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星冷傲地燃烧着自己的光芒。沈向前独自坐在楼顶,仰望满天星海。哪一颗星星的下面,是他那遥远的充满回忆的小山村呢?
  向前9岁那年,为给向前攒学费,爹随着那些按捺不住的青壮年们去了山外的城市。那时村里有两辆老式东方红拖拉机,负责每年过完春节 “突突突”地一路颠簸把大伙送出山,到年底,再“突突突”地开去县城蹲守,把陆续从外地赶回来过年的打工族们一并接回村来。
  爹在家的日子里,向前就成了爹的小尾巴,见天贴在爹的身后,爹忙啥他跟着打下手,爹坐下他也搬个小板凳紧挨着爹坐。爹闲的时候不多,他要去山里找干树枝,拉回家劈成窄窄的木条,紧靠西院墙整齐地码成垛,这是爹给娘儿俩准备的烧饭用的柴火。等柴火垛码得足有院墙高,够娘俩烧大半年的,爹就又走了。
  爹不在家的日子,向前想爹了,娘就让他站在院里,仰望满天的繁星。山里的夜色真清澈啊,清澈到满天的繁星仿佛近在眼前,伸手就能全部揽在怀中。娘指着天上说,喏,爹就在那颗星星下面呢,星星帮咱看着爹呢。
  入冬第一场雪下起来,盖住了刚露头的麦苗,向前蛰伏了一年的小心思却开始发芽滋长了,爹呀,过不久就该回来了。
  向前一有空就跑到村口守候,他要在东方红拖拉机从山口转过来的第一眼就看到爹,他要亲自把爹领回家,他总是先偷偷把院门打开一条缝,把爹带回的大包小包一个个扔进院里,然后突然院门大开,父子俩大手拉着小手站在门口,齐齐咧开嘴,看着娘脸上绽开的那一朵喜悦的花。
  这是向前最爱的场景,比过年吃肉穿新衣服都喜欢。可是这个场景在向前13岁那年就戛然而止了。那一年,是爹进城打工的第五个年头。
  爹说这次回来再也不走了。爹因为劳累过度又舍不得花钱治病,肝硬化转成肝癌,已是晚期。
  爹到底还是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向前咬牙读完初中的最后一学期就辍学回了家,他要接替爹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又是一年春天,又到了出门打工的日子。18岁的向前坐着爹坐过的东方红拖拉机一路颠簸,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爹驻足过的上海,跟着爹生前的建筑队工友,白天做着爹曾做过的活,夜晚伴着疲惫入眠。城市里不像山村,晚上经常看不见星星,只要是能看见星星的夜晚,向前就会坐在未峻工的高楼顶,面朝家乡的方向,从满天的繁星里找到属于他的那颗星星,在那颗星星下面,有娘和长眠地下的爹。
  向前跟爹一样,身上有股韧劲,踏实肯干能吃苦,很受工头的器重,十年间慢慢从一个乡村小伙子成长为上海工地的包工头,算是在上海站稳了脚跟。远在家乡的娘身体日渐衰老,每次通电话的时候都固执地说,娃啊,回吧,那里不是你的家。
  向前允诺娘,他刚承揽了一个大项目,等工程竣工,大楼盖完了就回家。他没跟娘说,他的计划其实是回家接娘来上海,让娘开开眼,就再不会有让他回家的执念了。不料,工地出了事故,向前赔得一无所有。向前几近崩溃,痛苦辗转,命运无情地抛弃了爹,然后又狠狠地戏弄了他。向前来到外滩,来上海这么多年,向前一直没上过东方明珠,他原想着把娘接来后,带着娘一起领略大上海的繁华夜景,看来这个愿景不会实现了。
  站在东方明珠二百多米高的悬空观光廊,向前俯瞰着这座给了他希望再将他置于绝境的城市,满眼的流光璀璨突然让他想起了小时候想爹时看到的满天繁星。他抬起头,上海的天空一颗星星也没有,也许上海的星星都从天上倾泻到了地下。不知何处,一个女声在低吟浅唱,“……我们是谁/只不过是银河中的一粒灰尘……翻过这一页/我们会找到一个崭新的结局……我们寻找着存在的意义/我们都是迷失的星星/试着把黑暗照亮/我想我看到你哭了/我想你在呼唤我的名字……”歌声悠远轻柔,在空气中浮动蔓延,蔓延进了向前的心里。向前的心平静下来,平静得就像黄浦江的水,城市的繁星明明灭灭,却不是他心中的那片繁星,他开始想念家乡那宁静清澈的夜晚,那伸手就能揽入怀的满天繁星。
  第二天,向前买了一张车票,踏上了回小山村的列车。
其他文献
小五是老家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五。小五从小喜欢美食,经常缠着家人带她去找好吃的。后来小五慢慢长大了,可她贪吃的毛病也变本加厉了。  二十岁那年,小五的体重达到了两百三十八斤!女大当嫁,妈妈这才忧心起来,点着小五那胖乎乎的圆脸对老李说:“咱家的小五这么胖,怎么嫁出去啊!”  财大气粗的老李嘴一撇:“怕啥!只要小五瞧得上,过得了我们的眼,我情愿倒贴嫁妆:小五一斤肉,贴补女婿一万元!”  这句话不知被谁传
期刊
我的妻子是个很倒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厄运缠身。用她的话说,长这么大,凡是靠运气的事,一件都没做成。  第一次遇见她的时候,她就忍不住跟我讲了好几件倒霉透顶的事。  她说她大学毕业前一个月才开始找工作,一方面因为考研失败挫伤了志气,另一方面手里握着一个学姐的内部推荐让她不怎么着急。  按理说,这一个月里已经没剩下什么好公司,但是意外往往会击中那些没准备好的人,热心的就业指导老师告诉她,因为业务扩张,
期刊
明朝时,广东潮州府揭阳县百姓赵信以贩布为生。一日他和同村好友周义雇用了艄公张潮,并租用他的船,约好第二天黎明在船上集合,然后启程去南京买布。  第二天黎明,周义如约来到船边,只见四周一片寂静,张潮还在呼呼大睡。周义叫醒张潮,准备等赵信来后就出发,可他们一直等到吃早饭的时辰还不见赵信,周义就让张潮去催。张潮跑到赵信家门口,边敲门边喊赵信的妻子孙氏,敲了半晌,孙氏才睡眼惺忪地出来开门。张潮问孙氏,赵信
期刊
斜斜的拐杖支撑着老犟有点倾斜的身体,步履蹒跚地向北墙根挪去。  北墙根是秀婶家房子的一堵后墙,秀婶的房子坐南朝北,属于阴宅,后墙临街。秀婶单身,无儿无女。一过立冬,北墙根就被秀婶打扫得干干净净,杂草被拔掉,地面凸的地方被铲平,凹的地方用土填实,挨墙根还放了十多块像凳子高低一样的石头,当凳子坐。  冬天,村子里的老人都喜欢到北墙根晒太阳,把双手交叉插进宽大的袖管,靠着北墙眯着眼睛,享受着像老犟一样有
期刊
搬家前,我请大师看了下新房,他跟我说了句莫明其妙的话:“晚上,客厅的灯不要关。”  我问原因,他没说。  灯怎么可能总不关?我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儿,每天都把客厅的灯关了。  一天夜里,我起来上厕所。  路过客厅的时候,我看见沙发上坐着两个人,他们在黑暗中无声地喝茶。我猛地打开灯,他们立刻不见了……  第二天,我给大师打电话,讲了昨天晚上的情况。  他说:“我跟你说了,客厅的灯不要关,不然会来‘客人’
期刊
烈日炎炎,火一般炙烤着黄泥湾的每一寸土地。田畈裂开一道道口子,像一张张饥渴的嘴,攒足了劲儿准备长个子的秧苗仿佛被神仙施了定身术,耷拉着头,正渐渐褪出翠绿的颜色,划根火柴就可以点燃整个田园。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每一道堰口,都被人挖了深深的大坑,再挖就要把河底挖穿了,一天一夜也蓄不了多少水,抽水机三口两口就能喝干。如果再不下雨,恐怕秋里连一把喂牛的稻草也休想收回来。  麻爷眨着干枯的眼皮子,扳着几根瘦骨
期刊
万寿场杨掌柜,五十岁得一子,怕不好带,取名丑。  丑从小,大病没有,小病不断,人长得不壮实。  也许应了名丑之故,杨丑既矮又丑,十二岁了还不如十岁的大狗。一颗大脑袋不说,额左右还长了杏仁大的包,像叮叮猫的眼睛。小伙伴们打架,不打鼻子不打脸,专打他额上的“两个眼”。于是,那两个“杏仁”经常变成半个“紫核桃”。  杨掌柜老两口都六十多岁的人了,眼看没多少光阴了,很担心百年后宝贝儿子仍会被人欺负。反复合
期刊
乾隆年间的一天早晨,山西知府何泰正在衙门处理公务,忽听大堂外有人击鼓鸣冤。何泰来到大堂一看,击鼓者正是山西有名的富商李志家新上任的管家,只见他面如土色,跪在大堂下说道:“我家主人被人杀了,他身上佩带的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佩也丢了。”何泰一听,立即带上衙役与师爷赶往李志家中。  何泰到李志家后,只见李志躺在地上,左手紧握,尸体周围满是血迹。可何泰对尸体仔细检查后,并没有发现任何伤口。因此,何泰断定,地上
期刊
据《博异志》记载,天宝年间,金陵有个叫陈仲躬的有钱人,他喜欢研读诗书,但学无所成,就携带几千金来到洛阳,在清化里租了一处宅子。宅院内有一口大井,井水终年不干,经常淹死人,陈仲躬虽担心,但因没有家眷,就没在意。  邻居家有个十几岁的女孩,每天都来井边打水,一天,女孩忽然坠井而死。陈仲躬觉得有些古怪,便趴在井边往下看,忽然,水影之间浮现出一个女子的容颜,二八芳龄,打扮时髦,含笑看着陈仲躬。陈仲躬不觉着
期刊
“江湖险,风云涌。十八子,降妖龙。”  一把剑,一把闪着幽幽寒光的剑,在乌龙堡主龙啸宇疑云密布的脑海中晃荡着……  每每想到这首流传于街头巷尾、已呈燎原之势的童谣,龙啸宇便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龙啸宇作恶多端,血案累累,多少侠义之士意图诛之。若非他有独门绝技“寒冰掌”自保,恐怕早死过百回了。  “寒冰掌”极其狠辣阴毒,貌似只有寥寥九招,可每招之中变化无穷,令人防不胜防。  半个月前,“玉面圣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