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派,是清代后期以上海为中心的一个地方性画派,以雅俗共赏的形态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的发展,任伯年是最著名的海派画家之一。作者通过对任伯年画作的赏析,从“诗情画意”到“匠心营造”,寻迹匠心之道,责在“守破离”。结合自身实际,基于美术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从学习任伯年的写意花鸟技法入手,潜心学习,精益求精,不忘初心,做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教书匠。
关键词:任伯年;雅俗共赏;守破离;匠人精神
初识任伯年大师还是在小学时候,家乡的博物馆展览了任伯年的作品,当时被他的花鸟画深深吸引,也得知萧山画坛有驰名中外的“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颐),其中任颐即任伯年,是海派画家的佼佼者。
一、任伯年画作赏析
任伯年从小喜爱民间绘画和西方的水彩还有素描的技法,他加强了中国画中的写实成分,主要把文人画与民间绘画结合起来。他的主要成就在人物画和花鸟画。徐悲鸿在评传及信札手卷中为他作了评传,说他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他的代表作有:《群仙祝寿图》、《钟馗》、《关河一望萧索》和《苏武牧羊》等。
1.群仙祝寿图
任伯年是个匠心独运的艺术家,虽然从小天赋超凡却始终对作画抱着严谨的态度,在绘画艺术方面也十分刻苦用功。由于自幼跟随父亲学画人物肖像,故对肖像画有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画得像,更加追求人物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特征。任伯年早年以画人物为主。其工笔人物,线条劲挺有质感,高古游丝描,色彩明艳俏丽;又运用剪裁的方法,使作品极富装饰性和趣味性。
2.紫藤小鸟
紫藤是很多画家在画写意花鸟的首选,特别是任伯年先生为此画了一个系列。《紫藤小鸟图》。①构图这一系列作品总体均为倒三角形构图。但此幅《紫藤小鸟》与其他同类作品不同的是,只在画面上画了一枝两束藤花,以曲尺形状安排花束。受到八大山人画风的影响,画家在画面中留出大量空白,使画面错落有致,独具匠心,不拘一格。②画法画家先用淡墨加入一些赭石色,侧锋用笔画出两枝向右出势的粗藤蔓,枝干与枝丫之间的穿插关系,加上留白枝干与枝丫又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倒三角形。接着用流畅的线条向左延伸,中锋用笔画出较细的藤条形成逆势。最后用花青色加曙红色再用紫猪色点在花青上,以示未开的花瓣,形成多层次的花束结构,画出一束紫藤花向右下伸展,与起首的藤蔓相呼应;而另一束藤花则由画面上方顺风右下,凸显了画家十分了解紫藤花生长结构和对写意花鸟画十分娴熟的技法。③题款右下的款识分为四行题写,有意识的设计成高低错落的形式,为的是可以与主藤蔓的位置形成互补,巧妙地避免了构图中太多空白。
3.山雨欲来风满楼
任伯年山水画别有一番风味,早年的山水师法唐宋青绿山水,曾经模仿唐代李昭道的青绿山水笔意。后学习石涛笔意,如1871年作的《山雨欲来风满楼》。①构图构图上层出不穷,变化万千,不被时代所淘汰,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②内容前景山石以淡墨为主,只有山石后面树叶是一片黑色,屋舍被右边的树丛遮盖起来。整个画面气势宏大,马上要下大雨的即视感,故名《山雨欲來风满楼》。③画法在画法上,受到文人画的影响,虽然寥寥数笔却韵味无穷。任伯年将工笔与写意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兼工带写的画法,成为雅俗共赏风格的典范,正是“山水气韵生动,皴擦多逸致,绝无烟火气”。
二、任伯年生平趣事
1.童年环境
任伯年从小也是天赋异禀,很早就掌握了“钩勒取神,不假渲染”的写真术技巧;学会了揣摩对象的特点;继承了写真画中依靠视觉记忆力,具备了一个“画匠”的谋生方法。在十来岁时,任伯年虽叫不出来访客人的名字,但将访客的特点画下来,父亲一看便知。
2.青年求学
①苏州求学任伯年在28岁时跟随任薰来到苏州,在苏州待了前后约七个月,以卖画为主,所作肖像画为最多,代表作《横云山民行乞图》、《淞云先生像》等。
②上海求学本打算为人画肖像赚钱糊口,但是由于山水花鸟画方面毫无造诣,不能适应上海的书画市场需要,导致上海之旅以失败告终。几经波折后任伯年拜二叔任薰为师,开始从头学习花鸟画法,以待将来再战。
3.中年师承
传统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尤其讲究“师承”。拜师学艺的第一件事是练习基本功,画画就像读书写字一样首先必须要戒掉浮躁,其次要耐得住性子和寂寞,最后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① 。就像这样“十年磨一剑”根基扎实,才能继续学习。这样不仅修炼了功力,更培养了匠心。
三、匠心之道“守破离”
有人说任伯年的花鸟画构图具有音乐的节奏感,是因为它内在意义和外部结构上近乎完美,好像谁也不能将他画面上的形象位置作少许的移动,不然就会破坏它那种节奏和谐的调子② 。在欣赏任伯年的花鸟画时发现每幅画的禽鸟都不同,且用了不同的画法,还特意学习了西方的艺术风格,尝试突破创新,造型生动活泼设色清新浓艳。如《桃柏双燕》中两只飞翔的燕子用写意简笔,浓墨淡彩画成,神情惟妙惟肖;如《任伯年仿八大山人画》中寥寥数笔就将鸟的外形画出来,墨色浓淡搭配得当。这让我想起任伯年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没有带家眷,独自一人居住,房子并不大,他的床下竟然是鸡窝,上面睡着人,下边养着鸡。就这样人和鸡同住一间房,目的只是为了可以观察群鸡的生活习惯。于是鸡的啄食、啼叫、打斗、理羽的各种姿态都熟记于心,画起鸡来更得心应手,看到的人都以为是真鸡。
四、实践运用与启发
由于对海派大师任伯年的执扇画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师的写意花鸟的画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有作品《拾忆》。由六张执扇图组成,既是六个独立的个体,又可以合起来成一幅画,从写意花鸟入手注入自己的思想,体现了一种田园野趣,和谐共处的画面。但也发现,与原作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将从“守”开始。
在教学中,三年级的《奇石》的教学,让我渐渐的融入匠人精神。这节课时,第一次备课,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为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在第一次上课时,发现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学会老师上课教的方法,导致实践环节部分同学无从着手胡乱创作,偏离教学目标。意识到问题后,进行了二次备课,进行了调整,教师先演示了局部步骤,展示教师完整的绘画作品,学生根据完整的绘画作品进行模仿,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老师示范的画作,没有达到三年级课标要求的童趣和活力,缺少灵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师再次调整,在教师示范并讲解局部的画石步骤后,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画作,再要求学生根据大师的画作,进行了直接模仿的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的画作明显优于前面两个班。我有八个平行班的教学,在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后,后面班的学生,对书本上《奇石》的欣赏能力越来越高,画作也渐渐的充满童趣的,既有名画《奇石》的影子,也有这天马行空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不管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还是在今后的教学教育中,首先要打好最坚实的基础,学习执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龚产兴.任伯年及其艺术研究[Ml.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2]蒋明君.闲话任伯年[M].江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3]孙淑芹.任伯年人物画艺术论[M].上海,上海东方出版社.2010.
注:
刘琼,《新华网》,第1版,时政新闻,2015年10月15日稿。
张晓,《至俗于生活,至雅于艺术》,大众文艺,2009年11月刊。
关键词:任伯年;雅俗共赏;守破离;匠人精神
初识任伯年大师还是在小学时候,家乡的博物馆展览了任伯年的作品,当时被他的花鸟画深深吸引,也得知萧山画坛有驰名中外的“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颐),其中任颐即任伯年,是海派画家的佼佼者。
一、任伯年画作赏析
任伯年从小喜爱民间绘画和西方的水彩还有素描的技法,他加强了中国画中的写实成分,主要把文人画与民间绘画结合起来。他的主要成就在人物画和花鸟画。徐悲鸿在评传及信札手卷中为他作了评传,说他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他的代表作有:《群仙祝寿图》、《钟馗》、《关河一望萧索》和《苏武牧羊》等。
1.群仙祝寿图
任伯年是个匠心独运的艺术家,虽然从小天赋超凡却始终对作画抱着严谨的态度,在绘画艺术方面也十分刻苦用功。由于自幼跟随父亲学画人物肖像,故对肖像画有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画得像,更加追求人物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特征。任伯年早年以画人物为主。其工笔人物,线条劲挺有质感,高古游丝描,色彩明艳俏丽;又运用剪裁的方法,使作品极富装饰性和趣味性。
2.紫藤小鸟
紫藤是很多画家在画写意花鸟的首选,特别是任伯年先生为此画了一个系列。《紫藤小鸟图》。①构图这一系列作品总体均为倒三角形构图。但此幅《紫藤小鸟》与其他同类作品不同的是,只在画面上画了一枝两束藤花,以曲尺形状安排花束。受到八大山人画风的影响,画家在画面中留出大量空白,使画面错落有致,独具匠心,不拘一格。②画法画家先用淡墨加入一些赭石色,侧锋用笔画出两枝向右出势的粗藤蔓,枝干与枝丫之间的穿插关系,加上留白枝干与枝丫又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倒三角形。接着用流畅的线条向左延伸,中锋用笔画出较细的藤条形成逆势。最后用花青色加曙红色再用紫猪色点在花青上,以示未开的花瓣,形成多层次的花束结构,画出一束紫藤花向右下伸展,与起首的藤蔓相呼应;而另一束藤花则由画面上方顺风右下,凸显了画家十分了解紫藤花生长结构和对写意花鸟画十分娴熟的技法。③题款右下的款识分为四行题写,有意识的设计成高低错落的形式,为的是可以与主藤蔓的位置形成互补,巧妙地避免了构图中太多空白。
3.山雨欲来风满楼
任伯年山水画别有一番风味,早年的山水师法唐宋青绿山水,曾经模仿唐代李昭道的青绿山水笔意。后学习石涛笔意,如1871年作的《山雨欲来风满楼》。①构图构图上层出不穷,变化万千,不被时代所淘汰,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②内容前景山石以淡墨为主,只有山石后面树叶是一片黑色,屋舍被右边的树丛遮盖起来。整个画面气势宏大,马上要下大雨的即视感,故名《山雨欲來风满楼》。③画法在画法上,受到文人画的影响,虽然寥寥数笔却韵味无穷。任伯年将工笔与写意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兼工带写的画法,成为雅俗共赏风格的典范,正是“山水气韵生动,皴擦多逸致,绝无烟火气”。
二、任伯年生平趣事
1.童年环境
任伯年从小也是天赋异禀,很早就掌握了“钩勒取神,不假渲染”的写真术技巧;学会了揣摩对象的特点;继承了写真画中依靠视觉记忆力,具备了一个“画匠”的谋生方法。在十来岁时,任伯年虽叫不出来访客人的名字,但将访客的特点画下来,父亲一看便知。
2.青年求学
①苏州求学任伯年在28岁时跟随任薰来到苏州,在苏州待了前后约七个月,以卖画为主,所作肖像画为最多,代表作《横云山民行乞图》、《淞云先生像》等。
②上海求学本打算为人画肖像赚钱糊口,但是由于山水花鸟画方面毫无造诣,不能适应上海的书画市场需要,导致上海之旅以失败告终。几经波折后任伯年拜二叔任薰为师,开始从头学习花鸟画法,以待将来再战。
3.中年师承
传统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尤其讲究“师承”。拜师学艺的第一件事是练习基本功,画画就像读书写字一样首先必须要戒掉浮躁,其次要耐得住性子和寂寞,最后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① 。就像这样“十年磨一剑”根基扎实,才能继续学习。这样不仅修炼了功力,更培养了匠心。
三、匠心之道“守破离”
有人说任伯年的花鸟画构图具有音乐的节奏感,是因为它内在意义和外部结构上近乎完美,好像谁也不能将他画面上的形象位置作少许的移动,不然就会破坏它那种节奏和谐的调子② 。在欣赏任伯年的花鸟画时发现每幅画的禽鸟都不同,且用了不同的画法,还特意学习了西方的艺术风格,尝试突破创新,造型生动活泼设色清新浓艳。如《桃柏双燕》中两只飞翔的燕子用写意简笔,浓墨淡彩画成,神情惟妙惟肖;如《任伯年仿八大山人画》中寥寥数笔就将鸟的外形画出来,墨色浓淡搭配得当。这让我想起任伯年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没有带家眷,独自一人居住,房子并不大,他的床下竟然是鸡窝,上面睡着人,下边养着鸡。就这样人和鸡同住一间房,目的只是为了可以观察群鸡的生活习惯。于是鸡的啄食、啼叫、打斗、理羽的各种姿态都熟记于心,画起鸡来更得心应手,看到的人都以为是真鸡。
四、实践运用与启发
由于对海派大师任伯年的执扇画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师的写意花鸟的画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有作品《拾忆》。由六张执扇图组成,既是六个独立的个体,又可以合起来成一幅画,从写意花鸟入手注入自己的思想,体现了一种田园野趣,和谐共处的画面。但也发现,与原作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将从“守”开始。
在教学中,三年级的《奇石》的教学,让我渐渐的融入匠人精神。这节课时,第一次备课,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为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在第一次上课时,发现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学会老师上课教的方法,导致实践环节部分同学无从着手胡乱创作,偏离教学目标。意识到问题后,进行了二次备课,进行了调整,教师先演示了局部步骤,展示教师完整的绘画作品,学生根据完整的绘画作品进行模仿,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老师示范的画作,没有达到三年级课标要求的童趣和活力,缺少灵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师再次调整,在教师示范并讲解局部的画石步骤后,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画作,再要求学生根据大师的画作,进行了直接模仿的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的画作明显优于前面两个班。我有八个平行班的教学,在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后,后面班的学生,对书本上《奇石》的欣赏能力越来越高,画作也渐渐的充满童趣的,既有名画《奇石》的影子,也有这天马行空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不管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还是在今后的教学教育中,首先要打好最坚实的基础,学习执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龚产兴.任伯年及其艺术研究[Ml.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2]蒋明君.闲话任伯年[M].江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3]孙淑芹.任伯年人物画艺术论[M].上海,上海东方出版社.2010.
注:
刘琼,《新华网》,第1版,时政新闻,2015年10月15日稿。
张晓,《至俗于生活,至雅于艺术》,大众文艺,2009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