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传统的或是新课程下的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仍是学校教学的永恒主题,关键取决于教师,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着眼于未来,转变观念、创新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
一、加强课改研究,引导教师迎接未来教育挑战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专业成长。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只有教师专业得到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关系着课改是否成功。课改不仅赋予了教师历史重任,而且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教师须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适应社会需要,迎接未来教育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做到终身学习的前提,就是要求学习者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要从烟海般的读物以及瞬息万变的信息之中,迅速获取和运用所需信息,继承和发展前人科研成果,关键之一也就是要“会学习”。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备好课和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引导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的前提。
2、树立课程意识。课改的重点表现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课程建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以人为本”中的“人”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以教师为本,即教师不再是教材和知识的奴隶、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主动发展的指导者。以学生为本,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再完全服从于教师及教材,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心态得到开放、主体性得到突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其实,学生都要进步和发展。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当好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学校必须把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3、确立课改目标。课改体现时代要求,着眼于未来,关注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活泼地成长。新课程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所以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人的素质和潜能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其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素质和潜能,他能够发展并形成其他方面的素质和潜能。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培养、发展学生的素质和潜能作为重点。要使学生能从烟海般的读物和瞬息万变的信息中迅速获取、使用所需的信息,关键就是要“会学习”。从积极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教”。
4、改变教学方式。新课程的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平台。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实现教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落实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相长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因此,学校要坚持以“科研兴校”作为教研目标,把“科研兴教”的理念作為引领科研工作,做到立足问题选课题,围绕课题搞教研,教研行动促业务,激励机制抓提高。以专家引领为途径,有效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职称尽头的自我满足倾向。引领教师找准自我,静心读书,积极实践,勤于反思,严谨执教,在竞争中磨砺自己,在工作中反思自己,在科研中提升自己,在互助中成长自己。学理论、求实效、讲创新、比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三、强化课堂教学,锤炼教师的基本功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阵地,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战场。必须始终如一地狠抓课堂教学质量,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具体的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流程的规范与强化,常规的落实与训练,加强教学过程的研究。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途径,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思维,重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新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确立以下新的教学观:(1)帮助学生确立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2)教学方式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学就怎样教;(3)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教学内容与生活世界结缘;(4)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5)及时反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6)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充分发展,给他们想象思考的空间和自由;(7)帮助学生去发现学会知识对个人的意义;(8)注重让学生理解、探究,而不是让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9)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学习课程的能力;(10)师生平等共处。
四、突出德育工作,确保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全面提升教师德育理念,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的思想,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
五、搞好教学评价工作,激励教师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如何巩固好教师的这种责任,使之不至于淡化或缺失,创新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评价工作,是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根本,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学校信誉、质量的关键所在;可以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优、缺点得以凸显,推动工作的改进、加强精细化管理;使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反思。具体表现为(一)可发现学生是否掌握课标规定并符合教材的目标和内容,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和一定的程度,以便获取相应的等级,使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学业的水平,便于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二)是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判,评价结果是学生学业水平高、低的表现,这就能是学生正确审视自己,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争取获得优良的评价;(三)对学生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进一步促成教学竞争机制的引入,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社会、学校(包括教师)和家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更好地因材施教,自觉调控自身的行为,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尽职尽责。
一、加强课改研究,引导教师迎接未来教育挑战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专业成长。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只有教师专业得到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关系着课改是否成功。课改不仅赋予了教师历史重任,而且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教师须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适应社会需要,迎接未来教育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做到终身学习的前提,就是要求学习者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要从烟海般的读物以及瞬息万变的信息之中,迅速获取和运用所需信息,继承和发展前人科研成果,关键之一也就是要“会学习”。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备好课和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引导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的前提。
2、树立课程意识。课改的重点表现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课程建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以人为本”中的“人”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以教师为本,即教师不再是教材和知识的奴隶、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主动发展的指导者。以学生为本,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再完全服从于教师及教材,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心态得到开放、主体性得到突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其实,学生都要进步和发展。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当好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学校必须把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3、确立课改目标。课改体现时代要求,着眼于未来,关注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活泼地成长。新课程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所以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人的素质和潜能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其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素质和潜能,他能够发展并形成其他方面的素质和潜能。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培养、发展学生的素质和潜能作为重点。要使学生能从烟海般的读物和瞬息万变的信息中迅速获取、使用所需的信息,关键就是要“会学习”。从积极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教”。
4、改变教学方式。新课程的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平台。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实现教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落实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相长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因此,学校要坚持以“科研兴校”作为教研目标,把“科研兴教”的理念作為引领科研工作,做到立足问题选课题,围绕课题搞教研,教研行动促业务,激励机制抓提高。以专家引领为途径,有效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职称尽头的自我满足倾向。引领教师找准自我,静心读书,积极实践,勤于反思,严谨执教,在竞争中磨砺自己,在工作中反思自己,在科研中提升自己,在互助中成长自己。学理论、求实效、讲创新、比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三、强化课堂教学,锤炼教师的基本功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阵地,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战场。必须始终如一地狠抓课堂教学质量,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具体的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流程的规范与强化,常规的落实与训练,加强教学过程的研究。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途径,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思维,重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新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确立以下新的教学观:(1)帮助学生确立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2)教学方式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学就怎样教;(3)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教学内容与生活世界结缘;(4)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5)及时反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6)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充分发展,给他们想象思考的空间和自由;(7)帮助学生去发现学会知识对个人的意义;(8)注重让学生理解、探究,而不是让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9)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学习课程的能力;(10)师生平等共处。
四、突出德育工作,确保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全面提升教师德育理念,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的思想,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
五、搞好教学评价工作,激励教师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如何巩固好教师的这种责任,使之不至于淡化或缺失,创新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评价工作,是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根本,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学校信誉、质量的关键所在;可以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优、缺点得以凸显,推动工作的改进、加强精细化管理;使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反思。具体表现为(一)可发现学生是否掌握课标规定并符合教材的目标和内容,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和一定的程度,以便获取相应的等级,使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学业的水平,便于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二)是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判,评价结果是学生学业水平高、低的表现,这就能是学生正确审视自己,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争取获得优良的评价;(三)对学生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进一步促成教学竞争机制的引入,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社会、学校(包括教师)和家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更好地因材施教,自觉调控自身的行为,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