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如果对跨文化交际下个定义,可以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从大处着眼,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往来,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商谈生意,我们与外国游人、留学生的交往都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即使我们不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仍然可能在从事跨文化交际。例如,学习外语,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
从小处着眼,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个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文化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任何人之间的交际,都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
随着交通便利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交际为特征的。
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现象
知道了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跨文化交际具体都在哪些活动中发生。
我们从日常交际的最常用的方式“语言交际”谈起。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因此,我们可以在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发现几十个跟“雪”有关的词语,在阿拉伯语中找到几十个跟骆驼有关的词语。
在不同国家的人们相互交往中,由于语言引起的跨文化误解随处可见。比如英美人对“狗”情有独钟,在他们的语言中,dog并非不好的词语,外国人学汉语,很多时候,不能把英语直接翻译成汉语来用。比如watch dog在英文中是褒义的,翻译成中文就是贬义的(“看门狗”)。
另外如果你给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图腾“龙”的时候,不能直接翻译成英文dragon,因为在英文中dragon是一种凶恶的动物,往往有着凶残、贪婪、淫邪等含义,而中国的“龙”则有高贵、神秘、雍容、华贵、权势等含义。这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当然,在语言交际中,有些词是无法翻译的,比如太极、八卦、功夫、五行。
非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现象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很多时候,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各种信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时间观念、身体接触等。有的学者认为,人们的直接交际活动中,30%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传达的,而70%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手段传达的。
这里我们跟大家介绍一下不同国家手势表达方面的差异。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在我们国家表示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国则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表达他要搭车的意思。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
在穆斯林国家,左右手有严格的分工,右手清洁,用来待客,左手肮脏,不能拿东西给人。与穆斯林国家的人打交道,送东西给对方必须用右手。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个话题。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主要有:
认识上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认为别人与自己大致相同的想法十分自然,但是对跨文化交际来说却是有害的。应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习俗。应学会观察异质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这些信念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犯下刻板印象的错误。比如你到一个城市,在火车站钱包被偷,那么你对这个城市的评价会大大降低,以后别人问你某某城市怎样的时候,你会说,这个城市不太好,火车站挺乱的,小偷很多。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时刻提防刻板印象对我们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
跨文化适应的心理过程
最后跟大家谈谈跨文化适应的话题。一个人即便对文化差异了解甚多,在跨文化交际中,当初到异国他乡时,未必能马上活学活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因为不同人对新环境、新的交际对象,具有不同的心理适应阶段,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也有一个由浅至深的过程。一般来说,当一个人从陌生环境进入新环境,中间会经历五个阶段的适应过程。下面我们以高中学生升入大学所经历的心理适应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个阶段是蜜月期:从高中进入大学,一切都是新鲜的,刚刚入校的新生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感到无比兴奋。
第二个阶段为文化休克期:高中生经过对大学校园的初步熟悉后,原来的新鲜感已经失去,他们逐渐发现,原来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被另一套新的自己不熟悉的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所替代,因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在情绪上不安,甚至沮丧。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
第三个阶段叫做初步适应期:各种麻烦已基本得到解决,虽然大学的学习方式还有点不适应,人际关系的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探索,但基本上已经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开始形成个人的生活圈子,各种活动的参与也逐渐增加。
第四个阶段称为精神孤独期:由于远离故乡,离开亲朋好友已有相当时日,思乡心切而感孤单,同时感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一个都非常厉害,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这时往往感到沮丧,甚至失去自信心。
第五个阶段名为接受与融合期: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经历,一切均成自然,对新文化中的人事物都已习惯。从而实现从一个准大学生向真正的大学生转变。
当然,这五个阶段不同的人,所用的时间并不相同。适应能力强的,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有的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整整一个学期;有的可能五个阶段都会遇到,有的可能只经历其中两个或三个阶段。这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如果能够在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那么这五个阶段中的文化休克和孤独感会大大降低负面的影响。
如果对跨文化交际下个定义,可以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从大处着眼,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往来,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商谈生意,我们与外国游人、留学生的交往都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即使我们不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仍然可能在从事跨文化交际。例如,学习外语,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
从小处着眼,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个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文化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任何人之间的交际,都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
随着交通便利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交际为特征的。
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现象
知道了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跨文化交际具体都在哪些活动中发生。
我们从日常交际的最常用的方式“语言交际”谈起。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因此,我们可以在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发现几十个跟“雪”有关的词语,在阿拉伯语中找到几十个跟骆驼有关的词语。
在不同国家的人们相互交往中,由于语言引起的跨文化误解随处可见。比如英美人对“狗”情有独钟,在他们的语言中,dog并非不好的词语,外国人学汉语,很多时候,不能把英语直接翻译成汉语来用。比如watch dog在英文中是褒义的,翻译成中文就是贬义的(“看门狗”)。
另外如果你给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图腾“龙”的时候,不能直接翻译成英文dragon,因为在英文中dragon是一种凶恶的动物,往往有着凶残、贪婪、淫邪等含义,而中国的“龙”则有高贵、神秘、雍容、华贵、权势等含义。这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当然,在语言交际中,有些词是无法翻译的,比如太极、八卦、功夫、五行。
非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现象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很多时候,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各种信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时间观念、身体接触等。有的学者认为,人们的直接交际活动中,30%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传达的,而70%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手段传达的。
这里我们跟大家介绍一下不同国家手势表达方面的差异。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在我们国家表示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国则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表达他要搭车的意思。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
在穆斯林国家,左右手有严格的分工,右手清洁,用来待客,左手肮脏,不能拿东西给人。与穆斯林国家的人打交道,送东西给对方必须用右手。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个话题。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主要有:
认识上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认为别人与自己大致相同的想法十分自然,但是对跨文化交际来说却是有害的。应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习俗。应学会观察异质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这些信念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犯下刻板印象的错误。比如你到一个城市,在火车站钱包被偷,那么你对这个城市的评价会大大降低,以后别人问你某某城市怎样的时候,你会说,这个城市不太好,火车站挺乱的,小偷很多。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时刻提防刻板印象对我们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
跨文化适应的心理过程
最后跟大家谈谈跨文化适应的话题。一个人即便对文化差异了解甚多,在跨文化交际中,当初到异国他乡时,未必能马上活学活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因为不同人对新环境、新的交际对象,具有不同的心理适应阶段,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也有一个由浅至深的过程。一般来说,当一个人从陌生环境进入新环境,中间会经历五个阶段的适应过程。下面我们以高中学生升入大学所经历的心理适应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个阶段是蜜月期:从高中进入大学,一切都是新鲜的,刚刚入校的新生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感到无比兴奋。
第二个阶段为文化休克期:高中生经过对大学校园的初步熟悉后,原来的新鲜感已经失去,他们逐渐发现,原来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被另一套新的自己不熟悉的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所替代,因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在情绪上不安,甚至沮丧。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
第三个阶段叫做初步适应期:各种麻烦已基本得到解决,虽然大学的学习方式还有点不适应,人际关系的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探索,但基本上已经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开始形成个人的生活圈子,各种活动的参与也逐渐增加。
第四个阶段称为精神孤独期:由于远离故乡,离开亲朋好友已有相当时日,思乡心切而感孤单,同时感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一个都非常厉害,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这时往往感到沮丧,甚至失去自信心。
第五个阶段名为接受与融合期: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经历,一切均成自然,对新文化中的人事物都已习惯。从而实现从一个准大学生向真正的大学生转变。
当然,这五个阶段不同的人,所用的时间并不相同。适应能力强的,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有的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整整一个学期;有的可能五个阶段都会遇到,有的可能只经历其中两个或三个阶段。这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如果能够在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那么这五个阶段中的文化休克和孤独感会大大降低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