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的正式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要发生变化和调整。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体育教学模式必须顺应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的转变,体育在学生中的地位在逐渐的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在体育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领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在体育教学模式方面问题更是比较突出。体育教学模式的滞后性、缺乏前瞻性和主体性,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等都是摆在学校体育面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服务,通过从事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参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达到获得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模式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也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的获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身体、心理都获得益处,对于体育具有比较正确的态度,能够持续、稳定、长时间的主动从事体育活动。因此,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体系终身体育的思想。
1.2体育教学模式应更加关注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首先,体育教学模式选择的是否合理、合适,主要标准是必须要符合教学主体的水平和要求;其次,还要看学校体育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应该关注和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看法都是影响体育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另外,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还要考虑学校现有的学校体育环境,场地器材设备等硬环境和学校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软环境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1.3体育教学模式应具有协调性和多样性
不能单一地使用体育教学模式,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选择一种或者几种体育教学模式,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有选择的使用一种或者几种体育教学模式,这样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顺利达成。在使用中,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随意、自由使用的,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的领域和范围,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体育教学模式,更要协调各个体育教学模式,使之共同协调配合。建立协调、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保证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2.1体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主体展开的,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模式是为体育教学活动服务的,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性操作和活动方式,体育教学模式也要针对主体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和安排。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从课的本身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感受,往往学生对于教学组织和管理不认可、不接受和不赞同,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2.2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可操作性
从体育教学模式本身来看,其形式、内容和作用都适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是,把体育教学模式放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体育教师和学生时,它的实用程度是不同的。往往一些好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场地和设备、学生和教师等因素并不适应体育教学模式的要求。很难把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完美的实施。体育教学模式是否符合本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因素都是选择体育教学模式时所应该考虑的问题。
2.3体育教学模式常常与“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背道而驰
“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是体育教学必须遵守的教学思想和所要达到的终极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形成终身从事体育的习惯和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内容的组织使教学内容不仅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教学目标,而且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安排没有充分的考虑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学生只是被动地去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无目的地从事体育活动。
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优化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对策
3.1以学校体育环境来制定适宜的体育教学模式
充分地考虑学校的体育环境,学校的体育软、硬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认可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体育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设计和安排体育教学模式时,一定要考虑场地、设备、学生和天气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3.2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制定体育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反应和感受。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合适程度和体育教学模式效果的大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体育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科技含量
高科技的体育教学手段广泛地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高科技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感兴趣。从效果来讲高科技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组织的效率,是一些教学过程变得简单、容易,配合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互相弥补缺点,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教学效率。
4结论
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模式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从体育教学模式自身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模式的内部结构和组成部分的重组和优化,是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结合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有目的地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是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继续向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9.
[2]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的转变,体育在学生中的地位在逐渐的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在体育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领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在体育教学模式方面问题更是比较突出。体育教学模式的滞后性、缺乏前瞻性和主体性,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等都是摆在学校体育面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服务,通过从事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参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达到获得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模式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也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的获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身体、心理都获得益处,对于体育具有比较正确的态度,能够持续、稳定、长时间的主动从事体育活动。因此,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体系终身体育的思想。
1.2体育教学模式应更加关注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首先,体育教学模式选择的是否合理、合适,主要标准是必须要符合教学主体的水平和要求;其次,还要看学校体育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应该关注和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看法都是影响体育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另外,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还要考虑学校现有的学校体育环境,场地器材设备等硬环境和学校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软环境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1.3体育教学模式应具有协调性和多样性
不能单一地使用体育教学模式,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选择一种或者几种体育教学模式,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有选择的使用一种或者几种体育教学模式,这样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顺利达成。在使用中,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随意、自由使用的,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的领域和范围,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体育教学模式,更要协调各个体育教学模式,使之共同协调配合。建立协调、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保证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2.1体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主体展开的,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模式是为体育教学活动服务的,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性操作和活动方式,体育教学模式也要针对主体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和安排。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从课的本身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感受,往往学生对于教学组织和管理不认可、不接受和不赞同,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2.2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可操作性
从体育教学模式本身来看,其形式、内容和作用都适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是,把体育教学模式放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体育教师和学生时,它的实用程度是不同的。往往一些好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场地和设备、学生和教师等因素并不适应体育教学模式的要求。很难把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完美的实施。体育教学模式是否符合本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因素都是选择体育教学模式时所应该考虑的问题。
2.3体育教学模式常常与“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背道而驰
“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是体育教学必须遵守的教学思想和所要达到的终极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形成终身从事体育的习惯和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内容的组织使教学内容不仅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教学目标,而且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安排没有充分的考虑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学生只是被动地去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无目的地从事体育活动。
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优化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对策
3.1以学校体育环境来制定适宜的体育教学模式
充分地考虑学校的体育环境,学校的体育软、硬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认可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体育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设计和安排体育教学模式时,一定要考虑场地、设备、学生和天气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3.2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制定体育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反应和感受。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合适程度和体育教学模式效果的大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体育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科技含量
高科技的体育教学手段广泛地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高科技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感兴趣。从效果来讲高科技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组织的效率,是一些教学过程变得简单、容易,配合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互相弥补缺点,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教学效率。
4结论
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模式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从体育教学模式自身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模式的内部结构和组成部分的重组和优化,是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结合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有目的地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是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继续向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9.
[2]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