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时刻记住——
女人与时装的关系就是:
女人与男人的关系
女人与故事的关系
女人与金钱的关系
女人与自己的关系
她爱它,不惜付出一辈子,爱恋痴缠永无休止,而它只是衣服,却成为她一生的宠儿,最亲密的情人。她和它的关系,就如身处一场轰烈的倾城之恋,谁能说得清楚……
一部有趣的法国电影《LES TEXTILES》里面,一对在巴黎开面包店的夫妇在一个亚热带的小岛上只花三万欧元就买下了一栋独幢别墅,到了那里,女主人才发现原来他们的房子就在天体浴场的正中央。面对裸体的邻居,裸体的游人,甚至在超市里裸体购物的顾客,她的不自在和懊恼可想而知。一个长期浸淫于时装之都文化中的文明人,如何才能将最自然的身体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现在陌生人面前,这不是一个心理医生几句话就能解决的。在传统或者通常的意义上,裸体似乎只能在特定情境下起到催发下一行为的功能,比如洗澡、做爱或者看病。所以衣服是人类最最亲密的朋友,甚至超过水和食物,就更别提手机了。当然我们这次关心的不是穿与不穿的问题。不爱武装爱红装的我们不是不能喜欢军绿或者迷彩,而是即使穿一下也要考虑到女性的气质。
在时装横行的城市,她们为它们,一次次地驻足、流连、挑剔、赞叹,一次又一次,她们不惜让信用卡爆炸,那种心惊肉跳的拥有真是刺激香艳。失恋算什么?老板的眼色算什么?只要我们有心爱的衣服,只要我们依然和它们在恋爱着,无尽的激情仍然会倾城,而我们仍然是美丽的。
爱恨交织“爱衣狂”
如此这般的爱恨交织,便成就了城市中与锦衣最为匹配的美女部落,她们与锦衣华服的恋爱,真真是感天动地,永恒度甚至超过对男人的爱情。
在美丽面前,我们当然会毫不脸红地承认:是的,我爱。而美丽在很多时候,会被衣冠完全地覆盖及代替。女人为某事成狂,会分成很多类,比如结婚狂、艳遇狂、幻想狂、工作狂、运动狂……可是没有哪一种“狂躁症患者”,能够像“爱衣狂”那样为数众多,热度无限攀高。在“爱衣狂”女人心中,最嫉妒的可能不是抢走王子的灰姑娘,而是那些似乎随时都可以穿着锦衣美服的美女们。
比如模特,比如明星,比如富家女。
对“爱衣狂”来说,模特的高挑骨感是她们的眼中钉,明星的美艳风情是她们的肉中刺,富家女的信用卡更是她们的喉中鲠。而对华美的衣服本身来说,她们是爱恨交织的,欲罢不能的——
漂亮的衣服那么多,可是最经常却只能在一个城市“血拼”,这个意难平呀,所以一到七八月折扣季,那么多大陆MM至少也要飞赴一次香港,所以香港百货公司的美艳sales们,不得不收拾起高傲的表情接受普通话培训,所以连卡佛、屈臣氏不仅接受银联人民币付款,还另有额外折扣,这是“港灿”们不可能享受到的优惠;而在巴黎、米兰流连的东方面孔也越来越多,当地人再不敢轻意就冒犯她们:Are you from Jepan?
漂亮的衣服对身材的要求是那样的奢侈,那种喝凉水都会长胖的美女,几乎要咬碎一口玉齿钢牙。有什么办法?为了讨好她们,所以城中的健身室如雨后春笋,游泳瑜伽舍宾永远满场,而城中素食主义越来越流行……
漂亮的衣服,自然需要同样漂亮的妆容,所以百货公司化妆品专柜一律设在首层,“人要衣装”的那个“装”,是包括了衣装和化妆两层含义的。要研究每一季的潮流搭配,又花去无数时间,何不拿去约会?可是男人们,又哪里有它们可爱?
漂亮的衣服,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往往惊人,信用卡不能凭空充值,便只得咬紧牙关努力往上爬,所以城中的优秀女性越来越多,她们为漂亮的衣服首饰买单,同时也为配得上她们的车子和房子,这是和锦衣倾情相爱获得的另一个惊喜。可是同时,漂亮的优秀“白骨精”们,却只得一边刷卡一边暗恨身边连个配得上为她们拎衣服袋子的男人都碰不上……
如此这般的爱恨交织,便成就了城市中与锦衣最为匹配的美女部落,她们与锦衣华服的恋爱,真真是感天动地,永恒度甚至超过对男人的爱情。毕竟,深爱漂亮衣服只有万利而无半弊,爱一个男人,呵呵,多么空虚无奈,那是一眼看不到收益的一种可能无效的投资。
你是主人,还是随从?
“爱衣狂”往往会陷在这场倾城之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最后,谁也不知道鹿死
谁手。
不要以为你对衣服有绝对的主宰权,很多时候,你被它们牵着越陷越深越走越远。
爱情的道具
衣服对女人的杀伤力,对这类女人来说会超过格里高列·派克在《罗马假日》中的眼神。三毛在一本书里讲荷西的一个妹妹,因为没有钱置新衣,所以只得靠换男朋友来代替置新装,可见衣服在爱情里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在这种女人看来,衣服与爱情一样,都是让她本身增光添彩的道具,所以,她的衣服不能不光鲜时髦,一年四季,似乎天天都是她的换装血拼日,她甚至每一年都需要购置最流行款的Bikini,虽然她几乎没有机会去度假。当然她的男朋友也必须要很拿得出手,房子和车子是最基本配置,地段越好面积越大车子越贵她的爱情便会越忠贞。同时她应该会有几个LV这样的手袋,但绝对是A货甚至B货。
品位的标签
穿什么样的衣服,就代表着什么样的生活品位,认同这种关系的女人,她们的生活一般是讲究细节的,虽然有时候会因为略微过分而显得有些造作,比如红酒和香槟分别配什么样的水晶杯子及奶酪,而施特劳斯是在哪一年写下《蓝色多瑙河》,她们比Google还要清楚和迅速。
在任何场合,她们通常不会穿错衣服,因为她们为此下了很深的功夫,花了很多的时间。她们一般会有巨型衣橱,一间足够大的衣帽间是她们对蜜月新房的起码要求。挑男人也是,她们热爱品位到了热爱排场的地步,所以很多时候,她们宁缺勿滥,也绝不肯将就着挽个不相称的男人的胳膊四处乱晃,也懂得嘲笑一个半秃的腆着啤酒肚的老花花公子居然敢开一辆白色BWM。所以做她们的男友会很累,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便很可能被打进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风头的主角
对这类“爱衣狂”来说,衣服必须要让她们出尽风头,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百货公司女装部,更不论派对或滨海度假沙滩。她们对衣服的要求接近苛刻,但标准绝对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才能令她们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即使舒淇或是安吉丽娜在场也毫无惧意,她们算什么?我才是这些男人们能够真正接近的尤物!她是这样确定自己的“风头中心”的地位的。
她们天生就是“风头爱好者”,而衣服是她们惟一的武器,这注定她们略显浅薄,但她们一点也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她们的男朋友可能会像走马灯似地换,因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圈子,都会有不一样的风头,她们需要身边的情人当得起陪衬,也甘愿作陪衬。
标价的奴隶
挑衣服会先看哪里?她们自然会脱口而出:标签!对她们来说,还有什么比标签上的那几个阿拉伯数字更为重要?当看标签成为习惯,无论面前的这件衣服再怎样漂亮,她们也会干脆地放弃,就像放弃曾经的贫穷和挣扎。
她只买1000块以上的衬衣,只钟情2000块以上的鞋子和手袋,并且热爱标价带来的logo,因为那个logo可以无声地将已经拆下的标签上的数字永久地告诉世人。这有错吗?当然没有,因为她喜欢,而且没有人能管得着。就像一直围着她们身边打转的那个男人,怎么看怎么铜臭气,可是人家付得起年费50万的高尔夫会费,所以,她宁愿成为他打golf时,等在球场边草地的太阳伞下喝沙士汽水的那种女人。
质地的fans
衣服日日与我们紧身相贴着,肌肤相亲着,坚信穿什么质地的衣服,能带给自己什么样心情的“爱衣狂”,可以归入实际和精明的类别,同时她们也是朴素的真实的一类。有的女人钟情纯棉,因为舒服,因为环保,而有的女人只喜欢雪纺的飘逸,或者莱卡的性感,蕾丝的妩媚。她们坚持着一种风格,所以不经意中也造就了她们的固定的气质,穿什么样的衣服就会有什么样的气质,这就跟卡耐基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是一个道理。
这有什么关系呢?钟情质地的“爱衣狂”们,至少对爱情也是专一的,她们通常只会为一种男人动心,一旦动情便可能长久忠贞。专情的好处是,你了解对方的点滴丝毫,而对方也习惯你的爱好和味道,如此一来,更容易缔造爱情的神话。
感觉的随者
感觉很虚,是的,感觉是主观的,你觉得是什么,才会是什么。感觉至上的“爱衣狂”,她们的爱好可能是广泛的,因为她们迷信感觉,而感觉是随时会变的。心情好的时候,她们会精挑细选,会为去年的那条淡紫色裙子找到新的搭档;一旦心情恶劣,便将衣服当作驱逐郁闷的工具,无论太贵还是太艳,通通买买买!买回去堆在衣柜里,过半年可能才会想起来,天哪!衣服上的标签还没有剪下来,而银行的账单却血淋淋般残忍。
她们是耐不住寂寞的,也是最有可能的艳遇对象,她们只相信感觉,那一刻,能够让她们心动的衣服或是男人,她们都想占有,先霸住再说。至于以后?以后谁能说得清,说不定再过三五年,那些没剪过标签的衣服,又重新流行了呢——当然被她们抛弃过的男人们,有一天也完全有可能被她们想起来,去为她们修理一只坏掉的台灯。
女人与时装的关系就是——
女人与男人的关系
以前都是男人在说女人像衣服,如今男人也在劫难逃。
女人是爱美的,而这种对美的向往难免带有生物性,那就是给异性人群看,从而获得赞美,垂涎甚至倾慕。这时女人得到的不止是虚荣心的满足,更多实际利益也可以接踵而至。让我们假想一下,未来的某一天,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女人,如果没有被迫和自愿的性取向变化的前提,女人还会这么热爱时装吗?
女人对待时装就像她们对待男人。以前都是男人在说女人像衣服,如今男人也在劫难逃。单身的女人往往感叹,茫茫人海中,谁才是我的那个男人。悟性比较差,或者没有高人指点的女孩总是看着眼花缭乱的漂亮衣服感叹,哪一件才是我想买的衣服。上面两种情况都在说,你是谁,你要什么,什么才适合你?所以在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大多数不那么早慧,直感好或者理性的女人都要不断尝试各种风格的着装,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就像她们不断更换各种脾气、长相,胖瘦不一的男友,为的就是说服自己也许这才是可以让我在更长时间段内不会厌倦的伙伴。女人选择和某个男人在一起,其实还是出于私心,想让自己舒服,从对方的眼神、话语、行动中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从未有过的被重视,那种心里美滋滋的感觉同样是由外到里的,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同样道理,女人选择衣服也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穿起来更舒服,没有一个人,即使最最不修边幅的女人也不会大言不惭地说,我就是喜欢穿丑陋的衣服,我就是为了让自己受罪。所以不幸委身丑男的女人也不会大声宣称她们不好色,不过是那个男人有其他过人之处,让她暂时对对方的长相忽略不计罢了。所以大公无私的人是不存在的,至少现在不存在,在乎别人,反过头来是更在乎自己。
女人与故事的关系
偶然把那些过了时的时装从箱子底下翻出来,都会让女人愣半天神儿。
一个丹麦女服装设计师曾经说过,“服装不仅仅是关于美和性感,穿衣服就像是讲述故事。故事里仅仅是美和性感,未免太单调乏味了。这个故事应该包括更丰富的内容,你的欢乐和忧伤,你的心情,你的观点,你的个性等等。服装里包含着更多的文化涵义,表达更复杂的心情。”
女人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爱回忆故事,所以每件或精心或随意挑选的衣服里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在诉说,想忘也忘不了,就像不知道在哪里听过的一首首老歌。一件时装,也许让你记得某本时尚杂志上的漂亮模特;一件时装,也许让你记得跟母亲激烈地争吵;一件时装,也许让你怀念如今身在他乡,以前经常陪自己逛街的闺中密友;一件时装,也许让你想起那个下雨的午后,你和他在车里的第一个吻。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偶然把那些过了时的时装从箱子底下翻出来,都会让女人愣半天神儿。回忆就像电影在不断的闪回和蒙太奇之间模糊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
女人与金钱的关系
女人喜欢拿金钱购得的衣服的好坏来判定另一个女人的档次。
一句经典台词,“对女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钱,对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女人。”女人喜欢拿金钱购得的衣服的好坏来判定另一个女人的档次,有的女人三百块钱以上的不买,有的女人两千块钱以下的不问津,有的女人只在确切的场所购买四十块钱的衣服。当然也有物质资产阶级的女人偏偏要做精神上的波希米亚,反之亦然。女人对金钱的看法是矛盾的,她们既希望有永远花不完的钱,又害怕那个来钱的宝库如果继续这样肆无忌惮地买下去会早早枯竭。一个驻外使馆的参赞夫人,她在北京的秀水和雅秀这些外国人买仿制名牌的地方用百元就能买到在外国翻无数番的丝绸衣服和绣包,她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既穿得出中国的风格又能让外国傻冒以为她上流多金。真的不知道她是在欺骗别人还是在欺骗自己。盗版的猖獗不仅培养出新一代的电影爱好者更让女人火眼金睛地能够分辨假冒名牌的不同等级,“让我们去淘A货吧”,小姐妹们一脸的得意洋洋。
女人与自己的关系
了解时装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的过程。
女人与时装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女人与自己的关系,了解时装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的过程。就像有些女人在家里拿着录音机拼命地学习王菲和梁静茹,而对其他歌手置若罔闻,因为她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卡拉OK这种场所一展歌喉,她们清楚只有这些歌才适合自己的声线。在长年累月购买时装的过程中,女人从麻木到清醒,甚至从纯洁变得功利。女人喜欢什么样的衣服说大了就是代表她的价值观。喜欢金钱的女人总要买那种牌子特别显眼的。喜欢随意的女人,总是一件套头或者拉链衫,一辈子都不接受正装。喜欢自然的女人,一定要固定面料,只青睐纯天然的棉和麻,对化纤则拒之千里。对时装的品味也靠一个人的审美来划分,穿衣服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掩盖缺陷,最大程度展示优点,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就没什么品味可言了。穿衣服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行为,光自己高兴还不行。
姜培琳VS野性Prada
姜培琳是公开的名牌爱好者,作为称霸“中国首席名模”地位数年的美女,她对衣服品牌自然最有心得。她喜欢的牌子是Prada,而事实上,Prada小小的狂野也适合她的浓眉星眸,以及那点不经意的桀骜不羁,当她+它,试问谁能令她驯服?
陈慧琳VS粉蜜Dior
去年主打粉红的Dior选中陈慧琳担任亚太品牌代言,实在是独具慧眼。陈慧琳一向都以妩媚甜蜜的主打形象示人,而她本人已是富家女,从小就是粉红芭比娃娃,如今的星味与明丽,不知道为Dior创出多少号召力。
瞿颖VS女人味YSL
瞿颖有点老了?也许,可是YSL不会在乎。如今瞿颖的迷人风韵才慢慢被岁月煮出来,这正是YSL需要的。太年轻、太张扬的美女并不适合YSL,它喜欢像瞿颖这样的,有点沉淀却绝不沧桑、有点经历并且绝对性感的女子。
王菲VS叛逆Celine
你喜欢Celine吗?金色的细带高跟鞋子,多么像辛德瑞拉的仙履,可是你是它的吗?或者说,它是你的吗?Celine挑了王菲做品牌代言,你就明白Celine的口味了。
李嘉欣VS优雅Chanel
穿过那么多的昂贵美服,李嘉欣却只有穿Chanel时才最好看。她和它,都是不张扬的,优雅的,甚至是精致完美的。淑女的品质与Chanel最是匹配,你甚至可以穿着Chanel度过一天24小时:白天米色行政套装,晚上黑色镂空晚装,入夜,你只穿Chanel NO.5!
张曼玉VS奢华LV
也只有她才能与LV相配了。LV暗藏的那种大方、贵气和雍容,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够降服驾驭的,是的,也只有她了,这个已经修炼成精的美丽女子。
只有幸福最动人
文:苏丫
很少有女人用幸福来形容自己的婚姻生活,幸福是个太高尚,而使用频率却太低的词语。
不夸张的说,Silvia和Guido是我在北京认识的外国夫妇中最令人羡慕的一对。
稍稍上了淡妆的Silvia,脸部的轮廓线更加清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酷似她的同乡莫尼卡·贝鲁齐。和贝鲁齐一样,Silvia曾在T型台上走猫步,那是在14岁到20岁间。我喜欢静静地欣赏这个女人,心想,总有一些女人是让男人动心也让女人欣赏的,由里到外的欣赏,那种高贵、优雅、知性、泰然就像初春的一场毛毛细雨,当雨滴落在身上的时候只感到无比的滋润与舒爽。她的平衡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融合在无意识的每一个转身、每一个微笑、每一句措辞里。Silvia就是这样一个意大利女人,远远地隔着落地玻璃窗看到她白色长衫的身影,心里都生出一阵欢喜,这个女人太美了。
供职于著名企业雀巢公司的Guido也散发着一派平和雅致的西方绅士派头,身材挺拔,眉宇间的亲和力恰到好处,低调而不乏味,少言却不缺幽默感,头发有些稀疏,即使这一点都无法为他减分。绝对是个完美男人的典范。
一见钟情不隐藏
一见钟情在意大利文中是Colpo di Fulmine,意思是“闪电一击”。
Silvia和Guido都是地地道道的佩鲁贾人,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在一个人口少得可怜的欧洲中等城市里,很多年他们互不相识。在Guido的讲述中,他反复强调“很多年”这个概念,似乎没有Silvia的生命里光阴都是虚度的。
当Guido拿到驾照开始跟着同伴们开车到处疯玩的时候,Silvia还是一个背着书包上小学的幼童,他们之间相差9岁。很多年里他们和不同的朋友交往,出入不同的生活圈子。
还好,Guido从小就被女人包围。有一个姐姐和三个妹妹,其中一个妹妹和Silvia同岁。某年某月的某一天,Guido的妹妹认识了Silvia最好的朋友,Guido的命运开始有了转机,“很多年”终于有了结束的可能。
那是一个暑假,Silvia和她的好朋友第一次不能和家人一起去海边度假,那些无聊的夏日两个孤单的女孩决定一起度过,朋友在Silvia家住上十天,Silvia在朋友家呆上一阵子,就在那几天中,Silvia认识了Guido,一个乏善可陈的暑假开始变得有意义。那年,Silvia21岁,Guido30整。
一见钟情在意大利文中是Colpo di Fulmine,意思是“闪电一击”,Guido显然被这个美丽的女孩击中了,他们可以聊上整整一下午而不会感到丝毫的厌倦,他们的时间和空间里似乎没有空白和无声带来的空虚和尴尬,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那个夏天,懂得浪漫却不将浪漫泛滥的Guido送给学艺术史的Silvia一个画板。
两颗心才不孤单
相思难熬,为了不再因为距离而过度思念,他们决定结婚。
相爱然后思念。
认识Silvia以后,Guido在佩鲁贾只停留了4个月,之后就被派到米兰和都灵。那段时间他们只能每星期见一次面,都灵离佩鲁贾有四个小时的车程,Guido周五晚上7、8点钟出发,到Silvia家里时,她已经疲倦地躺在沙发上睡着了。直到现在Silvia还记得Guido小心翼翼地敲门声。
从米兰到都灵再到瑞士,Guido因为工作原因离Silvia越来越远。从每星期见一次面到两个星期见一次,从四个小时的距离到八个小时的距离。惟一能帮Silvia的就是那部电话。“什么时候他会给我打电话?他会跟我说什么呢?”Silvia整天想的就是这些问题。可是电话中的话语只是当时情绪的传达,有时候不尽兴,她就会情绪低落,然后再等待下一通电话。Silvia和Guido都认为在那段时间对方才是更孤独的。Silvia说,“他在那里,没有朋友,没有家人,一定比我更孤单。”Guido则说,“我每天工作很忙,所以思念相对就少一些,而等待对于Silvia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
相思难熬,为了不再因为距离而过度思念,他们决定结婚。
Silvia当时还没有大学毕业,虽然所有考试都已经通过了,可惟独缺一篇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教授的父母对于女儿要结婚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一是她太年轻了,结婚还早,二是害怕女儿耽误学业,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他们让Guido保证Silvia毕业,不仅不能阻碍还要鼓励,并尽全力帮助她完成。
两年后,Silvia和Guido结婚了,他们的婚礼是在佩鲁贾古老的Priori小教堂里举行的。
完美幸福的注脚
事业、爱情、孩子一样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平衡。
Silvia有自己的“Spaces”工作室和三个宝贝女儿,一个12岁,一个10岁,最小的才4个月。那么早要孩子更多是出于丈夫的愿望,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组建了家庭,自然希望有个孩子。Guido说,很多人结婚后等很多年才要孩子,特别是像英国这些安格鲁撒克逊国家,夫妻都是在35岁以上才要,很大一部分是经济原因,当然他们也认为应该享受长时间的二人世界,巩固住家庭和工作。早要孩子还是晚要孩子各有原因,各有好处。年龄和孩子接近的话,父与子之间有更多的理解,关系也更亲密。Silvia同时也感慨在和孩子做朋友的时候也失去了家长的权势。
Silvia的两个女儿都是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她们的共同语言是英语。英语比意大利语好也是很正常的事。很奇怪的是她们和父母说英语,而父母却用意大利语回答。两个女儿都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天赋,她们都画得一手好画,弹得一手好琴,而且像父亲一样喜爱户外运动。
有了三个孩子后,Silvia承认自己已经是一个不同的母亲了,更加自省,更加成熟,也更加安详。问到Silvia是否会因为第三个孩子的来临而牺牲掉工作和更多的个人时间。Silvia说她一直以来都想要三个孩子,两个孩子的气场总是过分亲密,或者过分疏离,她们的空间是相对封闭的,心里没有别人,第三个孩子恰好是一个完美的支撑点。也许真是如此,女人事业、爱情、孩子,一样都不能少。Silvia说,只有这样,才叫平衡。
婚姻的诚恳
Guido说婚姻需要的是诚恳,不是利益关系。
婚后不再是一个人决定问题,有了孩子以后更要跟孩子一起商量。他们的生命已经联系在一起,要有愿望和意志一同走好,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同步性。
Silvia认为婚姻不是单纯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能那么自私了,单身总是来得更容易。生活中Silvia和Guido都喜欢艺术和运动,即使度假也要选择去那些博物馆多,生产手工艺品的地方。婚姻其实就是一起做选择。
翻看Silvia的家庭相册,如今的她比年轻的时候更加美丽了,不再有那么棱角分明,换来的是淡定和优雅,这是拥有美好婚姻生活带来的好处。
Silvia是个忙碌的女人,可是再忙碌,周末的那两天时间绝对不会安排任何工作,周末只属于老公、孩子和自己。Silvia除了设计房子还给自己设计首饰。孩子熟睡后的深夜里,Silvia拿出布料,木材和石头,然后把它们任意地拼接在一起,小到盘子、烛台,大到家具,Silvia都喜欢亲手设计。设计对她来说既是工作又是爱好,是创造性的游戏,更能起到平衡和放松生活的最佳疗效。
问Silvia喜欢Guido的原因,Silvia说,“我和他在一起很放松,可以说任何想说的话,他聪明幽默,让我感到平静幸福。也许还有1万条理由,我想起来再告诉你。”
很少有女人用幸福来形容自己的婚姻生活,幸福是个太高尚、而使用频率却太低的词语。说实在的,采访结束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感动,眼角里莫名其妙地藏着一滴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