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花灯源流初探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花灯作为民间歌舞艺术的一种,其艺术内涵,可以追溯到秦之“歌舞”、汉之“百戏”、唐之“散乐”以及明清“俗曲”和时令“小调”。在探究花灯源流的同时,本文着重叙述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承脉络。
  【关键词】花灯;源流;初探;艺术;发展
  花灯,也叫彩灯。有书说起于汉,兴于唐。花灯多在元宵节时展放,所以有花灯闹元宵之说。
  究其艺术渊源,花灯可以追溯到秦之“歌舞”,汉之“百戏”,唐之“散乐”以及“明清俗曲”和“时令小调”。花灯是古老传统文化的产物,花灯是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浓郁的乡音、古朴的乡风、乡俗使秀山花灯别具韵味。
  花灯艺术是一种古朴、诙谐、抒情、优美,集歌、舞、戏、白为一体,并以打击乐、琴弦乐为伴奏的综合性艺术。清末时期,嘉陵公子在新作竹枝词《看灯戏》中写道:“一堂歌舞一堂灯,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堂捧腹妙趣生。”说明了花灯艺术到清朝末年时已具相当规模。
  秧歌、秧歌戏、采茶调、采茶戏、茶歌、茶蓝灯、花鼓灯、灯歌、彩调、二人台、二人转、花灯等,虽然名称各异,都属于同源异流的民间歌舞艺术。
  秧歌:主要流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广大地区,大都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表演,也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清代吴锡麒的《新年杂咏》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妹、川公、渔妇、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得观者之笑。”秧歌的种类主要有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和陕北秧歌。秧歌在全国民众中的影响,有一首打游诗讲 道:“听见锣鼓儿,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的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展现了秧歌的普及程度和在民众中的地位。
  花鼓灯:流传于淮河两岸的广大地区,是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歌舞形式。有称之为“三花并放”的花鼓灯,双条鼓(即凤阳花鼓)、卫调花鼓。三花各具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的一方艺术。
  灯戏:主要有四川灯戏,以川北灯戏最具影响力,主要流行于四川省南充、遂宁、广安、广元、绵阳、巴中、达州及陕西、甘肃南部。也称“大筒戏”或“端公戏”。重庆的梁平县的“梁山灯戏”在全国也很有影响。
  花灯:从大范围讲主要有:云南花灯、贵州花灯、湖南花灯、四川花灯、重庆花灯、湖北花灯,其次还有安徽、福建、江西、广东、浙江、江苏、河北、山西、北京、上海、台北花灯。真可谓花灯艺术在中华大地上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作为以县而命名的“秀山花灯”,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与全国其它地区的花灯艺术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关于秀山花灯的起源,最早有三种说法:土著说、外来 说、土著外来结合说。前两种说法依据不足。笔者对后一种 说法进行了一些研究。由于清和清以前的统治者视花灯为粗俗邪艺,无文献可考。根据花灯唱词:一、“灯是灯,灯是灯,灯从何处来,灯由何处生,唐王设下花灯会,年年元宵闹花灯”。秀山花灯应该源于唐代;二、“灯是灯,灯是灯,灯从宋朝起,灯由宋朝兴,仁宗皇帝登龙位,国母娘娘瞎眼睛,许下红灯三千六百盏,留下两盏到如今”。北宋年间,朝庭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对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实行羁糜政策,只要不反对朝庭,就倍加安抚。于是,有秀山五姓土民晋京纳贡,带回御赐花灯两盏,故秀山花灯应该起于北宋年间;三、“北宋年间有五姓,朝庭进贡观花灯,御赐两盏带回家,世代相传到如今”更一步证明了秀山花灯起于北宋;四、“花灯两盏往下传,高挂土人祭祀堂,祭祀仪式同欢舞,围着花灯‘跳团团’。”土人带回花灯,祀为神灯,高挂在祭祀堂上,围着灯而欢呼雀跃。因此,秀山花灯的原始名称叫做“跳团团”,“跳团团”的形式即是秀山花灯表演形式的雏形。清朝末年政府废止了“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禁令后,有文化的“秀才”们介入到“跳团团”的活动中来,并将“跳团团”的名称演绎成为“门斗转”的表现形式。還将唱词整理成唱本广为流传,秀山花灯走出了自生自灭的低谷。因此,秀山花灯的形成符合土著外来结合说的论点。
  民国时期,政府提倡“新文化、新生活”运动,一些政府官员,社会名流,有识乡绅,加入到花灯活动之中,秀山花灯得到空前的发展。秀山因地处川、湘、黔、鄂四省市的战略要地,从1912年到1949年的38年中,因江浙湖广人大量流入和几十支军队的先后进驻秀山。这些军、民带来了汉民族的多种先进文化,促进了秀山花灯内容的改旧换新。特别是各种戏剧如:京剧、川剧、汉剧、阳戏、灯戏的传入,促成了有简单故事情节的花灯戏的诞生。这些小戏多以打柴、采茶、问路、调情、说事、盘问为内容,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秀山花灯戏,艺人们把它称为“单边戏”。
  新中国成立后,花灯班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壮大起来,据1958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县花灯班达到近300个,花灯表演由单花灯(一旦一丑)发展成双花灯(二旦二丑),群花灯(多旦多丑)。秀山花灯开始由堂屋、院坝、方桌表演,走进县城、省城、北京舞台。1964年,成立了专业的“秀山花灯歌舞剧团”。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秀山花灯的各类文献资料编辑出版。歌、舞、戏创作演出,均在国家、省(市)级获得重大奖励。秀山成为全国“民间艺术—秀山花灯歌舞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花灯扮靓了秀山,提高了秀山的知名度,花灯艺术起着秀山人精神生活的纽带作用。秀山花灯走过了“源于唐,起于宋,延续于元、明、清,发展于民国,辉煌于新中国”的历程。
  【参考文献】
  [1]《秀山花灯志》,秀山县文化局编,1998年内部油印本。
  [2]《秀山花灯歌词集锦》秀山县文化局,杨艺华、姚祖恩、王世全编撰,2001年内部出版。
  [3]《秀山县志》2001年中华书局出版。
  [4]《秀山花灯大全》秀山文体广新局,姚祖恩、刘济平、华高云编著,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其他文献
<正>我县2002年春引进了数个日本高糖型柑桔新品种,高接在稻叶温州蜜柑中间砧上。栽培场地海拔400~450 m,红壤土,肥力中上,年均温19.5℃, 极端低温-5.8℃,≥10℃年积温5 847.4
1996年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进红肉脐橙无病接穗,1999年和2001年分别扩繁无性系一代和二代枳砧苗进行试种和区试,并选择在福州市、莆田市和宁德市等三个沿海地区进行定点
【摘要】初中阶段物理学习能力,即观察、实验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创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采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结合实践教学来逐步发展和提高。笔者将结合教学体会,浅谈如何使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以实现培养各种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培养 学习能力 观察 实验 激发 创新意识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中指出
【摘要】考试是促进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而试卷讲评则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卷讲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考试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是值得我们不断实践和反思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了自己的思考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试卷讲评 思考 做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考试,如何搞好试卷讲评课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水平的关键环节。现将我的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认可和使用。但这一教学模式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任务驱动可使我们的教学相得益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与我们的教学背道而驰,事与愿违。如何在教学中把任务驱动用在刀刃上,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了解学生,找准切入点  教师设计任务驱动的对象是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要花时间
改良橙(广东亦称红江橙)是华南地区柑桔的主栽品种之一,广东是我国改良橙的最大生产基地,2004年广东改良橙栽培面积约7000hm^2,占广东省柑桔面积的5%。改良橙的全红肉果以果形美,果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断朝着信息化、科技化的方面发展,能够熟练地应用操作计算机逐渐成为一项必备的工作技能。因此,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切实保障学生学有所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基础 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自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