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让你用某个字眼来描述植物,你肯定不会用“聪明”来形容它们。如果有人说你像植物一样有远见,你肯定认为是在讽刺你。但是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植物的“智商”可能被过于低估了,它们不仅能够计算,有远见,而且记得曾经历的事情。
有植物学家称,植物能够预测将来会出现的问题,并决定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我们知道,正在生长的植物嫩芽能够感知周围植被。绿叶吸收红光而反射红外线,植物可以识别从红光到红外线的光度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可以反映附近的绿色植被情况。植物可以预测这种情况将会产生的后果,认真筹划将来最可能在哪里遇到竞争和遮挡,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或者进攻手段。除了与其他植物“勾心斗角”外,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也存在激烈的战争,并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受害者。
与“外家”争夺资源
在植物界,普遍存在“非亲不认”的观念。科学家发现,植物与其他不同种的植物遭遇时,相互间的竞争往往更激烈。当植物发现周围的“邻居”与它们没有共同遗传体系时,便会投入更多精力,发展:壮大自己——加快促进根部生长,与“外家”的暗中争夺地下资源。这个现象让科学家感到好奇这些植物是靠什么来辨认亲戚的呢?
有科学家认为,每个植物家族特有的蛋白质或化学信号,可能被分泌在周围土壤中,并被其他植物的根系发现。也就是说,植物可能有一套感知同种类植物蛋白质或化学信号的体系,如果它的根与其他植物的根系紧密地靠在一起,它就会分辨出对方是否与自己是同一种类。当然,植物的这种认亲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向竞争对手“投毒”
对于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植物会使用“恶毒”的手段,将对手排挤走,甚至杀死对手。
在俄罗斯境内,有一种高大的欧洲云杉,喜暖,与其共同生活在乌拉尔地区还有另外一种云杉,叫做西伯利亚云杉,这种云杉矮小,耐寒。但是,欧洲云杉对西伯利亚云杉没有采取包容的策略,而是悄悄夺取后者的养分,让对手“断炊”,这样,千年过去后,西伯利亚云杉就被欧洲云杉赶出了自己的领地,被迫向寒冷的乌拉尔山脉高处撤退。
有的植物做事更绝,向竞争对手暗中“投毒”,非得要了对方的性命不可。在美国西南部的平原上,生长着一种山艾树,它十分霸道,在它生长的地盘上,从不允许任何植物生存,连一根杂草也不放过。在这些地方,放眼望去,除了山艾树和它的表亲“肉叶刺茎藜”,再没有别的植物。
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山艾树对付竞争对手是靠分泌出一种有毒物质,给生长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其他植物“投毒”,这样就达到了独霸一方的目的。
主动寻求“益友”
植物把根伸入地下,吸收养分和水分。为了能够更加茁壮地成长,有些植物还会从事一些“社交活动”。如地下有许多细菌都来想占它们的便宜,但并不会给它们带来什么好处,对于这种没有什么用的朋友,植物就会大门紧闭,拒之于千里之外;但对于对自己发展有益的细菌朋友,它们不但会四门大开,热情拥抱,还会主动前去巴结呢。
如豆科植物就会主动巴结对自己生长有益的根瘤菌。科学家发现,根瘤菌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像瘤子一样的菌块,与豆科植物共生。它能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氨,以此给植物提供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但周围的细菌千千万,豆科植物又如何巴结它们呢?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根瘤菌含有一种名为“Nod因子”的信号分子,让豆科植物非常着迷,它们的根部只要遇到这种分子,马上会主动上前巴结,与其结为“盟友”,从而为其所用。
科学家正在研究,希望尽快让谷类作物也能借鉴这种“巴结术”。
比“邻居”长得更快
高脚棕榈树的茎长在支持根上,举出地面。当周围植物妨碍采光和吸收养料时,它会采取非常明显的规避行为——它向有阳光的一侧长出新的支持根,阴影中的根系则渐渐凋萎,整株植物就移到了阳光充足的地带。
植物学家发现,植物一旦“发现”附近生长着其他植物,便生长得比它们的“邻居”更快,或者它们形成一种折中的生长模式,来对付相互冲突的各种信号。这时候,它们看上去就像聪明、复杂的决策者。
有植物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只是由遗传密码决定的机械反应。也有科学家认为,很多植物表现出的行为适应性,远远超出了反射或受遗传密码控制的程度。植物的根可以根据土壤中矿物质和水分的梯度分布而生长,但它们并不总是采取这种简单模式。
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名为活血丹的匍匐草本植物的“觅食”行为。如果扎根在肥沃土壤中,它们就生出更多的枝、芽和叶,也会更快地形成团状的根,以充分吸收养分。然而,如果扎根在贫瘠土壤中,它们伸展得更快、更广,就好像正在逃离此地一样,同时根状茎变细,分枝形成变少。这意味着新芽距离母体植株更远,正在积极寻找新的肥沃土壤。实验还表明,活血丹的同系植物可以感觉到竞争者根系的存在,即使周围还有充足的养料,它们也会转向其它地区发展。
“培训”蚂蚁当保镖
蚂蚁为植物赶走害虫,植物用蜜汁作为酬谢,这是自然界常见的情景。科学家发现,这种互惠关系的实质可能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他们发现,蚂蚁喝下蜜汁后,会对动物蛋白产生渴望,从而变成贪婪的昆虫猎食者。也就是说,植物“培训”蚂蚁充当自己的保镖,而不仅仅是用报酬来“雇用”他们。
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生活着一种仙人掌,它的蜜汁能吸引4种蚂蚁。科学家在仙人掌下面放上肉和糖为诱饵,观察蚂蚁的活动,同时在附近不产生蜜汁的植物下面也放上诱饵。结果发现,仙人掌附近的蚂蚁更喜欢吃肉,不管是哪一种蚂蚁。
研究人员将实验室里培养的毛虫放在仙人掌上。结果,攻击毛虫最凶的蚂蚁正是那些对肉表现出最强烈兴趣的蚂蚁。随后,研究人员结合蚂蚁的数目和攻击毛虫的凶猛程度,来衡量一棵植物上的蚂蚁对昆虫的威胁性。结果发现,这棵植物上的“蚂蚁军团”威力越强,植食性昆虫就越少,植物的蜜汁使蚂蚁变成了能力更强的“保镖”。
植物的学习与记忆
有人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的确,每株植物都是一个个体,没有两粒种子会长成完全相同的植株,即使它们具有相同基因,或生长在看上去完全相同的环境里。植物能对15种以上的感官信号作出反应,比如光、化学物质、水、重力、土壤质地、损害等,并对这些信号加以综合和比较,从而调整自己的生长状态。
科学家发现,植物的信号系统和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相似。植物利用细胞膜之间的电压变化把电子信号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类似于我们神经中传递的行为电压。正如我们有痛觉神经一样,这些电压可以报告植物哪个部分受到了伤害。在植物细胞内外,传递
有植物学家称,植物能够预测将来会出现的问题,并决定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我们知道,正在生长的植物嫩芽能够感知周围植被。绿叶吸收红光而反射红外线,植物可以识别从红光到红外线的光度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可以反映附近的绿色植被情况。植物可以预测这种情况将会产生的后果,认真筹划将来最可能在哪里遇到竞争和遮挡,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或者进攻手段。除了与其他植物“勾心斗角”外,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也存在激烈的战争,并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受害者。
与“外家”争夺资源
在植物界,普遍存在“非亲不认”的观念。科学家发现,植物与其他不同种的植物遭遇时,相互间的竞争往往更激烈。当植物发现周围的“邻居”与它们没有共同遗传体系时,便会投入更多精力,发展:壮大自己——加快促进根部生长,与“外家”的暗中争夺地下资源。这个现象让科学家感到好奇这些植物是靠什么来辨认亲戚的呢?
有科学家认为,每个植物家族特有的蛋白质或化学信号,可能被分泌在周围土壤中,并被其他植物的根系发现。也就是说,植物可能有一套感知同种类植物蛋白质或化学信号的体系,如果它的根与其他植物的根系紧密地靠在一起,它就会分辨出对方是否与自己是同一种类。当然,植物的这种认亲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向竞争对手“投毒”
对于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植物会使用“恶毒”的手段,将对手排挤走,甚至杀死对手。
在俄罗斯境内,有一种高大的欧洲云杉,喜暖,与其共同生活在乌拉尔地区还有另外一种云杉,叫做西伯利亚云杉,这种云杉矮小,耐寒。但是,欧洲云杉对西伯利亚云杉没有采取包容的策略,而是悄悄夺取后者的养分,让对手“断炊”,这样,千年过去后,西伯利亚云杉就被欧洲云杉赶出了自己的领地,被迫向寒冷的乌拉尔山脉高处撤退。
有的植物做事更绝,向竞争对手暗中“投毒”,非得要了对方的性命不可。在美国西南部的平原上,生长着一种山艾树,它十分霸道,在它生长的地盘上,从不允许任何植物生存,连一根杂草也不放过。在这些地方,放眼望去,除了山艾树和它的表亲“肉叶刺茎藜”,再没有别的植物。
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山艾树对付竞争对手是靠分泌出一种有毒物质,给生长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其他植物“投毒”,这样就达到了独霸一方的目的。
主动寻求“益友”
植物把根伸入地下,吸收养分和水分。为了能够更加茁壮地成长,有些植物还会从事一些“社交活动”。如地下有许多细菌都来想占它们的便宜,但并不会给它们带来什么好处,对于这种没有什么用的朋友,植物就会大门紧闭,拒之于千里之外;但对于对自己发展有益的细菌朋友,它们不但会四门大开,热情拥抱,还会主动前去巴结呢。
如豆科植物就会主动巴结对自己生长有益的根瘤菌。科学家发现,根瘤菌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像瘤子一样的菌块,与豆科植物共生。它能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氨,以此给植物提供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但周围的细菌千千万,豆科植物又如何巴结它们呢?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根瘤菌含有一种名为“Nod因子”的信号分子,让豆科植物非常着迷,它们的根部只要遇到这种分子,马上会主动上前巴结,与其结为“盟友”,从而为其所用。
科学家正在研究,希望尽快让谷类作物也能借鉴这种“巴结术”。
比“邻居”长得更快
高脚棕榈树的茎长在支持根上,举出地面。当周围植物妨碍采光和吸收养料时,它会采取非常明显的规避行为——它向有阳光的一侧长出新的支持根,阴影中的根系则渐渐凋萎,整株植物就移到了阳光充足的地带。
植物学家发现,植物一旦“发现”附近生长着其他植物,便生长得比它们的“邻居”更快,或者它们形成一种折中的生长模式,来对付相互冲突的各种信号。这时候,它们看上去就像聪明、复杂的决策者。
有植物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只是由遗传密码决定的机械反应。也有科学家认为,很多植物表现出的行为适应性,远远超出了反射或受遗传密码控制的程度。植物的根可以根据土壤中矿物质和水分的梯度分布而生长,但它们并不总是采取这种简单模式。
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名为活血丹的匍匐草本植物的“觅食”行为。如果扎根在肥沃土壤中,它们就生出更多的枝、芽和叶,也会更快地形成团状的根,以充分吸收养分。然而,如果扎根在贫瘠土壤中,它们伸展得更快、更广,就好像正在逃离此地一样,同时根状茎变细,分枝形成变少。这意味着新芽距离母体植株更远,正在积极寻找新的肥沃土壤。实验还表明,活血丹的同系植物可以感觉到竞争者根系的存在,即使周围还有充足的养料,它们也会转向其它地区发展。
“培训”蚂蚁当保镖
蚂蚁为植物赶走害虫,植物用蜜汁作为酬谢,这是自然界常见的情景。科学家发现,这种互惠关系的实质可能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他们发现,蚂蚁喝下蜜汁后,会对动物蛋白产生渴望,从而变成贪婪的昆虫猎食者。也就是说,植物“培训”蚂蚁充当自己的保镖,而不仅仅是用报酬来“雇用”他们。
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生活着一种仙人掌,它的蜜汁能吸引4种蚂蚁。科学家在仙人掌下面放上肉和糖为诱饵,观察蚂蚁的活动,同时在附近不产生蜜汁的植物下面也放上诱饵。结果发现,仙人掌附近的蚂蚁更喜欢吃肉,不管是哪一种蚂蚁。
研究人员将实验室里培养的毛虫放在仙人掌上。结果,攻击毛虫最凶的蚂蚁正是那些对肉表现出最强烈兴趣的蚂蚁。随后,研究人员结合蚂蚁的数目和攻击毛虫的凶猛程度,来衡量一棵植物上的蚂蚁对昆虫的威胁性。结果发现,这棵植物上的“蚂蚁军团”威力越强,植食性昆虫就越少,植物的蜜汁使蚂蚁变成了能力更强的“保镖”。
植物的学习与记忆
有人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的确,每株植物都是一个个体,没有两粒种子会长成完全相同的植株,即使它们具有相同基因,或生长在看上去完全相同的环境里。植物能对15种以上的感官信号作出反应,比如光、化学物质、水、重力、土壤质地、损害等,并对这些信号加以综合和比较,从而调整自己的生长状态。
科学家发现,植物的信号系统和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相似。植物利用细胞膜之间的电压变化把电子信号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类似于我们神经中传递的行为电压。正如我们有痛觉神经一样,这些电压可以报告植物哪个部分受到了伤害。在植物细胞内外,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