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书面测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业水平,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笔者翻阅了近两年的试卷,发现书面测试命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题型死板僵化,纯记忆型题目占据了试卷大部分考查内容;命题缺乏情境意识,“知识标签化”现象严重;忽视学生的探究意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等.这些类型的命题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面测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业水平,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笔者翻阅了近两年的试卷,发现书面测试命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题型死板僵化,纯记忆型题目占据了试卷大部分考查内容;命题缺乏情境意识,“知识标签化”现象严重;忽视学生的探究意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等.这些类型的命题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教学提问是一种提问性话语,并且区别于指令性话语、告知性话语等其他类型的课堂话语.教学提问应该符合疑问句的语法规范,如含有疑问词.但仅仅有疑问词,也并不必然称得上是教学提问,如“懂了吗”“你在认真听吗”.所以,“符合疑问句的语法规范”只能算是教学提问的一个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即还应存在另一个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疑问状态.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双减”背景下的评价体系应在更开放的学习空间中展开学程,让学生的思维在整合与融通中深入卷入.非连续性文本(以下简称“非连”)以理性而准确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述意义,让人快速获取信息,是链接语文与生活的“窗口”.对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的目标要求(如表1),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与第四学段有明显区别,其定位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紧扣“双减”风向标,让非连试题命制从“应试之学”走向“应用之学”,
微项目式学习主要将学科教学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微型主题,让学生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法.它具有学习内容聚焦、学习时间跨度小(一般一个课时)、师生便于操作实施、适合常态课堂的特征.
“单元整合备课”是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在确定单元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对单元进行整体分析,确立单元学习目标,形成单元整体学习规划,有计划地开展的深度学习活动.马云鹏教授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中提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基于对学习主题的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和适当重组,具体设计时可以考虑如下结构关系:rn单元《长方体》为例,谈谈我们对单元整体备课的理解和实践.
“那一刻,我长大了”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的第一篇习作,在一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我执教此课.磨课中,我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在反思与实践中,我也经历着“成长”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