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衡水“按兵不动”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日,新学期开始了。衡水中学门口人潮涌动,刚结束军训的高一新生拖着行李,在家长们的目送下走进铁栅栏门。按照教育部的部署,他们将成为衡水中学第一批参加新高考的学生,但和以往相比,迎接他们的校园并没有多少改变。
  在众多家长看来,升入这所全国闻名的重点中学,就算是一只脚踏入了清华、北大的校园。对于新高考的到来,他们大多反应冷淡。
  作为第三批试点省份之一,河北省按规划在今年秋季开启新高考改革。素以“高考大省”著称的河北省,如何变革备受外界关注、有着“高考工厂”之称的衡水中学尤受瞩目。但目前由于方案不明,从顶层设计到各所中学,新高考方案具体如何落实,至今悬而未决。
  河北省教育厅新闻事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高考改革的文件还没有出来,具体情况不清楚。继《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办法》《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施办法》陆续出台,原定于2018年6月出台的《河北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却迟迟未发布。按照前两批试点经验,这份关键性的方案细则的颁布,将标志着河北省新高考的启动。
  河北省新高考改革方案最早要追溯到两年前。2016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提到,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到2021年,基本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具体来看,《通知》并未突破前两批试点经验。例如,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实行“3+3”制、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在评价机制上,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在全省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招生录取中,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参考;在录取模式上,试行“专业+高校”的录取方式、取消批次等措施。
  多年来,“衡水模式”成了河北这样的省份教育生态的标志。常年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末三位的衡水市,却以一所中学撑起了“教育名城”的头衔。这所中学也被视为应试教育的登峰造极之作而饱受诟病。但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考试被不少普通家庭认为是唯一公平的求学路径。
  在衡水,从小学到高中,众多学校及家长并不掩饰对分数和排名的热衷。在对“高分”的追求之外,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感到陌生。除了衡水中学,衡水市主城区还有3所公立高中和两所民办高中,它们的教学管理与模式同衡中如出一辙,而这延展至衡水市五中、六中等初中,甚至乡镇中学。衡水市桃城区大麻乡某位校长并不讳言,“整个衡水地区都是这样”。新高考改革从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沪启动,终将进入以“衡水模式”为代表的深水区。根深蒂固的应试模式能否被撼动?
  坚固的“衡水模式”
  河北省新高考改革的序幕仍未拉开。据记者了解,高一新生课程设计和考试安排还在原有轨道上进行。怎么改?什么时候改?在教师们的叙述中,他们并未收到任何要求调整的通知。衡水中学首席教师代忖表示,“走班、选课现在都没有开展,学校里决策性的文件尚未出台,一切都在等待河北省下发文件。”
  2018年高考余温尚存。衡水地区多所中学校门口贴有励志标语,展示着历年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头像和简介。记者走访发现,上百人的超大班额普遍存在,狭小的教室里,课桌之间几无缝隙。
  虽有“教育名城”的称号,脱贫仍是衡水市政府一项重点工作。衡水下辖3个区,2个县级市,8个县。其中,衡水中学所在的桃城区在衡水市各区县经济名列榜首。根据河北省农业厅发布的信息,4个县为国定贫困县,2个县为省定贫困县。2015年建档立卡时,衡水市筛选出921个贫困村,占总村数的18.4%,贫困人口21.59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6.2%。
  落后的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捉襟见肘,“衡水模式”应运而生,并被逐渐推广到整个衡水地区,进而辐射全国。这种教育模式最初以衡水中学为基地,最大化利用有限师资,通过军事化管理和流水线式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考试技能训练,从而获得高分。它的背后是无所不在的“去个性化管理”、量化考核、对学生个人行为的严格控制。衡水中学(下称衡中)位于当地教育体系金字塔的塔尖。从小学开始,按照上述培养模式,经过层层筛选和淘汰,胜出者进入衡中。
  近年来,在舆论压力下,衡中正渐渐淡化对高考成绩和清华、北大“状元”的宣传。但从公开的自主招生人数看,2018年高考,北大、清华今年通过自主招生、领军博雅计划降分录取的2 000余人中,衡水第一中学有46人,位居全国高中之榜首。
  作为衡水模式的开创者,外界认为的衡中,实际由3所中学构成:公办校衡水中学、民办校衡水一中、民办托管衡水中学实验学校。其中,衡水一中近八成学生均来自外地。自2014年起,衡水中学开启了“名校办民校”的扩张步伐,分校遍及四川自贡、浙江平湖、云南昆明等地。今年8月底,衡水中学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新建的分校举行了首个开学升旗仪式。
  杨明是外地生之一。他现为衡水一中高三学生,原就读于湖南省郴州某县里高中,高二时候,因成绩优异被校长推荐来此。他坦言,一个月调研考试达到28次,囊括月考、周测、随堂测试等测试。每日作业都划分等级,并在次日公布課堂排名,个别科目还会在教室里张贴“排行榜”,而没有达到平均线的“差生”,榜单上用不同颜色的笔予以标示,并会在晚自习被约“面谈”。
  严格被量化的作息安排下,稍有出格行为就被记过。杨明告诉记者,自己每天5点30分起床进行跑操, 6点上早读,22点10分就寝,中午吃饭时间不到10分钟,没吃几口就要回去赶作业,每天14节课,周末无休。学校里充斥着“小黄帽”和“小蓝帽”,他们都是由班级自荐和学生会组成,以便监督教师和学生,包括教师是否拖堂、学生上课是否有小动作等。
  不少学生无从适应,退学成为常态。杨明回忆,由于作业实在太多,每个学期都会有学生退学,有的上了两天课,就转学回去了。“我有同学来了这儿,一个月就吃了几顿饭。平时就吃些面包,其余时间都在写作业。但是作业还是写不完,受不了就回去了。”杨明说。   “衡水模式”在当地备受推崇,其他县级中学和乡镇初中纷纷效仿。衡水中学高一新生肖丽初中就读于衡水五中,她称自己已经适应“标准作息”,即每天5点半起床,晚上10点入睡,睡觉时寝室禁止关门,以便老师查寝。周末可以晚起半小时,但需要上课。她整整3年没有外出,唯一参加的活动,是班级组织去附近的烈士陵园扫墓。
  “考上衡中,我们家长都是非常高兴的,很不容易的。”李长伟认为衡水的管理模式并无太多问题。在他看来,竞争体制下,优胜劣汰,最后还是要看分数。“换汤不换药,体制再怎么改革,还是要看成绩说话。说些理论上的东西谁不会呢?”
  提倡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是新高考改革致力实现的目标,却与“衡水模式”背道而驰。
  “新高考对‘衡水模式’不会有影响,这些都是杞人忧天。”河北省创新国际学院副院长陈国磊告诉记者,“‘衡水模式’不从自身角度去发力,完全靠政策去推动,恐怕格局很难被改变。”在他看来,以衡水为代表的应试模式,一旦变革涉及更多深层次层面,例如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社会的主流价值、潜在的社会矛盾等,就很难推动。
  教育资源紧缺
  教育资源短缺是河北省推行新高考政策的现实障碍。在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学院副院长罗葆青看来,河北省各市县经济水平差距較大,新高考推行不易。“就河北省目前情况看,师资、班型都很难应对新高考出现。”
  此次高考综合改革将对高中教育教学组织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学生自主选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走班制”分层教学、综合素质评价等新的教育评价方式对普通高中的师资储备、教学场地、经费投入、仪器设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6年2月,河北省教育厅曾公开作出政策解读,全国17个省(区、市)都是选择2018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的启动年份,河北省选择与全国多数省份保持一致。在解读中,河北省教育厅表示,河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高考生源大省,区域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还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走在新高考改革的前列。2017年6月,根据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部署,12所高中成为选课走班制试点学校。《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所试点学校要于2017年秋季开始,至少选择确定一个选课走班单元(4个班)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实践。但据记者了解,“走班制”在各校推行困难重重。
  石家庄正定中学是12所高中之一。据该校高中任课教师林辉透露,走班在各学校都没有推开,“我们学校没有做,每个学校都在观望,可能教育局想先试验一下,但前面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对于选课,林辉同样表示怀疑:“应该也不会放开让学生自己选,一旦放开没有那么多老师,有的老师可能课特别多上不完,有的老师可能没有课,涉及学科和学科的选择性差别。”
  新高考中提及的文理不分科,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可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这些都受制于学校的办学条件。纵观衡水地区,从区里的公立高中到县里中学,普遍存在师资和教室等“硬件”不足。新高考如何开展?校长们一筹莫展。
  在衡水市主城区的学校,大班额是常态。据衡水中学一位高一英语教师透露,衡中3个校区,学生数量14 800名,总共约765名老师,师生比为1∶19.3;衡水十三中在校生近4 500人,59个教学班,教职工312人,师生比一度达到1∶14;衡水十四中对外宣称,在校生达9 000余人,110个教学班,教职工506人,师生比为1∶18。这远远超出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45人的班额。
  教师数量不足超出想象。记者在衡水二中、十三中、十四中官网上均看到招聘教师通告,应聘门槛低。以今年5月衡水十三中教师招聘为例,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非本专业、非师范类均可报名,无教师资格证也可报名,入职后再考取。一位在衡水从教30年的老教师坦言:“老师基本都是三本的多,一本院校的很少。为什么?太辛苦了,没人愿意当啊。”
  “新高考推不下去,现在还是传统意义的教学。光培训都好几次了,到底怎么搞,一个成熟的文件、通知都没有。”衡水市武邑县第二中学(下称二中)办公室主任孟章并不讳言,“学校里师资根本不够,整个武邑县都是这样的。”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组组长刘文杰和课题组曾进行过测算,师生比至少要达到1∶8,校长手里配置的师资要比原来增加30%以上,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上海、浙江已显现出资源不能配套的困境,而这在更为落后的衡中难以破解。
  早在2012年,武邑县就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计划2018年4月摘掉贫困县帽子,但如今扶贫工作仍在继续。目前全县仅有两所高中,二中为其中之一。据当地教育工作者反映,仅一半学生能上普通高中,近一半去了职业高中。
  据孟章介绍,目前二中高中部2 000多学生,农村学生占六成,教师仅220名。今年按教育部部署消除大班额,班级被强行拆分,而任课老师数量未变的情况下,原本教2个班的教学任务,变成4个甚至更多。
  孟章所言的消除大班额,指的是2017年河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规定,2018年底前,各县(市、区)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2020年全部消除。但在衡水,招生人数和师资力量不变的情况下,班级数量的增加,使得师资调整能力和硬件资源配套更为不足,新高考的到来必然再添压力。
  “工资没有涨,哪儿来钱?又从哪儿招到老师?”孟章表示,教师工资统一由县里教育局拨发,不经过学校;自己教了近30年,现在税后工资也就4 500元,而年轻教师待遇不到3 500元。“教师已经青黄不接了,好多年都没招到教师,我们这儿一年招五六个。”
  孟章还称,学校资金、改善条件都要靠中央财政拨款,一级一级下拨到河北省各县,二中投影仪、空调都是去年才安装,实行走班更为困难。“就想着先借用教室,把选科多的人定为一个固定班,其他的科目再走班,大规模走班不可能实现。”他补充道,“有的科目例如物理,如果选了几百个,那剩下的十几个人怎么办?”   长期的资源约束也影响到学生的选择。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对于新高考实施方案政策解读,新高考将自主选择权下放给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可以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但就记者走访情况看,绝大多数衡中高一学生,对自选科目感到茫然。不涉及新高考的高二、高三学生则表示,即使“6选3”,也要维持原来3门理科矩阵不变。
  而这与最先试点的沪浙两地大相径庭。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初步摸底调查,拟选择“理化生”和“史地政”组合之外的学生,比例达到60%。“可见原有的考试制度束缚了大量学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文东茅评价。
  而在不少观察者眼中,对于新高考当中繁复的技术性操作,以衡水教育系统目前的基础更难承载。采访中,学生们均认为选考应考虑兴趣,其次为优势学科。而一旦开展等级赋分能否避免浙江、上海“选考物理”的风波再度上演,家长们表示担忧。
  一位衡水本市的衡中家长对记者说:“选择早了,孩子对于科目的了解程度低,选择晚了是不是不能集中精力放在选考上?其次,既要注重兴趣,又要选择优势性科目,这对于我们的难度很大。”
  在衡水,教育资源瓶颈难以迅速打破。“新高考改革实施后,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张莉指出,新版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会更加突出“學科素养”,教学实施、教学评价、高考备考,对于老师而言都是挑战。“教师学科结构如何优化,教师队伍如何管理,教学场地、设备等教学资源的数量和结构如何调配等,是高中面临的难题。”
  被淘汰的农村生源
  长期挣扎在资源束缚中的教育体系中,最终哪些学生幸运地登上了金字塔的顶端?据记者了解,真正的农村子弟,升入衡水中学的道路越来越窄。新高考模式下,他们的升学机会也不容乐观。
  农业户籍的居民在衡水市占半数以上,但农村学生所享有的教育机会与人数不成正比。根据衡水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3.6万人,其中农村户籍人口为297.1万,占总数的65%。据记者了解,衡水中学招生范围仅限于桃城区的初中,其中大部分的招生名额分配给城市户籍的学生。
  根据2018年衡水市教育局公示的分配指标,衡水中学面向全市共招公费生990人。其中,桃城中学(衡水五中)占据400个名额,衡水四中82名、衡水七中74名,衡水九中69名、衡水六中65名,而乡镇中学能分到的名额极少,例如大善彰中学仅有15个名额,魏屯中学5名。除衡水五中等几所民办校外,公立初中均按桃城区户籍划片入学。
  考上衡中人数最多的衡水五中是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校,招生不受户口和划片影响。据官网介绍,衡水五中教职工800余人,在校生1.7万余人,是桃城区校园面积最大、在校生最多的寄宿制完全中学。该校沿袭衡中的管理模式,初中部号称“衡水中学优质生源基地”。一位2010年毕业于衡水五中的出租车司机表示,学校管得严,当年班上一半学生都来自农村。
  但近年来,随着学费节节攀升,衡水五中农村生源逐年递减。衡水五中学籍管理处一位老师表示,这种情况在2010年之后尤为明显。记者了解到,今年衡水五中初中部学费分为3档,针对桃城区户籍生源则相对优惠,成绩好的学生学费仅7 500元,其他学生1万元;非桃城区户籍学生收费最高,需缴纳1.5万元-2万元不等,高昂的学费让众多家长望而却步。有家长表示,自己月收入才两三千元,家庭难当重负。
  近年来,许多家庭设法将户口迁到桃城区,外地学生也开始抢占本地生的入学机会。衡水五中校长刘希峰告诉记者,2018年,衡水五中参加中考的学生共3 300人,其中来自桃城区户籍的生源近3 000人。
  乡镇中学升学机会更为难得。近日,记者来到衡水市大麻森乡大善彰村大善彰中学。这所学校现更名为高新区中学。这所初中采用封闭式管理,全日制寄宿。校长崔涛介绍,学校现有17个班,老师81名,1 008名学生均为农村户籍。崔涛透露,上届初三300多学生,能毕业的仅115人。
  为了争夺全校15个升入衡中的名额,学生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竞争压力非常大。”崔涛介绍,除了升入衡中的,其余只有不到50人升入普高,近一半的学生“去了职高”。
  记者走访大麻森乡时,多位村民表示,如果要上市里的中学就必须在市区有房产,家里无力承受。大善彰小学校长张会杰证实,学校近600名学生,大多都通过划片升入了大善彰中学念初中,很少能去市里,“现在连去衡水五中的学生都很少了”。
  升入衡中被外界视为农村学生“鲤鱼跳龙门”的飞跃,但越是乡村,衡中门票越难以获得。事实是,入学门槛不再仅是学生的努力程度,更多与家境和财力挂钩。在不少教育学者看来,新高考的规则中,并无有效措施予以改观。
  素质教育有多远
  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认为,应试教育的症结并不在“超级中学”。他进一步指出,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育资源的不足与失衡,“若没有衡水中学,都是县级中学,考取北大、清华的还是富人的孩子”。而令雷望红等观察者担忧的是,新高考的到来,“不仅使得教育不公平大为凸显,而且异化了高考选拔的客观性。”
  改革伊始,素质教育即被纳入顶层设计之中。民间呼吁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多年,新高考所提的素质教育,应是多元教育、个性教育、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教育。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显示,新高考改革基本原则为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此后,2016年河北省政府下发招考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引导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记者在衡水地区走访多校发现,素质教育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常常被简单理解为课外的活动和讲座。多位衡中教师认为,素质教育更多表现为开展社团和学术交流讲座。衡水中学原校长张文茂曾公开表示,衡水中学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校有60余个学生社团,每年要开展60多项各类活动,如成人礼、80华里远足、模拟联合国等。“我们怎么没有重视素质教育?学校里每年都开展很多社团和讲座活动。”一位衡中高二教师说。   刘希峰理解的素质教育更偏于“梦想教育”,让学生从初中起有生涯规划意识。但他认为,规则意识同样重要。例如,這批七年级入学的学生,每天必须要读《弟子规》。“其他主管校长都说,这些学生比上一届好管太多。为什么?规则意识就是就是让学生更规范自己。”
  何谓素质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苏君阳认为,素质教育是把全面提高受教者的综合素质当做目的,而把具有选拔与促进功能的考试制度当做手段。素质教育模式下,承认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倡导个性发展,注重潜能开发。素质既是教育活动达成的目的, 也是阶段性的生成状态和结果。
  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是一项长期性工程。相对于用单一标准衡量不同学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必然是高成本的。苏君阳表示,基础教育领域中,应积极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而这显然需要更长的考察期。孟章则认为,衡水仍以高考结果作为导向,这种素质教育难以实现,“只要有考试就有升学。一个学校的生命力,还是升学率。”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部署,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建立每一名学生高中教育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招生录取中,将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参考。目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记者了解到,在二中,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打分,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社会实践等。“实际效果虚得很。”孟章说。
  而当地主流概念中的素质教育,对于不少农村家庭而言则是“高攀不起”。不少衡中家长认为,当下的考试评价制度中的“素质”,更多被窄化为唱歌、跳舞等特长,而即便是这些才艺,也应该是先天具备或从小培养。一位衡水本市的高一学生父亲认为,素质教育和家庭成长环境有关。“像衡水一些农村孩子,哪有这些条件。我们都希望素质教育,但特长应该从小培养,高中阶段就应该学习。”在衡水,素质教育的土壤并不丰厚。在一些观察者看来,迎来质变不仅需要打破应试思维,尊重学生个性,也需要大力投入教育,缩短城乡教育鸿沟,而这些短期在衡水难以实现。
  “体制再怎么改革,还是要看成绩说话。”一位学生母亲直言,“新高考改革说得很好,重视素质教育。但只要有高考,就会有衡中存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的学生均为化名)
  (来源:《财新周刊》本刊有删节 记者 丁捷/文)
其他文献
为防止儿女沉迷于手机游戏,王宏建告别了打拼15年的城市,返回老家湖南农村。他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没收孩子们的智能手机。  王宏建对孩子们的抵触情绪早有心理准备,但“收缴”过程还是要比想象的更加艰难,两个孩子一直在质疑父亲口中“沉迷手机荒废学业”这一结论。“一直不准用,直至考入大学”,王宏建的这一句狠话,让儿女颇为不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
期刊
教高〔2018〕8号(2018年9月1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财政厅(局)、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科协,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期刊
网络成瘾的孩子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家长和社会习惯从成年人的角度去评判猜度,却很少倾听“网瘾少年”的真实想法。  近期,记者采访了近10名有相关情况的青少年,超过一半的孩子表示,所谓的“网瘾”,是他们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方式。  与父母的关系生疏:选择上网逃避家庭  夺过手机,啪的一声,手机碎裂,失去手机的小徐,一气之下选择离家出走……  今年春节前,父亲看到正在念高二的小徐拿着手机玩游戏,加上发现他
期刊
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离不开教育人的坚守与创新。  新课改20年,那些教育的思想引领者和方法建构者,那些躬身实践的改革先行者和制度破冰者,无疑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分量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我们将关注的视角切换到20年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回顾他们生命历程中的教育实践,梳理他们引领时代的课改行动,记叙他们立德育人的峥嵘岁月……  他们的故事,彰显出改革的初心;他们的事迹,展现出课改人的时代风貌。  站上讲台用生
期刊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也随之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为此,我国教育部门今年印发《关于做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并致信全国家长,强调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家校共筑防范网络沉迷之“堤”。  为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教育部针对学校、家庭分别提出要求:学校要在重点时段播放预防中
期刊
当时间进入2021年,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回望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教育改革,为此媒体特别访问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原领导班子成员刘坚教授。  广泛的社会大讨论“引发”了课程改革  记者: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都知道,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印发,标志着新课改的启动,能介绍一下当时这个文件出
期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0年的工作,分析形势任务,部署2021年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下面,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作工作报告,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20年全省教育工作成效显
期刊
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周,一本名为《楚雄市教育精准扶贫政策问答》的小册子发到了每一位教师的手中。金秋意味着收获,一段时间的悉心学习后,老师们收获多多:进一步把握了国家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明确了楚雄市教育精准扶贫的举措及任务目标,知道了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为当地精准扶贫做些什么。  巴掌大小、96页的小册子朴素简单,由楚雄市教育局印制,收集了國家及我省、我市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列出了各级教育精准
期刊
鲁甸一震区小学建起新教学楼  本刊讯(通讯员 臧 腾 陈文进) 10月25日,鲁甸县乐红镇岩头寨小学暨长江青蓝小学举行竣工仪式。  岩头寨小学建校于1954年,现有教学班4个,学生51人,教师8人,学校辐射周边16个农业社的孩子。2014年“8·03”地震使岩头寨小学受到严重损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长江商学院EMBA12期全体同学捐赠175万元重建该校,使得岩头寨小学旧貌换新颜,一幢
期刊
临沧市启动实施驻校蹲点工作  本刊讯(通讯员 李才智 杨新春) 近日,临沧市教育局下发《临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驻校蹲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该市各级教育管理干部弘扬“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中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开展驻校蹲点工作,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学校,了解掌握全市所有学校基本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市、县(区)、乡(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