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煞费苦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可真正的课堂效果呢?实在是不敢恭维。究其原因,教师们对合作学习还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如何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契机?如何提高合作交流学习的实效性?对于这些必须清楚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却思考得很少,领悟得不透,于是把合作学习作为课改教学中的一种形式,一种点缀。课堂教学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现象严重。
一.合作学习缺乏目的性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要求确立的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为理念,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并积极进行倡导。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应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或都采用被动式、接受式的旧学习方式,或都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地把握住了教材内容,是否明确了课堂教学目的性,然后再确立采用何种学习方式效果会更佳。笔者认为: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目的就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强调学生主体,是否真正为学生提供参与主动学习的机会,是否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而不是仅仅看课堂气氛多么“热烈”,学生争着发言的积极性有多么“高涨”。因此,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教师首先应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并在操作程序上,教师进行必要的预设,消除存在的弊端,重实效性,讲求价值,而不要只在形式上做文章,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性。
二.合作学习的契机把握欠恰当
作为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把握。穿着“华丽”的教学外表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教学过程。要使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到实处,就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契机。合作契机的把握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忌问题大小都要合作讨论。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问题过于复杂,学生会无从下手,因而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浪费了时间,效果却不佳。其次,合作学习方式运用要先培养合作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法或根本就无需探究的问题,就不必让学生去探究解决,否则,不但教学速度慢,而且效果也差。那究竟何时是采取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呢?在新的知识传授时,这些新知识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能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新能力时,这就很有必要使用此法;当学生在自主探索新问题时,出现大多数同学不能解决时,这时,教师就很有必要借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给学生一个思维推动力,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合作,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意见分歧,从而引发争议时,这时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就会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辩论,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意见,从而解决问题。
三.合作交流中对师生角色关系的处理轻重不分
为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错误的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间合作自主学习,是學生自己活动,教师只是问题的提出者,是裁判员。显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合作学习不是“放羊”式的教学,更不能放任自流。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并不与教师的主导相对立。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倾听者,注意观察各小组完成的情况,并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学生讲述问题时,教师或不时地引发点拨,生成新的问题;或给学生以补充,使其更加完善;如果小组合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小组出现无序、混乱状态时,教师要帮助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适时提出批评教育,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圆满完成任务。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过程,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参与课改的教师不断地探索,努力研究其规律,更新教育观念,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这样,就一定能克服目前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实践中探索,在合作中得到发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充满生机活力。
何文东,语文教师,现居山东莱芜。
一.合作学习缺乏目的性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要求确立的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为理念,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并积极进行倡导。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应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或都采用被动式、接受式的旧学习方式,或都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地把握住了教材内容,是否明确了课堂教学目的性,然后再确立采用何种学习方式效果会更佳。笔者认为: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目的就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强调学生主体,是否真正为学生提供参与主动学习的机会,是否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而不是仅仅看课堂气氛多么“热烈”,学生争着发言的积极性有多么“高涨”。因此,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教师首先应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并在操作程序上,教师进行必要的预设,消除存在的弊端,重实效性,讲求价值,而不要只在形式上做文章,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性。
二.合作学习的契机把握欠恰当
作为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把握。穿着“华丽”的教学外表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教学过程。要使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到实处,就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契机。合作契机的把握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忌问题大小都要合作讨论。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问题过于复杂,学生会无从下手,因而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浪费了时间,效果却不佳。其次,合作学习方式运用要先培养合作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法或根本就无需探究的问题,就不必让学生去探究解决,否则,不但教学速度慢,而且效果也差。那究竟何时是采取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呢?在新的知识传授时,这些新知识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能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新能力时,这就很有必要使用此法;当学生在自主探索新问题时,出现大多数同学不能解决时,这时,教师就很有必要借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给学生一个思维推动力,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合作,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意见分歧,从而引发争议时,这时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就会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辩论,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意见,从而解决问题。
三.合作交流中对师生角色关系的处理轻重不分
为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错误的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间合作自主学习,是學生自己活动,教师只是问题的提出者,是裁判员。显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合作学习不是“放羊”式的教学,更不能放任自流。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并不与教师的主导相对立。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倾听者,注意观察各小组完成的情况,并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学生讲述问题时,教师或不时地引发点拨,生成新的问题;或给学生以补充,使其更加完善;如果小组合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小组出现无序、混乱状态时,教师要帮助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适时提出批评教育,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圆满完成任务。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过程,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参与课改的教师不断地探索,努力研究其规律,更新教育观念,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这样,就一定能克服目前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实践中探索,在合作中得到发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充满生机活力。
何文东,语文教师,现居山东莱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