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的动因、可能性及方法初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d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进企业深度参与,共构专业课程体系、共建专业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共同培育人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培养真正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的动因、顾虑以及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动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64-03
  近年来,高职教育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根本,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式生产环境是基础,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是关键,人才培养过程和关键性环节控制是主线,学生适岗就业是目的。要实现以上系列目标,企业深度参与、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共构、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是必然的选择。在此,以我院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为例,介绍在企业深度参与过程中关于企业参与的动因、可能性、方法和效果等。
  企业深度参与的动因与顾虑
  (一)企业深度参与的动因
  与之前初步阶段的校企合作,即学校派送学生到企业工作车间和实际工作环境参观、了解,邀请企业专家与能工巧匠进行现场讲解,或是企业专家到学校做专题报告、专业技能介绍等浅层次的企业参与形式不同,企业的深度参与需要企业主动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甚至需要提供先进的现代化生产仪器设备或生产场地,与相关专业开展专业共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共构、人才共育等全方位深层次的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工作。从近年来行业内众多企业的实地调研和广泛的行业调查了解到,企业之所以愿意深度参与专业共建,主要基于以下个动因:(1)行业行政压力。(2)借构建真实企业生产环境,提前完成企业潜在员工的岗前培训,缩短员工培训时间,培养符合企业自身生产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3)获取提前了解学生,提前挑选毕业生等优先权。(4)增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可,提高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意愿和认同度。(5)获取经济收益。(6)通过成为相关专业的合作共建企业,在行业内加以宣传,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7)借助校企合作,获得校方对企业的员工培训、工程技术问题解决、共同研发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8)企业的社会责任感。(9)企业员工获取校方聘用职务、技术职称、行业荣誉等方面的需要。(10)企业员工获取经济收入、校方资源和支持等相关利益动因。(11)企业员工利用掌握的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意愿。(12)企业员工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动因,可总结归纳为企业参与动因和企业个人参与动因两大方面。企业参与动因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行业行政动因、学生培养动因、企业其他相关利益动因、企业社会责任感动因;个人参与动因则可进一步细分为企业员工相关利益动因、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感动因等,详见图1。
  (二)企业的顾虑分析
  在校企合作时,企业一般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顾虑:(1)企业投入时间、人力、物力过多,无法正常开展生产作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运营。(2)短期合作方面,难以获得大量的直接经济收益。(3)长期的大量资源的投入不能得到后续的充足回报。(4)校方配合力度不够,企业未能通过成为相关专业的合作共建单位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行为得不到行业认同,或未得到优先学生供应、技术支持、互助培训、共同发展等。(5)校方未给予足够的支持,企业员工参与专业建设未能获得相应等级的聘用职务、技术职称、学校荣誉等。(6)部分员工借助企业与校方搭建的合作平台为个人谋利,无心从事企业生产甚至导致技术骨干人才流失等。
  从企业的担忧和顾虑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投入回报、企业正常生产、员工影响等几个方面。
  企业深度参与的可能性分析
  由以上分析研究可知,出于某些利益诉求因素和动因的驱动,即企业所受到的行业行政命令压力、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感以及员工发展与道德等因素影响,企业是具备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开展专业共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共构、人才共育的动因的。同时,出于投入回报比、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员工个人影响等方面的考虑,企业也有着得不偿失、自身整体利益受损等方面的担忧和顾虑。
  要消除企业的顾虑,让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学校方面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充分调研,广泛交流,寻找有需求和愿意与学院合作共建专业,并具有合适条件的相关企业。(2)争取行业的行政支持,为双方合作创造条件。(3)确定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4)使企业认识到深入参与专业共建是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其投入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利益。(5)通过与企业充分沟通,使企业及其员工确认与校方合作、参与专业共同建设利大于弊,其前期投入和付出是值得的。(6)确保合作企业正常生产不受影响,企业负担不会过重。
  综上所述,吸引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是可能的,也是现实可行的,甚至能够得到行业的欢迎和支持。
  企业深度参与的方法及效果探析
  在我院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引进企业深度参与的方法:
  第一,全面分析调研,了解各企业参与共建专业的意愿、合作要点、企业条件等,遴选确定适合的合作企业。首先,广泛开展行业内的宣传、沟通和协商。通过该项工作,获得了行业行政主管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也让企业充分了解到学校方面的诚挚合作愿望、需要企业参与的各方面、专业方能够给企业提供的各项资源和潜在合作点以及前期合作的必要性等。然后,对具有全面合作意愿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具有的师资条件、实践条件、参与深度、双方合作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复核,剔除部分只想单方面通过指导学生教育获得企业收益或者师资、实践条件不足的企业。最后,经严格筛选,确定了清远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处、广州大敖水库管理处、韶关乐昌峡水利枢纽管理处等作为学生合作共育为主要目的校企合作基地;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等作为学生与师资培养并重的校企合作基地。前一批合作基地分布于广东省不同地区,实训实践效果好、企业师资力量强、学生实训住宿条件优;同时,企业方也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希望专业反过来对其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宣传推广其生产设备,协助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企业还希望与专业合作,共同开展行业内的共享科研、社会服务、资源互补、携手共同发展。双方均具有共同的合作发展需要,为逐步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共同构建校企互动、合作育人的系列体制机制和运行保障体系。具体来说,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在与企业方合作过程中,通过组建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部等机构,制定了《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10项制度或标准、《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考核与评价方案》等2项人才培养管理方案,建立和确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质量保障和评价方法、校企合作人才共育运行质量管理与评价方法等,依托学院打造和建立相关的资金、组织、协调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建立了系统、全面的校企互动、合作育人运行保障体系,打消了企业在校方投入不够和运行不畅、支持配套条件不足的顾虑。
  第三,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共建的各项标志性、指导性合作框架。合作共建内容主要通过邀请从企业方选聘的专业带头人、骨干兼职教师等,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相关方案后,共同制定年度专业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等。通过该过程,企业开始真正地了解到专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模式和框架,并开始将企业的工作理念和行业规范要求在大框架上与学院教育工作相融合。
  第四,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具体的学生合作培养内容。主要有:一是邀请企业专业带头人、骨干兼职教师、各门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等,确定每门课程的教案、教学模式、实践训练环节设计、企业实践实训内容和方法、学生顶岗实习等,通过电子邮件、专业会议、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等形式与企业方参与人员进行紧密联系,确保企业全程、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审核和制定教学内容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企业的要求。二是与企业共同做好合作计划安排,确保其深度参与不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或使企业负担过重。对于学生培养计划的执行,确保每学期提前3个月左右的时间提供给合作企业,由企业视生产需要灵活安排相关技术骨干人员和专家,提供培养场所和条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保证校企合作培养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五,在合作过程中,尽量降低企业人员参与的难度和工作量,提高企业参与的信心和积极性。在初期合作过程中,由于对教育系统和合作学院及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运作方式不了解,企业人员普遍表现出对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对教学管理档案与佐证材料准备的不耐烦,对教学管理模式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此时,需要校方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尽量在前期合作中协助甚至是代替企业人员准备完成相关的教学资料,降低企业员工参与的难度和工作量。随后,在企业员工逐步熟悉教学运作模式后,再逐步深入体现教学理念,加入相关内容。如此,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及难、充分帮助的方法,协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到全面而深层次的专业建设工作中。
  第六,给予合作企业和相关企业人员足够的鼓励和扶持,加强宣传,提高合作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企业切实得到学生供应优先、技术支持、互助培训、共同发展等优惠。具体来说,在引进相关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培养培训学生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合作需要,开放校内的各项资源为企业所用,与企业合作开办面向企业或社会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既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也增加企业的合作回报,增强企业的合作信心和深度参与积极性。
  第七,给予企业员工参与专业建设所能获得的聘用职务、技术职称、教育系统荣誉等,提高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在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聘任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人员担任系部管理岗位、企业专业带头人、客座授课专家、客座教授等,增强了企业人员深度参与和协助专业开展建设工作的意愿。
  第八,加强对合作企业的宣传,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使企业切实感受到参与专业共建的社会收益。
  第九,对于以学生与师资培养并重的合作企业,包括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等,通过技术骨干人才互挂、技术力量互派、资源共享、共同协作,在减轻企业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师资队伍,取得了良好的互利共赢、共创收益的效果。
  第十,利用已建立的校企互动、合作育人运行质量保障与评价改进体系,定期进行运行质量情况分析和效果总结,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分析和研讨前一阶段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成绩以及亟待改进的地方,定期检验和改进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确保专业共建良性循环。
  经过几年来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引进企业深度参与的实践探索,企业体会到实质性的参与合作益处,也满足了其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意愿和需求,参与意愿和参与度普遍大大提高。校企双方在学生培养、师资培养、企业员工培养、校企发展等各方面获益良多。
  结论与思考
  第一,高职院校教育中,人才培养是目标,培养模式是核心,培养过程和管理是关键,而要做好上述各项教育工作,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是有效的实现手段。因此,如何引进企业深度参与,实现校企互动、人才共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第二,在与企业深度合作中,遴选出具有合适的条件,包括师资、实训场地、投入决心与力度的合作企业是前提。单纯为获取利益或者支持力度不足以支撑专业发展的企业不是真正的合作对象。
  第三,在与企业深度合作中,寻找和确定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点是关键。企业之所以愿意和校方合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参与专业共建,是有一定的原因和考虑的。因此,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需要,寻找到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才能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第四,在与企业深度合作中,急企业之所急,应企业之所需,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为企业提供贴心的、全面的、尽可能多的服务,降低企业参与的难度,逐步理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促使合作企业以及更多的企业致力于全面的校企深度合作。
  第五,在与企业深度合作中,应注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扬,并对企业的支援参与行为广泛宣传,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高度。
  第六,在目前阶段,由于国家对高职教育极为重视,对示范和骨干院校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大,该部分支持资金适合于前期吸引企业参与和投入专业共建,但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吸引企业主动深度参与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第七,要做好校企深度合作,必须构建和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质量保障和运行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时期的校企合作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搭建校企合作长效平台,以有效的运行状况评价和反馈改良机制,确保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专业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志新.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2(2):30-32.
  [2]孟繁增.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31(9):224-225.
  [3]刘彩琴,刘兴.高等职业教育“共融共赢”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1):29-30.
  [4]高书香.高职高专视角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的策略[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1):101-104.
  [5]赵晓东.基于高职教育改革的校企合作发展对策[J].职教论坛,2012(2):16-18.
  作者简介:
  赖永辉(1975—),男,广东封开人,博士,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水利学方面的教学与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庙会是乡村社会重要的精神狂欢场所与物资交流中心。近代庙会的衰落缘于战争和政治运动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恢复的庙会,重视了招商引资,却淡化了宗教内涵。当代庙会文化的建
<正> 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地学部获悉,截至2003年12月30日,被中外地学界关注的、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主孔钻进达到3665.87
全年4期正刊及1期增刊共发表112篇论文,涉及三类内容:第一类属新技术介绍及国内创新成果;第二类属于如何消化、理解新技术;第三类是用好新技术的经验.第一类论文数量约占全年
期刊
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基础考试,在考生大学本科毕业后按相应规定的年限进行,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是否基本掌握进入岩土工程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及专业
期刊
论述了透射电子显微镜透镜线圈稳流电源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稳流控制电路的特点,查找到影响线圈电流稳定度的主要因素,通过改进现有电路结构,设计出高稳定度的透镜线圈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