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的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诗歌创作离不开意境,诗人的情感大多是通过具体的意境表达出来的。如何体味诗歌的意境美,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就如何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教学感受:一、准确理解作品的意象;二、充分想象诗词的画面;三、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四、用心感受作品的气氛。教会学生从意境入手去把握作品的内涵,去领会作者的情感,去感受作品营造的氛围,从而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
语文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新课标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体味古典诗词意境美是一种高级复杂的精神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境界中的人、物、事、景进行补充。使之更完美,甚至融入主观情思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体味意境也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古典诗词讲究炼字炼句,更讲究意境的创造,从意境入手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有助于我们真正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描写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是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精髓,也是我们鉴赏的内核。“古人为诗,贵乎意在言外,使思而得之。”“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将生活图景和作家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的最好例证。它把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很容易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独。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别时刻“酒醒”后。可见词人面对眼前凄迷景象,痛苦万分!情景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意境或存于一字一句。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增添了诗句的意境:“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更是境界全出矣。或存于整篇作品中,杜甫《春望》将写景、状物、叙事、绘人等诸多因素融合在一个独立天地里,恰好完美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由景、物、事、人等结合而成的“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完美结合。蕴涵着诗人对国破家亡无限的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有限之境无穷之意完美结合,就成了意境。独特的艺术境界正是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那么,如何才能全面而又深割地体味作品的意境呢?
一、要准确理解作品的意象
“词句组合构成诗篇,意象组合构成意境。”所以体味意境得先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融合作家主观情思的可感的形象(物、景)。李白的《静夜思》是借助“月光”这个客观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高适《除夜作》是通过“寒灯”这个客观意象来表达孤独思乡之情。李煜则通过“落花”“流水”来表达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伤感。一些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往往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甚至为不同时期,不同作者所袭用,久而久之,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韵。举例如下:
月光——思念 杨柳——惜别 红豆——相思 枯藤——萧瑟
落叶——失意 菊花——高雅 莲化——高洁 落日——惆怅
鸿雁——思念 秋雨——忧愁 落花——感伤 古琴——知音
冬雪——冷峻 故园——乡愁 浮云——飘零 鹧鸪——凄清
鹤——孤高 鹏——志远
同时,在意象的承袭过程中,作者为了表达特定环境的思想和情感,达到意与象、物与我融洽的效果,也创设了具有多义性的意象。比如“月”,李白将它当作知心伴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则通过它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激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把它当作良辰美景的化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鉴赏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捕捉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具有多义性的意象,从而更深刻地体味诗的意境美。意象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画面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载体。所以体味意境需要从诗词的画面入手。
二、要充分想象诗词的画面
一首古典诗词就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读者在鉴赏过程中需要把作品放在特定的画面和音响的环境中进行想象,使作品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感受画面离不开想象。
1,凭措经验,再现画面。
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可视可听可触摸的立体画面,需要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再现画面的目的。如《山居秋冥》:“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每一句话就是一幅画,我们由“明月松间照”想象出雨后山林一尘不染,格外苍翠,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由“清泉石上流”我们想象出那似百练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像优美的乐曲奏响,反衬山林的幽静:从“竹喧”“莲动”我们想象出少女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把四句再联系在一起,一幅雨后山村清新、宁静又洋溢着快乐的晚景图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首恬静优美的小夜曲便又在我们的耳边响起。
对于画面的想象可以从时间、空间、状态、色彩等多方面延伸。
由“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我们能想象出江南古地千年的沧桑巨变。
由“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我们能想象出百里洞庭烟波浩淼的壮阔。
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我们能想象出瓜洲渡一役宋兵冲锋杀敌的豪壮。
由“日出江花红胜火,眷来江水绿如蓝”我们能想象出江南春色的明丽与绚烂。
欣赏与我们生活经验较远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作品意境的体味。
2,填补空白,丰富画面。
诗歌是空白的艺术。古典诗词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填补或扩充,丰富作品的画面。以便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理解诗人的情思,以达到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的目的。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山中。”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写人的心情,我们只有填补“人闲”一句中的艺术空白,才能领悟全诗的意境。时夸已至深秋,桂花飘落。诗人在夜里独自走出茅舍来到小涧旁,好不凄清。这时,我们如果能想象一下诗人的情态,就不难领会诗人如何依恋已逝的美好时光,又是如何惊喜的发现鸟鸣竟给寂静的山涧带回了春意,进而领悟到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了。
三、要仔细揣摩诗人的情感
古典诗词讲究合蓄美,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借助外物描写或情境刻画来表现,阅读者应该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揣摩来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杜甫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便是个典型的例子,表面上是写主人公坐在棋盘前敲着棋子,一副悠闲的样子,实际上主人公的内心并非如此,主人公是因为友人夜半未来,心理烦躁而敲着棋子。我们要善于进入情境进行揣摩。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不仅要想象出“夜雨涨秋池”“共剪西窗竹”这样的生活画面,还要进一步去揣摩当时诗人的内心活动。窗外秋雨浙沥下个不停,诗人读着远方亲人饱含着无限期盼之情的来信,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此时此刺的孤独寂寞,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有对团聚生活的期盼。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去合理想象细致揣摩,才能准确把握意境中的“意”字。
四、要用心感受作品的气氛
意境分析,特别要注意作品的气氛。要善于从诗歌描写景色的“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了游子思念隶人、内心孤寂的心情。《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烟柳”“斜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雨霖铃》“寒蝉”“烟波”“暮蔼”“晓风”“残月”,正是人物悲凉心境的写照。而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最后,要准确地体味意境把握主旨,还得弄清诗歌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寓情于景、即景抒情、直抒胸意是情与景结合的常见形式,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幽情。托出主旨的。
体味意境,仅仅是鉴赏古典诗词的一种手段。此外,比较法、知人论世法、修辞分析法、寻根溯源法等都是鉴赏古典诗词的有效方法,在鉴赏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语文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新课标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体味古典诗词意境美是一种高级复杂的精神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境界中的人、物、事、景进行补充。使之更完美,甚至融入主观情思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体味意境也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古典诗词讲究炼字炼句,更讲究意境的创造,从意境入手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有助于我们真正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描写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是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精髓,也是我们鉴赏的内核。“古人为诗,贵乎意在言外,使思而得之。”“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将生活图景和作家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的最好例证。它把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很容易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独。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别时刻“酒醒”后。可见词人面对眼前凄迷景象,痛苦万分!情景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意境或存于一字一句。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增添了诗句的意境:“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更是境界全出矣。或存于整篇作品中,杜甫《春望》将写景、状物、叙事、绘人等诸多因素融合在一个独立天地里,恰好完美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由景、物、事、人等结合而成的“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完美结合。蕴涵着诗人对国破家亡无限的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有限之境无穷之意完美结合,就成了意境。独特的艺术境界正是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那么,如何才能全面而又深割地体味作品的意境呢?
一、要准确理解作品的意象
“词句组合构成诗篇,意象组合构成意境。”所以体味意境得先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融合作家主观情思的可感的形象(物、景)。李白的《静夜思》是借助“月光”这个客观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高适《除夜作》是通过“寒灯”这个客观意象来表达孤独思乡之情。李煜则通过“落花”“流水”来表达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伤感。一些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往往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甚至为不同时期,不同作者所袭用,久而久之,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韵。举例如下:
月光——思念 杨柳——惜别 红豆——相思 枯藤——萧瑟
落叶——失意 菊花——高雅 莲化——高洁 落日——惆怅
鸿雁——思念 秋雨——忧愁 落花——感伤 古琴——知音
冬雪——冷峻 故园——乡愁 浮云——飘零 鹧鸪——凄清
鹤——孤高 鹏——志远
同时,在意象的承袭过程中,作者为了表达特定环境的思想和情感,达到意与象、物与我融洽的效果,也创设了具有多义性的意象。比如“月”,李白将它当作知心伴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则通过它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激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把它当作良辰美景的化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鉴赏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捕捉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具有多义性的意象,从而更深刻地体味诗的意境美。意象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画面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载体。所以体味意境需要从诗词的画面入手。
二、要充分想象诗词的画面
一首古典诗词就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读者在鉴赏过程中需要把作品放在特定的画面和音响的环境中进行想象,使作品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感受画面离不开想象。
1,凭措经验,再现画面。
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可视可听可触摸的立体画面,需要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再现画面的目的。如《山居秋冥》:“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每一句话就是一幅画,我们由“明月松间照”想象出雨后山林一尘不染,格外苍翠,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由“清泉石上流”我们想象出那似百练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像优美的乐曲奏响,反衬山林的幽静:从“竹喧”“莲动”我们想象出少女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把四句再联系在一起,一幅雨后山村清新、宁静又洋溢着快乐的晚景图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首恬静优美的小夜曲便又在我们的耳边响起。
对于画面的想象可以从时间、空间、状态、色彩等多方面延伸。
由“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我们能想象出江南古地千年的沧桑巨变。
由“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我们能想象出百里洞庭烟波浩淼的壮阔。
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我们能想象出瓜洲渡一役宋兵冲锋杀敌的豪壮。
由“日出江花红胜火,眷来江水绿如蓝”我们能想象出江南春色的明丽与绚烂。
欣赏与我们生活经验较远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作品意境的体味。
2,填补空白,丰富画面。
诗歌是空白的艺术。古典诗词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填补或扩充,丰富作品的画面。以便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理解诗人的情思,以达到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的目的。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山中。”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写人的心情,我们只有填补“人闲”一句中的艺术空白,才能领悟全诗的意境。时夸已至深秋,桂花飘落。诗人在夜里独自走出茅舍来到小涧旁,好不凄清。这时,我们如果能想象一下诗人的情态,就不难领会诗人如何依恋已逝的美好时光,又是如何惊喜的发现鸟鸣竟给寂静的山涧带回了春意,进而领悟到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了。
三、要仔细揣摩诗人的情感
古典诗词讲究合蓄美,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借助外物描写或情境刻画来表现,阅读者应该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揣摩来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杜甫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便是个典型的例子,表面上是写主人公坐在棋盘前敲着棋子,一副悠闲的样子,实际上主人公的内心并非如此,主人公是因为友人夜半未来,心理烦躁而敲着棋子。我们要善于进入情境进行揣摩。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不仅要想象出“夜雨涨秋池”“共剪西窗竹”这样的生活画面,还要进一步去揣摩当时诗人的内心活动。窗外秋雨浙沥下个不停,诗人读着远方亲人饱含着无限期盼之情的来信,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此时此刺的孤独寂寞,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有对团聚生活的期盼。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去合理想象细致揣摩,才能准确把握意境中的“意”字。
四、要用心感受作品的气氛
意境分析,特别要注意作品的气氛。要善于从诗歌描写景色的“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了游子思念隶人、内心孤寂的心情。《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烟柳”“斜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雨霖铃》“寒蝉”“烟波”“暮蔼”“晓风”“残月”,正是人物悲凉心境的写照。而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最后,要准确地体味意境把握主旨,还得弄清诗歌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寓情于景、即景抒情、直抒胸意是情与景结合的常见形式,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幽情。托出主旨的。
体味意境,仅仅是鉴赏古典诗词的一种手段。此外,比较法、知人论世法、修辞分析法、寻根溯源法等都是鉴赏古典诗词的有效方法,在鉴赏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