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他们离开了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2008年的日历成为过往的痕迹,我们回首往事,蓦然发觉,一个个曾经让我们感动的大师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深深的寒意中,一个令人伤感的消息传来,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戏剧家哈罗德·品特因患癌症在伦敦去世,享年78岁。
  从贾植芳、王元化、谢晋、柏杨、蒋学模到索尔仁尼琴、亨廷顿和哈罗德·品特……
  就让我们在瑟瑟的寒风中,再献上一朵文字的小花,奉献于他们的灵前,作为一种“为了记住的纪念”。
  
  王元化与贾植芳
  
  
  50年代出版、署名“瞿光锐和聂真”编选的《胡风这个反革命黑帮》一书中,收录了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题目是“贾植芳——贩卖人口的教授”。文中称1945年,贾植芳教授在苏北海州拜一个“王三太爷”的大流氓头子为师父,贩卖过人口。这显然是子虚乌有的事。但这本匪夷所思、“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批判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浮夸、失真、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脚的政治风气。
  其中的文章不仅在上海某大报上公开发表,而且又结集出版,现在看来真是一个笑话,但对于这些受批判的人来说则是真实到残酷的致命打击。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监狱是一个非常的所在,而贾植芳先生的一生恰恰与监狱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中四次入狱,由上海远东出版社收入“火凤凰文丛”的他的回忆录也索性命名为《狱里狱外》。尽管遭受磨难深陷囹圄,但贾植芳从未放弃作为一个个人生活的尊严,一直坚守着一个正直的人要说真话的道德底线、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良知和独立精神。
  和贾植芳相比,另一位因“胡风案”受到牵连的王元化先生也许略为幸运一些。他没有因此入狱,靠边站的他还有闲暇去拜访隐居在淮海路上的熊十力先生,和他一起探讨学问。“文革”之前,还没有到斗臭搞倒的地步,总算还有点回旋的余地,但日子也实在是艰难。
  有一天,他收到张中晓从老家寄来的一封求救信,展信一看,不禁心酸几至落泪。张中晓在信中说:“我很困难,活不下去了。但我还想活。”当时的张中晓寒衣卖尽、早餐阙如、咳血不止、极度困顿。见信后,王元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自己处境危险自身难保,还要不要为张中晓出头?要知道,在作为定案准则的《胡风反革命集团三批材料》中,张中晓被说成是最反动的一位胡风分子。自己如果为张中晓说情,很可能张中晓没有保下来,自己反而多了一项罪责。但是当张中晓的第二封信寄来时,在权衡利弊之后,王元化仍然决定冒着危险,通过罗荪把张中晓的信反映给主持上海文教工作的石西民,也确实在张中晓生命的最后几年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帮助。
  在給张中晓写的纪念文章中,王元化毫不掩饰自己在收到张中晓第一封信时的犹豫和脆弱(他完全可以不写这一段),但确从这些真挚的文字中体现出一个真实感人的形象。
  
  索尔仁尼琴与品特
  
  
  大学毕业的索尔仁尼琴新婚燕尔,还来不及享受婚姻的喜悦,苏德战争的爆发打破了生活的宁静。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索尔仁尼琴毅然报名参军,到东普鲁士的前线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入侵。但是让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将他逮捕起来的不是德国人,而是自己的同胞。因为一封写给自己友人的信(其中有批评苏联政治现状的段落),他被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8年劳改,刑满后,又被流放哈萨克斯坦3年。
  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的苏联政府宣布他“无犯罪事实”,恢复了他的名誉。此时的索尔仁尼琴,早已不是那个一心为国捐躯的热血青年了。他有了自己的思考,知道他所面对是正义还是罪恶,并能对此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这也许就是瑞典文学院在颁发给他诺贝尔文学奖时给予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德力量”的评价的理由。
  索尔仁尼琴是个复杂的个体。一方面,经历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经历了乌托邦的幻灭,他对自由的向往变得异常的强烈,所以也开始认同于西方的政治模式。但是另一方面,索尔仁尼琴深受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熏陶,自始至终都将继承俄罗斯的传统和宗教视作其终生的职责。他猛烈批评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的破坏,对于自由市场造成的贫富不均也屡有微词,并最终因此拒绝了叶利钦颁给他的安德烈勋章。
  索尔仁尼琴是矛盾的,但不能抹杀他的成就。当他今年8月3日在莫斯科家中去世时,俄罗斯总理普京写下了这样的话:“这是全俄罗斯的巨大损失。我们深感自豪,索尔仁尼琴是我们的同胞和同代人。我们会永远记得他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坚强勇者。”
  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也是个矛盾的综合体。这位早年深受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塞缪尔·贝克特影响的年轻人(并与贝克特成为知交好友)一向以艺术本体上的激进实验回应着贝克特的提携。他笔下的人物常常身份不明,或者言行举止缺乏明显动机,让人摸不着头脑。包括《情人》、《阳台》、《背叛》在内的他的很多戏也曾经在国内上演,很多观众抱怨说,他们实在是不知道品特在讲什么。
  而从1970年代起,品特似乎不再满足于在一个小众的舞台上表演一些晦涩压抑的故事。他成为了国立皇家剧院的副导演,也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治中去。他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说,反对北约空袭塞尔维亚、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忙得不亦乐乎。2005年3月,品特宣布他已决定终止自己的剧作生涯,集中精力于政治活动,从一个将自己封闭在舞台上的实验者,到积极介入社会问题的社会革命家,品特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谢晋
  
  
  曾几何时,一部优秀的电影上演,总能成为一种全民的节日,而谢晋或许就是这种节日的长期执掌者。《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谁都叫得出谢晋的名字,因为,时代、生活、人民给了谢晋最真实的文化地位,正如老人自己所说的那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们的口碑”。
  然而,一个充满悲悯情怀的人文主义时代终究是要过去的。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着物质的不断丰富,却也仿佛停滞了人心的自我发现与救赎。当年过七旬的谢晋依然端坐在摄像机前,满怀感情地看着镜头中的林则徐慷慨陈词“我中华大地何时崛起”而随之激情澎湃、热泪盈眶时,又有谁能够想到《鸦片战争》、《女足九号》票房的连连低谷给这位终生热爱电影的老人带来了多大的痛苦!那段时间,老人常常一人向隅,不断地饮着终生热爱的杯中物,一个劲地喃喃自问:“观众为什么就不喜欢这么好的电影?”这又是一个多么令人心酸的镜头!一辈子热爱的事业,仿佛一夜之间抛弃了他。而那个时候,他本该是功成名就的一代宗师,享受着含饴弄孙快乐的岁数啊!但为了电影,谢晋放弃了许多。
  面对两个智障儿子的未来,谢晋唯一想到的,是在家乡盖上几间土房,因为他感到自己去世后,两个儿子“在城市里会受到歧视、欺负。还是让他们回到乡下,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的”。房屋落成的那天,老人喝了许多酒,也流了泪。想必那眼泪是一定包含着喜悦之情的,因为,他能为自己亲生骨肉做的,只有这些了……
  他还有许许多多的梦,主持拍摄电影《大人家》、到影视学院授课、写回忆录、协助拍摄大型纪录片《大导演谢晋》……他曾经坚持,自己一直要干到90岁才真正选择退休。如今,谢晋却充满戏剧性地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匆匆告别一生热爱的电影事业,以及无数热爱着他的可爱观众。时间定格在2008,一切的可能都成为了不可能。
其他文献
当代艺术最大的人文价值是艺术的自由境界给艺术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上海双年展历史很短,却是中国当代美术史的绚丽一页。作为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活动,直接的作用就是填平了民众与当代艺术的沟堑,让他们感知了多元的感情表达形式和想象空间。    艺术是属于大众的    本届上海双年展期间,有一种声音比较“潮”,有人指责双年展的观众太多了,“有点像嘉年华”。  “嘉年华有什么不好?”上海美术馆馆长李磊对
叙述中国当代艺术史,不能回避画廊的崛起与运作。上海艺博画廊曾被评为“中国艺术风云榜评年度最佳画廊”,画廊主持人赵建平不仅召集、推出了一批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并且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育和神话。      先看一组镜头:浦东小陆家嘴,打桩机正在打下第一根钢管桩。一个建筑工人面对镜头:我们在造一幢高楼,它叫“上海中心”,比环球金融中心还高呢。  一块路牌:花园石桥路。画外音:“上海中心”建成后,这
如果超越“山寨”这个词与非法、地下和拙劣模拟相关的含义,深入其文化内涵的核心,我们会发现它的顽强的生命力,灵活多变的策略,和敏锐的时尚触觉。      2006年6月的某一天,我到徐家汇太平洋数码广场为太太选购MP3播放器,左挑右挑,怎么也不能如意。苹果太贵,创新太难看,国产的音质不行……突然,一块半个巴掌大的白色MP3吸引了我的眼球:轻薄小巧優雅的身材竟然配了一个2.4英寸的液晶屏,摆在当年一大
毛尖眼中的严锋→严锋眼中的孙甘露→孙甘露眼中的小宝→小宝眼中的沈宏非→沈宏非眼中的毛尖    毛尖话严锋      有些偏离人的范畴,虽然他也爱祖国爱老婆爱A片,但关于他的传说不断版本升级骇人听闻。刚知道他玩飞机玩天文望远镜,转身他已经在和诺贝尔物理学家商榷无穷大。声色犬马他一样不落,专业领域他一直是人头马。琴棋书画计算机,英俄德日印度话,他用一天拿下我们一辈子,好像十个上帝都摸过他。不过严天使也
加沙俨然已经沦为一座鬼城。随着以色列行动的升级、哈马斯报复心理的加剧,不知还将有多少平民成为加沙“病灶”阵痛的牺牲者。    加沙停火协议的目标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巴以之间的流血冲突和短暂平静像一条红白相间的虚线,吃力地从2008年6月爬过12月。12月20日,停火协议到期后第二天,以色列军方就对加沙地带发动了空袭,作为对哈马斯频频发动火箭弹骚扰的回应。这一天的空袭,并没有引起太多国际关注,因为大
有的问题,可能所有人都会答错。  以讹传讹的力量太大;望文生义的力量太大;约定俗成的力量太大。  比如“世博”。说它“赛珍赛奇”,似乎没错;说它“展示国力”,似乎也对;说它“文明成果大检阅”,好像更贴。  但是,它们都错了。  因此,不妨听听一位纪录片“王者”的解释。    在中国纪录片领域里,他是王者。  康健宁蓄着短发,穿着短绒休闲风衣,恬淡地看着我,静静地,说话声音虽然不大,但低沉浑厚,暗暗
一部关于世博主题的电视系列片登台亮相,令人不免心存疑虑:上海,一座融合海派文化的国际都市;世博,一次汇聚世界的博览盛典,由上海为坐标原点辐射世界,由世界看世博为主题的纪录片究竟能走多远?    “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  时光倒转百年,晚清上海小说家陆士谔用自己天马行空的笔触勾勒出奇光异彩的梦想世界,平
当下的观点无非围绕“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崛起论”作各方面的展开和揣摩。其实这两种认识都带有浓厚的主观上的一厢情愿,严重偏离客观真实意义。    中国政府为维护本国商船和国际重要水道的集体安全,于近日决定派遣海军前出印度洋参与联合国授权的围剿索马里海盗的各国海军联合军事行动。这一决定引发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当下的观点无非围绕“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崛起论”作各方面的展开和揣摩。持“中国威胁论”者忧心
要是房价依然在高位运行,楼市回暖依然可望不可及。价低量升,对房企对购房者和中国经济,都是最佳的一个结局。      2007年底,房地产行业迎来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宏观调控措施,楼市迅速进入冰冻时期。转眼间,一年过去,刺激楼市回暖的宏观调控措施频繁出台,力度一点不亚于2007年的调控,区别只在于2007年是为了抑制楼市泡沫而2008年则变成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在中央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回暖的措
当梅西安的雨燕、绯鸥、蓝岩画眉、百灵们在张安麟的钢琴上婉转鸣唱时,1万多名格莱美评委被征服了。新年元月,张安麟将带着她的鸟儿们来征服上海听众。    这一次到上海,张安麟再也无法像往常那样作为普通的异国访客,从容闲适地与国内的家人亲友小聚,更无法在上海音乐学院大师班上多指点几个出类拔萃的学生,而那是她最乐意做的工作之一。  这一次,她是媒体的焦点,无数还有着陌生感的国内听众对她满怀期待——新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