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本内涵,巧构教学设计,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对文本内涵进行独特深刻的解读,如何构建合理巧妙的教学设计,如何调动学生激活语文课堂,是每一个想上出优质语文课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人大附中语文教师王君执教的《老王》无论是在文本解读方面还是在教学设计方面,都有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学习之处。因此对王君老师执教的《老王》的课例进行分析,定能有所获益。
  关键词: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王君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是王尧先生对于文本细读的个性化定义。王君老师对此观点深表赞同,关于文本细读,她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认为“文本的细读,是一种在混沌中出生入死冲杀突击,历经了脱胎换骨的灵魂历练的生命之旅。而课堂教学,在她的观念里,则是文本细读之后的‘再读’与‘再创造’。”①
  文本细读,是属于教师本位的。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内涵挖掘的层次与深浅、文本背景与主旨的把握程度等往往会影响课堂效果的好坏,文本教学价值实现的高低,和学生收获的多少。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只有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被赋予活力与生命力。
  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也存在知识的欠缺;他们可能对要学的课文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也有可能觉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默不作声任凭老师讲解;他们或许能正确理解课文内涵,或许一知半解,又或许无法读懂课文。所以如何把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激活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们勇敢尝试,积极探索。
  王君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且成果斐然。她执教的公开课《老王》就是一个典型并且出彩的代表。王君老师讲《老王》,尽可能的让身处21世纪物质丰富、生活无忧的学生体会了文革背景下杨绛和老王艰苦的“活命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活了语文课堂。这得益于王君老师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挖掘和教学流程的巧妙设计。
  一、多层次多向度挖掘文本内涵
  1、王君老师对杨绛的语言风格非常熟悉。
  她能沉入词语里,感受到平淡文字底下的、背后的、深藏着的一些东西。她善于琢磨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表现效果,也会巧妙地把不同情境中的相同字词放到一起比较,强化情感。例如她把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他只有一只眼”,“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他只说:我不吃。”这些语句中出现的“只”字放在一起分析,无疑使得老王生命当中除了这些“只”以外,可以说一无所有的形象更加清晰明朗。
  2、王君老师对人物的解读具有多面性。
  王君老师不止解读老王的人物形象,她还解读作者杨绛的人物形象。她不仅仅简单地从课文叙述的事件、言语对话、行为互动中解读老王和杨绛的关系,而是把老王与杨绛放到当时文化大革命,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下去分析二者之间的交往关系。
  王君老师并没有过多地从有关老王外貌描述的静态语言中解读老王,而是通过分析老王与他人交往,与杨绛一家交往时变化的,动态的行为中分析不同环境中老王的形象。
  解读杨绛时,王君老师不是从文中叙述的事件,简单分析杨绛,而是把杨绛放在文革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去分析她的语言、行为、心理、情绪变化,这样能对文章情感和主旨的把握得更加准确透彻。
  在解读整篇课文时,王君老师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环境的把握和运用是恰当并且有效的。把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置于特定的背景环境下去分析,无疑能使得很多难以出现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语言、心理、行为被更好的理解。
  3、王君老师对文章主线的把握十分到位。
  王君老师与许多普通老师教授这篇课文不一样的是,她没有把文章的切入点放在文章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就意味着她的解读方式不是证明式、逆推式,不是从”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样一个看似结论性的东西出发,然后再从文章中去找寻找答案。相反,她从”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看似普通平淡的一句出发,紧扣”活命“二字,牵一发而动全身,贯穿全文解读的始终。通过对老王和杨绛在特定背景下“活命”状态的感知,把握,分析,在透彻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之后,再来探讨这个结论,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了。
  而且“活命“这一主线,不仅入乎其内,而且出乎其外,引申到對当下生活状态的观察与思考。既形成对比,通过当下生活状态,去感知老王和杨绛那种”活命“状态,又能引起对当下的反思和感悟。
  4、王君老师对文章价值的引导具有指向性和高度。
  有的老师在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彰显文本的价值倾向和导向意义,往往花过多的精力通过对老王和杨绛语言、心理、行为等的分析,从而得到他们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留着勤劳、善良、质朴这些美好品质这样一个结论。然而,王君老师并没有这样做,她把文章的价值导向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生命的高贵”。这样一个内涵提升和价值引导对于当下来说似乎更有意义。老王和杨绛这些美好的品质,只要通读课文,很简单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如果只能得到上升到这个价值高度,无疑说明对文章的解读和内涵的把握是浅显表面的。
  二、合理性巧妙性构建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要对教学客体即所教的内容,有透彻的把握。而且需要对所教的对象即学生,有清楚的了解。
  首先,《老王》这篇文章,是写文革这种比较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和一个同样生活艰苦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故事。有许多行为,比如“为什么老王临死之前要去给杨绛送鸡蛋?”,“既然每次杨绛请老王帮忙都付给了老王报酬,为什么她还感到愧怍?”这些问题对于当下物质富足,生活舒适的中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其次,杨绛先生的语言风格平淡,情感细腻,学生很容易读通文字表面意思,却难以读懂文章背后深意。   所以就需要老师通过合理而巧妙的教学设计带领着学生,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让同学们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甚至有所创。王君老师不仅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很好。她设计的教学流程既合理又巧妙。
  1、巧寻文章突破口
  王君老师巧妙地将“活命”二字作为文章的突破口,并且贯穿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老师教这篇课文时尽管课程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但大多都把切入点放在了对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上。分析来,分析去,学生还是缺乏情感的体验与感悟,所以最后可能对于“幸”与“不幸”仍然是雾里看花,不能完全理解。
  王君老师则试图让学生进入人物去感悟这种“活命”状态,更加具体而贴近地感受老王的孤苦、无奈、善良。让学生站在老王的角度和杨绛、和其他人交流,从而走到故事里面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情绪,从而让学生对老王和杨绛有更加深刻的切实感悟。这种体验是通过生硬的文章语言特点、行文结构分析,所无法得到的。
  2、合理造境、入情、会意
  王君老师执教《老王》,可圈可点的部分颇多,但最具特色、最精彩的除了文本的巧妙深度解读外,就是合理巧妙设置情境,利用诵读,帮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
  王君老师设计了多个多样化的诵读情境,让学生从领会揣摩语言出发,进入文本。
  ①、让学生扮演老王,讲述自己的身世,帮助学生领悟被社会遗弃,孤苦无依的悲惨境况。
  ②、学生们扮演看客的角色,揣摩他们的语气和情绪,对老王进行指指点点,冷漠挖苦,帮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社会的凉薄和人情的淡漠。
  ③、老师扮演杨绛,学生扮演老王,进行对话,理解老王只有破败坍塌的住所没有家,没有家人的孤苦无依。
  3、咬文嚼字,揣摩关键词句
  余映潮老师对王君老师的课也给予了这样的评价“阐述关键词,巧妙处理教材的方式,王老师的《老王》恰好对这种处理方式做了最好的诠释”。②
  王君老师在教这篇文章的时候,让学生比较了“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有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和“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引导学生分析“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閑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一句中老王为什么说“那儿,却不说是他家”? 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老王那种彻底的,完全的孤苦无依。她带领学生揣摩了“他蹬,我坐”这看似多余的语言,帮助学生得出:老王和杨绛之间看似亲密,实则存在差距的结论。
  4、发掘空白,生成疑问
  文章讲到最后,落脚点便在于文章的重难点,即:杨绛应不应该不安?应不应该感到愧怍?王君老师没有直接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同学们,而是把疑问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争辩。在同学们的讨论,争辩过程中,王君老师辅助补充许多相关背景知识,更好的帮助学生捋清思路,找到答案。
  同学们对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自己思考,讨论,争辩得来的结论往往认识更加深刻,这样一来也就搞清楚了很多老师一讲这篇课文就急于想让同学们理解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深层含义了。通过这样一个思辨的过程,学生不仅弄透彻了这篇文章,他们学到的方法对于以后学习其他文章无疑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王君.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老王》为什么这样教[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1.
  [2]吉敏玲.一线串珠 纵横连贯——听王君老师执教《老王》有感[J].语文教育通讯,2012,698(9).
  注释:
  ①王君.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老王》为什么这样教[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1:27.
  ②吉敏玲.一线串珠 纵横连贯——听王君老师执教《老王》有感[J].语文教育通讯,2012,698(9):16.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计算能力是利用现代计算工具与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相关计算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改革的尝试,提出本科生科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科学计算;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运算能力  Abstract:Scientific computing power is the ability to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研究法,在南京审计大学内对助学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使用助学金情况及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助学金;实施现状;改良对策  从2007年秋季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大约每学年投入100余亿元用于建立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新的国家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3种,用于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期刊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日益严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逐步进行,高校对各类教学软件及管理平台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和经管类实验室面临的建设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以所在高校自主研发的武昌工学院经管实践综合平台作为创新型经管类平台综合案例分析,为高校拓宽经管实验教学和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经管类实践;综合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建设  一.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面临的问
期刊
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总结出学生感到学习结构力学很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静力学计算的基本方法——截面法。在本文中举出学生在结构的受力分析中应用截面法进行内力计算出现的典型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对学生学好结构力学起到很好的辅导作用。  关键词:截面法;隔离体;受力分析;结构类型;杆件类型  前言  结构力学是土建、水利工程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主要研究杆系结构在荷载等外因影响作
期刊
关键词:美剧;英语学习;大学生  前言  美剧,作为承载英语语言文化的重要视听资源,以其题材丰富又方便易得,还不乏趣味性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大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一大工具。虽然观看美剧或多或少会对同学们的语言学习提供帮助,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学习效果却不尽相同。相关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觉得通过观看美剧学习英语的有效性较差。  本文针对当下大学生利用美剧学习英语的效果不够显著这一
期刊
摘要:财务管理课程作为我国高校重要的教育教学课程之一,其在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为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教育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有效的提升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财
期刊
摘要: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基础。在这方面,基础教育起步较早,整个体系已经较为成熟。本科院校也逐步启动了各种数字化资源建设工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才刚刚起步。本文从重庆工程学院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现状、现实意义、建设的内容、方法策略以及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
摘要:设置营销策划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以致用的策划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能力是综合而又系统性的。而这种能力也必须在营销策划课程的具体学习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其主要包括了创意形成、方案表达、信息处理这三项技能。因此在营销策划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以此三项技能的培养为中心,来调整营销策划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模式,根据仿真各行业的项目策划,构建出更加开放的营销策划教学环境,设置出更多更合理的学生体
期刊
摘要:在一个安静的场所可以静静的品一杯摩卡,尝一杯红茶是现在慢生活的一种享受,目前有更多的都市人向往于这种休闲,舒适的生活方式。在音乐沙龙之中加入咖啡文化,环境中除了音乐的气息还伴随着咖啡的味道,使人得到一种放松的情绪,从而减轻人体内的负能量指数。活动中不定时地(如圣诞节、女生节、平安夜等节日以及平日)开展不插电音乐会、拉阔音乐会。邀请音乐系合唱团、音乐系阿卡贝拉团体等同学在现场进行演唱或者演奏,
期刊