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语文教育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分析、探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文章不断涌现,各种进行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随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和语文教改新理念的深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学语文的教改实践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新的语文教材给人以全新的面貌,它带给我们在旧有教材桎梏下变得目光呆滞、思维迟钝的师生以崭新的感受和精神心灵的巨大震撼。在广大教师的艰苦努力下,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也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和活力有力地冲击着旧有的教学模式,荡漾着陈旧的教学理念的浊浪。另一方面,参与和实施课改的力量逐渐壮大,一些长期制约语文教学效益的瓶颈开始突破。但必须看到的是:以上各种各样的艰苦努力在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未来带来希望和机遇的同时,也在深刻揭示着中学语文教育的深层危机。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意义和价值,也许仅仅是唤醒一种意识,理清一种思路,塑造一种精神。至于能否找到一个方法,开拓一条道路,存在着许多变数,现在还远远不是拍手称快的时候。
  一、人文精神的衰落与语文教育的困境
  我們正处于一个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急骤衰落的时代。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盛行吞噬着当代青少年残存的心智,而被传媒一再掀起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浪潮又不断地冲击着他们并不牢固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根基。在时下的快餐文化、商业文化和媚俗文化盛行的文化氛围中,人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对存在真相的探求,个人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个人的道德操守和悲悯情怀,以及公民精神、守法意识、契约伦理等等这些本来不可或缺的人文情怀,正在不断被任意放逐,被冷漠地搁浅在主流意识的边缘。更为可怕的是:人们对人文精神的漠视和丢弃最终导致其对人文教育的漠视和丢弃,进而使得我们整个教育生态体系出现失衡,教育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语文的本质与人文的内涵其实是一回事,或者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说人文是一条大河,那么语文就是这条大河的支流。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语文从人文的大河中汲取了不竭的源泉和养分,而且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的一汪清水流淌于语文的河道上会培植出一种着重语言、珍视语言、热爱语言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只有具有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的人,才有可能意识到语言不仅仅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而且还是“人类意识存在的家园”,它的神圣与伟大妙不可言;才有可能领会到从语言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和心灵是多么的高贵和自由,才有可能像亲近和热爱生活一样去亲近和热爱语言。反之,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的缺失在语文里就会体现为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的缺失。
  二、应试教育的泥潭与语文教育的挣扎
  语文教育应该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在这种延伸面前不断萎缩,在应试教育的泥潭越陷越深,最终被无情堙没。然而,且不说我们所观察到的那些以课改为主题的公开课,有太多人工雕凿的痕迹,是课改理念的真空式演绎,很难具有普遍的实际指导意义,就算这样的课堂教学成了大多数教师的常规模式,还是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在步履维艰的语文课改之路上,广大同仁的勇于探索和有益尝试,笔者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如果没有他们的艰巨努力,语文教育的现状或许还要不可收拾。语文教育的死穴在哪里?从外部环境说,是整个社会的功利化的产物,是整个教育的根本目标从提升人类的精神价值沦落到仅仅是为了获取生存手段和方式的必然反映。从内部环境说,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对语文教育的巨大钳制。即使是带给人们希望之光的新课改,即使是充满诱惑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大可能改变应试教育的实际功利定位,甚至有时还有强化这种定位的效果。只要教育评价的方式、机制不进行有实际意义的革新,期望语文教育的春天永远是一厢情愿的事。陷于应试教育泥潭中的语文教育,是带着镣铐的舞者,是禁锢于囚笼中的思想之鸟。当他不能展翅翱翔于自由的人文精神的蓝天,就注定了它悲情的命运。如果它不能从人文精神缺失的藩篱和应试教育的泥潭里找出突围之路,二十一世纪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就难以完成。
  三、教师精神的重构与语文教育的突围
  笔者认为,当前中学语文的教育或教改必须进行双重突围,即:在进行内部有效修补的同时,在外围上大力推动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社会突围和冲破应试教育桎梏的理念突围。从生存理念上矫正全社会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种种观念误区,缓解中学语文现实的生存压力,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求得一席之地。语文教师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让他们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往工具,而且是同世界有着隐秘关联的文化载体,是天地万物和人生世事走向我们的伟大通道,设法唤醒学生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
  2、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选取上,必须既着眼于时代,又顾及传统,把时代意识和传统文化有机地吻合在一起。在单篇教学和单元教学为主体的前提下,引入专题教学,扩大信息量,增加趣味性。这样可能会让许多作品焕发新的意义,从而扩大课堂的释放空间,增益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认识视野,进而引导他们进入更加深远广袤的精神领地。3、在教学手段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引导学生的感受、感悟,扩大阅读量,增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观照、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等思维训练方式的内容与形式。
  然而,语文教育在呼唤人文精神的同时,不能忽视或者排斥基本和必要的语文基础,这不仅是现实条件下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基本语文素养的人不可缺少的东西,更是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提供基本保证。语文基础包括基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基本的文化素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倾向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不可能在学校有限的语文课时中把什么都教给学生,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把这些语文基础教给他们,使他们的学习人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语文基础蕴含着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或者说这两者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靠的不全是考试成绩的排序和教师严厉的呵斥,也不全是费尽心机的教学设计和多媒体的娴熟运用,而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学的机智、教风的踏实、教态的魅力,是教师能力、水平、风格的写照和光大。因此,语文教育要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尽管有许多条件需要创造,有许多困难等待克服,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善和重构教师的精神和学识结构仍然是第一位的。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坚守自己心灵的天空,就能找到语文教育的突围之路。
其他文献
语文趣味性教学是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净化思想。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这当中不可或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另一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适应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展开多边的交
众所周知,在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再次成为了社会大众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但是
如今许多学生的家长十分重视优生和优养,但在优育方面却走入了误区。有的只管生养,不管教育;有的只问考试分数多少,不问道德如何。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俨然成了“小皇帝”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提出了更高且更具体的要求,为了让小学生对数学学科充满学习兴趣,为学生们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学科本质,让学生们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机构和学生家长的重视。现阶段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要改善这种情况,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
文章详细分析了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指出了多媒体教学的缺点及容易产生的问题,阐述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应用多媒体教学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为小学课堂
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课题,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突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问题,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新的教学方法,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已经是形式所趋、时代要求的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