确定。最后是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上报,由于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监测误差,因此,必须对监测的数据进行采样分析和测试,并通过数理统计技术加强数据的处理,确保所得的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并在数据处理之后加强复核再上报。
3.2科学的确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案
由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在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监测指标进行测量与判断,从而找出生态系统中的该指标关键的数据。利用统计数据对这一指标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确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案时,结合已知条件对技术路线进行确定,并确保监测方案的合理性。在确定过程中,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生态问题;二是选择生态监测台站站址;三是监测对象、设备与方法;四是生态系统要素;五是生态监测目标;六是监测场地以及频度和周期性描述。很多特殊指标应根据目前生态站监测常用的方法,并在整个生态监测过程中以宏观的视角,并与微观监测视角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监测功能和结构复杂的生态环境,并在生态环境中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方式。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还没有得到普及,因此,应尽可能地加强新技术的尝试性应用。例如3S技术,其在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应与生态监测技术进行紧密的结合,以最低的成本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4.未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未来必须对环境监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而这又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此,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技术的研究,切实推广相关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这对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应加强生态环境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定点培训专业的技术人员,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为了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效。作为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当前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监测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健全现有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技术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建民.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绿色科技,2013(04):192-193.
[2]朱颜苹,亓学红.环境监测技术分析与研究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215.
[3]曾珍英.生态环境监测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1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