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小报”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u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报”是“一种社会传播方式,是大众表达的潜在论坛”①。“小报”里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离奇故事,正是这种潜在论坛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有不同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各个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现状。本文从“小报”中最大的卖点——女性,来讨论这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的形象。
  【关键词】街头小报 女性形象 形象分析
  
  女性一直是传媒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西方最早的新闻价值定义中有3个W,即女人(woman)、金钱(wage)和罪恶(wrong),女人就是其中的一项。纵观国内外,现今多数媒体都在极力追逐经济利益,这使得女性往往是传媒市场上最畅销的“卖点”、最热门的“谈资”。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美女图片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有关女性的文字报道更是以反常性、刺激性吸引着受众,可以说媒介“女性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一、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传媒在刻画女性形象时存在严重的“刻板印象”,例如,年轻女性就被固化为时尚、靓丽、前卫、苗条;中年女性则是无私奉献、温柔、顺从;老年女性则是爱管闲事、反应迟缓、啰嗦甚至有点迷信。
  在盖尔·塔奇曼的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中写道:“女性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是经过歪曲和贬低的,不是女性的真实形象。当女性做出违背其传统角色的行为时,媒介通常予以讽刺嘲笑;媒介的报道很少针对女性的工作、成就、需要而展开;新闻报道的选择性陈述和主题设置也使得女性要么很少被报道,要么就是过分以女性为‘卖点’,将女性进行‘碎片化’处理。”
  我国的新闻报道、广告、影视剧等各种传播媒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女性形象:1、博爱的化身。2、受侮辱、受压迫的女性形象。3、“女强人”形象。4、猎奇事件和传奇经历中的女性。5、名人、明星。
  媒介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除了存在着刻板印象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明显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次”的性别角色分工。正如学者王黎燕所说:“现在的女性在媒体中占据着相当可观的信息空间,然而媒体中看似风光无限的女性并未摆脱被物化、欲望化、消遣化的境地,在公共领域表现为男性霸权社会对女性的集体偷窥感。”②
  二、街头“小报”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既然媒介对于女性有着普遍的刻板印象,那么街头“小报”这个格调不高的媒体,对女性形象又有着怎样的刻画和塑造呢?因为笔者选取的“小报”抽样总体上以文字为主,图片较少,更是少有图片新闻,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从头版和文字版面两方面来分析“小报”中的女性形象。
  (一)头版
  头版可以说是报纸的脸面,是读者最先接触到的内容,也是编辑们表达其意图的最有力的方式。从所选择的样本来看,头版基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大幅女性照片占据整个版面,另一种以文字为主,文章旁边配以女性图片。
  以大幅女性照片占据整个版面的报纸,多以演艺界明星为主,人物的衣着多是时尚性感的。头版以文字为主的“小报”多是一些故事性的刊物。这类“小报”虽没有大张旗鼓的放置女明星的照片,但基本都配有女性图片,这些图片中的女性大都是性感女郎。不以照片夺人眼球,那么头版的文章题目一定要能吸引读者才行。在笔者抽取的样本中,所有头版以文字为主的“小报”,它们的文章的题目也都是以“女性”为卖点,例如《老公与女驴友的“混账”私情日记》。
  不论是大幅的美女图片,还是文章题目选用女性为视觉“刺激”,更多的是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读者群。性别话语权力理论认为,从表面看,女性形象是一种话语关系,但是这背后体现出来的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其实是一种权力和支配关系。头版人物全部为明星,而非普通的女性,过多的强调了女性的“被看”,隐性地表达了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期待。女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得到强势传播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种空洞的能指。③
  (二)文字版面
  文字版面是指以文字叙述为主的版面,通过对现实中女性的工作情况、生活状态、情感生活等的刻画和描写,呈现出比较立体、全面的女性形象。
  1、“小报”中女性的基本特征
  (1)年龄分析。“小报”中女性的年龄定位以中、青年为主,孩子和老年人受到忽视。而报道中的中年女性也多不是普通的妻子和母亲,她们有着强烈的异常性:对抗第三者的糟糠之妻、女富婆、女罪犯等等。
  (2)地区分析。“小报”中城市女性形象占绝大多数。城市较之乡村,是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里的女性同时也是时代潮流的代言人,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城市中各种离奇的故事。女白领、女大学生、女领导等等都是吸引受众的城市女性标签。
  (3)职业分析。在职业上,笔者把“小报”中出现的女性分为领导、普通职员、打工族、明星、学生、无职业和其他六个类别。普通职员、大学生、明星、无职业者和其他类占了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小报”中大部分职业女性的定位是在处于中低收入层次的普通人群上。
  2、“小报”中最常出现的女性形象
  “小报”中的女性基本上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很少有宣扬女性自主独立、积极向上的文章。
  (1)背离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女性。“性”、“腥”、“刑”一直是西方小报挖取新闻的三个重要关注点。随着改革深入,西方媒体商业化的传播模式、传播理念对我国媒体的影响日益增加。④“小报”以这种女性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事件为刺激,用夸张、惊悚的描写手法吸引人们注意,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无力、意识浅薄的女性,这样的报道只会增加读者对女性的歧视。
  (2)被误读的女大学生群体。对于女大学生群体的报道,“小报”多是以女学生为噱头或者展示与常态现实不相符合的女学生形象。在我国,在校女大学生多是纯洁、向上、有活力的。而“小报”塑造的女学生形象多与“色情”、“凶杀”等联系在一起。
  (3)有异常性的传统家庭模式下的女性。传统家庭模式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主要负责外出工作以养家糊口,女人则主要负责打理家务,照顾孩子。“小报”所塑造传统贤妻良母形象有其特殊性,如果两人要离婚那原因一定是女性打理不好家务、孩子照顾得不好,男性一方没有任何过错。可以说,“小报”塑造的传统家庭模式下的女性是有“看头的”,是反常的。
  (4)八卦缠身的女明星。“小报”对女明星的报道多为“无人知晓的情感纠葛”。公众对明星的生活感兴趣,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小报”关于女明星的报道几乎都是桃色新闻就显得着实过分了。
  三、研究结论及反思
  通过对头版和文字版面的描述分析,“小报”中的女性的整体形象己经被较清晰地勾勒出来了。可以说,“小报”中的女性多以负面形象出现,同时她们是“小报”的一个“卖点”。当我们从社会性别视角检视“小报”时,会发现“小报”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和对女性问题的反映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有着很大的偏差:一是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具有片面性;二是强化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小报”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具有片面性。从年龄层次来看,“小报”较多关注的是中青年女性,老年群体、儿童则被排斥在外。从地区分布上看,“小报”比较关注城市女性,而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女性现状反映很少。从职业层面上看,“小报”中女性的职业分布呈现出鲜明的集中性,普通职员、大学生、明星、无职业者以及其他类都占了比较大的比重,而女性也多以负面形象出现,这说明,“小报”比较关注社会底层的女性。
  性别的刻板印象主要来源于社会性别,传统美德、感性冲动、柔弱温和等总与女性为伴,理性、勇于探索、勇敢坚强、喜欢高科技等通常被归为男性的特征。“小报”中过分强调了女性在私人领域的角色,同时也过分强调了女性的负面形象。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只要牵扯到有女性的负面题材,“小报”会对其性别身份格外津津乐道,不惜无限放大,歧视和弱化女性的心态暴露无遗。“小报”中的女性总是供人偷窥的、批判的,她们是社会的底层,毫无尊严可言。这样的女性形象实际上已渐渐脱离了生活的真实,演变成一种商品、一个卖点了。
  本文所研究的街头“小报”中的女性形象虽不能代表整个“小报”行业对女性——这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的刻画和塑造,但是也能反映出当前“小报”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总之,“小报”话语总是妖魔化女性群体,要想改善“小报”中的女性形象,不仅要从整体上改变传媒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更要从个体上提高“小报”自身的格调。
  
  参考文献
  ①赵月枝,《有钱的、下岗的、犯法的:解读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小报故事》,《开放时代》,2010(7)
  ②王黎燕,《女性与媒体的偷窥心理》,《今传媒》,2004(7)
  ③赵智,《我国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山东大学,2009
  ④廖洋益,《〈重庆时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和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已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十一五”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与公路建设相比,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不少地方对公路路政管理的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公路两侧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未经
白癜风属于局限性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由皮肤色素脱失而形成白色斑块。局部不痛也不痒,若发生于面部则直接影响美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不愿意在自己颜面上留有异样肤色。用艾条(中药店有售)灸治该疾患,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取得疗效。  将艾条点燃后对准自斑处,艾条与病灶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温度以患者能忍耐为宜。对病损面积小又在脸面部的白斑,可选用一纸剪成与病损大小相等的孔.罩在白斑处进行灸治。否则易使白
盛夏时节,如果你能有一口苦菜吃,那是极为享受的。  苦菜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锯齿形叶子窄窄的,有二三寸长,根是乳白色的,从地里挖出来,用手一掐,就有白色汁水溢出来,一股淡淡的清香会扑鼻而来。苦菜味苦而性凉,是一种极好的降温消暑的绿色野味。从每年初夏开始,它几乎可以嫩生到初秋。在北方的田野山岗、路边河旁,几乎到处都会有苦菜的身影。  苦菜的吃法很多,但要做好苦菜,必须讲究苦菜采挖的方法
[摘要]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方式来促进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取代过去落后的教学模式,是现今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对我国教育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反思,并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今后教学中的开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09  随着
[摘要]初中班主任兼任思想品德课教学,既要传授课本知识,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独特的德育特色和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努力塑造学生的道德灵魂。  [关键词]班主任 思想品德 德育 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
〔摘要〕本文从学校心理老师与德育工作者对当下“问题儿童”越来越多,开展个别辅导耗时长又成效低的现实困境出发,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指出矫正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将发展兼预防定为主要目标。在此价值引领之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校本选修课、常规咨询、沙盘游戏、心理阅览与测量、辅导教师与家长等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学生心理
一家三口住森林德国“野人家庭”很幸福    尤根今年41岁,来自德国萨克森州。大学毕业后,一向热爱自然的他决定到森林中生活,以寻找生命中最简单的真实。   为了挡风遮雨,尤根用柳树搭了一间小屋,并在屋顶铺上了羊毛。平时,他只吃大自然中的食物,而他的浴缸就是屋边那条冷冷的小溪。妻子莫妮卡今年21岁。她与尤根的相遇非常偶然,那天,她在森林中散步时,发现了摔伤的尤根。善良的她决定照顾这个可爱的伤者。朝夕
这次回故乡,与胞妹偶然说起“小和尚”。“小和尚”不是他的本名,是他死而复生后许给了寺庙才叫起来,并成了他一生不可更改的名号。之所以又说起他,是因为我们有过一段缘份,而且是极不寻常的缘份。这件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那时他才满周岁,我也不过八九岁。我从很小就喜欢玩水,而且略识水性。宅前有个池塘,水深处可过顶,浅处刚过膝。那是深秋了,可是我还常泡在水池里。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堂弟,比我小两岁的立言抱着他
亲朋戚友们。见我不显老,且诗文间、眉宇间,常有青春之气袭出,便不无惊讶地:“你有什么养生之道?”“有呀,叫孙子疗法。”遇打破砂锅间到底者,我便细而译之:“在孙子面前,一切的不悦和不适,一切的惆帐和烦忧,都被那天真烂漫、纯洁无邪,冲洗得一干二净。我,年轻在袅袅孙趣里。”  我生一儿两女。他们各生一个儿子。三孙绕膝,人称我为孙的富翁。与他们为伍,和他们同乐,我,不知老之已至!  一个人,一生中,获得吻
【摘 要】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新媒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无到有;普及率从低到高;影响力从低到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整个媒介环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媒体时代”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本文主要以“我爸是李刚”一案分析这种舆论格局的变化过程及其带来的影响,以及该格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我爸是李刚” 公共舆论 新格局  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