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风是一种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中老年常见病。中风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其中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最为多见,发生率在40%~50%之间[1]。其表现为病人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空虚、厌烦、淡漠,认为活着无意义等。由于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患者信心丧失,对治疗造成障碍,影响康复[2]。Moris等[3]经过10年随访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如果伴发抑郁,将延缓脑卒中后的康复,导致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4倍。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中风后抑郁症16例,经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
  【关键词】  中风;抑郁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82―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8例住院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69岁,平均59.5岁;病程最短28 d,最长13个月。其中缺血性中风12例,出血性中风4例。16例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中风,且为首次发病,符合中风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参照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排除昏迷、智力障碍、失语者。
  1.2治疗方法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淤汤治疗。
  1.3疗效标准与结果疗效标准参照张氏[4]的方法制定,以痊愈、好转、无效三项评定。精神症状全部消失,情绪、情感恢复正常,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痊愈;精神症状基本或大部分消失,时有情绪、情感低落,能勉强处理一般日常生活为好转;精神症状无改善,情绪、情感低落仍明显为无效;疗效判定统一以3个月为期,包括住院期与非住院期。16例中,痊愈4例,好转8例,无效4例,有效率75%。
  2观察与护理
  2.1对PSD的观察PSD是中风后继发的一种情感障碍。临床中我们发现,PSD患者的活动障碍常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而抑郁症又可影响PSD患者的康复,形成恶性循环。PSD除造成情感上的痛苦外,还减慢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并可使死亡率升高(无效4例中,2例死亡)。同时,神经功能低下也应是继发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PSD的发病概率与病程也存在一定关系,病程越长,PSD的发病率越高。
  2.2一般护理:①居室要通风换气,环境清洁,保持空气清新;②合理饮食,选择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性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供给足够热量。避免发生呛咳、误吸等;③加强基础护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协助定时翻身,预防压疮;④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发生跌倒等意外;⑤保持患肢功能位置,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肢体瘫痪程度。
  2.3功能锻炼中风后患者的恢复一大要点就是加强功能锻炼,包括肢体与语言等方面的训练。功能锻炼应在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坚持被动和主动相结合、床上和床下相结合、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最主要的是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的运动方法。肢体活动能加强血液循环及恢复肌力,进而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反过来也对抑郁症的恢复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学者[5]认为,肢体活动能力越低,PSD的发生率越高,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成正比关系。因此我们将功能训练贯穿于中风的始终,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到正常的功能状态或重新获得技能,缩短恢复的期限。
  2.4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实现全面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而患者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情的转归。笔者在临床观察中注意到,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多具有焦虑、自卑、依赖等心理,不愿配合治疗,甚则自暴自弃,产生轻生念头,严重影响临床疗效。针对这一现象,护理人员应当尊重和关心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中风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同时说明康复需要一个过程,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请康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根据病人性格特点、病情轻重、家庭境遇的不同及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心理支持方法,增强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
  2.5家庭干预家庭干预是指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或由医务人员定期家访进行干预性训练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进行家庭干预对象主要为PSD患者有行为能力家属。内容为:①认知干预:向患者家属宣教PSD的相关知识,包括其诱因、病因、预防及治疗,提高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②心理干预:讲解心理、情绪对PSD的作用,明确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疾病预后的负面影响,指导其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导工作,并建立家属病症痊愈的信心;③行为干预:教会家属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方法,协助患者进行经常性的功能训练,根据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工作,改变家庭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④情感干预:重点讲解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本病恢复的重要性。
  3讨论
  3.1护理对中风后抑郁症的重要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医护患人员及家属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这类患者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护士在协助进行药物康复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掌握病情动态,从生活起居、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本症的有关知识和护理技巧。因此,护士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不仅担任治疗者,还起着协调者、观察者和宣教者等作用,对促进PSD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3.2家庭干预对PSD患者的康复作用病人是一个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疾病康复十分重要。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良好的家庭氛围、融洽的家庭关系及家庭支持程度的高低可直接影响PSD患者的康复,及时正确地发现和处理中风后患者的情感障碍是中风康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将临床治疗与康复从医院延伸到家庭。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疾病知识介绍,缓和家庭气氛,行为――认知干预等系统措施的介入,改善或促进而有效的良好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59.
  [2]殷春萍.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10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3):25.
  [3]Morrsi PL,Bear H,Fries S,et al.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with 10 year post stroke meotaity[J]. Am J Psychiatry,1993,150:124.
  [4]张秀荣,赵鸿运.舒神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02,22(3):35.
  [5]张歌心.中风后抑郁症的康复与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1,30(7):50.
其他文献
【摘要】偏瘫病人多属于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经医院治疗后,虽没有生命危险,但病人行动非常不便,因此偏瘫病人肢体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是一个长期锻炼的过程。肢体功能训练是偏瘫康复的关键,偏瘫康复的根本是痪肢功能的恢复与再建,其最终目的是在允许的范围内,让病人逐步锻炼成不依靠他人的独立生活者,从而达到身体整体的康复。  【关键词】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双侧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37例患者同时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双侧脑室外引流术,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管理。结果:经治疗与精心护理后,基本治愈23例,显著进步10例,植物生存1例, 死亡2例。结论: 丘脑出血破人脑室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症类型,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79―02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高龄老人而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通过手术治疗来尽快恢复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高龄老人常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并发症,因而增加了手术风险。将细节护理融入到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可以增强患者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 
【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治疗、心理、饮食、休息、运动护理。结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要保障。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80―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病变,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摘要】目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和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对68例各类颅内动脉瘤进行分析。结果:68例痊愈52例,遗有神经系统损害者12例,死亡4例。结论:按照颅内动脉瘤的自然病史和发展规律,对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强化,对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  【关键词】护理;动脉瘤;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